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兄弟在罗马美术学院的讲演遭质疑
发起人:romagirl  回复数:8   浏览数:2270   最后更新:2012/04/12 03:48:43 by 独立论坛
[楼主] romagirl 2012-02-21 05:17:08
相遇——记2012年1月26日当代艺术家高氏兄弟于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研讨会
,以下文字若有失偏颇,理据不足,请诸君见谅。鄙人尚且处于愤怒状态。

——记2012年1月26日当代艺术家高氏兄弟于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研讨会


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高氏兄弟和他们的作品。作为一个带有政治异见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事实上,就如《拥抱计划》这类直观参与社会的艺术作品,对于中国现实社会有很大的意义。

2012年1月20日,我接到通知称,高氏兄弟要来美院做研讨会,以我平时的偏见,正如艾未未等人在海外做研究一样,他们基本会把所谓以“民主,自由,平等”为口号的作品着重介绍一番。故,我在家连夜整理的一些论据,几个问题,想要去研讨会现场,好好搓搓这些人的锐气。而,事实是,这次的研讨会完全脱离了所有人(包括我和高氏兄弟)预想的轨道。

2012年1月26日。正如我判断的那样,那日下午的当代艺术现象学多半会与这个会议撞车,而极有可能,就会去参加会议。当时我还带着满腔的热情想要好好展现一番,我所准备的理据之充分,严谨。

于下午3时,高氏兄弟入场,同行的还有鲁飞飞,常磊和一名翻译。当我看到研讨会的作品简介的时候,发现全部的内容与政治异见毫无关系。而此时,我已打消了一半想要舌战群儒的念想,毕竟家丑不可外扬,还是算了吧。

开场便是高氏兄弟最为处心积虑,策划已久的艺术作品《拥抱计划》。这个介绍让我更多的了解了拥抱计划的来龙去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高氏兄弟,自80年代末就开始计划这个艺术行为,当时以一种柔和的态度,想磨合在中国所谓的阶级差异。真正的作品乃是1993-2004年在河南山东做的一系列活动,在当时中国引起了一片议论。其中就有实验作品《20个被雇佣者的拥抱》,以置换拥抱的初衷来表现中国现实背景下,爱的缺失。这个活动不久后就被推广到全世界范围。德国,新加坡,东京等。这个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4年,澳大利亚人JUAN MANN提出的free hugs运动。他在本质上与《拥抱计划》毫无差异。

当介绍完毕,我便起立发言提出问题。先是一番必要的寒暄,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们对free hugs这样类似的艺术行为有什么看法”,高氏兄弟的回答是:“我们认为这个运动也很有意思,其实我们做这样的艺术就是旨在消解艺术的范围,普通人也能借用艺术家的想法去实行艺术行为。”接着他的弟弟补充道:“其实,我们当时也做过一系列的街头免费拥抱活动,而后来我们选择了这个更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当我提问的时候,即被要求以一边中文一边意大利语来发问。而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这种挪用套用抄袭的手段难道是当代艺术中必要的手法么,free hugs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你们的作品没有差异”这个问题之后被西方同学以不理解而搁置一旁。此时,我被叫上台去与他们和翻译交流。突然,我就听见台下有老师连续三声“逻辑错误!没有意义!”的发言。然后,高氏兄弟谈论了一番,我现在只记得三个字:要冷静。(哥哥拍着弟弟的腿说道。)最后我的问题没有得到答案,就被那老师的问题而取代。

老师一共问了将近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男性,是不是他们都是同性恋?”;“为什么要使用15分钟的拥抱,难道时间的长度能体现艺术性?”;“为什么一定要采取裸体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作品组织没有意义。”高氏兄弟的回答是“这是一系列中的一个作品,表现的主体是中国农民工,这类群体以男性为主;时间在作品中中没有意义,长时间只是为了让拥抱这个行为使得作品的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感受和思考的空间;而众所周知,裸体乃是艺术中最有冲击力的形式,也是中国当时社会中最接受不了的形式。”个人认为,这些问题本身就不值一提。而我的老师能提出这些问题只能显得他对于中国社会的认知过少,也是对问题的只关注表象的结果。然而,更让我诧异的是老师的神情,像极了一个受了气的小女人,自言自语中带着很多鄙夷和不置一顾。学生的问题,就更没有水准了,甚至有人把我的第一个问题重新提了一遍。

随着更多作品的介绍,问题越来越具有攻击性。人也渐渐散去了一些。我还以为这次的讨论会会在这种少许的火药味中结束,然而,我错了。被提问的对象顺势转移到了另一个艺术家常磊身上。他倒是带来很多关于抨击社会,和政治异见的作品。高氏兄弟也不予置评的让常磊一个人讲着。气氛突然就改变了。从辛辣味道变成了一种普天共有的关怀。这时的老师和学生们似乎人人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们嘘长问短的打听着中国现实政府如何的蛮不讲理而中国“正义人士”又有怎样的悲剧命运,就像讨论希腊悲剧具有的必然性一般,似乎想要刨根问底的了解所有关于中国的事情。场下突然有人问“艾未未怎么样了!?”艾未未似乎是他们更关心的人, 而没有人关心在场的中国学生怎么样了。“艾未未很好,他被释放了,但是他现在陷入了另一个危机——财税危机。”场内,问题顺势转向艾未未和他的经历,似乎这是全部中国人正在遭受的经历一般。之后会议开始围绕着艾来讲,当艾未未大幅肖像被投影仪打在屏幕上时,我便愤然离场了。

关于这次闹剧,我窥见了一个西方世界的真实面目,伪善且自作多情。西方学生更关心的是中国的何种处境。我遇见的多数西方学生都会问我,在中国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能获得高价和赏识。而问其原因,即是他们羡慕中国艺术现在一直所处的高价位拍卖行情。就如这些学生的作品不关注艺术内容而唯独注重形式创新一样鼠目寸光。在20世纪后半页,当代艺术进入了一个形式主义的高潮期。这里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可以归功于已然臭名昭著的意大利艺术家MANZONI的装置艺术:大便罐头。这种极端媚俗的作品,却以比黄金高4倍的价格出售。当时的评论家,以解决如何赋予极端事物艺术性而盛赞这出可笑的演出。中国艺术评论家海子,更以庄子所谓的“道亦在便溺”而加以注解。然而等到这些喜剧的纷纷落幕,当代艺术回归传统又被提上了议程。这般的艺术潮流全然是西方社会所制定的,他们往往从结果看待问题,而不理会艺术发生的初衷。就像爱因斯坦晚年的孤独终老。西方社会只看好当下,而不考虑曾经与未来。

若说道文化霸权。正如我的问题不被西方人所理解而搁置一旁,高氏兄弟的作品,因为拥抱在西方的见怪不怪而饱受质疑。而循着西方角度对中国政府的批评作品却显得如此的具有价值。想当年,杜尚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而广受争议一样,这些习以为常的行为必然在将来得到更多的重视,澳大利亚艺术家JUAN MANN的复制就能证明这一点。西方人并非不能接受这样的作品,而是不能接受这般的作品由一个东方人提出来而已。拥抱,这种同根同源于人性本质的行为,还被划上了地域界限,何尝不是一种文化霸权和短视呢。然而这只是文化界永不落幕的一出出哑剧罢了。真正上台报幕的现代艺术家有那一个不精通东西方文化呢?毕加索,梵高,莫兰迪这些耳熟能详的西方艺术大师,全都学习感悟过东方艺术的含蓄与美。毕加索甚至直言,当时最具先进的艺术在中国!通晓美学的人不难发现,当代艺术全然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代艺术的发展初衷其实就是黑格尔所言的:艺术之终极乃是哲学一说。中国艺术向来有着哲学的韵律,所谓的诗画同源正是最好的佐证。那些无视中国艺术的独立性而孤芳独赏的西方人,只是陷入了一种西方独大的文化自满之中。

现实的问题,我想并非再是解决国内艺术家间观念的不一致,而是齐心协力的对抗现实文化话语权的独占。为了解决这一艰难的问题,我又得提到辜鸿铭的真言:中国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土地上走出一条路来。

东西方的相遇不可怕,只是有人认为他损害了西方独大的观点而已。东西方文化的两极对立是将必然发生的。到了那时,西方人就会认识到,西方文化霸权所提倡的多元文化并存,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正是推动东方文化走上世界舞台的因由,也是消解文化霸权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url]http://zhan.renren.com/aromaaroma?from=ownerfollowing&checked=true
[沙发:1楼] guest 2012-02-21 10:53:34
自干五毛一个
[板凳:2楼] guest 2012-02-21 12:12:01
澳大利亚人JUAN MANN提出free hugs运动是2004,高氏兄弟最早实施拥抱计划倡导世界拥抱日陌生人拥抱乌托邦是在2000年,澳大利亚人复制高氏兄弟,你质疑高氏有什么意义?你说西方对高氏兄弟的拥抱反映了西方的文化霸权,可是英美法德意等西方国家都邀请高氏兄弟去做他们西方人见怪不怪的拥抱,没看出西方怎么文化霸权的!
[地板:3楼] guest 2012-02-21 16:35:21
嫉妒
[4楼] guest 2012-02-22 12:51:40
说了半天还是在为艾未未高氏做广告,吹嘘他们在西方多么有影响唄
[5楼] guest 2012-02-24 03:06:05

把拥抱做成艺术有点杜尚的意思。
[6楼] guest 2012-03-08 13:50:25
在纽约偶遇高氏兄弟说是来借自由女神像我同学差点哭了
[7楼] guest 2012-03-23 13:35:21
此同学为什么对胖子这么有脾气???
[8楼] 独立论坛 2012-04-12 03:48:43
“当艾未未大幅肖像被投影仪打在屏幕上时,我便愤然离场了。”
××××××××××××××××××××××××××××

为啥看艾不顺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