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还是有真事的!帅好获奖感言:让艺术重返人间!
发起人:老.夫子  回复数:5   浏览数:2514   最后更新:2014/12/11 22:30:25 by guest
[楼主] 老.夫子 2014-12-01 11:53:29


我的答谢词:让艺术重返人间

——在2014年中国海安当代艺术思想论坛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帅好

题记:时间将证明,中国海安当代艺术思想论坛价值诉求的前瞻性。人们还将在未来感慨,在限制思想的时代,当代艺术思想论坛鼓励自由思考,参与艺术启蒙大众,关注真相与未来。

我的答谢词:让艺术重返人间
命运是偶然的、漂泊的,但个人必须做出每一个决定,是绝对的。2009-3-22,贵州开阳,摄影 尤丛笑

很荣幸从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艺术家高氏兄弟手中接过“艺术史论奖”。

站在这儿,我要感谢中国海安当代艺术思想论坛。她以独立的学术原则,检视了我近十年对艺术理论的原创性研究,文章对公众的影响力,对专制观念的瓦解力,坚守立场的自觉性,阅读和立身原则等方面。对我来说,从北京来到海安,还需要跨越漫长的悬崖、探索、栈联云天的各种台阶,才能接受当下中国给予一名自由主义学者最纯粹的荣耀与鼓励。

第一,对公共生活的责任

没有对公共生活的责任,没有想象力,没有怀疑,你便失去了自由,至少在政治哲学中你是过不去的。想象力是心灵通往自由的最基本的台阶。

今天,我能够安然无恙地站在这里,还要感谢上帝之手的恩赐。我曾三次从死亡的灾难中奇迹般生还。两次车祸、一次渡河遭遇山洪。其中两次均为公务采访发生的。三次生死台阶,和父母的过世,生活给予我五次真切的死亡体验。记得在父亲去世后,按照风俗打开母亲的棺椁——天人相隔,再次见到16年后的母亲,是骷髅白骨,我们把母亲连着铺垫轻轻抬起,面庞紧贴母亲的白发,白发沾着尘土,我吻了母亲的白发,一生清贫的农民母亲如此清洁而温暖——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天像这样归于尘土,除了清洁,支撑活下来的一定不是金钱和权力。

那么,面对公共生活中不公不义现象,知识人生命的出发点在哪里,意义究竟是什么?下一个世纪的子孙对我们是谴责,还是怀念?我们能不能因侥幸躲过一次次抗议、对强拆、自焚的冷漠,或者写出几句流畅感人的微言大义而成为他们怀念的依据?然而,这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对待中国农民是检验中国社会基本正义的底线。我们艺术家心底有这根弦吗?

2008年到2010年期间,我因此前公正报道法官拍卖土地中的徇私舞弊等案件,且在北京奥运前夕连续发出批评奥运言论,而招致“老大哥式的监视”。这是持守一种立场必付的代价。

还有我的历史学著作《基层生活史的另一种读法》,以一个省为例,记载并观察1949之后的历次重大事件,在民间五个群体中的反应及后果。出版社在全国书市预告了书讯,两审清样校对后,最终仍被禁止出版。

共识网五年头条各类学者770余篇文章,其中有我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每年都会在华人网络由公共媒体自发转载,今年统计“中国、爱尔兰画家反饥荒行为比较研究”,有103个网站转载。个人转载难以计数。而这项研究积累的时间也很长,最后截稿,是辞职伺候瘫痪老父两年之内才逐渐形成的文字。我的手指因当时冻伤,目前不能与水接触超过30分钟,腰椎也发生严重的问题,均是这个时期留下的。不过相比父亲生命的延续,我依然会再次毫不犹豫地选择承担。我三姐说,“尽管我们担心、不喜欢你的‘反动’研究,但是我们得告诉全县人,我这个兄弟是大孝子”。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责任的思想,就像没有坐等能来的公正。而公正与责任,均要以人的自由为先决条件,那么,在人身权利自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心灵自由如何获得?

在康德那里,经验与知识有两个源泉,直觉与概念。直觉是感性的,概念是知性的,那么连接感性与知性的桥是什么?康德引入了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是隐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一种技艺。换言之,想象力是人创造未知领域的根源。

因此与其说,当代艺术在抄袭,不如说当代艺术与人文领域失去了想象力。为什么说中国人善于遗忘,其实是我们的思维中失去了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记忆力的条件。社会不提倡记住历史真相。

你是否想象过,“为什么美国没有诞生社会主义制度”?你有没有追问,为什么类似张志新被割断喉管的虐杀,在辽宁一个省多达30多例?没有对公共生活的责任,没有想象力,没有怀疑,你便失去了自由,至少在政治哲学中你是过不去的。想象力是心灵通往自由的最基本的台阶。

这里,我要感谢《南方周末》编辑刘晓磊、顾策,《炎黄春秋》副社长、中国饥荒研究顶级专家杨继绳,《共识网》老总周志兴、编辑杨传银,以及贵州的赵宇飞、王志忠、厐思纯、龙渝、赵映、王瑛等师友,对我的研究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或支持。这是由个人良知、友谊构筑的台阶。

我的答谢词:让艺术重返人间

第二,坚持心灵自由的学术路径

原有的法学、经济学两门知识储备已经不够使用,历史控诉式的资料也难以抚平、治疗那些反人类恶行在我心中结下的“爱恨情仇”——这是对公共问题持续20年质疑的起源——

感谢王朔、王小波的书,瓦解了我当一名好公务员的雄心。

之后是谢泳、丁东的书,由他们的书找到两个群体:胡适、储安平等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人,以及被特定时代整死的另一个群体,如林昭、李九莲、王申酉等。

还有,谢泳与贺卫方的思考,催熟我的价值观。

1995-2000年,不断看到政权对受难者惊世骇俗的残害的历史资料,这对我内心的折磨,难以言表,导致我开始思考中国政治运动的屠杀、人权等问题。原有的法学、经济学两门知识储备已经不够使用,历史控诉式的资料也难以抚平、治疗那些反人类恶行在我心中结下的“爱恨情仇”——这是对公共问题持续20年质疑的起源——

有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帅好这个人,只有公仇没有私仇”——这个“仇”可以当作“抗争不义”来解读。实际上,我的思考轨迹均在公共问题上,更由于在1997年左右遇到阿伦特的理论之后,我由此进入另一个层面。

往前溯及10-15年,在思考社会公共问题上,我是围绕三条线展开的:

政治哲学、法哲学这条线上,我从霍布斯、卢梭、杰斐逊、康德、阿伦特、伯林、哈贝马斯、桑内特、罗尔斯、鲍曼、伯尔曼、德沃金等名下对公共理性视野下的社会事务,理顺了公共正义原则的次序、方向等。

第二条,重点收集1949起相关史料,掌握法国年鉴学派研究方法、美国卡尔-贝克尔的公共史学;

第三条,收集1949年之后的美术案例,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以及艺术分析哲学,西方艺术史、艺术理论等,包括沈语冰先生翻译的著作,朱其先生的文章,一起提升了我对艺术的理解。

我的答谢词:让艺术重返人间
在宋庄向书法家张守泽先生请教关于傅山的书法问题。

这几年,有几位艺术家问我:看你的文章言无不尽,你怎么还没被抓?要么你是卧底?其实,当一个事件摆在我的案头时,我可以用法学、经济学、政治哲学、历史学、美学五个角度来观察、思考、言说。针对政治事件,你不让捅破表层这个脸面,我用法学思维来进行剖析;对于其他问题,我用专业思维或者交叉思维,以突破研究、报道的限制与障碍。包括研究艺术家的公共问题。艺术家的猜测,除了学理上误解之外,整个中国社会还缺乏免于恐惧的自由。

当然也不是没有害怕的时候,我们与体制来说,基本属于与老鹰互咬的鼹鼠。而我是被正义与良知拣选的微不足道的那一只。

第三,通往被掩埋的社会正义,历史审美何为?

历史写作的本质也是美学的。美学让人道与秩序重返世界。历史审美回应一个时代最深刻、脆弱的那一部分,关怀被损害、被侮辱、被遗忘、被屠杀、被掩埋的真相与事实,历史审美追寻艺术正义。

要感谢我艺术批评的启蒙者、星星画会成员艺术家尹光中。尹光中是与高行健、伊文思(纪录电影之父)合作过的大陆艺术家,他的长期艺术启蒙给我一个很高的批判性的起点。要感谢艺术家李向明创作出印证时代乡村广阔生活抽象现实主义的绘画与装置杰作,给了历史审美研究以实验的机会。

那么,怎样从历史学进入美学,又怎样用美学驾驭历史研究?

从哲学的角度看,有两种途径,一个认识论途径,另一个是本体论。

真正怀着敬畏进入密布障碍的历史深处时,事实上的真,伦理上的善,都需坚守,但给历史研究带来真正挑战的,却是来自美学的。

这一把握的根本原理是什么?如何把庞杂的历史资料化约为一段清晰的可读事实?——隐喻及其本质上的美学属性,是历史写作的基础。

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上,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做过思考。我举例乡愁这个概念后,艺术家、批评家岛子教授立即会意,继而总结说,乡愁就是时间,时间就是历史;而乡愁是隐喻的,美学的。

的确如此,乡愁作为一种回不去的记忆,是美学的,隐喻的。而历史写作正是隐喻的。

这个隐喻,既是认识论的,也是本体论的。当处于认识论时,是主客体之间;当处于本体论时,是主客交融,物我两忘。正如“看见的”与“体验到”的历史是不一样的。

历史学家借助隐喻找回历史的一部分,也帮艺术家找回良知与记忆。

从美学进入历史,可能先要在语言层面,排除文本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认识论关系,看看语言本身给文本与历史事实带来什么变化;其次,在文本叙事层面,从逆认识论而行的美学表现进入,看看表现视野下的文本会怎样;第三从自由的角度看,语言如何再次回到经验。

今天的历史研究,与马克思那个历史决定论的差别在于,我们不知道历史中艺术家的无良行为有什么规律可循,也不认为通过思想改造的粗暴手段可以修改人性中的无良与作恶。几十年来知识人所遭受的野蛮暴力,已经说明这个办法本身充满了罪恶。

历史审美,是自由的历史,它不指望穿透逝去的时光,精确还原那个原初的真相,它仅指明一个方向,是一种索引式的、象征式的,像为某个历史事件建造的纪念碑,并不告诉你能看到自己在历史中处于什么状态,但它要耸立在你前行的路上,你必须对照审视后才能绕过去进行下面的旅程。正如毕加索描述屠杀的《格尔尼卡》,它是一幅艺术品,除非你能够回避良知审视,才可能践踏过去。

我的答谢词:让艺术重返人间
2014-11-22 江苏海安 摄影,吴乾坤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写作的本质也是美学的。美学让人道与秩序重返世界。历史审美回应一个时代最深刻、脆弱的那一部分,关怀被损害、被侮辱、被遗忘、被屠杀、被掩埋的真相与事实,历史审美追寻艺术正义。

时间将会证明,当代艺术思想论坛价值诉求的前瞻性;人们还将在未来感慨,在限制思想的时代,当代艺术思想论坛鼓励自由思考,参与艺术启蒙大众,关注真相与未来。我为获得这个崇高的荣誉,而鼓舞而荣幸,再次谢谢基金会,谢谢独立公正的各位评委。你们种下的每棵树苗,都将绿满天涯。谢谢在场的朋友们。

2014年11月22日

附录:

第三届523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史论奖”揭晓

获奖名单:帅好

获奖理由:正义与责任

获奖金额:十万元人民币

获奖年份:2014年

帅好先生荣获第三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 “艺术史论奖”,表彰他通过历史真相开辟了“新中国美术史”的批判性视角,为今后中国艺术创作、历史梳理、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参照点。

中国海安523当代艺术思想论坛基金会

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日

[补充说明]“史论奖”与“理论奖”是当代艺术思想论坛并行奖项,它侧重于现当代艺术领域,同时兼顾该学科的基础与交叉领域。本届史论奖获得者对“大跃进”时期美术的研究报告,给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提出严酷的历史拷问——艺术为何?包括艺术家的职业道德、创作意义、文化良知和社会责任。

获奖者简介

帅好,1963年生于山西长治。毕业吉林大学。中国独立批评家、历史研究学者,曾就职于山西晋城市中级法院、贵州《法制生活报》和《当代贵州》。现居北京。

获奖者文选:

《当代艺术思考的核心应该是整体中国人的生存问题》(2014-8-18)(首发《艺术国际》)

《不以生命为目标的中国饥荒粮政——从日记看贵州饥荒粮政的核心逻辑》(2014-7-3)(首发《共识网》)

《公社美学:沉默的索堡北街粮仓》(2014-4-28)(首发《共识网》)

《从赵树理到蒙德里安——历史审美:延伸的在场性观察》(2014-4-14)(首发《共识网》)

《中国人大会堂里 “参政画” 的审美之问答》(2013-4-13)(首发《共识网》)

《政治运动中的美术——以谢志高、程十发、李可染、刘曦林为例》(2013-03-11)(首发《领导者》)

《国不畏民死,画里逢盛世——饥饿年代的中国画家们》(2012-7-17)(首发《炎黄春秋》)

《画殇:中国、爱尔兰画家反饥荒行为比较》(2011-5-23)(首发《领导者》)

《中国饥荒粮政的第一日记》(2010-7-7)(首发《贵州粮食》特刊)

《以酒为天:大饥荒中的茅台酒纪事》(2010-6-28)(内刊节选首发《财富生活》,节选本首发《炎黄春秋》、全本首发共识网《共识文集-国史庚寅论》)

《阿赫玛托娃与伯林的三次会面》(2009-5-15)(首发《财富生活》)

《有关启蒙的四个散漫想法:当代艺术缺什么?》(2008-03-19 )(首发新浪博客)

《徐悲鸿贵阳倾城之恋的背后》(2007-10-21)首发《当代贵州-影响力》杂志

帅好正致力于一项的独立研究:《极权美学研究》。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政治运动中的美术》,已载于2013《领导者》新年特刊《历史报告》。



[沙发:1楼] guest 2014-12-03 01:59:33
[板凳:2楼] guest 2014-12-06 16:13:24
考!获奖金额:十万元人民币!!
[地板:3楼] guest 2014-12-08 08:54:10
当代艺术圈得的宵小理解不了这个奖的,只晓得卖画巴塞尔才是硬道理
[4楼] guest 2014-12-10 15:52:42
这个帅好除了关注艺术市场,一点不懂艺术的。跟江因风一路的情况。
[5楼] guest 2014-12-11 22:30:25
说帅好关注艺术市场,你孬参脑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