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俊:“后感性”作为创作方法,还是接受美学?——艺术和话语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167   最后更新:2017/04/17 22:14:27 by colin2010
[楼主] 叮当猫 2017-04-17 22:14:27

来源:空艺术


小编这两天收到一份展览作品的简介,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体验...大致是这样子的...

作品说明
1、点击轮盘转动指针
2、再次点击指针停止转动,播放影像
3、影像播放完毕回到轮盘页面

4、可多次重复以上步骤

洛圣都轮盘_高元

作品说明
请您就以下问题做出选择:
1、马奈还是塞尚?
2、古元还是林风眠?
3、汉斯哈克还是索尔勒维特?
4、谢德庆还是阿布拉莫维奇?
...
...
松了口气吧,没有问特朗普还是希拉里。啊话不多说,系统会统计出测试结果,请您在朋友圈转发。

我们是不是朋友_于瀛

作品说明
1、巨石初始在右边底面位置。用手指按着石头,斜上方向,顺着台阶一级一级向上推动,直到山的顶尖,调整石头位置,放置稳当,不落下,你赢了。
2、在步骤1,推动石头向上过程中,手指一旦松开,1 秒左右,石头即开始滚动下滑,你可以中途拦截,并继续向上推动。如果落到初始地面,你不得不从头开始。此过程,无限反复。
3、石头推到顶尖位置,石头位置没有调整妥当,石头将会滚落,如果从右侧落下,请重复1、2步骤。当从左侧落下,你也可中途拦截,继续推动向上。但是,如果一旦落到底面,则游戏结束,这一局你彻底失败。
4,重复1,开始新一局游戏。

Sisyphus_余极

作品说明
第一步:点击进入作品界面。
第二步:请按照菜单提示仔细阅读软件安装说明。(如遇广告界面,可以点击左上角的关闭按钮)
第三步:阅读完成后请自行决定是否安装软件更新

升级_张辽源

最近,一个几乎每件作品都要看说明书的艺术展(因为大部分作品都有互动啊!),在OCAT上海馆开幕了。

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是“文化馆”——2016年初开始的一个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线上艺术计划的成果展。该计划每周发布一位参与者的作品,包括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任何媒介,涉及任何可能的任何艺术类型,但都以微信系统环境,包括公众号、朋友圈、聊天群及微信软件所整合的各种功能为实现条件。

在这个离开手机似乎就无法生存的年代,“文化馆”通过这样的形式,用艺术化的手段记录下社会的现状,促成了很多以互联网移动接口(手机)为载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传播方式的艺术实践,这些作品在体现了艺术家批判性创造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文化的诸多特点和即时潮流。很多作品包含着对手机媒介与应用程序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又经常是以娱乐化、游戏化,甚至即时消费性的方式出现的。

小视频、直播、触屏、GIF动画、表情、贴图、小游戏、群,竞猜、体育博彩、春晚、红包、网红……几乎所有的网络技术与文化的现象热点都被艺术家们利用进了“文化馆”的作品中,它们既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当代文化复杂现场的一部分,它们让“朋友圈”不止是朋友圈。
本次展览,观众除了可以通过扫码来观看已有的线上作品之外,还可以在现场直接参与那些根据作品观念及实体环境做了调整、延伸和转换的作品。

部分展出作品截图:

徐渠_过去_逆时针旋转的Iphone时钟

罗可一_扫一扫时空的入口

贺子珂和宋紫薇_拯救大山子

杨建_生命倒计时

当代艺术家有一种“娱乐化”的倾向,通过“轻松易懂”的形式来探讨思考各种问题,在这次与朋友圈密切相关的展览中,这种感觉尤为突出。微信、朋友圈、H5小游戏...这些由科技产生的工具和观众毫无距离感,但放置到艺术的大框架,放到美术馆这样一种环境中,我们才发现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审视过他们,思考过他们为什么会发生。

你可以轻松随意的到现场去玩玩“游戏”,看看小视频;或者也可以借这次展览的机会跟随艺术家、策展人的思路深入思考一下后信息社会,人们正面对的各种严肃的问题。相信不论哪种体验,对你来说都会不虚此行。

现场照片:



本次参展艺术家:aaajiao(徐文恺)、Katy Roseland of Basement6、陈熹、代化、《飞地》、高元、葛宇路、侯德华、贺子珂+宋紫薇、蒋志、蒋竹韵、季俊、雷磊、梁半、李燎、李明、廖文峰、刘卜华+张嗣、刘月、陆平原、马玉江、苗颖、孙文浩、孙晓星、王海洋、温凌、翁云鹏、吴超、吴珏辉、吴俊勇、徐渠、小河、杨光南、杨健、杨振中、叶甫纳、叶凌瀚、《艺术世界》、于瀛、余极、岳向辉、曾谙艺、张辽源、张永基
欢迎关注OCAT上海馆官方微信号ocatshanghai,每天都会单条推送此次参展艺术家的作品的深度介绍,也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观点哦~

关于“文化馆”
“文化馆”是由策展人鲍栋和艺术家陈友桐发起、组建的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机动性艺术机构,“文化馆”是一个在线的现场,也是一种不断转换方向的实践。

“文化馆”团队:
策划:鲍栋
总监:陈友桐
行政:戴伟平
视觉、程序开发:在线旅行团
特别支持:两眼抹黑
助理策展:袁嘉敏
特别鸣谢:《艺术世界》

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 相关活动安排
4月15日,开幕对谈|姚大钧+《艺术世界》+文化馆: VR元年之后怎么办?——虚拟空间的现实问题
5月6日,对谈|孙晓星+张献:赛博剧场计划
5月14日,讲座|小河:关于“啊”的汇报
5月20日,对谈|AT lab(蒋竹韵+朱焕杰)+刘畑:Pass Word Project基站2.0版发布会

[沙发:1楼] guest 2017-04-17 22:56:52
来源:崇真艺客


OCAT上海馆 |“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 线上空间到线下实验的延伸


4月15日,OCAT上海馆17年年度首展——“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正式开幕。展览由OCAT上海馆和线上艺术平台“文化馆”共同策划,将生产于社交媒介的艺术创作进行线下的延伸展示,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线上展示和线下再现等共生关系展开讨论。

开幕对谈:姚大钧+《艺术世界》+文化馆:VR元年之后怎么办?——虚拟空间的现实问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以投影、录像、装置、人机互动、模拟日常生活情境等方式重新展示过往一年中在线上投稿并发布的作品,并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延展与生长。


孙晓星,霓虹灯下的哨兵



陈熹,降维绘画,视频

徐文恺-aaajiao,一个ID
展览现场

文化馆,通常是指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并提供场所的文化事业单位,早年作为“群众文化”范畴内最为基础的艺术文化传播平台而出现。在互联网和艺术媒介快速发展的当下,文化馆似乎成为一种保守、过时机制的代表。与此同时,诸如微信和“朋友圈”之类的社交媒介,作为互联网最基层的状态出现并迅速充斥了我们的生活:铺天盖地并且带有重复性的信息被迅速传播、扩散,也被迅速遗忘、湮灭。


岳向辉,系统空间——创世纪





代化,鸡飞蛋打闹元宵(动画)
展览现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策展人鲍栋和艺术家陈友桐在2016年初启动了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线上艺术计划“文化馆”,通过艺术家投稿或约稿的方式征集和定制作品,将手机平台和微信“朋友圈”当作艺术现场,陆续发布参与者的作品。


吴俊勇,飞跃五指山(互动)

吴超,对瞬间分割的无限可能(动画)

张永基,30m
展览现场

作为移动端的线上艺术计划,“文化馆”项目的参与者不局限于狭义的当代艺术圈,还包括了诗歌、戏剧、音乐等领域内任何可能的创作者,作品类型涉及任何具有想象力和可能性的媒介。在“文化馆”初创的一年里,共有46位艺术家/组合参与其中,进行了50次推送。


杨健,生命倒计时




叶甫纳,直播计划-皮皮大戏台

策展人鲍栋表示,一年以来,“文化馆”促成了很多以互联网移动接口(手机)为载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传播方式的艺术实践,同时,这些作品在体现了艺术家批判性创造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文化的诸多特点和即时潮流,很多作品包含着对手机媒介与应用程序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又经常是以娱乐化、游戏化,甚至即时消费性的方式出现的。




于瀛,我们是不是朋友(互动)


蒋志,谁最快毁灭地铁
(使用手机扫描马桶背部的二维码,便可坐在马桶装置上使用手机玩游戏)


展览现场

通过展览,策展团队希望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文化馆”项目从线上向线下的简单移植,更是以一种极为日常化的方式营造出与生活场景相关、拥有更多可能性的媒体艺术观看环境。





王海洋,时间肉块
(用手触摸屏幕上的肉块,心中莫数计时,松开手,屏幕会显示实际时间;小编玩了两次,每次心中莫数5秒,出来两次多、少各不同的偏差,如果没有及时标准,该如何感知时间及它的概念。)


杨振忠,我会死的,视频
(项目核心使于艺术家从2000年开始拍摄的录像作品,十多年来,艺术家游历十多个国家拍摄了500多位不同种族、语言、国家、年龄、以及身份的人。面对艺术家的摄像机说“我会死的”。死亡是人类最终的宿命,可是小编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或许,这就是每个人生死观的差异性。)

在这次展览中,观众除了可以通过扫码来观看已有的线上作品之外,还可以在现场直接参与那些根据作品观念及实体环境做了调整、延伸和转换的作品,一起把一个线上空间变成一次线下实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