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 “慢慢来”吧
发起人:starrspacee  回复数:6   浏览数:2535   最后更新:2008/10/12 01:41:03 by guest
[楼主] starrspacee 2008-10-07 16:08:20
让我们“慢慢来”吧
作者 照照

上海,今年俨然是一个展览事件高发地带。在此起彼伏的展览浪潮中,我邂逅了四大空间一个叫《慢慢来》的展览。这个展览是由四位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总体艺术工作室的年轻艺术家的四件艺术作品构成的。展览主题“慢慢来”看似一位老人的喃喃,透露的却是对这个浮躁、高速、年轻时代的语重心长。

空间位于一座大型的办公楼里面,不太好找,配合这个展览有些金屋藏娇之感。初进展厅,看到的是艺术家刘佳婧的名为《白驹黑马》的作品。她的作品是一个大约20cm左右的八十年代老房间的横截段。艺术家在展厅的现实空间里,用收购来的八十年代的家具按照老照片布置。所有物品都限制在20cm的空间里面,多余的部分都被锯走。这是一个时间的片段,空间的片段。在这个现实的空间里面,有一种时空交错感。它窄窄的,一步便能轻易跨过。我通过这个作品后,回望它发现心中有隐隐的失落涌出,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经过那个时空。。。每天我们脚下迈了多少步,有多少脚步间的风景被略过。在我们昂首大步前行的途中,又有多少遗失了的美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据艺术家本人介绍,说作品中高悬的一盏灯故意用了一个现在的灯。我的心豁然开朗了些,我感到了某种希望的暗示。

接着展厅左侧是艺术家郭立军的装置作品,名字叫《无间道》。掀开门口的帷幕,我进入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空间,瞬间的失明不得不让我放慢了前行的脚步。慢慢的,视觉开始回复,黑墙上零散的一些句子开始浮现:“效率是在循规蹈矩的谋杀生命。”“有用的最终也会变成垃圾”。。。继续前行,掀开通道另一端的帷幕,我来到了一个全白很亮的空间,巨大的视觉差也让我同样不得不停留。墙上有些用暗白色材料写的句子,只有你视觉适应后才能看清楚。继续往前还是一个黑的通道,然后是出口。这个作品根据生理特征,暴力的介入和打断人们的行走速度,使你不得不稍作停留。在这里面观众都开始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开始放慢脚步,其实身体已经敏感的把艺术家想说的告诉了观众。在这个行色匆匆的时代,“缓慢品味”像家中的老人一样被忙碌的子女遗忘。但在这体验者的身体却赤裸裸的述说出了我们和“慢”这个速度之间的古老联系,像血缘般无法回避,一直存在。

展厅的中间有两件作品。一件是胡昀名为《一切都和看上去一样》的作品。艺术家根据展厅现场柱子的尺寸,做了一根外观和现场柱子一模一样的柱子放置在展厅中间。但是这根柱子上面铺有隐蔽的轨道,下面离地大概1cm左右是悬空的。柱子通过马达,沿着轨道来回左右反复移动,大概几秒动一下。如果不是展标,我差点错过这个玩空手道的作品。另外一个作品是《结绳》,是出自艺术家赵婧妍之手。这件作品是卷成一团,直径大概3cm的头发。它被安静的放在展台上。这件作品是由艺术家收集自己每天掉落的头发,然后一根接根把它们结在一起,团成一团。据艺术家介绍这件作品是作为她一生的作品。以后这个发团会随着时间变大,发团的颜色也会随艺术家年龄的老去而由黑边黄最后变白。作品不精致、不张扬,但是却直指人心。通过“结绳记事“的暗示,艺术家和时间共同来合作完成这件作品。你无法加速,无法复制,无法量产。。。这是一种和现在这个机械工业时代格格不入的方式。它需要耐心,需要孜孜不倦,需要你对生命、记忆的珍视。。。这些掉落的头发本来可能是垃圾,是一些零碎普通片段。艺术家在这里把它们聚集,像你铺开了它们“灰姑娘“式的魅力,你是那个王子吗?
虽然展出的作品不多,主展厅陈列略显单薄。但是作品本身充满了力量。“慢”是一种古典时代的价值观,是一种优雅,是贵族的速度,陶渊明式“悠然见南山”的开朗;慢也是一种控制,一种强大的心灵的力量,是魅力,从容、镇定,清醒、明智,不尘网羁身,不心为物役,是更丰富的感受和细节,是对人生和自我的尊重,对记忆的珍视。在这个像速度效率狂奔的年代,“慢慢来”是一种必要的打断和警醒,我在这里看到了年轻画廊和艺术家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观察。


[沙发:1楼] guest 2008-10-07 16:12:19
慢慢来点图片吧!
[板凳:2楼] starrspacee 2008-10-09 15:51:58







[地板:3楼] guest 2008-10-09 15:59:19
喜欢刘佳婧的作品
[4楼] guest 2008-10-09 16:00:35

继续上图啊`````
[5楼] guest 2008-10-12 01:19:34
心态挺好,支持
[6楼] guest 2008-10-12 01:41:03
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