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化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展#
发起人:芝麻关门  回复数:1   浏览数:2053   最后更新:2013/08/19 14:53:17 by 芝麻关门
[楼主] 芝麻关门 2013-08-19 14:42:21

来源:新浪微博


@刘化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展#罗中立的《父亲》:毛时代,让农民抢占领导人的特权,活到画布之上。耳朵上插圆珠笔的农民,端着一碗水,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父亲。如今的父亲都意味着一代,他的任务就是让子女成为二代。


-瞽僧-:耳朵上的圆珠笔竟从未注意过


sm的大脑切片罗说那杆油笔是当年一位领导为了凸显当今农民也有文化,非让他添上的


@刘化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展#杨福东作品。我特别喜欢这个女人:安格尔式的转身和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的脸型。


@刘化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展#方少华作品。雷锋与邓丽君,一对反义词。共同点只在于务虚,前者的日记让他变成了虚构的文学人物,被供奉为红色经典,后者的演唱大量使用虚弱的气声,被批判为黄色歌曲。1979年是判别词性的根本,之前是御制红宝书的时代,此后是走私录音机的时代,各自表征三十年。


姜吉安[嘻嘻]我觉得不是各表征三十年,而是前三十年的雷锋一夜变成了邓丽君。


刘化童:从雷锋到邓丽君,媒介革命先于意识形态革命。录音机为私媒体,红宝书为公权力,一种冷媒介凭借技术优势打败了一种热媒介(麦克卢汉):录音机里模糊而少量的信息使得人们投射了对于情欲的想象,红宝书则因为直接明晰的信息拒绝介入而成为政治多格扎(巴尔特)。

[沙发:1楼] 芝麻关门 2013-08-19 14:53:17
刘化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展#胡介鸣的美杜莎之筏。红旗还是高悬着,大海航行似乎还是靠舵手,可舵手变成了一幅遗像——想想美杜莎号那个瞎胡闹的船长,以及沉船后的乱象吧。重构画面的拼贴手法和当下现实如出一辙,现实是无数碎片强行粘合在一起的,没有向心力,巨浪打来迟早散架。

 


刘化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展#王兴伟的卖拐。无脸的肖像,反正大忽悠们通常都是不要脸的。某人的鞋拔子脸画得极为传神,太逗了。我是王兴伟的粉丝。

 


刘化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展#肖全的摄影《我们这一代》。忽然想到,肖全拍摄过的情侣与夫妻,十有八九都离了,顾城和谢烨更惨,反正善终的很少(图内刘小东和喻红除外)。那时的钟鸣和柏桦还很年轻,窦唯还是正太,偶像崔健还是那么帅,吴亮老师的啤酒瓶底眼镜极具时代特征。

 

 

 

 

 

 

 

 


刘化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展#周铁海的郭凯敏。我妈的偶像。1980年《庐山恋》放映之后,很多人燃起了对爱情的想象。据我妈说,当时去她们理发店的人很多都拿着《大众电影》的封面,要求依样画葫芦地复制男女主人公的发型。女主角张瑜的发型干脆就以她的名字命名为张瑜头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