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迎华:Hi艺术关于年轻艺术家评选的采访
发起人:小黑妞  回复数:3   浏览数:2641   最后更新:2008/11/02 11:29:48 by sk3
[楼主] 小黑妞 2008-10-30 14:27:49
Hi艺术关于年轻艺术家评选的采访
转自卢迎华blog(2008-10-25 22:45:24)
标签:文化

该访谈已刊登在Hi艺术杂志上,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引用。

Hi艺术:我们提供的名单年轻艺术家前50是否全面,有没有漏掉的黑马?
卢:这个名单只是代表了某种关注的方向。艺术家不缺乏展览和暴光的机会,不存在好的艺术家没有被挖掘和发现的问题,关键在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关注的人选不同而已。

Hi艺术:评选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难以取舍?五个名额够吗?
卢:我是以你们提供的名单为基础进行的选择的,对我来说,这些选择都是显而易见的。

Hi艺术:你的选择依据着什么样的标准?按照个人喜好吗?
卢:我感兴趣的是观念性的创作,所以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挑选的。

Hi艺术:为什么会把李松松排在第一名?
卢:李松松创作实践体现在其对绘画形式的实验和对历史的重新的解读上,他的思考体系也比较完整,这种以形式作为观念的实践拓展了我们对绘画的可能性的认识,这种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

Hi艺术:为什么你会把装置和影像艺术家排在最前面,而绘画稍微靠后一些?
卢:首先我不是以媒介来区分艺术家的实践的,我更注重的是艺术家实践中的思考和观念上的连贯性。其次,我所选出的五位艺术家实际上并没有优劣之分,他们有的只是思考和创作形式上的差异。

Hi艺术:李晖以高达10分的差距将第二名远远甩在后面,是不是现代媒材会比架上绘画的前途更光明一些?
卢:以媒介来区分和评价艺术家是没有意义的,我觉得有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艺术家能运用任何合适他的媒介进行创作并在其中有所突破。

Hi艺术:我们的数据榜里分数最高的李继开在评委这里没有一个人提及,为什么?
卢:我不了解你们数据榜的制作标准,所以也无法作出判断。

Hi艺术:你认为年轻艺术家的胜出要靠什么比拼?游戏规则和老一辈比有什么不同?
卢:虽然艺术界和娱乐界一样对新生的力量和新鲜的面孔有无限的饥渴和消化能力,但在艺术史中,最终比的还是智力和耐力。

Hi艺术:前辈艺术家都是苦苦耕耘很多年才会有回报,现在的年轻艺术家很早便功成名就,你觉得这是进步吗?如果不是那你怎么看?
卢:每一辈的艺术家所付出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每一代人当中总会有少数的个人比别人相对早得到名和利,但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我们往往只能看到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并不能以此为依据来做判断。

Hi艺术:你觉得媒体宣传对年轻艺术家的作用比重大吗?
卢:媒体宣传的确能够帮助年轻艺术家得到一些关注,但并不代表艺术家创作的能力。艺术家的工作要生效,需要在专业语境当中。大众性的宣传只是社会对艺术需求的一种表现和消化的方式。

Hi艺术:策划关于年轻人展览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卢:策划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同样是对智力的挑战,关键在于怎么和艺术家的思考产生碰撞。
[沙发:1楼] guest 2008-10-30 14:44:06
标签:文化


[板凳:2楼] guest 2008-10-30 16:54:53
没选刘顶?
[地板:3楼] sk3 2008-11-02 11:29:48
价格面议
Meat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