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生活,架上艺术展"即将在昆明创库举行
发起人:深圳艺术网  回复数:1   浏览数:3765   最后更新:2005/08/18 00:40:29 by
[楼主] kavkalu 2005-08-17 07:54:53
作者:青年报 柯… 文章来源:青年报 柯鹏
“这里本是我梦想中的中国苏荷(SOHO),但我现在不敢装修我的工作室。”昨天,青年画家盛军苦笑着对记者说,“租金上涨,不知哪天,我只能当酒吧老板或卖画的工匠。”

盛军的感慨缘自苏州河沿线老厂房、老仓库的涨租行为,特别是莫干山路50号,这个苏州河沿岸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地正日益变得商业和现实。

“现在这个仓库的租金平均每天每平方米2.5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与 几年前的每天每平方米0.3-0.4元的租金相比,涨了5倍多。”盛军说。“如此一来,我们只能考虑走人。”一位艺术家说。

据了解,创意园中的创意产业指那些以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为发展动力的产业,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等是最基本形态,其中艺术家是不可缺少的中坚分子。艺术家离开,创意园将何去何从,各方看法不一。

老厂房变成创意园

随着苏州河逐渐变清,一批艺术家纷纷在河边空置的旧仓库、旧厂房里“安营扎寨”,苏州河畔也随之形成了类似于美国纽约苏荷区 (SOHO)的艺术家群落。特别是普陀区苏州河南岸的莫干山路地块,东到长寿路桥,西至昌化路桥,苏州河在此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片适宜艺术家创作的三角地带。

在该地块中,莫干山路50号的上海春明艺术产业园(原春明粗纺厂)最为引人注目,它是目前苏州河边上海最具规模的艺术园区。随着其他公司的搬迁,只剩下春明粗纺厂内还保留着成片的仓库和几栋被列入市级历史保护建筑名单的旧厂房。据悉,该厂近半厂房始建于1938年,其前身是民国青岛华新纱厂,1999年底停产,目前共有50余间厂房出租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

艺术家在此有灵感

“我们园区已吸纳103户工作室、画廊和设计单位等入驻,有瑞士、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公民在此从事艺术产业活动,是有史以来最多的。”该园一位负责人介绍。

昨晚,春明艺术产业园正进行整体外墙装修。“整修外墙的一期工程大约在一个月后就能结束,我们的定位是视觉艺术,这一点不会变。”园区一位负责人表示。

来自辽宁的画家张静其正在四五米高、十多米长的画布前作画。“我作画要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足够的历史感才行。东北也可以找到大房子但人气不行,北京的租金太贵,只有上海这样的老厂房能满足我的需求。”

房东涨租房客不解

本来低廉的租金一路爬升,让艺术家们难以承受。据一位知情者透露,就在几天前,莫干山路50号艺术家对日益高涨的租金表示难以承受。

“艺术不能总被商业牵着鼻子走。”一位艺术家表示,“苏州河沿岸仓库宽敞的空间,相对便宜很多的租金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吸引我们最大的原因,现在这种优势却在丧失———租金几年翻了几倍,和周边的写字楼租金不相上下。”

“我们的租金是按照位置来算的,以前的确有过几毛钱的时候,但现在最便宜的是每天每平方米1元多,最贵的9号楼和1号楼租金每天每平方米4元,平均租金大约是每天每平方米2.5元。”春明艺术产业园负责人说。

“目前有一些艺术家的个人工作室已搬到青浦、虹桥和杨树浦地区,那里的创意产业园区租金较低。”该负责人表示,“但艺术家觉得在很规整的房子里工作就没有灵感,还是喜欢我们莫干山路50号仓库。和同等的创意产业园区相比,我们的租金还是比较低的。”他强调说。

政府一直在扶持

上海对创意产业园区一直给予扶持。经委一位负责人表示,市政府对创意产业比较重视,在房屋租金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并且出一部分资金建设了上海文化发展基地。

2005年4月28日,上海首次诞生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苏州河附近就有8家。“相对低廉的房租当然是吸引入驻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创意企业更看中老工业厂房、老仓库的独特历史背景,苏州河边上的老仓库、老厂房,背后拥有很多故事,能激发创意人灵感。”该负责人解释说。

据市经委今年年初出台的一份关于设计创意中心规划的资料显示,上海已对全市130余处老厂房进行了现场调研,今年前期启动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下半年争取能再启动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到2010年,全市形成50个共百万平方米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两大原因促成涨价

政府给予一定优惠,为何租金还在一路走高?据悉,苏州河两岸仓库和厂房自从2000年开发后,租金一直在涨。因为地段好,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看中了这里。加上周围房租较高,仓库和厂房的租金也只能水涨船高。

春明粗纺厂副厂长曾维臣坦言:“周围的写字楼租金在涨,我们的房租也得涨。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投资,租金适当上涨可以加大投入。部分艺术家选择离开,这很正常,总有一些人被淘汰。”

租金上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园区提升了场所的质量。据园方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介绍,2002年租出去的仓库和厂房较差,租金相应只有每天每平方米四五角,2003年时价格一元多。现在出租的大多是位置较好的仓库和厂房,相应提高了租金。“至于艺术家工作室是否会承受不了租金而搬走,这里是否会成为画廊、设计单位等商业企业的集中地,我们也在观望。”

政府不会过多干涉

上海市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主任浦祖健表示,苏州河沿岸是商业和艺术相结合的休闲产业综合地带,租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供需情况。对于苏州河改造,政府原先的定位是休闲景观河道,改造之初就搬走很多污染企业,有些整个改造成了住宅群,有些开发成设计事务所。将来的定位还是休闲产业,让文化和时尚相结合、历史和现代相结合。

“政府限制在苏州河边开工厂,限制开发部分住宅和办公楼项目但鼓励部分商业零售业,比如现在苏州河两岸开发出酒吧、设计师事务所等。”浦祖健表示,“对于商业和艺术的平衡,现在有些工作室就采取工作场所和营运场地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前景。政府对园区某些产业有所限制,但不会太多干涉园区的自我发展。”

专家关点

新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转型

自由撰稿人、从事艺术创作的Kevin认为,园方涨租、艺术家离开都可以理解。"园方涨租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这里地段太好,开发商和其他公司业主纷纷看好。更多的画廊、设计室、文化卖场要求入驻,涨租属市场行为。" "当苏州河沿岸和莫干山路成为这个城市的时尚之所时,这种商业化是必然的,艺术只能谋求和商业的融合。"

上海在行置业投资咨询公司首席商业策划师姜新国则表示,两种关于上海苏荷艺术家群落的定位和发展之争正悄然兴起。创意园区面临转型姜新国认为,莫干山路 50号正面临转型,苏州河沿岸的苏荷社区都是如此。以前租金低是因为那时工业用地比较多且未形成气候。现在这些仓库大多从苏荷模式转变成商业模式。从市场规律而言,园方并没有错,租金和它的人气以及可能的利益是一致的。苏州河沿岸单单靠自由艺术家汇聚人气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两岸的旧厂房仓库正变身为上海创意产业的时尚新地标,商业化是必然的。

缺乏机制保障此类创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于长江认为,中国社会结构没能预设一块空间可以让艺术家自由创作,这也反映出社会发展中对亚文化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没有机制保障,使得艺术仓库要么成为社会的异己力量,要么简单地融入到商业社会中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力量使得艺术仓库不得不商业化和市场化。艺术家难以顶住资本力量,是否可以考虑让艺术仓库走旅游、休闲的发展道路。

建议:不妨打破常规

"目前上海的创意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主要是因为上海这方面的艺术人才比较多,而且上海的经济结构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发创意产业可谓水到渠成。"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表示,"但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关键是要打破陈规,建立宽松宽容的环境。不仅广大民众要宽容,政府更要宽容。所谓创意,是一定要在宽松的环境中获取灵感的。"(柯鹏 高雅)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