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陆在2004上海艺博会的开幕词
发起人:卡夫卡.猪  回复数:6   浏览数:2801   最后更新:2006/05/27 04:27:44 by
[楼主] 嘿乐乐 2006-03-30 11:49:31
周铁海

[attachment=28927]


周铁海是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的一位艺术家。他居住在上海,一个全球发展最快和最现代化的都市。上海被视为急剧全球化的一个中心,并由此产生了很不一般的现代化视角。周铁海异常敏锐的感受到了这种突变。在他的多媒体作品中,他提出了诸如全球化和商业化的社会问题。毫无疑问,他所身处的环境变化不是独立的,相反,是全球化的一种体现。当然,这个进程不是平坦和简单的,而是对立和矛盾的。艺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得不融于这汹涌的妥协潮流中。周铁海的作品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在他系列作品《新闻发布会》(1997–8)中,他断言“艺术世界中的关系就像冷战后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充满讽刺的言论批评他的艺术语言是非正式和随意的。他拒绝任何成文的规定,甚至把自己置身于传统创造过程之外。他利用多媒体并通过国际艺术市场,媒体及公共机构来谴责那些操纵及开发所谓的“第三世界艺术”,周铁海通常掩藏在自嘲中。在尝试了一系列的摄影,录像和通过电脑生成的图像及行为艺术后,周铁海不时的回归绘画手段。然而,他的手绘是对绘画本身的一种讽刺,是极易成为商业艺术下的牺牲品。他只产出他的概念和动机,而真正绘画的完成完全由他聘请的助手来完成。他们用工业颜料喷射在画布上,平整的就像手工绘制的图象,包括流行文化和艺术领域里的明星肖像及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最近,他创作了一系列的比较中国和西方绘画的作品。题名为“安慰剂”。它暗示了艺术就好比是提供给那些想在艺术圈内成功的人的一种自我安慰,这些滑稽和讽刺的像“说故事”一样的卷轴可以由参观者自行操作。参观者可以通过控制按钮使画布卷起或卷下。这种邀请大家参与的方式,最终揭示了虚构的绘画是神圣和自治的。为了使这种理念更进一步,周铁海甚至通过模糊其与助手之间的差别来淡化他的身份。

总而言之,周铁海的艺术可以是任何一种描述,但绝非可以预言的。远不同于任何自我主义者,他的作品是完全的开放的,就想生活本身一样。

----侯翰如
[板凳:2楼] 嘿乐乐 2006-03-30 12:08:21
[attachment=28928]

[attachment=28929]

[attachment=28930]

[attachment=28931]
[地板:3楼] 嘿乐乐 2006-03-30 12:11:45
[4楼] 嘿乐乐 2006-03-30 12:14:03
假如骆驼嘲笑你

[attachment=28939]

[attachment=28940]

北京的老百姓有一种看法,骆驼打喷嚏是最令人难堪的,不仅模样丑陋,而且泡沫乱飞。但周铁海却用骆驼的形象重新诠释世界名画,矛头直指当下的艺术界。

  撰稿/沈嘉禄(记者)

  继推出向京作品展后,上海美术馆又迎来一位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周铁海,个展的标

题为“另一种历史”,画家在17 年间创作的52件作品被赋予了鲜明的反叛色彩。特别是骆驼的形象,在这些年里已经足以代表中国前卫艺术家的批判宣言,在周的笔下,骆驼的卡通化表情,以一种令人发笑的笨拙、丑陋、厚朴,甚至自高自大、旁若无人等性格特征,引起人们的猜测。它是谁?它凭什么如此自负?为什么如此傲慢地俯视众生?为什么从它的形象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萎琐形象或者感觉良好的自慰状态?

  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栗宪庭曾经这样评价周铁海:“周铁海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催化剂,正是他的存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才能出现。”周铁海是艺术界公认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他所居住的上海,在近20年里成了全世界发展最快的都市,这种迅速的变化在艺术家眼里往往成了一个审视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视角。周铁海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突变,并用极具个性的作品表现出来。他以反叛的姿态和艺术发生联系,矛头直指当代艺术本身。他揭露的是西方策展人和收藏家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现实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状况。这就是周铁海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

  在这次作品展中,除了大家熟悉的被冠以“安慰药”名字的骆驼系列,还有《八十年代明星》和《补品》系列,后者以喷绘的方式,在大面积的画布上复制宋元及八大山人的水墨作品。现场还有一个9分钟的电视短片,记录了画家的创作过程及个人的艺术宣言。在上海美术馆底层展厅里,来自法国的一位女设计师按照周铁海作品的基调重新布置了展厅,以防止建筑花饰对作品的干扰。娇小的身影在扶梯上闪烁,老外为一个中国画家打工的现实,也正说明周的作品在海外的认可程度。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周铁海。这是一个大男孩的形象,嘴唇稍厚,嘴角总是挑起一抹嘲笑的意味,就像他的骆驼。

  记者:听说有一度你故意游离于艺术圈?

  周铁海:是的,那是在1991年上海车库展后。当时,我和杨旭应邀参加这个当代艺术展,你知道,在那个时候,中国美术馆刚刚发生了枪击事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观念正处于活跃期,但也显得有些迷茫。我们送了几件作品,但后来因为对布展的方式提出了看法,却没有得到尊重,我们就撤退了。不过,后来我们与主持这个展览的艺术家们还是有往来的,彼此成了朋友。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当时还认为我们比他们更前卫。

  记者:短暂地游离艺术圈时你在干什么?

  周铁海:我在拍电视广告,我对广告一直有兴趣。杨旭去搞室内设计了。不过3年后我又回到了艺术界。

  记者:什么原因促使你回归?你不甘寂寞了?

  周铁海:1993年是中国艺术家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这对中国艺术家而言是很大的鼓舞,这个展览一向被认为是通向世界的桥梁。但同时“国际化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这个话题也一直困扰着大家。我在美国碰到了一个据说对中国很熟悉的意大利策展人弗兰,他开出的一份中国艺术家的名单上没有我。我当时就想,假如他知道我的话,也会邀请我去威尼斯。后来我又遇到美国《新闻周刊》的一个记者,他到中国来报道当代艺术家,名单上也没有我。那我就想了,如果我一直游离于西方视野之外,永远也不会被人认识。而且,我更惊讶地发现,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了解其实非常肤浅,是符号化的,存在很多误读。我想应该让他们真正地认识一下。

  记者:你用什么方式提醒他们?

  周铁海:我创作了《假封面》系列,就在大家最熟悉的周刊封面上贴上中国人的形象,并以煽动性语言制造出中国当代艺术不断轰动国际的假象。符号化的东西总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我想告诉西方人,中国并不是他们简单了解的那种现状,但我们又必须利用他们的形式。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抢夺话语权只能采取一些迂回的技巧。比如奥斯卡,游戏规则是西方制定的,我们只有遵守的份,但你得了奖,就会引起别人的刮目相看。姚明到美国打球也得按他人的规矩来。

  记者:现在转播NBA,球场上居然出现了中国文字的广告。如果没有姚明,美国人根本不会做这个广告。这里面有商业价值。对当代艺术而言,也是如此吧。

  周铁海:是的,但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画廊,也没有收藏活动,西方人要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只能通过作品。

  记者:骆驼的出现也在这个时候?

  周铁海:是的,我选择骆驼是因为它是海外贸易的符号,美国的骆驼香烟是在全球流行的,虽然现在被日本企业收购,但在文化的层面上还是代表了美国,全世界的人都认识。

  记者:那你为什么要用骆驼去改造世界名画,你是讽刺前辈大师呢还是致敬?

  周铁海: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有先例的。杜尚曾给《蒙娜丽莎》加了两撇胡子,从此打开了一扇窗,提出了新的想法,标志着现代主义的诞生。古典名画是强大的,骆驼代表的工业文明也是强大的,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荒谬的效果,能引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也就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侵蚀,以及现代人的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它暗示了一个事实:艺术就好比是提供给那些想在艺术圈内成功的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当时,不少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取得一丝丝成功就以为不得了了,其实他们对世界了解太少。反之,西方社会认为通过某件事认识了中国也是误会。

  记者:我知道你创作的第一幅骆驼系列作品是《我们寻找爱情》,后来被瑞士驻华大使、收藏家乌利·希克购买了。第一次公开展出作品是在由日本资生堂赞助的《亚细亚散步》艺术家群展上的《你孤独吗?》。中性的骆驼在名画上的显身,产生了非常滑稽的效果,它的表情、体形及一本正经的姿态让观众看到了人类丑陋的一面,能产生很多联想,这就是骆驼的思想价值。骆驼系列一共创作了多少幅?

  周铁海:大约100幅,现在手里不多了,这次画展上的不少作品还是从收藏家手里借来的。

  记者:后来你创作了《八十年代明星》,我看到画面上的所谓“过气明星”,脸上溢着理想主义的憧憬,你甚至将她们的这种表情放大了,特别真诚、清纯,代表了当代的社会思潮和普遍心态。通过她们,你想对当下的集体意识进行批判吗?或者对一个远逝的时代给予过分的怀念?

  周铁海:20年过去了,人们的想法与当时有很大的落差,理想与现实也有很大的落差,失落感普遍存在。不是今天的物质生活不如从前,而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被腐蚀了。但我还是认为今天是建在希望上面的,只不过每个艺术家的艺术态度不一样而已,希望的方向对不对?我并不考虑。

  记者:那么你创作的中国画系列呢?你认为用喷绘的方法能再现中国的古典精神吗?比如八大山人的笔触你能再现或强调吗?

  周铁海:事实上,这三个系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读书时我对中国水墨画不感兴趣,后来我逐渐认识到他们的伟大之处,我对自己的文化了解太少。所以需要补气,向前辈大师致敬。这组作品命名为“补药”就是这个用意。至于笔墨,用喷绘的方法是可以表现的,中国画的意境对我而言是最为重要的。

  记者:有人认为,正是因为你对西方艺术和社会进行强烈批评,反而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掌握了话语权,那么通过《补药》系列,是否意味着向西方当代艺术家掷下黄手套?

  周铁海:坦率地说,我还在两者之间摇摆。今天我在商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功,在艺术观念上引起了西方人的重视,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作品中融入过重的意识形态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对立?看看我创作的《文明》,下面是马远的水波,天空中则出现了一架美国的侦察机。你说美国飞机侵入中国的水面吗?他如果是“善意的观察”,那又如何呢?但他永远消灭不了中国的水面,戏水是危险的。文明在今天其实是共存的,相互影响的。

  记者:有评论家说,你是用绘画的方式对绘画本身进行嘲讽。我还听说,你本人是不画的,你只管出想法,成型的过程交给助手去完成,那么如何理解你的绘画?

  周铁海:是的,我有一个工作室,在通常的情况下,作品成型这一步骤是由他们完成的。但我认为,对一个艺术家而言,画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观念。你能产生什么思想?它对艺术史的推动作用有多大?这才是重要的。我不想成为一个画匠。但并不说我很轻松,我每天上午10点钟去工作室,一直到晚上6点回家。我是与助手一起干活的,你看到了,我的作品尺幅是很大的。我用喷绘的方法创作,因为它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商品属性很明显。而恰恰用这种流行文化的方法表现,又因为画面所承载的观念是尖锐的,对商业化进行了再一次嘲讽。我想告诉大家,做艺术家是很容易的。

  记者:大约从1998年开始,你开始受到海外艺术界的关注,你调侃艺术界和西方文明的作品频繁出现在世界各个重要展览上。你越是调侃国际文化权势,国际文化权势越是重视你。就像当年抽象艺术试图挑战中产阶级文化的保守趣味,最后反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权势一样。那么,你会被西方艺术界收买吗?

  周铁海:是的,这又是我应该嘲讽的题材。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头脑清醒。

  记者:比如说吧……

  周铁海:比如说现在不少海外收藏家看好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会集中收购某一画家的作品,难道是纯粹出于艺术目的?难道就没有意识形态的考虑和商业意图了?-
[5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19:42
[6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23:24
[7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24:11
[attachment=28949]
[8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27:27
[9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32:18
zhou tiehai - the artist isn't here


[attachment=28951]
Zhou Tiehai
Christo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52]
Zhou Tiehai
Figure (green)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53]
Zhou Tiehai
Flower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54]
Zhou Tiehai
and now you take rest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55]
Zhou Tiehai
Chinese food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56]
Zhou Tiehai
Pig with butterfly wing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57]
Zhou Tiehai
Painter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58]
Zhou Tiehai
Temple and bell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59]
Zhou Tiehai
Bowl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60]
Zhou Tiehai
Untitled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61]
Zhou Tiehai
Yellow Cube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62]
Zhou Tiehai
Mrs. Camel in red skirt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63]
Zhou Tiehai
Joop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10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38:31
[attachment=28964]
Zhou Tiehai
Fish and Flower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65]
Zhou Tiehai
Water1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66]
Zhou Tiehai
Plum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67]
Zhou Tiehai
Water2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68]
Zhou Tiehai
Wo You Tu (Colour)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69]
Zhou Tiehai
Autumn waters rippling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0]
Zhou Tiehai
Playing Goose and Stone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1]
Zhou Tiehai
Lakes running high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2]
Zhou Tiehai
Pine and Mountain Stream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3]
Zhou Tiehai
Bamboo and Stone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4]
Zhou Tiehai
Bamboo and wizened tree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5]
Zhou Tiehai
Li Bai copose poetry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6]
Zhou Tiehai
Bamboo and Crane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7]
Zhou Tiehai
Yuanming leading the tree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78]
Zhou Tiehai
Group Mountains
airbrush on canvas 2000

[attachment=28979]
Zhou Tiehai
Qi Tree in autumn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attachment=28980]
Zhou Tiehai
Waves running high
airbrush on canvas 2001
[11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40:48
对“安慰药”和“补品”的解释

安慰药

安慰药并不是针对某一病症的药物,它只是给人以心理安慰的努力。 作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一、 代表人类文明先进主流的西方文化,对人类的生活状态是采取一种药物治疗的方法的,用中国的话说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自我陶醉。 二、 作品本身在试图解读西方标准,主流文化包括非主流文化的同时,也自认无力摆脱其标准图景,如同一个惊醒的梦中人,不由地成为其世界性大文化的一个陪衬。 三、 这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现象。一方面,对西方文化的成就充满敬意,试图用西药解救东方病;另一方面,明知该药有副作用,而且不能根治病症,病急乱投医,这正是作者无奈和痛苦的所在。

补品

补品在这里是中性的,它并非绝对是好东西,用法不当就是毒品。 作品是对东方中国文化几近晕眩的放大:

一、它并不指向人类精神的任何病症,并不取彼此对治的方法。而在乎“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中医理念,即药物包括补品,它是指向人的全部,调动人自身的生命活力。任何的病在这里并非坏事。 二、大尺幅朦胧的效果出自天意。它给人的印象因此而成为不具体、不直着,东方式给人的撼动和影响化为无形。这是中国宗教化了的仙境,多了静谧和深沉,少了浓艳和鲜亮。 三、这正是作者文人沉重感的心灵折射。明确是“补品”,但忧移不定怕用了太多,就同“安慰药”一样成瘾。它终究是古人之作,是古人之作那就是药物,是药物严格地说那不是“安慰药”既是“补品”,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12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50:57
民众的精神力量

--周铁海、杨旭的艺术 by 乾 子 2006

从年初《红太阳》在全中国的流行到年底《国际歌》流行苗头的出现,中国人的心态变化微妙而又剧烈,我们的当下情感在现实变革和冲突中显得既敏感又脆弱,心灵深处的精神失落使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国当下精神世界的荒漠。

周铁海、杨旭的作品都是去年下半年画的,它们在感觉上并未达到当下唱《国际歌》时的那种无产者激情澎湃的程度,但都在指向上显示了中国民众中增长的力量,记录了历史变迁中的一段心路历程。

中国的当代艺术,两种不同的力量正在分化更叠,一种是从80年代西化浪潮的惯性中蜕化衍变出的虚假做作,它徒有一具被称为当代艺术的僵尸,它的“活力”更多体现在商品市场上;另一种是90年代出现的回归本上,回归中国精神的力量,它在中国历史的变化更叠中更多地体会了中国精神中的命运感,更多地接受了中国传统中的思想精华,它以沉浸在中国的情境中为其艺术指向。毫无疑问,杨旭、周铁海的艺术属于后一种力量。

或许,你会觉得,他们的作品中的冲突体验过于强烈,难道不能更超然一些吗?从中国的精神状况来论,也许我们应保持一种出世的超然,但当我们面对生存的困境时,我们必须保持一种浩然正气。在周铁海、杨旭的作品中,既有对于当代文化和艺术中的虚假做作的批判,又有为自身的权利而抗争的精神追求。他们的作品采用文革墙报的形式,在报纸上勾画出大众记忆的各种形象,并穿插了各种话语,在整体上带出了一种大众的力量,我们似乎走进了民众的灵魂深处,触摸到当代中国跳动的脉博。

批判并不意味着追求一元,当今的现实批判正是为多元的自我努力,当一元的精神正分崩离析时,中国大众的精神追求只能导致多元的重构,文革形象的借用只意味着对一种精神力度的呼唤。而这种呼唤将在多元冲突的现实危机中走向多元的合和境界。这就是我对中国未来的判断:危机冲突不可避免,而且会愈演愈烈,而冲突过后,我们才会迎来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复兴--人类文化复兴。
[13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54:24
[14楼] 嘿乐乐 2006-03-30 13:58:46
[15楼] 嘿乐乐 2006-03-30 14:08:52
"Tonic+"--solo show by Zhou Tiehai

ShanghART H-Space
October 30 - November 12,2004

[attachment=28987]

[attachment=28988]

[attachment=28991]

[attachment=28992]

[attachment=28994]

[attachment=28995]

[attachment=28996]

[attachment=28997]
[16楼] 嘿乐乐 2006-03-31 02:35:51
[attachment=29003]
[attachment=29004]
[attachment=29005]
[attachment=29006]
[attachment=29007]
[attachment=29009]
[attachment=29010]
[attachment=29011]
[attachment=29012]
[attachment=29013]
[attachment=29014]
[attachment=29015]
[attachment=29016]
周铁海画展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内,周铁海的作品是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的.
他不像其他一些艺术家有其专属的标记或特定的符号.他蛮可以沿着一条更轻松的路子走下去,因为不管他的"骆驼系列"或是"假杂志封面"早已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舞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延续一个符号自然比新创一个符号容易得多.这次在香格纳画廊举办的周铁海个展集中了他的一些早期,中期和近期的作品.展地除了在复兴公园内的香格纳画廊,还被安排在刚刚启用的苏州河旁仓库展馆——香格纳H空间.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充分表现了周铁海这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丰富的创作.
周铁海独创的喷绘技法在"八十年代明星系列"和"国画系列"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位沉着的艺术家从未停止过他从不同角度对艺术的思考.那些有着美好青春脸庞带着八十年代丰富表情的女明星,淳朴清澈的眼神,掩饰不住对未来生活的幻想和欣喜.观众被作品拉回到了那个逝去的年代,引起人们对逝去青春的反思.
周铁海是个跳跃性思维的艺术家,他的“国画系列”是当代艺术作品中颇具审美感的作品.这些大幅的作品依赖现代喷绘手法复制了中国古代水墨画中的精品.古代的水墨画向来不易保存,因其宣纸的材质和水墨的氧化,而周铁海的作品"固定"了它们.以当代手法固定传统继而赋予传统新的涵义.
[17楼] 嘎嘎 2006-03-30 17:36:39
真的不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