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文艺工作者的一封公开信
发起人:wise_fish  回复数:10   浏览数:2713   最后更新:2006/08/24 13:30:45 by
[楼主] 嘿乐乐 2006-07-26 10:28:33
叶永青


[attachment=29032]
1958年生于昆明,1982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叶永青多年来以做的事情范围广和走的地方多而闻名,每次人一见他,第一句话都是:“你来了?”接着第二句:“什么时候走?”从上世纪80年代走过来之后,叶永青就不仅仅是四川美院的老师、当代艺术家了,还是策展人、建筑设计师、画廊经营者甚至餐厅老板。他在白天都在做一些“职业画家”似乎不会去做的“促进交流”的工作,画画的主业则放在了深夜,对此,他自嘲为“变节者”,但是“时代变了,现在秘密也能贩卖,譬如接受采访。”

  “我每次都在潮流里,但永远都不在人最多的潮流里。”叶帅称自己的心态好比看客,在前面看看之后又会跑到后面去看看。说到“与世界保持一定距离”的操守,叶永青联想到的是“竹林七贤”,他说七贤虽然在众人面前是潇洒的面孔,内心坚守与大众的距离,但大众文化的压力一点都不会令人轻松。



叶永青简历

罗中立、叶永青专访

叶永青:走过“小、苦、旧”的阴影

“缘分的天空”明日亮相深圳

昆明艺术家之村 
[沙发:1楼] guest 2006-09-12 10:54:32
云南被那帮搞江湖的弄的一点气候都没有了
[板凳:2楼] louis493 2006-09-12 10:59:39
[s:54] 他的这些画能卖》?
[地板:3楼] 嘿乐乐 2006-07-07 03:56:24
[attachment=29033]

《大鸟》
布面丙烯/2000/190×150cm


  无论是个人,还是专业群体,能见度都非常有限。对未知事物和空间,尤其要有相当的勇气,有相当的浪漫色彩,要确实喜欢这个事业才行。有本书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很接近艺术这个行当的情形,但书名翻译有误,原意是只有担忧、忧虑的人才能生存,对我有很大影响。一个人,一种风格样式或艺术门类都有上升阶段,然后衰亡、枯萎。绘画也是一样,要发展的话,就得靠无数的艺术家在创作中找新的上升点。最难的是在一切春光明媚时知道和看出问题的所在,再寻找新的变革方式。这时,你发现你积累的所有技术、逻辑分析、知识系统通通不管用了,能够指导走过这段非常艰难的路的,就只有知觉再加上勇气,这是我现在理解的画家的角色。阅读众多前辈和大家后,我知道天底下不只我一个人这么惶恐,做决定非常痛苦,勇气和怀疑每天都要培养,直观和觉悟的积累不是书本上可以学到的。
  
——叶永青
[4楼] 嘿乐乐 2006-07-07 03:56:44
[5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32:21
[attachment=29040]

[attachment=29041]

[attachment=29042]

冬天的九个鸟笼
综合材料
高300、直径48cm
1995
[6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36:27
叶永青简介:

  1958年生于云南昆明,著名画家。2005年策展第二届贵阳双年展“口传可耳闻的四方”人称“叶帅”。1958年生于云南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著名画家,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先后于1989年在北京、美国西雅图、德国奥格斯堡、德国慕尼黑、新加坡、英国伦敦、上海举办个人作品展。他开设了上河会馆及创库,把两个昆明地方打造成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场所,昆明人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家中的“腕”级人物,两件事情,做成一件已经非常不容易,“叶帅”两件都做成了。

  你认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最希望拥有那种才华?

  自信

  你目前的心境是?

  顺其自然

  还在世的人你最钦佩的是谁?

  太多人啦,我就生活在一群值得我钦佩的人中间。

  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把自己的经历和别人分享。

  如果有下辈子,你希望成为什么?

  活在天上,看这个世界。

  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写作,作家吧。

  你一生最爱的人或物是什么?

  我的家庭

  近一年来让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近一年来我放弃了很多东西,这种放弃让我觉得很轻松,很快乐。

  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被人误解

  你最欣赏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宽容

  你最欣赏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温柔、善良

  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与众不同

  你最讨厌别人身上的那个缺点?

  虚伪

  你希望以什么方式死去?

  不知不觉中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为而不有

  你认为最能够体现时尚先生的趣味(业余爱好)是什么?

  不太清楚了,至少应该是与众不同的趣味吧。

  你有收藏的爱好吗?如果没有你最想收藏的是什么?

  收藏很多啊,最多的是酒牌了,有上万个。

  你最喜欢的书、电影、音乐、戏剧是什么?

  很多

  你最喜欢的城市?

  我居住的城市都很喜欢:北京、昆明、重庆、伦敦。

  你认为现在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是什么?

  没有

  如果让你于世隔离,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

  不选择

  你认为年龄对于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紧迫感,年龄越大就意味着时间越少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你怎么评价《时尚先生》杂志呢?

  我认为《时尚先生》是一本很有吸引力的杂志,很敏锐,的确是开中国时尚风气之先河的一本杂志。

  你希望在《时尚先生》杂志中看到什么更新的内容吗?

  希望看到一些更人性化的、更注重细节的关于生活方式的内容。

  你是怎么看待“时尚先生”评选的呢?作为候选人,请你对支持你的读者朋友们说一句话。

  时尚先生评选给了读者了解像我这种(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一个很好的平台。

  艺术是有力量的,相信艺术,它可以是你理幸福更近!
[7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41:10
叶永青:像候鸟一样生活

叶永青,人称“叶帅”,1958年生于云南。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参加新具象巡回展。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以及第七届全国美展,同年在法国驻华大使馆举办个展。1990年在美国西雅图双鹤轩画廊举办个展。1991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1992年获“’92中国油画艺术展”优秀奖,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优秀奖。1993年参加“香港、澳大利亚《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 94年参加中国艺评家年度提名展。2000年作品《环保日》入选了20世纪中国油画展……
  “没有人知道,世界已经忘记了飞翔。这样一个时代,你只能如此。

  生活支离破碎地撒落在大大小小的房子里……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翅膀,一味地拖着自己的身体满大街地跑。从一个人的身体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从一把椅子到另一把椅子。欲望和权力交接着人的生命。你,只有你,我不得不强调,只有你,记起了世界飞翔的动作。”

  摘自唐朝晖《预言的鸟——叶永青的鸟》

  重庆

  是一个驿站

  “有这样一些人,当你在时,你已离开。”画家叶永青对记者说:“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内以某个地方为出发点,不断地穿梭在各地。然后再换一个出发点,再出发……”叶永青说,他艺术人生的出发点,最初是从重庆开始的。

  1978年,20岁的叶永青带着一身才气考入四川美院,来到重庆,和罗中立、张晓刚成为同学。当时,文革后思想开始解放,周围大多数的艺术家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这种风格并且在叶永青毕业以后在全国引起轰动,形成气候。然而,周围的一切却让叶永青觉得与自己的思想是那么地格格不入,不同的思想让他难以产生共鸣。

  于是,叶永青开始不断地跑回云南,跑回到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他带着像高更一样在原始质朴的文化里得到净化的理想,回到那块偏僻的土地。

  重庆,这个时候更多的像是一个驿站,叶永青在后来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四处云游,过着一种旅行一样的生活,为此,美院的老师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侦察英雄”,因为他总是在回到重庆的时候带回来各种各样的信息。

  云南

  失败者的天堂

  叶永青说,“云南是一个失败者的天堂。那是一个失败者去了会忘却自我的地方。”1997年,叶永青带着阑尾手术后还没有愈合的伤口和对家的歉疚回到了云南。

  但正如张爱玲小说中写到的,“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叶永青说,离开家乡多年,他竟然发现自己与家也产生了距离,此刻,艺术变成了一种相互安慰、相互折磨的东西。

  直到一年以后他看到了一栋古老的房子,一个城市中的荒园,那破败的景象和满园荒草中那慵懒的气质一下子揪住了他、打动了他。这样,就有了上河会馆。这是一间餐厅,也是一间画廊。艺术,被叶永青放在了一个消费的环境里。

  开业当天,叶永青作了一个《打开四面八方》的展示活动,意寓很明显:在昆明这样一个闭塞的城市里,打开窗口看世界。荒园中一栋全新的玻璃建筑和原来那古老的建筑,没有任何结合点而被生硬地放在一起,全国各知名艺术家在这一天空降云南。上河会馆,在这一天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聚集的地点。

  很快,上河会馆在昆明就成为了时髦、艺术、时尚的代名词。叶永青后来回忆说,当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一到周末就开着车和夫人出去买凳子,因为会馆的凳子永远都不够,总有人在门外等着。

  当然,上河会馆最重要的内核是那里有许多国内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不少后来成名的云南艺术家的第一幅作品也是从那里卖出去的。

  年底清算,卖出去的画的数量大出叶永青的意料,然而更令他惊讶的是,在这么多的买主中,竟然没有一个是云南人!叶永青形容当时心中的感觉是,“我做了一块飞地,悬浮在昆明的上空。”

  第二年,叶永青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陪不同的人吃饭聊天上。他陪商人、银行家吃饭,同时在一年之内作七八个艺术展览,于是,慢慢地,来光顾画廊的本地人多了起来。叶永青成了昆明出了名的“三陪”,因为他不是在陪朋友喝酒聊天,就是在陪朋友喝酒聊天的路上,他领着朋友们满昆明地寻那好吃好玩的。在云南人的眼中,他甚至成了云南的旅游形象大使。表面看,叶永青是餐厅老板,是画廊老板,其实他“只不过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回家”。

创库

神话的诞生


  在上河会馆变成了一个时尚去处之后,叶永青一转身,把它交给经理人去打理,自己却要另辟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艺术现场。叶永青说,他很想做一个点火的人,看到一堆干柴,就想要去点燃它,然后在它燃得很旺的时候,选择离开,因为在后来的守的过程中常常会与最初的意愿发生偏离。

  叶永青总是喜欢以独特的眼光看世界,他带着云南人天生的入世和一个艺术家适度的超拔去思考去行动,当然,他是以一个云南人特有的闲散方式,比如,喝酒聊天、陪人闲逛。

  当唐志冈发现了昆明市西坝路101号昆明机模厂的那片旧厂房,把叶永青叫来看的时候,叶永青面对这个废旧的厂房有了一种冲动:“我们不做画廊,不做酒吧,就做一个非盈利的空间。让这个地方成为产生不同思想,孕育新思想的温床。 ”

  于是,叶永青又开始不停地与人吃饭、聊天,让画家们来将这里租下来作为画室,让酒吧经营者、餐厅经营者来这里经营,让艺术与公众发生关系。

  上河创库被叶永青定位为“以手工和个体劳作为生存方式,以张扬个性为标志,以LOFT为基本样式的,以旧改新的生活区域”,所以除了画室外,也有摄影工作室、设计工作室、茶室、餐厅、酒吧等相继进来。叶永青最初把自己的地盘取名为“上河创库”,但还在建设中就被当地媒体当做了整个机模厂画家领地的称谓,于是他只好把它改名叫“上河车间”,

  三年下来,创库又一次地成了昆明人的时髦去处,这里不仅成了昆明房租最高的地段之一,聚集着十几家艺术主题酒吧,更成为昆明和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艺术家交流的中心。瑞典政府把这儿的诺地卡酒吧建成了一个艺术交流窗口;由伦敦几所艺术学院成立的一项基金也每年推荐获奖的艺术家来这里做艺术交流;国内不少顶尖的艺术家在这儿建自己的工作室;有的艺术家干脆把这儿改造成一个味道十足的家……

  叶永青说,现在的创库很平静,它已经细水长流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当老百姓都懂了的时候,我也该走了。”这一次,叶永青把出发地放在了北京。

  落脚处

  便是新的出发地

  叶永青很喜欢司汤达在《红与黑》里的一句话:“我永远都不能原谅那些一辈子都没有离开故乡的那些人。”他说,走出去,意味着看到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东西。

  即使是在云南,在做上河会馆、创库的时候,叶永青也像“空中飞人”一样穿梭在不同的城市间,每一处地方对他来说不是意味着停留,而是再一次的出发。

  他是美院的老师,但常常耍赖式地只来上几周的课。他可以今天在北京,明天就飞到伦敦去办展览,然后又飞到云南去会朋友。白天他是画展策展人、社会活动家,他甚至还和刘德华一起被评为了2005年时尚先生的候选人。然而一旦夜深人静时,他停留在哪里就在哪里画画。在重庆、云南、北京、伦敦,叶永青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他说,在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他回归成艺术的表达者,在灯下一点一点地画。

  候鸟般的生活让画鸟二十多年的叶永青已经乐此不疲地画了一百多幅油画《鸟》。“我其实一直生活在别处,过着候鸟般的生活。” “不断重复画鸟对我有超乎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对我候鸟般生活的记录。”
[9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48:13
云南昆明市机模厂,昆明上河创库外景。
[10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48:53
云南昆明市机模厂,昆明上河创库。
[11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50:31
云南昆明市机模厂的工人。
[12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51:20
云南昆明市机模厂,到“昆明创库”参观的瑞典画家、外交官与画家在“上河创库”合影。
[13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52:44
2001年,云南昆明市机模厂,誉满昆明的“上河会馆”的主人,四川美院的教授叶永青。
[14楼] 嘿乐乐 2006-07-07 04:53:20
2001年,云南昆明市机模厂,清洁工人"昆明创库"前忙碌。
[15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5:51
《字条》
布面丙烯/2002/149×109cm
[16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6:16
《苍白时分》
布面丙烯/2004/220×200cm
[17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7:09
《小鸡》
布面丙烯/2001/198×150cm
[18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7:45
《小鸡》
布面丙烯/2002/198×148cm
[19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5:13
《鱼》
布面丙烯/2001/110×140cm


  叶永青多年来一直保持的超越和恬淡的创作心态,对生活和艺术从容而闲适的接纳,无疑都浸透于他的抒情性作品中。他的作品一直延续着一种独特的浪漫气质,浪漫的荒诞和幽默具有一种东方式的温情。叶永青近期的作品以一种令人怀疑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涂鸦进行了矛盾的演绎。稚拙的小鸟,乱涂的笔触却用细密严谨的细线来描绘,这种意义和无意义的相互质问、转换用一种轻松自如的表象传达出来。他从早年创作的形象中挑选一些细节,将它们放大在未经处理的画布之上,并在画布上留下很大一片空白,使人感受如同中国传统绘画大师八大山人般的写意,其艺术感染力更胜于先前。
  
——张黎
[20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9:05
[21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9:22
[22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9:54
喜悦
220×200cm
2003
布面丙烯
[23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34:31
叶永青---涂你个鸦画展纪录


预言的鸟 ———叶永青的鸟

唐朝晖

没有人知道,世界已经忘记了飞翔。 这样一个时代,你只能如此。生活支离破碎的撒落在大大小小的房子里。一江洪水恐怖着世界,真正的恐怖者在讲台上大吐口水。溺水者在水中挣扎着双手试图浮出水面,他忘记了自己已经学会了潜水。——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翅膀,一味地拖着自己的身体满大街地跑。 从一个人的身体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从一把椅子到另一把椅子。欲望和权力交接着人的生命。 你,只有你,我不得不强调,只有你,记起了世界飞翔的动作。这样一个时代,你只能如此,你涂鸦着世界的遭遇。 人们来来回回地奔走,试图抓住一些什么,你在一张纸上的来回,是笔的来回,一切随意。人们从家到钱,欲望张大了嘴。你的笔左右来回涂划,欲望浮显于黑色范围中。来与回,只要七次或者再多七次就足够了,包括小脑袋和脚,至于肉,那是肯定没有的,羽毛也是没有的,忘记飞翔和不会飞翔的人是不配拥有和看见这些。一个骨架,就足够。人就如此。我们原本与鸟一样:丰富,与世界一起飞,现在不行了,我们把世界放在脚下,把生命放在自己的口中,忘记了大世界和大生命,似乎除了我们以外,就不再有任何东西,包括世界和生命。我们还没有忆起自己会飞。折腾身体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已经快一无所有,你还是个柔情主义者,你还把最后残留的骨架拼贴得比较可爱。 我们已经不再可爱。我们早就不会爱了。 我们支出自己的血和翅膀,做为墙,保护着自己,免受阳光的照射,藏匿于房间。一个稍微新的物件的来临,就让我们千万次的忘记:它只是一个物件。而我们把它当成了精神、灵魂、身体的寓所,就象网络。每天成为一条网中的鸟,躲避阳光,忘记清风明月天高的夜晚。日、夜在网上奔腾,致幻致命。程序已经启动。 你知道的,你在潮流中,不可能坐立不动,你没拥有礁石那不闻不问的性格,你多的是看到了世界的鸟的遗骨,和一些来来回回的线条。父与子,两只鸟,遗骨重叠,突兀的眼睛,我看到了自己求救的信号。 独行,身边没有任何东西,戈壁滩都没有,走的时间久了,周围的东西太多太杂,看到了听到了又怎么样,还是独行。人流人海中,还是独行的一身骨架。你在笑,笑得坦荡和诡异。难得的丰富的一只鸟飞过来,我看到了它们的嘴、眼睛、肚子,通过你,我还可以看见世界上丰富齐足的飞翔的鸟?我疑惑地站在经常重新修建的城市马路上,看着这只鸟,傻子一样的看着它笑,我跑起来,像小时侯在乡里奔跑,兴奋是必然的,忘记了黄色的空气,灰蒙蒙的早晨,夏天涨水冬天干涸的河。 飞过来的鸟?是错误的,是你抛过来的,只是这一只鸟抛得远一些,你生气了,因为我们的遗忘和不断的舍弃。你,抛过来一只鸟,从肚子开始腐烂,遗骨都没有了。 ——这是一个不顾结果,不顾以后,不顾尾的时代。疯狂嚣张的往前“飞”,只是昨天生命的惯性,精神早就被抛出来。你的鸟、你的眼睛和线条涂鸦着我们的今天。
[24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26:45
《野鹤》
布面丙烯/2002/188×149cm
[25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34:50
[26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37:30
[27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37:50
[28楼] 嘿乐乐 2006-07-07 05:50:42
[29楼] hk-art 2006-09-12 08:20:10
[30楼] 嘿生活 2007-06-28 04:14:05
[31楼] guest 2007-06-28 04:16:18
叶永青大事记



1958
出生于云南昆明,父亲叶秀昌,母亲鲍婉馨,均为国家干部,中共党员。

1962
随父母外下放至云南罗平县,后回昆寄养于舅父家。
当时在中国颇有影响的儿童刊物《小朋友》给我寄来丛书、杂志和贺卡画片等。
此时我已经5岁,在孩子们中间不善言表、落落寡欢,还不时逃跑,令阿姨们伤透脑筋。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在水泥地和门板上用粉笔和土块画马和士兵。
下放在边远外地的父母亲为我买了图画本和蜡笔,并将其中几页我的“作品”寄给了《小朋友》,这是第一次我的画给自己之外的人带来愉快的记忆。

1966
就读于昆明盘龙小学,青云小学,先锋小学,后考入昆一中。
文化大革命开始。
学校停课闹革命,高年级的学生带上红卫兵的袖套,沉浸与大串联和火烧炮轰的热潮中,贴满大字报和漫画的学校变得冷冷清清,所有的门窗玻璃都被砸得粉碎。
父母烧掉了他们除《毛泽东选集》、《老三篇》之外的几乎所有书籍和母亲穿裙子、父亲留分头的照片,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在昆明城内投亲靠友,以躲避随时可能发生的文攻和武斗。

1967-1975
学校复课闹革命,父母也由外地回到昆明,有了稳定一些的家和生活。
中学这段光阴,我阅读了当时条件下所能借到的所有乱七八糟的书:完整的和残缺的,中外和古今的,小说杂文到历史、童话到诗歌。我想,这是我一生中真正读书的时候。

1973
开始学?。
有一位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老师告诉我,十七岁才开 始学画已经太晚了,对我的打击很大,无奈中我开始自己摸索那些零星的、道听途说的速写和写生的方法,带上颜色、自制的?夹和速写本去户外度过许多下午和傍晚。
《致初学者的一封信》、《怎样画素描》、《初升的太阳》这类书成为我的座右铭。

1976
高中毕业。留在昆明成为一名待业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做过各式各样的临时工:建筑工、饲养员、炊事员、代课教师和农场看守在那萧瑟的岁月中,也有许多让人痴迷陶醉的时光,工余不断地画,那些速写和风景写生以及音乐照亮我的生活。
在初恋女友家看到黑白日文版的《世界美术全集》,也第一次看到黄宾虹,齐白石的?册。
毛泽东逝世。

1977
高考恢复!第一年高考我考得不错,但却因体检的原因被刷下来。

1978
考得极糟,却又鬼使神差地被录取在令人羡慕的四川美院油画专业。
“学习”是那时最投入的事情,早晚各一张的色彩写生是不可或缺的。
那时学校图书馆几乎看不到?册,唯一的一套《世界美术全集》要?过任课教师同有关人士申请后组织全班洗手后才能去饱看一次。
后来学校把?册锁在玻璃柜中陈列,每天•一页,我和张晓刚带上水粉欣然前往,虔诚地临摹下每一页名?的色调和构图。
在我周围的许多人后来都是名噪一时的“四川?派”的主要宿将,屈指可数的几位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风云人物。那也是四川美院最为辉煌的年代。

1979
第一次赴云南圭山写生,参加重庆“野草画会”展览。

1980
与张晓刚、毛旭辉和刘涌等沿?而下,途径武汉、苏杭、上海和北京,最后回到昆明,此一行所遇到的许多人物使我平生充满敬意。
那年西方现代作家的传记使我眼界大开。
对外开放带来了更多的新鲜东西。
赴四川阿坝藏区体验生活,作品开始在四川和全国美展中获奖和展出。

1981
赴云南西双版纳创作《风逝》、《洗马河》、《风月归》等毕业作品。


1982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
被留校任教,此时我被周围的朋友们认为是个“幸运儿”——在毕业前我已是“美画会员”,作品也参加和发表在各种展览、杂志上,抽屉里藏满了入选、获奖证书和来自各地的初学者的来信,但留重庆做教师的工作,却不是我希望的生活。
也是那时起我几乎每年都要回千里之外的云南圭山和西双版纳住上一阵。
所写文章见《1982至1993年叶永青文选》。

1983
参加四川美院赴京展,创作磨漆画和《圭山组画》
赴西双版纳收集民间艺术壁资源。
所写文章见《创作随想》。

1984
和甫立亚结婚。甫立亚取出了她仅有的100元存款,用岳父、岳母给我们的500元钱买了一台录音机,我的父母请人为我们做了一套柜子和一张床,姐妹们送了些床单、枕巾,我们用信封包了十来包糖和瓜子,分发给学校的师友,朋友们凑钱买了些锅碗 — 我们算是成家了。
创作《诗人散步》和《版纳组画》。
开始在四川美术学院组织《学生自选作品展》。


1985
去了北京,在北京经常去美术馆看一个接一个的展览,劳申伯的大型展给我不同与往的震撼。
创作了《离开和留驻在草地上的两个人》、《春天唤醒冬眠者》、《屋外的马窥视的她和被她端视的我们》、《守望者》和《烟囱下的爱情》等作品。
赴西藏创作壁画。


1986
女儿纳纳出生。
同朋友们一起发起和组织《西南艺术群体》。
携论文《西南艺术的自然意识略述》和川、渝、贵现代艺术家们的作品幻灯片参加《新具像》展。
所写文章见《1986.10 西南艺术的自然意识略述》、《1986 综合-绘画的诞生》


1987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张晓刚,叶永青速写集》。
创作多套童话连环?,迷恋波斯、印度和唐卡绘?。

1988
《西南艺术展》四川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展》(南斯夫)
赴黄山参加现代艺术研讨会,在会上介绍西南艺术家:张晓刚、毛旭辉、潘得海、任小林、朱小禾,陈肖玉、顾雄、扬述、沈晓彤、郭伟、忻海洲、王毅、张濒、陈文波、杜峡、孔祥,孙国娟、张夏平和?超的作品,后高名潞和栗宪庭在其中挑选出了参加《现代艺术大展》的名单。

1989
个展(北京法国使馆文化处)
《现代艺术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八十年代已?颓然死去,留下的不仅是一大堆问题,而且还是一种回忆。我们不得不在批判八十年代神话内容的同时,却又怀念那样一种文化形式——文化的历史机遇和历史实践的方式。
创作纸刻油画并尝试用毛笔水墨创作。


1990
《法国现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巴黎大皇宫美术馆)、《不与塞尚玩牌》(加州亚太艺术博物馆)、《叶永青,潘德海联展》(墨西哥大使馆文化处)
住北京栗宪庭家,白天抽烟,晚上靠和方力钧刘炜喝酒打发时光。开始创作大招贴系列作品。
所写文章见《1991.11.05 于川美 关于我的各个创作时期的基本想法》


1991
获美国肯色斯州艺术博物馆《世界15名艺术家》奖金提名。
在北京与丁方,曹小冬负责编?艺术潮流杂志。
所写文章见《大招贴 — 历史的?验》

1992
《92年中国油画艺术展》(北京民族文化宫,获优秀奖)、《广州油画双年展》(广州中央酒店,获优秀奖)


1993
《89后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雪梨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验展》(成都四川省美术馆)
赴法国考察,参加菲亚特博览会。
赴云南大理。
所写文章见《1993.08 心路历程》、《1993冬于大理古城 恩泽》

1994
个展(西雅图双鹤轩画廊)
《中国批评家年度提名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创作风格转变为涂鸦式的私人笔记,创作《小妹妹》、《环保日》等。
所写文章见《90年代艺术市场巡礼》。

1995
个展《生活在历史中》(德国奥格斯堡工作室)
赴德国奥格斯堡工作三个月。
游历参观欧洲和北美城市和艺术机构。
《来自中心之国》(巴塞罗纳莫尼卡美术馆)
创作装置“冰床”。
《皮肤的感受》(法国安东尼艺术中心)


1996
《文人眼底的中国》 (新加坡斯民苑)、个展《中国!》(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首届学术邀请展》(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会议中心)、《首届上海美术双年展》(上海美术馆)、《分享梦幻》(纽约牙买加艺术中心)
与陈家刚和周春芽等策划创办在成都的艺术建筑学院和上河美术馆。


1997
《引号》(新加坡美术馆)、《红与灰》(新加坡斯民艺苑,保藏艺术博会)、《两地之间》(伦敦十月?廊)、《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路德维稀博物馆)、《刘炜•叶永青联展》(北京中央美术?廊)。
获英国艺术理事会奖金赴伦敦,开始与英国艺术机构的合作项目,游历和参与亚洲,非洲和南美的艺术计划。
离开重庆回到故乡昆明


1998
个展《生活在历史中》(慕尼黑 琳萨克斯画廊)、
《新中国艺术》(蒙特利尔四方观象台画廊)
再赴日本、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考察艺术生态。
被《亚洲艺术新闻》列为20年来20位最具活力的中国前卫艺术家之一。
在昆明创办中国第一家艺术家自营空间“昆明上河会馆”。
在成都和昆明两地未竣工的装修工地上策划了题为《未完成》的德国艺术家谢罗•赫伯特的展览。


1999
个展(英国三角艺术基金会燃气工作室Gas WORK)
获英国艺术访问署奖金,赴英国伦敦进行艺术访问工作半年。
《1999中国艺术》(旧金山LIMN?廊)
策划:《打开四面八方》、《黑泽明—大师的另一个侧面》、《糖与泡》、《茶馆—岁月人生》、《词汇》、《面孔和姿势》、《大理•蜕变》、《心眼》
年底与方力均,岳敏君赴大理工作。画风转变,开始了持续至今的工作方式。
所写文章见《1999.10于昆明上河会馆 当代艺术的运作机制》、《伦敦散记》


2000
创办昆明上河创库艺术家主题社区。
与张晓刚、英国三角基金会、红楼轩艺术基金和印度普吉•苏伯工作室合作在上河车间开展艺术项目。
伦敦中国当代、《世纪之门》(成都现代艺术馆) 、《20世纪中国油画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之 间》(昆明上河会馆)、《艺术在中国》(伦敦亚洲当代 )
策划:《男孩女孩》、《国际艺术进驻计划》、《是与非》、《淘气鬼的影子》、《异化现实》。《重复》,《约翰松个展》
在北京花家地建工作室。
所写文章见《1999上河会馆-被分享的家园》


2001
个展《旋宫50》(上海香格纳?廊)、个展(伦敦中国当代?廊)
出席印度新德里亚太国际艺术组织者年会作主题发言。
《中国艺术梦》(伦敦红楼艺术中心)、《新形象》(北京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从深处到表面—毛旭辉和叶永青》(昆明创库上河车间)
策划:《给我五个》、《羊来了》、《影子》、《英国获奖研究生进驻项目》
所写文章见《2001.05.13 大话与戏仿 — 青春在游戏中成长》《看!他们》、《2001年相信艺术》、《2001现代艺术访谈-拾回碎片的记忆》


2002
出席伦敦国际艺术组织者年会。
《成都艺术双年展》
[32楼] guest 2007-07-14 15:50:35
叶永青作品集
[url]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7095&fid=13

“鸟”的心路 — 叶永青的艺术历程  吕澎 
[url]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7088&fid=13

“明镜亦非台” — 叶帅和老栗对话录
[url]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7090&fid=13

画个“鸟”! — 叶永青的概念绘画作品
[url]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7091&fid=13

叶永青,一位用思想作画的鸟人  陆蓉之 
[url]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7092&fid=13

画个“鸟”!叶永青个展6月30日16:00方音空间
[url]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7096&fid=13

叶帅!!画个“鸟!”开幕现场照片!!!
[url]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7156&fid=13
[33楼] guest 2007-07-18 21:52:29
谁来组织艺术?
《三角艺术基金会与国际艺术工作坊》新书发布会作者:张硕   2007年07月17日09:18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雅昌艺术网讯 本网记者) 7月14日16:30在798大山子艺术区东八时区书吧举行了《三角艺术基金会与国际艺术工作坊》新书发布会,三角艺术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德、艺术家叶永青、艺术家宋冬与会介绍本书内容、项目和活动。专程前来出席发布会的还有英国Gaswork的负责人阿莱西奥、南非艺术策展人组织者大卫、广州维他命空间负责人张薇、重庆501器空间负责人杨述、西安艺术策展人艺术家岳路平、以及北京艺术界、新闻界的朋友们。

  英国三角艺术基金会,成立于1982年,作为一个艺术家工作室,他始终致力于让当地的艺术家和国际相连。参与这一组织的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国家都拥有工作室,始终保持着与彼此的联系,为了更好的合作,英国三角艺术基金会应运而生。经过25年的的发展,该组织已经壮大,拥有了一批国际知名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其中包括许多艺术家自己的工作室和一些独立的艺术组织。

  如今该组织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立了工作室,并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大楼,能够为前来的国际友人提供居住场所,展览场地,教育项目或者举办重大事件。英国三角艺术基金会独立于当地的团体,但是也能为当地的组织提供所需帮助,并且组织各种活动和项目与参观者互动。最近,该组织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国际互动活动,与有着同样目的和价值观的独立工作室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过去25年中,英国三角艺术基金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的扩展其组织成员,至今,已有3000多名艺术家加入该组织,而这些艺术家大都拥有工作室和固定的展地。

  这次出版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深艺术家和愿意致力于建立国际艺术家网络的合作者,并期望能与之进行深入的对话和探讨,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艺术家们接受我们的理念。

  在中国三角艺术基金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持续性的与中国艺术家合作,支持和帮助他们参与在亚洲、欧洲、南美和非洲的艺术交流和访问项目,在云南的上河创库,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通过艺术进驻项目,与当地艺术界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2003年在丽江工作展示节成功举办和合作更是将这种影响深入人心,2005年三角艺术基金会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北京112A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目前已经开始接受艺术家在此工作,并将国际艺术家和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共同进驻和分享不同为目的,以此作为当代艺术的一块试验田。

新书发布 Triangle variety of experience around artists' workshops and residencies
链接:
http://www.hishehui.com/mainframe.php?tid=17326&fid=1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