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谈——杨诘苍个展
发起人:华·美术馆  回复数:0   浏览数:1719   最后更新:2012/05/08 14:58:32 by 华·美术馆
[楼主] 华·美术馆 2012-05-08 14:58:32
十一日谈——杨诘苍个展
Tale of the 11th Day / Yang Jiechang Solo Exhibition

展期:2012年4月28日 – 6月6日
Duration: April 28th - June 6th, 2012
地点:华•美术馆
Venue: OCT Art & Design Gallery

讲座Lecture
主题:十一日谈
Theme: Tale of the 11th Day
时间:2012年5月14日15:00 – 16:00(周一)
Time: 3:00p.m. - 4:00 p.m., Monday, May 14th, 2012
地点:华•艺术沙龙
Venue: OCT Art

主持嘉宾:陈侗
Host: Chen Tong
演讲嘉宾:杨诘苍
Guest Lecturer: Yang Jiechang

我更愿意是个文人,我是《十日谈》中的第十一个逃亡者,在这里讲述第十一天的故事。
——杨诘苍


由华•美术馆主办的“十一日谈——杨诘苍个展”将于5月14日举行开幕仪式,并在当天于华•艺术沙龙举办由陈侗主持、杨诘苍主讲的讲座《十一日谈》。本次展览从4月28日开始在华•美术馆展出,展期至6月6日结束。

此次展览是华•美术馆今年一项重要的当代艺术类展览项目,邀请了现生活在巴黎和海德堡的艺术家杨诘苍。杨诘苍继1988年在广州举办《第九期星河展》个展之后,时隔25年重返广东,再次举办他的个展。展览将向观众呈现艺术家杨诘苍以《十一日谈》为题的系列绢本工笔组画、大型陶制群雕等19组作品。
杨诘苍,1956年出生于广东佛山;1974年进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至今生活和工作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海德堡。1990年获得纽约杰克森•波洛克艺术基金奖金;2003年获法国外交部奖金,选为柏林KUNSTWERKE驻馆艺术家;2005年和2008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

在过去三十年里,杨诘苍持续活跃于全球当代艺术领域,时刻面对语言、文化、生存态度的交错、倒置及对比与融合。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涵盖多样媒体语言,从水墨画、书法、影像、装置、行为乃至生活本身。杨诘苍也被称为是他这一代中最难以预测,最为多样的艺术家。他以毛笔为工具,从庞大、细小至无形,批判和颠覆无所遁形,融合“道”,不断在摇晃和灾变、失衡之中寻求美感并试图绕开由艺术或政治主导的潮流与时尚,以此避免类别化的形式,他认为艺术是一种生活质量,是一种参与。

“十一日谈”一说源自薄伽丘的写实主义小说《十日谈》〔Decameron〕。1348年的佛罗伦萨瘟疫肆虐,10位年轻男女逃至村野避难,在10天里,他们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10天共100个故事,集结而成了《十日谈》。《十日谈》以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与自由思想而为人称道。在对时代全景式的描绘和对形色各异的人物刻画中,关于男女平等、性爱情欲、阶层及宗教间的自由与丑恶,歌颂现世生活与情爱……自然都是书中着重叙述之处。

《十日谈》以文为书,杨诘苍则用工笔的绘画方式,勾勒出庞大而精妙、复杂而有序的林间景象。《十一日谈-金日Tale Of The 11th Day-Golden Day》(8幅组画)、《千里江山奇妙Stranger Than Paradise》,(8幅组画)、《十一日谈-田野Tale Of The 11th Day- In The Fields》、《十一日谈-山岗Tale Of The 11th Day- In The Hill》以及《白描-十一日谈Traditional Iine Drawing- Stranger Than Paradise》(14幅组画)等作品,都描绘出或平坦、或起伏的连绵山岭,画中山岭间遍布种类各异的动物,如虎、兔、熊、狗、鸟、马、猴、鹿……,不同动物之间皆是和谐共处、呢喃亲密、嬉戏交欢。笔法精炼流畅、动物描绘微妙尽致又显灵动多姿。此外,同一主题的大型群雕《比天堂奇妙-山顶Stranger Than Paradise - Mountain Top》、《比天堂奇妙-手稿Stranger Than Paradise- manuscript》也将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比天堂奇妙-山顶》中,300件约20cm×30cm的陶瓷雕塑被放置在高低不等的白色展柜上,似如群山叠嶂,各式离奇结合的动物则被散布在这山岭之间。《比天堂奇妙-手稿》则将150件动物陶稿放置在透明的玻璃展柜内外,层层通透。

杨诘苍曾这样解释“我想提出一个对所有人都简单易懂的建议:让动物之间交配。我喜欢想象脱光衣服以后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是一样的……就像这些雕塑一样,种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做爱。问题就解决了……大家都光着身子在山上,行为跟动物一样,不停做爱……我创造出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最为平等的世界。”

事实上,杨诘苍所言的十一日谈中,他既是全景的书写者,也是其中的参与者,他在描绘他所希望、他所参与的现世。而这些数量庞大、以“十一日谈”为题的绘画、雕塑作品原型的大部分是来于杨诘苍夫人杨天娜所作的草图,画中小动物在微笑着互相拥抱,呈现一种天真愉快又有点怪异的暧昧气氛。在这里选择了杨天娜的16幅草图组画《素描Drawings》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呈现。谈及“参与”,从4月28日至5月10日期间,杨诘苍仍将在华•美术馆展厅现场创作他最新的大型绢本作品《比天堂奇妙-白描》,观众可以在此期间观摩到艺术家的真实创作过程,该作品完成后也将是在此次展览中首次亮相。



解读杨诘苍:对话、评论节选

 《爱欲、全球、混乱——拉里斯•弗洛吉尔/杨诘苍的对话》节选 2011

Y.J.C.(杨诘苍):……作为艺术家,我总是不断在寻求摇晃和失衡的时刻。

Y.J.C.:……这个计划其实在2007-2008年时就启动了,当时正值巨大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从来没有想要去阐释这场危机,但是应该说我一直渴望让一种幻觉变得可感:那就是对金钱权力的疯狂追求引起的人类人吃人。我极度感兴趣的是驱使人们极端暴力地自相残杀的贪婪。相比于用直接的形式再现这种相食,在我看来将它转换成性交场景的想法更具意义,因为这样更具模糊性。因此主题不是简单的性关系,更多是关于危机语境下的集体暴力的产生。

Y.J.C.:……每一次当我开始试图达到一种形式时,我喜欢在其中寻找错误、失误,因为就是在这些反常的地方能够突现出乎意料之事或者灾难。尽管每件作品都是自治的,我们仍可以说它是对悖论和错误的空间构建意义上的一个扩大了的整体,这里面思想和目光的参与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最为关键的。

Y.J.C.:我从三岁开始练习书法。早在进入广州美术学院读书之前,我就在一些师傅的引导下开始学书法和学绘画。在掌控结构与自由追寻混乱之间的有意、持续的张力就是从这里来的。学习书法紧密关系到对过程当中的姿势和形式的掌控和不断重复的动作。在中国书法里,观念和形象之间也有着十分复杂且微妙的关系,这个东西在西方艺术中确实不存在,西方艺术里抽象与具象的二分法十分明显。另外,我的书法老师林君选和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的其他老师们很早就给我观看并临摹北宋时代(960-1127)的绘画,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十分繁荣的时期,以花鸟和山水画的成就著称。我越是练习这种所谓的具象画,我就越迫切需要学会组织空间和形式。

其实我很早就在书法和绘画之间开始了密集而充分的练习。即使我后来接受了美院的教职,也没能改变我在实践中这两个既特殊又矛盾的方面:通过书法,我的绘画在组织和空间上看上去更加精细,反过来,通过绘画,我的书法从法规的抑制中解放出来,寻找错误和不稳定。

Y.J.C.:……我对雕塑和录像的使用就好比在延伸我在绘画或书法里没有实现的东西。

Y.J.C.:……《比天堂奇妙》在我看来有着对灾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Y.J.C.:是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从未把对历史的追寻看做倒退的姿态。我总是把承担历史同时超越它看得最为重要。我不大相信全球化的当代艺术家,他们想要摧毁过去创造新的,想要创新,所作的和所得到的却只是复制相同的形式和信息。

Y.J.C.:……我属于在1980 年**始创作的一批艺术家。这些人里只有极少数人今天还在做着有进步的工作,因为大部分艺术家都封闭在一个固定的风格当中,或者他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分散到了各种有利益的行业中。如果说我今天仍在继续我的工作,这是因为我一直想要绕开主流,避免所有类别化的形式。我总是害怕潮流和时尚。

Y.J.C.:……冷战结束时,我想到运用具象可以成为逃离中国观念主流的一种方法。我于是渴望进一步开发模糊和悖论,它们在所谓观念的书法和所谓具象的绘画之间体现出来。首先因为书法,尽管它释放出抽象的符号,却基本上是象形符号的载体,因而是一种具象。相反地,当我们观察一幅中国古代绘画,尽管它们看上去十分具象,但其实它们非常的观念和抽象。

那么就是这样了,我工作的乐趣就在于这个警惕的地方,在于与成规保持距离:不急于投身一种纯粹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但在今天资本主义全球化中又十分明显的具象绘画。同时,我不想把自己限制在中国艺术家的范畴,在不断重复抽象且观念的书法规则。

就因为这样,我想我的工作很特别,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一种干扰,因为它从不处在主流和市场所期待的地方。我喜欢酝酿距离胜过十分轻易地追随由艺术和政治主导的潮流。

我生活在中国之外,我夫人是德国人,但我俩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在法国,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混杂、悖论、复杂和模糊。刚才我们说到了人吃人。在当代这个自相残杀的社会,如果我们想要做并做成什么事的话,更应该坚持自己的道路。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有不少艺术家在一个最为艰难或灾难性的历史时刻,坚守自己的底线,保持警觉。他们因此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这是要在全球化的当代艺术中培植的一种十分珍贵的姿态。

Y.J.C.:……其实我使用的书法方法十分有限,因为在其他那些精细和复杂的技术中,我只用一种简单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将笔尖笔直地拿住,中锋行走,这样线条便清晰、鲜明、尖锐。

对我来说,使用书法并不是为了它自身的艺术目的,而是将我对书法的趣味和品格向其他层面培养的方法。如果我只选择一种书法技术,那是为了将它使用在书法以外更丰富细致的地方。比如说,我将这种技术用在我的绘画当中,我的绘画线条非常鲜明易辨:我在绘画的领域取消了严格意义上的书法象形符号的具象,用书法的线条取代,局部看这笔划可以是山石,也可以是飞机,这样就在绘画中呈现出另一种具象的形式。

Y.J.C.:……在我看来我的作品里主要表现的是介入和参与的问题。2006 年,我用焦墨画了一个头骨,随手用书法写上阿拉伯文“Ya Rabbi”(我的天),以口号的方式非常直接地实现作品,是一种书写。今天,跟我之前的作品不同,我试图以不同于口号或正面推动的方式表现介入。

L.F.(拉里斯•弗洛吉尔):那么是什么方式呢?
Y.J.C.:相对于表达,我现在采取的是一种退缩。作品在留存中更能够产生一种密度、一种复杂性,同时也更为简单幽默。于是,我想观众可以更有效地勾画自己的思考轨迹。

Y.J.C.:……重复是中国绘画里非常明显的一个动作:必须不辞辛劳地重复同一个姿势,在同一位置上渲染很多层色彩,才能获得想要的微妙的色彩强度。对我来说,这种工作模式已成为一种习惯,也是一个格言:为了获得深入的、不同的、精致的东西,必须不懈地重复。……那么堆积和重复确实是基本的。如果我们只看表面,我们可能会认为它只是一种技术或者过程。但是对我来说意味多得多。

Y.J.C.:……在雷恩的展览上,我想提出一个对所有人都简单易懂的建议:让动物之间做爱。我喜欢想象脱光衣服以后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是一样的⋯⋯就像这些雕塑一样,种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做爱。问题就解决了⋯⋯大家都光着身子在山上,行为跟动物一样,不停做爱⋯⋯我创造出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最为平等的世界。

L.F.:这显然是直接产生自全球化的乌托邦。
Y.J.C.:乌托邦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要更暴力,更直接。

Y.J.C.:……老实说,我很有暴力倾向,对罪恶充满仇恨。但我不会直接表达,在我的作品中,我抑制这种情感。我想这与我所受的教育有关。我所有的老师都教我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慢慢来,找到一种不那么直接的表达方式。

最终这也许不是一种不便:如果你不直接表达暴力,你就节省了一段距离,产生了一种可能性。用直接的暴力行为,我们也许能够实现一场革命。但是我的人生经历过足够多的革命了。已经够了。一场革命创造白纸一张(tabula rasa),再从零开始,这仍需要许多时间并经常产生屠杀。我从中国的革命中学到了很多。拥有权力的人非常懂得为了其他目的发动和回收革命,以得到更多的权力、更多的利益。应该有革命以外的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我希望力量和权力被缓慢、谨慎地使用。在我这里,权力并不直接吸引我。我更关注自由。我喜欢逃逸。我认为逃离权力的主流更有意思。
L.F.:但是您不认为权力的关系不仅仅在于进入主流,它们也是想象其他可能的必要关系、绕不开的关系吗?
Y.J.C.:在权力关系中,工具化的可能性总是远大于反对的可能性,大于留在一个自治、自主位置的可能性。我们当然在一个被金钱权力控制掌控的历史时刻。为了改变人类和中国,在我看来,应该找到革命以外的东西。我是认为艺术是最能提出别的东西并改变生活的艺术家之一。


 《杨诘苍:千里江山奇妙》节选 文/翁子健,2011.11.6
……在杨之前的一系列作品中,总是以書法或者聲音的形式出现这样对译的两句短语︰英语“Oh my god!”相对粤语的“噢,屌!”(发音为Diu,读起来碰巧类似法语的神Dieu)。艺术家曾经提到,在发生“9•11”事件时,他在电视中看到一名逃生者在极度惶恐中说出了一句”Oh my god!”,此时他想,换成是广东人,这句话会怎样说?当然,肯定不是“噢,我的天啊!”,肯定是“噢,屌!”。在2003年的一件与“9•11”事件有关的作品,这种绝望的呼喊又翻译成"碌叱!"(另一个地道非常的粤语脏话,由杨提供的拼音为Lohkchat)。这个对译固然体现了代表当代西方文明的美国与处于中国边缘、古老的广东之间,奇特的语言、文化、生存态度的对比,而侯瀚如(同样是讲粤语的)的观察更是敏锐,他认为“Oh my god!/Oh, diu!”也表现为如像性高潮中那"特殊的生与死之间的存在状态"(屌 - 难道这不是很明显吗?)。此例子说明了杨的艺术中的一种要素,即灾难和极乐、绝望和希望的交错、倒置、峰回路转。

……杨所画的可爱动物在打一个有趣的比喻︰最贫穷的人跟最富有的人脱光衣服做爱,其情况之离奇不下于猿和狗、熊和鹿在做爱。看看画面,这些动物不论体型、强弱、习性,都沉醉在性爱的欢愉中,就像当社会中人的权力架构、阶级身份一下子混乱了,引发的可能是冲突可能是和谐,可能是天堂可能是地狱,后果难以想象。


 《走向诗人的世界——杨诘苍作品》节选 文/侯瀚如, 2008.8.5
……杨诘苍的艺术有些理想主义甚至乌托邦,它拒绝任何主导和常规的桎梏——政治对于表现形式的控制。但是,这绝非虚无主义;相反,它总是深植于现实土壤之中,以不断恢复生活本身的活力。展现现实生活原貌并将其作为作品的自然组成部分加以吸收,杨诘苍的艺术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调制的鸡尾酒,是一个实用的乌托邦。

……从根本上说,杨诘苍的作品寻求的是艺术与生活的完整融合。

……显然,杨诘苍在其作品中对于语言的颠覆性运用是对现有的社会标准和价值的挑战。现实与超现实,高与低,“干净”与“肮脏”等等的混合摧毁了惯有的语言道德等级。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持续反复确定其不断变化的身份及其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之间关系的完美方式,他以此理解并表达其另类的创意。这种无政府主义是自我解放的表现,同时为他提供了一种面对、观察并干预社会现实本身的独特视角。生活在一个全球冲突的时代,像杨诘苍这样极度敏感于现实变化的艺术家自然有所反应。






关于杨诘苍:www.yangjiechang.com


主办:华•美术馆
Host: OCT Art & Design Gallery

艺术总监:周力
Art Director: Zhou Li

展览总监:栾倩 樊宁
Exhibition Directors: Luan Qian Fan Ning

展览执行:彭捷
Exhibition Executor: Peng Jie
执行助理:黎潇楠 刘鹏舟
Executive Assistants: Xaonn Li Jo.Liu
展览设计:陈鹏宇
Exhibition Designer: Spock Chen



传媒查询 黎潇楠 (Xaonn Li)
电话:+86(0755)33993388-8821
传真:+86(0755)33993222
邮箱:xaonn.li@icshenzhen.com

华•美术馆OCT Art & Design Gallery
开馆时间: 10:00-17:30(逢周一闭馆)
Opening Hours: 10:00 - 17:30 ( Closed on Mondays )
地址: 深圳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号(华侨城洲际大酒店西侧)518053
地铁: 一号线(罗宝线),华侨城站C出口
Address: 9009 Shennan Road, Overseas Chinese Town, Shenzhen 518053, China
(Next to InterContinental Shenzhen)
Metro: Line1, Hua Qiao Cheng Station,Exit C
Tel: 0755-3399 3111, 3399 3222
Fax: 0755-3399 3222
www.oct-and.com

华•艺术沙龙OCT Art
开放时间:10:00 - 22:00
Opening Hours: 10:00 - 22:00
地址: 华•美术馆西侧
Address: Next to The OCT Art & Design Gallery
Tel: 0755-3399 3388-883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