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扰之名:詹姆斯·理查兹和法蒂玛·赫尔博格对谈摘录
发起人:OCAT Shenzhen  回复数:0   浏览数:1263   最后更新:2014/05/14 21:35:20 by OCAT Shenzhen
[楼主] OCAT Shenzhen 2014-05-14 21:35:20



以扰之名:詹姆斯·理查兹和法蒂玛·赫尔博格对谈摘录


伦敦艺术机构Electra、Cubit的策展人法蒂玛·赫尔博格(Fatima Hellberg)就音乐、影像、语言的关系等问题与英国艺术家、特纳奖最新提名获得者詹姆斯·理查兹(James Richards)进行了探讨。


法蒂玛:对于我来说,这件作品像是一个穿行于音乐与声音之间的情绪旅程,其中对先锋作曲家作品的使用尤其突出,情感与声音在作品中被逐渐建立、再骤然释放。对你而言,音乐在你的作品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詹姆斯:音乐是我最早接触的媒介,当时的音乐合成机是也我最早的创作工具。尽管作品最后是录像,创作总是从声音开始,通过声音来寻找图像。譬如法国的一些音乐创作人,都是我的灵感来源。除了音乐,我还喜欢事件发生时的声响,像是相机的“咔嚓”声,我也在创作中结合这些声音,他们就像拾来的音乐一样,具有旋律性。与此同时,我也倾向为图像寻找错误的声音,在我青少年时期,我就喜欢一边看电影,一边听不相干的专辑。


关于对电影影响的运用,我喜欢混合各种不同的材料,创作的过程仿佛是在材料中穿梭一样,像是迷失于影像之中。这是一种将材料与语境分离的过程,以此形成一种混乱失序的氛围,这也是我的创作乐趣。我近期的创作则选择了来源和内容都大致类似的影像进行创作。


对我来说,收集影像片段并为它们建立文档也是一种非常的享受。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开始搜集影像片段,并建立片段的文档,我对它们不断进行试验,不断加工它们也不断加入新的材料。在进行新创作是,我也不时回看这些素材。


另外对于我来说,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而且激烈的,我需要强忍着控制住自己将语言过多带入作品的渴望。我常将朋友念诗的声音、旁人说话的声音等等植入作品,语言就像鬼魂一样出现在我的作品中。


对话中放映的第一部作品是詹姆斯·理查兹2006年的早期作品《无题》(Untitled Cinema Programme)。作品被他称为一个“声音与音乐的松散拼贴”,作品中还混入了纽约诗人的文字片段。


在接下来的对谈里,法蒂玛和詹姆斯还放映了詹姆斯2011年的作品《不是断电,只是把灯关了》(<Not blacking out,just turning the lights off>,2011-2012),斯图尔·贝克80年代的作品《怜悯,怜悯、怜悯》(<Mercy,mercy,mercy>,1988),朱利亚·海伍德1976年的作品《颤抖,爸爸,颤抖》(<Shake, Daddy, shake>,1976),以及跟詹姆斯同时代的表演艺术家吴曾的作品《正确表达的形式》(<The shape of the right statement>.)


“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我们从未参与”

主 办: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

策展人:马可·丹尼尔(Marko Daniel)

开 幕:2014年5月15日

展 期:2014年5月16日至2014年8月31日

地 点: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深圳馆展厅A、展厅B和华侨城创意园B10展厅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恩平街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支 持: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

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

OCAT深圳馆

新网站:

http://www.ocat.org.cn/index.php/home

官方微信请搜索账号:OCATShenzhen

Facebook: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 OCAT Shenzhen

微博:OCT当代艺术中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