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 支持换妻群交性行为 |
李银河:已故作家王小波的夫人!提出了: 聚众淫乱不应定罪、卖淫应该非罪化、一夫一妻过于单调、换妻性行为应当受保护等观点! |
佩服!
引用的人大多也十分有水平
没想到
这世道人们思想进化的如此之快
也难怪李银河如此有市场
与时俱进嘛 !
玲
李银河,1952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
主要著作有:《同性恋亚文化》、《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中国女性的性与爱》等。李银河教授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并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李银河:王小波不是我一个人的
李银河的名字这些年一直都和一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个人就是王小波。人们从王小波的书,尤其是他写给李银河的情书中知道这个李银河曾经对王小波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在王小波离开十年之后,李银河更多的是以一位活跃的社会学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学的女社会学家,今年“两会”期间,她委托朋友向全国政协会议转交了一份有关同性婚姻的提案。她上央视谈同性恋话题,她在博客上为超女辩护,采访她需要先通过她的经纪人……
6月初的一天,我走进了中国社会科学李银河的办公室。眼前的李银河穿着很平常的雪纺裙子,一双微褐色的眼睛在眼镜下温和地注视着我。这个亲和的中年女性很难和那个在学术上大胆尖锐的李银河联系成一个人。但采访完之后,我对这位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同性恋研究专家,女性研究专家,王小波的夫人不免产生了由衷的敬意。20年来,她一直在研究一群她眼里的“弱势人群”的同时她也正全力去帮助着这一群人。我也忽然感觉到王小波对她写那些情书中对她的赞美是由衷的:“我们两个人都是好人,都是特别好的人”。但她在谈到王小波的时候却始终很平静不止一次地对我说:王小波不是我一个人的,他是属于所有爱他的人的。
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平等权利
记者:中国研究同性恋的学者多吗?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课题?
李银河:其实在上世纪20世纪30年代,潘光旦就在中国古籍中查找了关于同性恋的记载,并作为附录附在所翻译的《性心理学》后面。这是中国近代对于同性恋的最早研究成果。我选择这个课题也有些偶然。1988年,拿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后,我回国进入北京大学做博士后,师从费孝通。当时,涉及婚姻家庭领域的很多社会问题研究都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我研究题目是:对离婚的、单身的、自愿不生育这三种人群,做调查分析。调查中,我偶然遇到一位30岁左右的单身男子,他坦白自己单身的真正理由在于自己是同性恋,接着,这位男子陆续给我介绍了很多同性恋者。另外我一位朋友做心理咨询老师,也给我提供一些线索。就这样,我就开始了同性恋的研究。
记者:作为女性学者研究性学和同性恋你是不是中国第一位?
李银河:应该是吧。我的其实我的研究领域是婚姻、家庭、性别和性,并不是仅仅是性,只不过性研究方面大家关注的比较多。
记者:您对同性恋的研究是出于一个非常冷静客观的学术研究的角度呢,还是说希望为这个少数群体做一点什么呢?
李银河:我觉得两者都有,要说完全是把他们当成一个比如小白鼠似的来研究,也不是的,实际上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当你选题的时候,你已经有了倾向性,比如跟研究一个猩猩什么的确实不一样,所以应当说是两者都有吧。
记者:你身为一名女性学者,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的研究者,你似乎一直在为同性恋者呼吁,这是不是和你作为学者应该保持的客观冷静有些冲突呢?
李银河:这是不能避免的。你选的是同性恋研究,这里头已经带着同情,而且后来女性主义研究特别强调就是说应当是带着同情来研究的,这个带着同情至少不是错误,不是一件坏事儿。带着同情可能你能理解得更好。
记者:你在今年通过朋友给政协提交了关于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这样一个提案,当时您对这个结果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料?
李银河:其实这个提案已经提过两三年了,我知道这个东西恐怕不会那么快通过。我觉得主要是为了传播一种正确的理念,希望大家在同性婚姻的问题上,能够跟上世界的潮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
记者:从事后各媒体反应和网上的调查显示,你感觉你的目的达到了吗?
李银河:我觉得达到了,虽然还没有通过,但是已经有特别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了,在中国等于说它已经在社会生活中被提上议事日程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功。
记者:因为这个提案你似乎受到了很多人的攻击,对您的评价我觉得两个极端都有,您感觉怎么样?
李银河: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支持的。我在网上还做了一个调查,就是同性婚姻提案,有60%多的人是支持的,大概有20%多的人反对。我对那些负面的评价我已经不怎么在意了,而是感觉到现在有的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太过激烈了。我曾经看到网上有一篇围剿同性恋的檄文,感觉同性恋的人是不共戴天的,其实我感觉其实同性恋最需要的就是获得和一般人共同的权益,他们也有被人尊重的权利。就像这世界有很多不同肤色的种族的人群,你没有权利去歧视与你不同种族或者信仰的人群。
记者:同性恋者对您有一个很高的评价,说您是在黑暗的王国打开了一扇天窗,这样的评价您觉得吻合吗?
李银河:那在去年的时候,正好在上海,复旦大学和耶鲁大学共同举办了一个同性恋主题的研讨会,会上有一个澳大利亚的大法官,地位很高,是在全世界数得着的重要的大法官,他也是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者,他一口一个“my hero”,就是说,你是我的英雄,后来我就特别挺感动的。他说当他是一个少年的时候非常苦闷,因为是同性恋,当时看到了那个金西的报告,才使得他有了生活的勇气,最后他说你现在在做的事情在中国就是金西在美国做的事情。对这种评价我也是挺感动的,也觉得自己确实做了一点有益的事情,对这个少数群体。
记者:为什么你会觉得这是一群弱势的少数群体,需要人来支持?
李银河:我觉得主要是他们的真实状态不能公开。应当就是他们在当时只能是在地下,身份不能暴露,过着一种两面人的生活,而且很多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后也非常痛苦,几乎整个家庭都破碎了。这个东西本身就非常压力大,但是现在情况要好多了。
记者:你作为女性学者,在研究男性同性恋群体中有什么困难没有?你怎么寻找你的调查对象,并且获得他们的信任呢?
李银河:线索是比较难找的,我的第一例调查还是我当时我做单身调查的时候,有位独身的男士对我坦白了他是同性恋的情况。他又介绍朋友,朋友的朋友,这在我们社会学里叫滚雪球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最后做大了,把这个研究做得比较大。另外还有一批调查对象实际上是从心理诊所转过来的,当时我认识一位心理诊所的朋友,那里面一有批同性恋者,去求治的,我也了解到他们的这些情况。
下一步:从城市转入农村
记者:您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对社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力吗?
李银河:其实在中国以前都是谈性色变,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也能够起到让人们更宽容地接收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对性文化的理性认识。
记者:我们都知道您跟王小波之间是一种特别令人羡慕的美好爱情,那你相信同性恋之间也有真实美好的爱情吗?
李银河:我想会有的,他们中间有一些爱情非常经典,非常感人,可歌可泣。除了对象的性别不一样之外,就是作为两个人的恋爱,那和男女之间的爱应该是样的。
记者:关于同性恋的问题,哪方面你的转变是比较显著的呢?
李银河:我觉得现在同性恋在全国正处于一种好像浮出水面的状态,就是在各大城市出现同性恋酒吧,尤其在网上非常活跃,然后各个城市现在都有同性恋的志愿者小组、义工小组在做他们的同伴教育,因为艾滋病,因为种种性的安全方面,这种活动已经有人自发地在做,从歧视他们到帮助他们,这就是很好的转变。
主持人:目前中国专业的同性恋研究者多吗?
李银河:很少,实际上现在来做这个研究的人很少,在中国也就数得着的几个人。
记者:那接下来您往下再做研究,还是在这个领域里继续坚持,还是说有可能会有什么新的课题?
李银河:我现在是有一个打算,想做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全国的性调查。我最近有一个题目是农村性别权利关系研究,要到村里去访问所有的农村妇女,比如到一个村子去调查,我是做了这样的计划的。而且同性恋在农村里面其实也有很大的比例,只是没有人去关注和调查。
记者:要让这样的人打开心扉,把自己的经历困苦都说出来,需要您取得他们的一个信任吧,这种信任怎么获得呢?
李银河:我觉得主要还是一种平等待人的态度,他觉得你在人格上是尊重他的,并没有把他当作病人或者是罪人,这样本身就会取得信任。我觉得有的时候信任是用不着说的,你的表情,你的眼神,你的这些东西他们就都能明白。
记者:听说当年王小波也帮你做过调查员是吗?你们甚至还要把同性恋者带回家去聊天,这种研究已经对生活产生影响了吗?
李银河:对,有个别的特别年轻的同性恋,比如说高中生什么的,他们就提出来说不愿意跟一个女的谈,这时候王小波就出面。比如谈得特别晚了就会留宿,有一次有一个男同性恋在家里,小波跟他谈,我也跟他谈了,然后到晚上,我那时候在北大,我就跑到别的地方去借宿,王小波他们俩人在屋里睡觉,王小波说一晚上没睡好觉,觉得比较受刺激。
王小波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记者:虽然王小波去世快十年了,但很多读者对他的热爱丝毫没有减少,你认为他为何可以对读者保持这样持久的吸引力?您觉得他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李银河:我感觉他留给我们的就是纯粹的美,我老引用孙郁的一句话,他说王小波这人是个奇怪的人,他不同于其他作家都是有传承的,小波不同,他似乎横空出世,在传统文学里找不到根儿。
比较浅的理解就是,他的写作是远离约束的,无论别人赞成或反对,他都不关心,他的文学最主要的就是无中生有地创造一种美出来,不管用什么语种,没有其他的杂念,或批评谁或赞美谁,这是他能超越时空的一点,他追寻的是内心最纯粹的文学。这是他的小说。另外,他的杂文传达了一些自由的体验,包括对时政的批评,至今都不过时。
记者:作为王小波的第一读者,你最喜欢王小波哪部作品?
李银河:其实王小波的作品中比如《黄金时代》,《未来时代》这些都获过奖,都很<
老美打伊拉克,打了也就打了.
富商包二奶,包了也就包了.
大学生去当奶牛,榨干了也就撂了.
所以说,愿不愿意换是观念问题.
能不能换是能力问题.
.......[/quote]
牛XX那个小鳖样一看94没本事换的人,哈哈哈。
富商包二奶,包了也就包了.
大学生去当奶牛,榨干了也就撂了.
所以说,愿不愿意换是观念问题.
能不能换是能力问题.
没本事换的人,说不理解是没有说服力的.而可以换的不换,那才叫生活作风比较正派.人的社会说白和动物的社群没什么区别.谁在其中当大爷的,想操谁就操谁.你当大爷可以检点一点,但是不检点也没人拿你有辙.所以有时候不需要无聊的给你自己的罪行找理由,有时候也不需要理由.钱多,够POWER就是最充分的理由.
我也不想当奶牛给人榨的,可是这样就没有草吃.
有些人也想换妻的,可是就那小鳖样没人喜欢,也没啥本事.所以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
人性和道德是最不堪一击的.
大部分狗看到骨头都会发疯.
大部分人看到好处都会抓狂
小部分狗是好狗
小部分人是傻蛋
我傻了好多年了,也许随着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改观.
我们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s:62] [s:62]
.......[/quote]
骡子!!!
人家长的跟个猪一样的,你鸭是蠢得跟猪一样,臭SB![/quote]
你可以问你老母去,看看你老母还支持,刷死你个SB,生出来一坨屎
无条件支持李银河先生[/quote]
[s:67] [s:64] [s:76]
人类的性在没有社会之前,是和动物一样的:不具理性。当原始人在族群中为权力和物质勾心斗角时,演变的结果就是利益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分布。在这种利益的配给下,人类的性行为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群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群居是以原始人簇群性质开始的。后来的近亲交媾和兄妹婚甚至子娶母这样在当今社会是骇人听闻的丑闻,在当时,都是习以为常的;这都是人类在社会成型阶段必然经历的愚味和无知。
这种无知和愚味一直延续到社会的成型:文明开始成为国家统治的借口。但就是在这些高度自以为是是文明之邦的国家里,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仍然是屡屡发生。古人的性和今人的性已经有天壤之别。在不具避孕技术的时候,性是和生育捆绑在一起的。如果为性而一时冲动,就必然要承担冲动出来的“后果”——孽子。而孽子的出世,却分裂了当事人的生存利益;甚至左右了他们的生活。这几乎是灾难性的后果。而因为这种性和生育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产生出的社会伦理,惭惭潜移默化,成为每一个活人的不二法则。但这种道德和伦理到了今天,却进入了空前的困惑。原因是人类的医学技术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性和生育形影不离的困扰;简而言之:人类已经成功了从生育的怀抱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解放,和自由。也因此,西方一次又一次的性解放思潮,无不是和不孕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摆脱了生育之困的现代人,却又不无失望地发现,他们的性,仍然是和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虽然在技术上,人类已经将性和生育分离开来;但在思想上观念上和风气上,人们的性仍然是和生育观念紧密相联的。应该说这是中国人的性状况。而西方大多数国家,在生育的难题迎刃而解的同时,在性上也是枯木逢春。
以现代人的性实情而言;男人的性权力是高于女性的性权力的。在中国的每个城市里,你都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发廊按摩室夜总会;但你却看不到以男色为消费的娱乐场所。即使有,也往往隐蔽得无从寻觅。这是一个残酷的社会背景。女人的性在男人的性面前,被包容,被扼杀,被忽略,被羞辱,被轻视。也没有一个女权主义敢明目张胆的跳出来,要求在中国的城市里应该设置专供女性消遣的性场所。我们从报纸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财大气粗的官员背后往往是二奶三奶什么的;但一个卓有成就的女人背后,却很少有被包养的小白脸。这种不对称的社会状况,也提示了女性在性方面的娱乐,是很背动的。在我们大家的意识里,一个男人如果嫖娼,那也没有什么;但一个女人如果接二连三的去寻求性刺激,我们就会认为这样的女人是无可救药的。因此,在中国这样国度里,性权力在男人和女人那里,是很不平等的。也是很变态的。
换偶这一说法是经过很多次变动的。从换妻到换夫,再到换偶。这几个词的意思虽然基本上都一样;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换妻是以男性的性欲望为主;在换妻的游戏中,夫妻并不一定是心甘情愿的;有时候,妻子还会是内心痛苦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换夫却是激进女权主义者的说法,这一说法是出于对换妻一词的敏感。但换偶就不同的。能称得上换偶的,那都是彼此情投意合的夫妻,在两相情愿的状态下,和另一对心心相印的夫妻相互交换性活动的。在换偶的夫妻中,很少有暴力的成份。如果有暴力,那就不叫换偶,而叫换妻。反对换偶的人主要的理伦是:这种换偶是对夫妻感情的亵渎;其实这是无知。人家两对夫妻对此乐此不疲,都是换偶活动的受益人,怎么可能把这种行为说成是亵渎他们自己的感情;难道认为亵渎他们的感情的事还要由你作主吗?实际上,换偶真正威胁的是以婚姻为主轴的性。很多人的性是只为婚姻而存在的;特别是女性。在以往的高谈阔论中,贞洁是每一个丈夫对自己老婆津津乐道中的亮点。女性在几千年来,就被塑造成从一而终的角色。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仍然是大丈夫;但如果女性床上有几个男人,那就天下大乱了。因此,对换偶敏感大打出手的人的观念,还是那种女人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陈旧——在这种观念中,女人仍然是不应该有性欲望的;如果有,那也只能发泄在自己的丈夫的身上。而这种岐视女性性权力和张扬男性性权力,却是换偶在一些人心目中成为大逆不道的根源。
前面已经提过,性已经和生殖分离开来;性不单单是为了生育,更不是为了婚姻。但在现实中,人们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在社会中的耳濡目染,形成了他最根本的态度和视角:性是罪恶的,性只有和婚姻的结合才是高尚的。在这些人的意识里,性仍然是和生育捆绑在一起。这样的认识当做是鼠目寸光的。人类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别人怎样活,只要没有危害和干涉这个社会,那他就有权力处理自己的生活。
更匪夷所思的是:别人的换偶,也许你不赞同,也许你反感,这都无可非议;但不少人却因此摆出道德家的面孔,以上帝的热心来拯救这个堕落的世界。其实你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阅历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和认知,这并没有什么错。如果你认为换偶是一件不应当的,甚至是罪恶的事,那你就不要去换偶——因为你有这个权力;但是别人的换偶也是别人的权力;你又有什么权力对别人信口雌黄甚至破口大骂呢?
恶心的女人,长的跟个猪一样的,TMD也想死的时候和她老公一样搞个一样大的墓,所以就想搞点名堂出来[/quote]
人家长的跟个猪一样的,你鸭是蠢得跟猪一样,臭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