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府 艺术品市场呼唤您
发起人:粤无艺  回复数:0   浏览数:1824   最后更新:2011/08/25 11:20:20 by 粤无艺
[楼主] 粤无艺 2011-08-25 11:20:20
     众所周知,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非常不对等的,对于广东美术界人士来说,多年来似乎从未闻过本地市场震动全国的喜讯,好像一直都是观北方的强劲势态而垂涎,近两年更是屡见岭南画派作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例——刚刚结束的西泠印社春拍中,黎雄才一幅《黄山奇景蓬莱三岛》拍出630余万的新纪录,除此之外,还有北京保利拍出1456万高价的赵少昂作品《花鸟百开册页》与1300万的关山月作品《游龙出海》,以及上海驰翰春拍中周彦生作品《富贵冠群》以起拍价25万元的5倍价格落槌等等。岭南画派作品省外逐渐走俏的事实,更加映衬了广东艺术品市场的萎靡现状。而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有行家直言:“广东市场萎缩的原因有拍卖行、画廊、藏家等因素,也有政府因素。”
  广东艺术品市场的“国退民退”现状

  据有关数据显示,南北艺术品拍卖距离拉开是自2003年以后,岭南画派作品在北方市场走俏直到2010年才有所显现。

  艺术品市场和文化展示这个领域在全国的总体状况来说是国退民进。如今主要民间的力量、资本和藏家在收藏,国家出面购买艺术品,有时候会引起争议,当然也会有压力。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民间资本大量涌进,建私人藏馆。但在这方面某南方字画收藏名家表示:“广东是国退民退,90年代初,省外就开始有部分富人以投资投机性质的去购买艺术品。因而很多国宝级、重量级的艺术品,都与广东擦肩而过。”

  采访中藏家还表示:

  1、 广东拍卖行还没立出一个专业的品牌形象

  如今,广东拍卖行和画廊没有统一的协调,经营理念混乱,规则不清,管理不善,对市场培育不够。不像蘇富比、佳士得等对市场培养非常有序,80年代后,发现中国社会正慢慢步入小康社会,民众因富而贵,对艺术品的需求有所增长,于是决定进军中国市场,先从香港市场着手。货源方面,他们会锁定收藏家,保证质量;市场培育方面,他们鼓励有钱人爱护文化遗产。藏品买回去几年后升值了,藏家可以再拿到拍卖行拍卖,藏家和团体在拍卖行是常客和贵宾,促进了藏品的再循环。广东的拍卖行,却是不管质量,先卖出去,后来买家发现是假的,市场就搞乱了,藏品不能再循环。

  广东省各拍卖行的客户都是“个人分配”,比较狭隘。其实应动员收藏家到各个地方去买好的艺术品。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让好的文化留在广东,为广东人造福;从小的方面来讲,也给拍卖行储备力量,把广东市场继续维护发展下去。艺术品拍卖行眼界要放开,千万不能小本经营。多年的小本经营造成岭南画派作品大部分只在广东市场流通,到北方很少有市场。有些全国流通的艺术品,到广东就又变为“地方性产品”。例如张大千的画从广东流出,经常受其它地方藏家质疑是赝品,就很难流通了。当然,有时候鉴定标准也有误差。

  反过来艺术品从外面流进来,却流通不出去,就变成死货。而且拍卖行之间经常互相毁谤,说对方的拍品是赝品,导致广东本地藏家不敢买。但北方成熟的藏家有纯熟的鉴定技巧,不轻易听信这样的谣言,真正的好作品就这样被外面的藏家扫走,广东拍卖行还没立出一个专业的品牌形象。

  2、 广东市民的实用主义

  过去的画家自己也收藏画,因为他们要吸取前人的精华进行自己的创作。但是广东的画家不收藏画,当代画家也没有收藏的习惯。广东人太现实了,卖画换点钱,不舍得再把钱变画,或许在他们眼里钱是最好的,画就只是一张纸。从文人、画家、官员到老百姓,都是实用主义。

  政府要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扶持

  在鉴藏家直言不讳地批评广东艺术品市场之后,又直指政府扶持不够——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不重视艺术品收藏、官员与人们觉悟低等。

  受访藏家表示,虽然目前政府很重视硬件的建设,把美术馆、博物馆等建设得很大很豪华,但仍缺少对软件上的支持。其实博物馆不需要很大,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比北京故宫博物院要小得多,但却拥有藏品60万件,若每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更换一次展品,差不多需要6年才能轮换一遍。但广东的博物馆跟北京、上海、南京、辽宁、浙江却不能一比。本来有条件一比,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支持企业家和艺术家捐赠。但事实是关山月把自己的作品捐到深圳而不是广东,林墉也选择把作品捐赠到肇庆,就是因为政府官员不重视“软件的开发”,所谓软件指的就是作品和人才。

  政府的不重视,导致广东还缺少人才,缺乏鉴定方面的专家和领军人物来“一锤定音”。在培养行业内的权威专家方面,可以引进大师,也可以培养当地的人才。在魏今非出任广东省副省长的时候,做过人才引进方面的努力,但是之后后继无人;其后的官员基本没有喜欢画、懂画或收藏画的,也没有能扶持画家的。这种缺乏人才引进的状况,一定程度上源于南方人对文化的见解的狭隘。

  对于要打造“文化大省”,一定要有量化的计划。要加大扶持民营拍卖行的力量,要有忧患意识。纽约穌富比拍卖中国作品,从香港请专家过去。

  蘇富比曾经要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WTO规定不准外资拍卖行进大陆,所以他们现在抗议说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现在全世界的拍卖行都有中国人的面孔,中国人天价扫货。时间久了,国外拍卖行就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但如果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对于广东来说,是一个警示!

  文化艺术事业的建设,觉悟性是最重要的。上海常委宣传部长每年都会到拍卖行巡视两次,关注成交量,探讨上海艺术市场的发展方向。但广东的政府官员从来不进拍卖行也不懂拍卖规则,也少有认识国学大师。南方人绝对不会倾家荡产去买画,他们就当画是一张纸,还不如买豪宅名车。广东人还没从物质层面的享受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享受。

  当然,广东艺术品市场呼唤的不仅仅是政府,还有富人、专业人士、“人们的觉悟”等等。
      作者:郑宏彬  来源:雅昌艺术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