子曰秋野专访 (转)
发起人:20082008  回复数:0   浏览数:2210   最后更新:2008/02/03 16:14:02 by
[楼主] 20082008 2008-02-03 16:14:02
访谈时间: 2008年1月20日
访谈人物:子曰秋野乐队主唱——秋野
访谈编辑:《在艺术》网站(简称《在艺术》)


《在艺术》:大多数听众对子曰乐队的感觉是非常中国、非常现代、非常民俗、非常摇滚,充分结合了中国戏曲、民乐以及民歌,带着浓重京味儿的“人文摇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诙谐幽默,调侃背后有些淡淡悲哀,……你们觉得这样的定位准么?你们怎么看待自己的音乐风格?
秋野:只是部分作品的定位吧,不能代表全部的,子曰的音乐实际上不好定位,源于我们自身就不想把它拘束于某一种形式里。那样做会让感性的东西慢慢流失而渐趋于矫情。如果非要用风格给某一种音乐加以形式的话,我个人偏重于FUSION,我管它叫“非有神”式的音乐并预计在今年用它来为我们的所谓风格加以“定位”吧。


《在艺术》:乐队形成现有的音乐风格,是和个人成长和环境有关吗?
秋野: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的音乐里是有故事的。而且是与每个时代的背景都息息相关着的。真实地记录和演绎存在的全部过程,这是我们的理念也是区别于其他“乐种”的定位吧。


《在艺术》:乐队人员有专门对中国戏曲、民乐进行研究吗?
秋野:研究谈不上的,只是从小在这个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的结果吧。


《在艺术》:简单介绍下现在的乐队成员吧。
秋野:我、鼓手陆勋、吉他汶麟。简单的三大件儿吧。


《在艺术》:做为一支知名的中国摇滚老炮乐队,经过了十年风雨历程的,乐队是怎么保持持久的默契如一的状态的呢?在创作中,做为主创人员和乐队成员是怎样的一种合作方式?
秋野:不断的排练不断的改变和不断的要求。一个团队要想持久的发展和生存,核心有没有力量是很重要的,在作品上应该是骨头和肉的结合过程。谨遵“三人行必有我师”即可。

《在艺术》:乐队是怎样看待中国的现状的?同时是怎样看待生活和音乐艺术之间的关系的?
秋野:仅代表个人观点:在浮肿和膨胀的路上狂奔着且自娱娱人的后物欲的时代,即将崩溃的生活和已经崩溃了的艺术。

《在艺术》:从1995年组建至今乐队虽然只发行两张专辑,1996年的《第一册》和2002年的《第二册》,但是在圈内外引起强大的反响,能描述下这两张专辑的风格和不一样的地方吗?
秋野:96年浮躁一些理想一些做作一些。02年成熟一些城府一些激愤一些。在音乐方面前后也算没有太多相似之处,是设计过的阶段性的“音乐日记”吧。

《在艺术》:从《脑白金》广告歌广告,到央视版《射雕英雄传》主题曲,从电影《北京乐与路》的创作,到《鸡犬不宁》的插曲再到近日热播电视剧《奋斗》插曲《相对》,尤其是后者是你们10年前在《第一册》里发行的作品,你觉得做摇滚乐和主流市场有冲突么?
秋野:其实本就没有所谓的主流市场的。在中国、在网络没有出现前、视听一直都是被引导着的。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市场管理员说了算的。而摇滚乐只是还没有机会进入“菜篮子”工程罢了。在争相“脱贫”的年代里,“猪肉”当然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所以谈不上什么冲突。其实摇滚乐并不像有些人说得那么“神”、也没有像有些人说得那么“鬼”,只是还没有发展到像搞“菜篮子”音乐的在人格上那么拧巴而矣。


《在艺术》:一度更名为爻释"子曰乐队,能解释一下选择这两个名词的用意么?
秋野:爻释相比子曰在文字的意思和音乐的领域里会更开阔更自由一些吧。子曰就是子曰嘛。我们现在的名字叫《子曰秋野》,在音乐理念上更偏重自我一些在操作上更“F非”FUSION一些。以此来避免与其它乐种同流而导致现下的所谓主流文化的集体“失聪”吧。

《在艺术》:谈谈你们心目中认为的摇滚乐吧,同时你们是怎么理解“摇滚精神”的?
秋野:说到“摇滚精神”:她应该是具有本土人文精神且具有“茫谐”的某种“大爱”的表象。尤其是“中国的”摇滚。它应是种智慧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与西方比拼体力和扭捏的模式。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回顾过去展望眼前,也看了“北京2008时代的晚上”工体个唱后感想,就当代而言能够具备这种能力且又表达出来的还是仅限崔健一人。尽管各类“教父”很多、个唱也很多,但也大都是睡觉的“觉”或是抬着西方摇滚形式取悦于“声闻”兼炒股票的“轿夫”罢了。

《在艺术》:之前第一张专辑,和崔健的合作产生什么新的碰撞和启发了么?
秋野:有很多的。碍于师徒名份不想说。音乐就是音乐嘛,内地摇滚不兴花边儿扯淡。

《在艺术》:中国的摇滚乐似乎一直处于比较边缘的状态,或者是在一个相对特定的受众圈里,你们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秋野:品味就象是“潜规则”,还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里,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摇滚还没有登上“春晚”或“同一首歌”嘛。所谓“边缘文化”也只是这一“分水岭”的标志。“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啊。

《在艺术》:觉得我们和港台或者国外的音乐环境相比,优势在哪里?
秋野:地大物博、智慧繁多。只要你坚持并真诚的是去做音乐的,就一定能够找到知音和票房。“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还是这句话嘛,只是在这里用略显艰涩了些个。其实早就应该说说我们的弱势了。我们的制作?我们的工艺?我们的不会卖弄?可比人家差远了,呵呵。

《在艺术》:平时听什么歌?最欣赏哪些乐队的音乐?
秋野:已经很少听了,mp3-4的声音质量和免费下载的数量真的会让耳朵坏掉的。欣赏有水平同时也拥有智慧的组合音响,还是国外的人物多一些个。

《在艺术》:和十三月的合作感觉如何?
秋野:目前的合作还只是在“精神层面”上的相互鼓励中吧。因为说实话连我自己也没搞清楚到底什么是“草根文化”。我更喜欢“非有神”的主张。所以我们之间并没有实际性的操作与将要的合作模式。子曰仍然在“孤独可耻”的路上“单打独斗”着,哈哈。但是他们的旗下“艺人”都很杰出也都是各怀绝技的。总体的理念很棒!

《在艺术》: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秋野:和所有人一样快乐的享受音乐生活。偶尔也皱眉头弄深沉的紧张一下“日子”吧,呵呵。

《在艺术》:如何看待大家现在常说的新锐?
秋野:新锐就是新锐嘛,不是新睿。老的也快。

《在艺术》:能透露一下一张唱片的计划和进展情况么?
秋野: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有感觉了就记录下没感觉就“进城”呗。反正拖拖拉拉的争取下半年弄出个“非有神”来吧,呵呵。一谈唱片就好紧张的,为了写歌而写歌是一件相当“自虐”的事情,搞不好还会虐到别人哪。惭愧!唱片不是个好玩儿的东西,尤其是现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