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2017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
发起人:欧卖疙瘩  回复数:0   浏览数:1625   最后更新:2017/04/12 21:02:42 by 欧卖疙瘩
[楼主] 点蚊香 2017-04-12 21:02:42

来源:打边炉 帮文



众目睽睽之下,广东美术馆,这座全省的公立美术殿堂,已经变成潮汕美术馆——潮籍画家大放异彩的舞台。


有例为证:


3月25日,“‘后岭南’与珠三角”展览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占据一楼1、2、3、4四个最重要的展览厅,展期长达近2个月,实属少见。要知道,在2015年,赖少其的百年大展面向公众展示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由此来看,“后岭南”这个展览举足轻重,意义特别重大。但颇有意味的是,这场展览的潮汕色彩也特别明显。


其一、艺术总监与策展人都是潮汕人士。


广东美术馆官方网站介绍,本次展览的艺术总监是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策展人是该馆策展人孙晓枫,两人均出生于汕头澄海。


其二、两家支持单位负责人均为潮汕籍背景。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隶属于广州鲁逸,掌门人许晓生身出揭阳,带领团队深耕艺术市场近20年;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习文同样生于揭阳,其艺术品拍卖业绩在岭南堪称傲视群雄。


其三、参展艺术家潮汕籍占大多数。


这次展览的主题中虽然强化“珠三角”,但从艺术家籍贯来说,却大多都不是珠三角人士,而是属于潮汕地区。参展的20位艺术家中,潮籍画家人数达14位之多,比例达7/10。

“后岭南与珠三角”展览介绍,广东美术馆官网截图


暂先撇开“后岭南”这个云里雾里的概念不表,就不妨追问:作为一个重量级的学术展,这20位艺术家能否代表“后岭南”的阵容?策展方特意安排了14位潮籍画家,这是否意味着潮籍画家就是“后岭南”的绝对主流?如是观之,这次展览的题目叫“‘后岭南’与珠三角”,实在不恰当,应该叫“‘后岭南’与潮汕”。


假如将刚刚撤展的“曙色——20世纪前期中国画变革之路”与之两相对比,就更颇有意味:就在岭南派后人深情回顾先贤开山拓土、撑起曙色的筚路蓝缕之功的时候,以潮汕籍为主的画家群体再次撑起了“后岭南”的大旗,以另一种温情脉脉回顾历史的形式向岭南派“造反”。


但问题是,这次“后岭南”的阵容就真的无可挑剔吗?


这就要回到“后岭南”诞生的原班人马及结构演变了,就要对“后岭南”的历史略做梳理了。

根据《南方日报》的介绍,“后岭南”前后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


1986年,广州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黄一瀚及方土、陈侗等年轻艺术家,不安于传统岭南派的表达技巧,组织了实验性水墨群体“大阿龙画会”,试图寻找在传统国画构图形式上、或者水墨效果上的突破。但年轻人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文化策略和持续的推广,“大阿龙画会”刚提出不久便销声匿迹,没有起到广泛的影响力。


直到1991年,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黄一瀚、左正尧、李劲堃,以及艺术家方土等,共同提出“后岭南派”的概念,批评家将此定义为“新水墨现象”。


“当时,岭南画坛普遍流行着一种泛岭南现象 ,不少人喜欢以岭南画派的继承者为荣,却片面追求技术、追求稳定,失去了岭南画派的深厚传统,以及革新、兼容的精神。”对于“后岭南”诞生的时代背景,发起人之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对《南方日报》记者如是回忆。根据他的表述可以得知,“后岭南”首要是一种革新求变的文化精神,而这恰与岭南画派的主张一脉相承。


“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定要有自己的画派。我们作为广东美术界的一分子,就一定要诞生一个画派。”“后岭南派”另一位发起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黄一瀚则怀抱着强烈的“画派意识”,有撑起大旗的雄志。


1993年,“后岭南第一回展”在江南大酒店举行。此后,“后岭南派”接连举办了多场展览、研讨会,以宣扬其艺术理念,动作还算不少。2002年9月,广东美术馆策划举办展览“现象:后岭南与广东新水墨”,让“后岭南”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美术馆的展览中。


这个展览的艺术家阵容是怎样的呢?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artlinkart)还留有当年展览的海报与介绍。

“现象——‘后岭南’与广东新水墨”海报及介绍


参展的艺术家共有29位,分别是:


安林、陈太一、陈文光、陈映欣、崔跃、方土、方向、关玉良、何枫、黄国武、黄一瀚、李东伟、李劲堃、林蓝、林若熹、刘子建、卢小根、马文西、石果、苏百钧、苏小华、唐力、魏青吉、张东、张彦、郑强、周涌、庄小尖、左正尧


颇有意味的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是陈映欣与王璜生,同样都是潮汕人士。王璜生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没有位列参展艺术家阵营。而“后岭南与珠三角”展览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先生一方面担任展览艺术总监的角色,一方面参展。


在“现象——‘后岭南’与广东新水墨”这一展览阵容中,潮汕籍画家只有12位,占比刚过四成,和现在7/10的比例低多了。潮籍画家比例反差如此之大,是因为整整十五年之间,“后岭南”的非潮籍画家日益没落了?还是因为策展团队有意识地筛选了呢?苏百钧、张彦、张东等画坛老中青,都是当今岭南画坛不可忽视的力量,可惜,都被策展团队忽视了,学术水准也由此大打折扣。


毋庸讳言,在岭南画坛中,潮汕籍画家的确是一支强大的艺术力量。笔者也的确给予赞叹,以为潮汕籍画家还将继续有更大发展空间。但公立美术馆作为公共艺术机构,有意识有选择地推介某一地域的画家,就有失公允了。


作为纳税人资助的公立美术馆,本着严肃的学术立场与公共立场,依照规范办一场高水准、能让人看得懂的展览,应该是美术馆人的“人民的使命”。这在现代社会机制中,原本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识。但非常遗憾的是,事实表明,我们的美术馆人的学术水准与公正公共意识,仍有待提升。


广东美术馆原馆长王璜生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批评“中国的美术馆缺乏规范化意识”。美术馆一旦在规范真空中裸跑,而无视公共诉求与学术标准,美术馆事业的未来也就无从谈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