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没有真正的“寡头”
发起人:文化新篇章  回复数:2   浏览数:2378   最后更新:2007/06/28 03:15:45 by
[楼主] 文化新篇章 2007-06-20 14:31:15
艺术界没有真正的“寡头” 

[url]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6-20 1:25:18 · 来源: 新京报 

 
 

  我并不认为艺术界存在真正的“寡头”———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即使最有名的那十个人的手一起举起来也遮不住,更何况他们也并不是结盟者。

  著名的国际艺术大展卡塞尔文献展刚刚开幕,艺术家艾未未的参展作品《童话》———把征选出的1001个中国人带到当代参观展览———就被指有“抄袭”嫌疑(见《新京报》昨日报道)。不过,也有批评家指出这也许不是抄袭,而是“撞车”,因为艺术界常有“不约而同”的想法,而且实施的过程也有不同。

  艺术世界好像并不太尊重自命或官方的法官,所以我觉得这一争议大概不会有什么明确结论。但有趣的是,岳路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顺带指出当代艺术界存在寡头现象,“当代艺术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完全就是寡头,有资本的人可以根本不理会概念重复问题,可以很容易地掠夺别人的创意”,他还说,中国当代艺术圈的特点就是“掌握权力者都懂英文”,基本上就是“西方人购买需求催生了中国当代艺术”。

  大概,这些话是有感而发:艾未未做《童话》得到投资方3000万元的赞助,艾未未上过很多报刊的版面,艾未未的英语好,和外国收藏家、美术馆长、记者的关系好,这都是岳路平目前无法看齐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岳路平自己也曾经接受英国文化协会的赞助———当然,相比赞助艾的瑞士人和德国人来说,英国人手笔实在小,只有大约10000元———创作作品,这说明“西方人”也不仅仅看到了北京的艾未未,也看到西安的岳路平,而且,“西方人”既包括德国人和瑞士人,也有英国人、法国人,他们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来看,的确,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很长时间里,来自欧美的买家影响力巨大,自然,也对当代艺术界有重要的影响。但也要看到,80年代当代艺术发轫时期,并没有来自西方的买家刺激,更无国内买家了,但是艺术家依然有蓬勃的创作。这说明,买主,或者说钱,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我并不认为艺术界存在真正的“寡头”———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即使最有名的那十个人的手一起举起来也遮不住,更何况他们也并不是结盟者。相比三十年前“美协”这样的大团体供养所有人、决定所有人的体制,现在的复杂局面给所有人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的确,那些有名、有关系的艺术家或者美术馆长、画廊主,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做作品、赚钱或者做其他事,比如艾未未这样的人。而且,似乎这种名誉、权势也遵循“马太效应”,越有名的人可以调动更多资源来做更大、更多的事,从而会更加有名。

  艺术世界的很多不平衡,有的事情艺术家可以矫正———比如选择抄袭还是创新,但也有一些事艺术家无力干预,比如,北京的媒体多、北京和国际的交流渠道多,给北京的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和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关联在一起。就好像英语在不同国家之间的通用性要比汉语强,也不是中国人团结一心不学英语就可以改变的,这和整个国际的政治经济结构乃至文化结构有关系,好像短期内这些结构都没有崩溃的迹象。

  既然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无法改变整个艺术世界的生态,我给艺术家的建议就是,好好做作品,好好学汉语英语法语德国西班牙语,好好学怎样和媒介、和学者、和政府官员、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或许你也能拉到3000万的投资,做一个前所未有的作品———最好是那种知识产权没有争议的真正的创新!

  □金龙游(北京策展人)



[沙发:1楼] guest 2007-06-20 15:04:48
就你小子会上当,还"北京策展人",
[板凳:2楼] 文天祥 2007-06-28 03:15:45
语无伦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