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控制
发起人:李永学  回复数:1   浏览数:1090   最后更新:2010/11/24 10:18:21 by guest
[楼主] 李永学 2010-11-24 09:33:00
艺术控制
——论艺术的掌舵
李永学
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目的,艺术也不例外。
艺术的存在目的在于通过使用艺术作品向受众传递特定情绪或情感的方式来达到调节环境的作用。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的环境,艺术为了跟环境进行尽可能有效的互相调节总是在不断改变形式和内涵的过程中进化。
无目的的艺术行为是浪费资源,我们提倡的是环保低碳。

在讲艺术在这个时代的具体目的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我们要一个怎样的环境。
低污染、生机勃勃、没有战争、人们互敬互爱等等。这个时代的环境却于此大相迳庭。
问题出在哪里?
我认为是每个个体的无节制的膨胀导致整个大环境的衰败。这种膨胀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层面的。每个个体都认定自己是主人公,把其他个体看做是配角或龙套,在这种情况之下掠夺和不尊重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是因为受文学和影视剧本模式的影响过深的原因。
每个个体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幸福感,而对幸福的理解又是幸福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之的话,怎么可能不出现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且追求这种幸福的个体往往无视他者的幸福。
还有就是屏幕模式导致人们总是处于安全的位置接受着没有真实感的正在真实发生着的事情,这种安全的位置我想已经很接近上帝的位置了。
屏幕使人们可以无休止地进行隔岸观火的行为,使这种隔岸状态变成人潜意识里的主要状态。于是人们开始慢慢地失去对真实事物的感受性,通过不断地对自己进行人为的感官刺激来达到感官上的满足。
我认为只要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谦卑,明确自身与大环境的关系并尽可能放大自己的感受性来感受这个真实的世界的时候,以上的这些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那么现在我可以说我们要通过艺术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即消去人内心的膨胀并使人拥有更敏锐的感受能力。
要消除人内心的膨胀就要想办法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在这种前提下,艺术品要尽可能崇高,对比出患者的渺小。当然,我指的绝对不是内容,我们要的是形式上的崇高。
要提高患者的感受性,就需要使用强烈的正面刺激来不断冲击患者的神经系统。明快的颜色,简洁的形状,其实这就是崇高的视觉形式之一。
我们反对堕落、反对糜烂。不是不想去尝试,是没有资源。把堕落和糜烂的机会留给未来的子孙们,我们只能勇往直前。
现在,我们把一个艺术作品从产生到传播再到被受众接收的过程看做是一次信息交流,把由无数次这种信息交流形成的一个大的艺术市场体系看做是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艺术家和受众进行着目的性输出和输入的行为,而输入方一般会以支付金钱或对作品进行评论的方式对艺术家进行反馈。画廊、美术馆等艺术展示机构相当于是输出与输入的连接口。现在经常是策展人在其中起着连接端口的作用。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会使总输入增大、使目的偏离、使系统超负荷运转,导致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坏。这个过程大家都经历过。
很多人说艺术市场的泡沫是必须的,那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才会这么认为。我们反对任何的炒作行为。
我们要的是负反馈,也就是与原信息起相反作用、削弱总输入的量、减少目的的偏离度、使系统运行稳定的反馈。
在反馈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们宁愿选择丢失信息也不愿意使输入方接收到的信息大幅度偏离输出方的目的。
我拒绝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以符号语言方式的阐述和评论。
我希望人们不要问艺术家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果是能够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何必非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进行?知道真正的艺术表达永远都是对情感经验的表达就足够了,至于是哪种情感经验,如果输入方无法感知到的情况下这个作品只能算是垃圾信息。
具体的数学公式和理论,请参考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沙发:1楼] guest 2010-11-24 10:18:21
不能简单化艺术。艺术的功能和艺术家的功能,永远都不能去限定。历史的经验主义在一个变动的社会中是值得重思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