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西泠门”事件
发起人:momomama  回复数:0   浏览数:1569   最后更新:2008/06/03 02:58:26 by
[楼主] momomama 2008-06-03 02:58:26
作者:张秀娟    2008-05-29 14:12:16    来源 :未知
  坐落在西子湖畔孤山西麓,南临白堤的西泠印社,素有“湖山最胜”之称。创立于光绪三十年,以着“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享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盛誉,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



  西泠印社历经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大师的领导,拥有社员百人,并以孤山社址为核心,每年固定在清明、重阳前后举办雅集,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鉴赏研讨等活动,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延续了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每年还不定期邀集外地社员赴杭研究印学、商讨社务、观赏藏品,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交流活动,编辑出版金石书画出版物。



  如今,这名满天下的第一名社却深陷“西泠门”事件的尴尬—— 一直以民间团体身份活动的西泠印社主动申请加入中国书协。



  今年年初,中国书协提出“加大书法艺术普及力度,推进书法艺术在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中国书协和广大书法家、书法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的口号,决定接收西泠印社为成员。书协方面声称为了迎接奥运,西泠应该和书协整合资源,把其“百年西泠迎奥运”的国际性篆刻海选活动变成一个中国书法篆刻界的活动,因此与书协的合并是印社自身开拓发展所必要的。这个历经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朝更迭,有着104年历史的学术团体加入创建只有27年的中国书协的消息一经传开,引得舆论哗然。



  关心此事的人士有西泠印社的会员,也有广大的篆刻以及艺术爱好者。他们认为,书协不具备接收西泠印社的资格。作为群众性书法社团,书协的历史很短,门槛很低,会员人数众多鱼龙混杂。而西泠印社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对会员门槛很高。两相比较,书协在档次、学识、专业水准乃至社会知名度明显无法望其项背。另一方面,书协作为官方组织,会使西泠庸俗化、商品化,失去自我的独立性,不利于艺术的自由发展。西泠并不是为传统艺术的普及工作而存在,而是肩负着高端研究的重担,其存在已经是篆刻界内外人们心中的圣地,而与类似于中国金融书协、中国铁路书协并列的地位无疑会破坏人们心中对于西泠的憧憬。



  众说纷纭,一片喧哗,今天为止事件还未落下帷幕。然而不管结局如何,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西泠印社现状的尴尬。



  按照西泠的规章原则来说,任何关系到印社发展之大举,应在社长会议、理事会通过并授权后方可执行。加入书协的事件被披露出来后,西泠的主要成员:从卧病在床的副社长刘江到十多位西泠印社副社长和理事、社员,却表示从未被告知过此事,除去互相推诿的可能性,这无疑折射出西泠社团管理层结构过于散漫混乱。如此重大的事件,居然从上至下都无从知晓,可见西泠的问题并不是加入书协一事这么简单,人数并不众多的西泠在其内部高层管理能力和会员间互动上严重缺失。



  再深入一层,西泠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经济社会,会不会已经迷失了西泠的原初?现今除了杭州西泠的原社,在北京还有纯为商业为目的的西泠印社集团公司,还有西泠拍卖公司的存在,西泠更是浙江创意龙头产业业绩之佼佼者。在学术会议上,主座位置被老总所占据而非西泠印社中的学术研究者,其中意味不用言明,众人亦能体会其中金钱的份量。



  令西泠更尴尬的是,有传言此次事件的是权力交易的结果。人们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自从上任社长启功去世两年之久,西泠印社一直不能选出社长。一方面,人们看到它正日渐官僚化,高层缺乏管理连结,没有能够撑起局面的扛鼎之人号令天下;另一方面,社员构成、活动半径、学术研究等日渐本地化,局限在浙江甚至杭州,颇有守缺抱残之意。也许,加入书协是西泠想要改变现状的一种尝试,但笔者相信西泠印社当下的困顿与无奈并不是简单加入书协能够解决的。



  百年之前,印学大师朱孝臧题咏《西泠印社图》曾赞叹西泠人的雅洁高风:“留得西泠干净土,家风梦篆有斯人。”但百年后,这篇净土似乎遍布荒烟蔓草。其实,现今西泠的尴尬并不只是西泠的尴尬,更是整个艺术界的尴尬,它不过是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艺术是追求自由的,但它本身具有有依附政治、宗教甚至经济的特性。从上古的助教化到如今的艺术创作“自由”,它的自由其实是一种在桎梏中的挣扎。艺术的官僚化无疑会扼杀艺术飞翔的翅膀,令其僵化失色。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