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越来越甜,艺术家越来越贵
发起人:自生自灭  回复数:0   浏览数:1680   最后更新:2011/03/03 11:38:30 by 自生自灭
[楼主] 自生自灭 2011-03-03 10:41:50


日期: 2011-3-3 9:24:57 作者:孙琳琳 来源: 新周刊


不熟当地美术馆,精神生活肯定空虚;没收藏一两件艺术品,千万别说家境富裕;不认识一两个艺术家,谁好意思出来交际?


  艺术一词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一位专门卖一流货色给有钱人的拍卖行人士说:“进入艺术市场的至少是一个成功商人,他需要太多好东西,包括艺术。没有人愿意别人进入他家就说,你品味真是够糟的。”

  这十年来关于艺术的传播、教育和铺垫,最后都以现金结算。

艺术负责@一切

  始自1996年的art daily全球领先,在新世纪十年的尾巴上,中国已经有了一大票和它一样像模像样的网站。雅昌艺术网、美术同盟、艺术国际、艺术眼、99艺术网等艺术网站不仅资讯充沛,也是业界人士交流的平台。在相配套的论坛、博客上,艺术批评家活跃了十年有余,及至2009年微博在中国出现,连艺术家也纷纷亲自@起来,从大众传媒到自媒体,艺术的传播越来越个性化、细致深入。

  即使你不上网,也可在各种体育赛事及大型会展上感知到艺术的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除了蔡国强领衔的焰火演出,还有奥运火炬艺术展、奥运奖章艺术展、“奔向奥运的北京文明”摄影艺术展等相关艺术活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展陈设计,更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一手打造的。其中展出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等作品,既有文化味,又有观赏性。

全国都是798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诞生的“创意产业”,在新十年的中国成为城市规划者的常用词。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中国不少城市都在以北京798艺术区为蓝本,兴建自己的创意产业园。仅在上海,这样的园区就超过70个。

  创意产业园多是城市的工业遗址或闲置地块,政府乐于投资,一是因为利润,二是因为时髦。这些创意产业园无一例外地成为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城市文艺青年、高校学生等的聚点,他们在其中碰撞、玩乐、寻找机会。

  但是,创意产业并没有想象中受宠。2010年2月,因最新一轮土地储备规划,北京朝阳区内十余处艺术区被拆,数百名艺术家无处安身,引发了艺术家抗议的“拆迁事件”。

艺术家期待公众来插一杠

  2007年,艾未未耗费310万欧元,将1001个中国人空降至卡塞尔,缔造了一个关于中国的“童话”。3年后,他又将150吨景德镇制造的陶瓷瓜子铺满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涡轮大厅。对艺术家来说,乱逛迷路的人或者被顺走的瓜子都不是坏事,他甚至期待观众来横插一杠。

  新世纪十年,行为艺术家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容,他们也不再满足于地下活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制造奇观。而面对裸体奔跑的海容天天或者被泼墨的王建农,公众也逐渐将其视为奇特的,而非变态的。

  吸引眼球的艺术形式同样为商业所化用,2006年,“上海之春”房展会的参展商就曾请来全身彩绘的裸女助阵,引起不小轰动。

  除了艺术家,美术馆等机构亦希望能吸引更多公众关注。2008年,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用一整年时间实施“介入:艺术生活366天”活动,让上海人每天都能在不同领域接触到当代艺术。

盛世收藏,各买各的

  买艺术品比买彩票技术含量更高,也更保险。好古的人即使在潘家园被骗了千万回,也抵挡不了下一回的诱惑。高手如蔡国声、狡黠如马未都,说了好些泼冷水的话,古董地摊的生意还是好。

  普通人去地摊和画廊淘货,存的是捡漏的心,或期待若干年后手里的乌鸦变凤凰。这份心思被商家摸透了,“买得起”的艺术成了大部分艺术博览会的主打产品,价格不贵的明星艺术家版画、新人新作等,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却常常创造销售奇迹。上海艺博会5天成交7000万元人民币,来购物的大多数,肯定不是冲着法国Artco France画廊叫价4000万元人民币的《加莱义民》来的。

  但是高价艺术品也有它的市场,拍卖会就是为那些有实力的买家准备的。在这个市场上,反而是越贵的东西越抢手。每一个一掷千万金的富豪,都希望大手笔的投资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媒体也来搞艺术

  谈论艺术,不再是专业人士的特权。大众媒体越来越多地涉及艺术领域的事,皆因受众与艺术家渴望了解彼此。蔡国强请来媒体与他一起寻找农民达·芬奇,刘小东带记者返乡寻找乡土记忆,世界性的展会、拍卖都来邀请中国传媒参与其中,就连最平易近人的《读者》,也有高端的《读者欣赏》时不时谈论艺术。

  这十年来,大众媒体不仅是艺术的旁观者与见证者,也是艺术的参与者。如《广州日报》2008年就策划主办了画家冯少协《百年广州》系列作品在伦敦、香港和北京的展览。亦有《南方人物周刊》发布“中国艺术家权力榜”,在艺术世界里争取话语权。

艺术X品牌=消费冲动

  李晓峰为lacoste设计青花瓷T恤、秦玉芬重塑阿斯顿·马丁跑车、丁乙涂鸦爱马仕丝巾、杨福东拍摄PRADA广告片、陈文令装饰艾美酒店,在“迪奥与中国艺术家”展览中,出场的有王度、张洹、黄锐、李松松、张大力、邱志杰等22位中国艺术家。品牌与艺术家的合作由来已久,这十年,中国艺术家成为格外受青睐的人选,当东方的哲学意味与西方的物质文明勾兑,便可在价签上多加一个零。

  基本品质加上艺术气质,艺术家为品牌贴金不少;艺术风格以畅销单品为载体,品牌帮助艺术家将影响力扩展到消费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品牌最想俘虏的新兴的中国中产人士来说,创意是消费冲动的催化剂。至于品牌已经征用的艺术家,村上隆点出了他们的动机:“艺术是一项赚钱的行当,作为艺术家不仅要投入成本,还得懂得宣传策略。”

玩慈善,办实业,当名流

  感谢资本源源不断进入艺术市场,进入新世纪,艺术家不再是小酒馆里酩酊大醉的失败者,也不会像娱圈小明星一样嗜双C、双G如命。今天的明星艺术家,玩的是如曾梵志般全身名牌却没有logo的低调奢华,过的是开豪车、住大宅、生二胎的光鲜生活。

  一个没有艺术家的派对是不完整的,艺术家登上时尚杂志也早不是什么新鲜事,女艺术家干脆就被安排在名媛的队列里。艺术家玩慈善、办实业,与企业家交朋友,和电影明星同桌吃饭。在这个时代,艺术家对应的早就不是无产者,也不是单纯的中产,他们可能是教授,可能是富翁,可能是意见领袖,但总的来说,他们是名流。

“沙发土豆”离高雅不远了

  央视先有《鉴宝》后有《寻宝》,北京卫视有王刚的《天下收藏》,2008年,这三档说“宝”的节目火透了,既让观众见识了民间收藏之一斑,也捧红了好几位原本仅仅在业内有声名的专家。随后,各大电视台跟风而上,旅游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纷纷做起了艺术家访谈节目。内容真不真,粗糙不粗糙姑且不论,不用去美术馆或拍卖会就能开眼,还有机会对爱上电视的艺术家评头论足,阳春白雪也能供下里巴人把玩。

  在所有传媒之中,电视是最大众化、最易被接收的形式,有了谈论古玩或当代艺术的节目,每晚手握**的“沙发土豆”(couch potato),离高雅也不远了。在美国,布拉沃电视台甚至专门举办了一场艺术选秀,冠名为“下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到这个阶段,观众就不仅是看热闹的“沙发土豆”了,说不定还能左右艺术青年的命运。

大芬村出品也能上台面

  大芬村的历史可追溯到1989年,那年香港人黄江第一个来这搞油画生产,没想到很快带来众多同业者。此地命中注定吃艺术饭,到2004年,大芬村已经成为“中国油画第一村”,不仅财源滚滚,一年创汇数千万,更获官方承认,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大芬村油画,本是山寨的代名词,这十年,竟也慢慢精致化、原创化起来。到2010年12月,大芬国际油画博览交易会暨2010大芬国际油画节举行,大芬村出品早已今时不同往日,不仅进入了美术馆,甚至挂到了人民大会堂。即使是临摹西方经典油画,也比过去更上档次,不少在文博会临摹大赛中拿到名次的画师,作品好到可以乱真。也有村中异数钟情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哪怕活得不好。

  不过,大芬村的艺术圈不同于其他艺术圈,在这里,订单和艺术一样重要,如果只能二者选其一的话,商业一定赢。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艺术投奔

  我要成为艺术家!还在读小学时,一些文化课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就在父母的权衡之下开始画素描,18岁那年,他们汇入艺考大军。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并没有理想主义的想法,动力仅仅是衣食无忧的人上人生活。

  自1999年中国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开始,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在内的十大美院,以及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和与视觉相关的院系,招收了比以往更多的学生。这些闯入缪斯领地的凡人孩子,面临着回到凡间的危险。想想看,有多少人还没毕业就赚得盆满钵满,又有多少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最后去了设计公司排版。

  艺术旨在将学生“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徐冰语),苦练造型技巧是必须的,但不是势必有用的,创造性是天生的,但也有人从头到尾一点没有。唯一可以感到安慰的是,中国的当红艺术家,毕竟都是从学院里出来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