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高压 法国·杜尚奖8人展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423   最后更新:2017/07/26 14:22:23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7-07-26 14:22:23

来源:798艺术 李旭辉



“高压—杜尚奖· 法国当代艺术现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


2017年05月27日,“高压—杜尚奖· 法国当代艺术现场”展在红砖美术馆开幕,作为“中法文化之春”活动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由红砖美术馆主办,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协办,法国驻华大使馆和法国文化中心提供支持,蓬皮杜艺术中心前馆长阿尔弗雷德· 帕克芒担纲策划,黛芬妮协助呈现。展览展出了卡德尔· 阿提亚、拉蒂法· 艾霞克茜、西普里安· 加亚尔、多米尼克· 冈萨雷斯- 弗尔斯特、洛朗·格拉索、马提厄· 梅席耶、朱利安· 佩维厄和塔提亚娜·图薇等八位“马塞尔· 杜尚奖“得主的作品。“马塞尔·杜尚奖”于2000 年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ADIAF)创立,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之一。近二十年来,该奖项每年从法国或者居住在法国的艺术家中遴选出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目前已有七十多人次的艺术家获得提名,可以说该奖项为当代艺术界贡献了一个全面的新生代艺术家名册。

“高压—杜尚奖· 法国当代艺术现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tension”( 压力),或者说是“高压”为主题。 在法语中,“tension”有多种含义,与当前艺术家的活动均有巧妙的契合。高压,意味着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中拒绝中立的态度。艺术家们通过雕塑、绘画、影像、装置等自己独有的视觉语言展现出个人观念和意象的世界,多数参展作品系首次在中国展出。


展览也对“马塞尔· 杜尚奖”的历史进行全面地梳理和回顾,包括从2000年至2017年的近七十位提名艺术家的图片、影像、图录以及其他文献资料,这一代艺术家的参与才真正构成了“马塞尔· 杜尚奖“最坚实的主体。在回顾“马塞尔· 杜尚奖”本身价值体系以及对艺术发展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将创新多元的法国艺术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通过剖析收藏家、专家学者、协会组织和美术馆持续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从各个层面都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界提供了一个关于创立国际艺术大奖的原生态的范本。

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 《辉煌酒店》 装置 尺寸可变 2015年 由艺术家,柏林埃丝特希珀画廊和伦敦科尔维-莫拉画廊提供


多米尼克· 冈萨雷斯- 弗尔斯特是2002年马塞尔· 杜尚奖获得者。1965年出生于斯特拉斯堡,现工作生活于巴黎和里约热内卢。弗尔斯特是最早开始以展览本身作为艺术媒介的艺术家之一。她对空间有着特别的兴趣,同时关注文学、电影、媒体和科技,这使得她的艺术实践具有独特的跨学科性。


此次展出的作品《辉煌酒店》是多米尼克· 冈萨雷斯- 弗尔斯特精心设计了一次旅行,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卢加诺的辉煌酒店(Hotel Splendide)于1887年建成。不过,饭店的名字一年前就出现在法国诗人阿尔蒂尔· 兰波的《洪水过后》中。法国的依云小镇也有一家同名的酒店,马塞尔· 普鲁斯特斯曾携家人在此度假。同是1887 年,马德里的丽池公园内建造了水晶宫(这件作品首次展出的地方),主要用于展示菲律宾群岛的植物。 冈萨雷斯- 弗尔斯特从此获得启发,在水晶宫中虚构了辉煌酒店的一个房间,室内铺上小地毯,摆上各种摇椅供观众休息,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参与到作品中。

马提厄·梅席耶《无题(创作中)》 尺寸可变 每个展柜:183.2 x 45.6 x 48.8 cm 2013-2017年 由艺术家提供


马提厄·梅席耶是2003 年马塞尔·杜尚奖获得者。1970年出生于法国孔夫朗圣奥诺里纳,现工作与生活在巴黎。从他的职业生涯伊始,马提厄· 梅席耶一直在反思消费者行业和艺术领域对物体的定义。他的研究结果是对物体的象征和功利功能的永久质疑。


此次展出的作品《无题(创作中)》是对一系列相似日常用品的再编辑。看似一瓶红酒,事实上却是一个胡椒粉碎器;看上去是口红,实际上却是支笔;实际上是本书,却偏偏打扮成保险柜……整件作品像个伪装,在物品本身的功能和其模拟物之间制造出阵阵混响:所见非所得。所有的物品按类处理,仿佛身置超市卖场。


不过,说起他们的真正用途,比如说性、防卫、毒品、妄想等等,真让人无法启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离奇的物品继承了20世纪前卫艺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就像勒内·马格里特在《形象的叛逆》种所说,作品是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马提厄·梅席耶 《两把椅子》 一件1998 年作品的第二个版本,金色椅子,木头,油漆,木椅  78.5×53×61cm ,2014年 由艺术家和巴黎托里收藏提供


另外的作品《两把椅子》对现代设计的反思也构成了梅席耶作品的主旋律之一。 作品中,艺术家用两把椅子将现代主义的理想与其结果隔离开来。 第一把是荷兰设计师里特维尔德 (Gerrit Thomas Rietveld)1934年设计的Z 椅。原作以再生的机制木条和层压板为材料,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成套出售。 作为风格派的成员,里特维尔德的作品追求简洁,类似包豪斯风格,希望作品可以批量生产销售,而不是仅作为工艺品被欣赏。第二把是60年代常见的注塑成型花园椅。这种椅子结实耐用,而且舒服,价格不高,很快成为花园椅的典型。


展览中《卡尔·马克思大道上的100辆汽车》是一部摄影作品,由艺术家在柏林拍摄的十张照片组成。作品聚焦于停放在卡尔·马克思大道上的汽车,所以以此为名。卡尔·马克思大道双向有两条高速路宽,是东德政权的象征。在这里,人们曾举行示威游行,观看阅兵式。大道的中心部分已被改造成停车场,梅席耶也只拍摄了汽车的发动机罩。在这些照片中,两个极端联系在一起:汽车最微不足道的物质性与引擎盖上的天空投影形成的反差对立。

塔提亚娜·图薇 《未限定物》209×450×600cm 有机玻璃,绿青铜,金属,木材,织物,铜,混凝土 2015年 余德耀基金会收藏


塔提亚娜· 图薇是2007 年马塞尔·杜尚奖获得者。1968 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科森扎,现工作与生活在巴黎。图薇擅长塑造狂躁而焦虑的场景,在现实、想象与虚幻之间产生激烈的震荡。她将复杂的透视法绘画、线型和三维立体雕塑以及暗指不可见维度的空间结合起来,在物质的空间、形式与非物质的时间和记忆交汇之处划出精神与肉体的界限。塔提亚娜· 图薇的创作与其家庭背景不可分离,,她的父亲是建筑学教授——她从小所受的训练培养了它对空间有着非凡的敏感,作品冷峻而理性,而仔细审视,会有一种荒谬和怪诞蔓延开来。


此次展出的作品《未限定物》,塔提亚娜·图薇称它们为“未限定的作品”。作品由我们对空间的感受而来,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不同发展特征支撑着作品的语境。与此同时,对建筑实体和语汇的也从日常造景的目标中脱离出来,以铅笔素描为图纸,以建筑立面与自然风景对话为言辞,而回到材料本身的创作,作者意图打开物质意义的阀门,在物与空间,物与逻辑,物与遗迹之间碰撞,释放其灵魂的微语。

洛朗·格拉索 《爱丽舍》 35毫米胶片,数字化转换,16 分29秒循环,尼古拉斯· 戈丹配乐,2016年 由艺术家和香港马凌画廊提供


洛朗·格拉索是2008 年马塞尔·杜尚奖获得者。1972 年生于法国,现工作生活于巴黎。洛朗·格拉索的电影、雕塑、绘画和摄影使观众沉浸在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神奇世界中。从集体恐惧到政治叙事,通过电磁或超自然现象,艺术家揭示了藏于普遍认知背后的事物,提供了看待历史和现实的新视角。


在此次展出的影像作品《爱丽舍》中,洛朗·格拉索以独特的视角反思了权力的美学和表现形式。作品拍摄于法国总统官邸“爱丽舍宫”的金厅,让观众真切地看到不同时代的器物,了解首脑活动的礼节。洛朗· 格拉索曾说过,“我的作品往往从现实出发,为想象提供素材。” 镜头不停移动,近距离扫过所有拍摄对象,一时间让人感觉物体在叠缩和移位。格拉索的影像往往创造沉浸的、感官的环境,观众的视线因此具有叙事功能。


《爱丽舍》是艺术家在2016 年应国家档案馆之邀为展览“国家的秘密”而作。作品由专业摄制组拍摄,是格拉索的权力空间系列的第一部。影片的总谱出自法国电子音乐组合Air 的成员尼古拉斯· 戈丹。格拉索对历史和科学也很有研究。作品吸收了中世纪史学家坎托罗威茨的《国王的两个身体》中的观点,假定权力为连续的统一体,而个人不是权力的化身。

西普里安·加亚尔 《夜生活》 3D 影像 数字影院和数位拷贝 14分56 秒 2015年 由艺术家和斯普鲁斯· 马格斯画廊提供


西普里安· 加亚尔是2010 年马塞尔·杜尚奖获得者。1980 年出生于巴黎,现居于纽约和柏林。加亚尔近年来在国际艺坛崭露头角。其作品形式多样,包括雕塑、绘画、蚀刻版画、摄影、影像、行为艺术、公共空间的大规模介入等等, 以不同的方式诘问人类在自然中留下的痕迹。展出作品《夜生活》是西普里安· 加亚尔用两年时间拍摄了克利夫兰、洛杉矶和柏林的夜景,在此基础上制作了这件3D 影像和音频装置。该作品延续了艺术家的创作主题,探讨城市和自然景观、建筑及公共空间对近代史中的创伤性事件的解读和记忆方式。

西普里安·加亚尔《菊石诗歌》 菊石,转盘针 盒子尺寸50×50×25cm 2015年 由艺术家和斯普鲁斯·马格斯画廊提供


作品截取了奥尔顿·埃利斯1969 年推出的慢拍摇滚经典《黑人的世界》 和1971年的改编“黑人的骄傲”,作为背景音,反复播放。镜头从克利夫兰美术馆前炸毁的雕塑切换到洛杉矶昏暗的街道旁移自他乡的树木,再到柏林奥运体育场上空的烟花,最后回到克利夫兰的一棵栎树。这棵树是1936年奥运会期间纳粹组织者送给金牌获得者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礼物,目前种植在欧文斯接受训练的罗德中学。虽然采用影像和音乐两种时间性的媒介,《夜生活》仍然保留了明显的雕塑性。声音的起伏和音乐的混响构成了变幻的听觉空间,与3D影像的幽灵般的视觉效果相呼应。而《菊石诗歌》在作品《夜生活》的展览空间外边,有一个小雕塑,《菊石诗歌》(2015)。在菊石化石的中心,切成两半,以揭示其中的图案,艺术家插入了一个转盘针。雕塑装在双层镜子中,造成无限后退的空间幻觉。

马提厄·梅席耶 《卡尔·马克思大道上的100辆汽车》10张一组 摄影 160×120cm 2017 由艺术家提供


拉蒂法· 艾霞克茜是2013 年马塞尔·杜尚奖获得者。1974年出生于摩洛哥埃尔肯纳萨,现工作生活在瑞士马蒂尼。拉蒂法·艾霞克茜常常将整个展览空间纳入其装置作品,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民族象征物、文化丰富性与差异性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的使用和操纵这一角度出发,思考全球化带来的社会政治问题。 她的作品消解了主流的装饰、规则,尤其是创作痕迹的概念,常常唤起戏剧性的个人或集体回忆。

拉蒂法·艾霞克茜 《幽灵(钟)》 座钟,呢绒,墨水/镶木钟,织物 203×42×25cm 2014年 照片由Fabrice seixas&archives kamel mennour拍摄 由艺术家和卡迈勒·马努尔画廊,巴黎/伦敦提供


此次展出的作品《剥夺》是张桅杆被拆解一半的剧场背景布,这张剧场背景布被涂上了天蓝色,点缀着白云,一直滑到地面,像是随手堆在床边的一件连衣裙。 这张画尚未完成,满是褶皱,令人回想起17 世纪油画中的天空,当时的法国画家尼古拉斯· 普桑, 还有那个戏剧的黄金时代。雕塑中常通过“未完成”技法制造忧郁感,此时,这种感觉再次袭来,笼罩了这个被遗弃的画面。而在作品《幽灵(钟)》中,物体的一部分被白色麻布遮住,让人联想起服丧期间遮盖镜子的习俗 。借两个物体间的对照突显在场与不在场间的矛盾关系, 这是拉蒂法·艾霞克茜常用的艺术手法。

朱利安·佩维厄《下一步是什么?(序列#2)》2K高清影像16分47秒 2014年 尤斯公司画廊提供


朱利安· 佩维厄是2014 年马塞尔·杜尚奖获得者。1974年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现工作生活于巴黎。朱利安· 佩维厄的创作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工作、管理、经济、政治、控制系统、尖端技术以及文化产业。他的作品通常运用与创作相关的词汇、技巧和惯用方式,以更好的凸显作品的教条主义、极端主义和最后的思想贫乏。此次展出的作品《下一步是什么?(序列#2)》创作于2006 年。艺术家收集了有专利的手势。为发明的新设备或新工具申请专利时 ,企业或个人要描述它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手势能够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所以也是发明,就像是设备一样,也有主人。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艺术家说:“苹果公司几年前申请的“滑动解锁”专利曾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起初,这令我目瞪口呆:这类东西竟然也有主人?然后,我开始收集这些特殊的动作。我想,现在申请专利的这些手势会成为未来的动作,也就是说,专利就是未来动作的档案。我找了几个演员,用舞蹈来表演这些未来的行为,让这些有专利的动作实现更多的功能。在15分钟内,6位演员将这些动作作为标记使用,让专利成了总谱。我们还用了几个设备的录像小样,演示了从未使用过的一些原型以及与它们相关却并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动作。演员也表演了专利的文字部分,有些内容非常有趣,比如索尼的智能假发专利:演示中,用户只要触碰鬓角,或者说按一个或多个键,就可以向前或向后翻页演示的幻灯片。影片伴有画外音,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问题。文字部分由拼贴而来:出自人机交互设计师或者是阿甘本的“关于姿态的笔迹”。 阿甘本写道,许多身体出现的强迫症状在19 世纪被普遍认为是疾病,而现在却难以为人关注。他想问,难道说共济失调、抽动障碍和肌张力障碍渐渐成了常态,无需大惊小怪?”

卡德尔•阿提亚 《人造自然》树 尺寸可变 2014年 由常青画廊(圣吉米尼亚诺/北京/穆林/哈瓦那)提供


卡德尔·阿提亚是2016 年马塞尔·杜尚奖获得者。1970 年出生于法国,目前工作与生活在柏林。在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郊区长大的卡德尔·阿提亚从两种文化中的生活经历出发,进行活跃的艺术创作,反思不同文化中的美学和道德因素。他采用诗化和象征的手法,以全球化为背景,探索西方现代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对非西方文化产生的广泛影响,他曾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展出的代表作《修复》,还是在收藏大亨查尔斯·萨奇的“中东展”展出的、由上百个铝箔纸包裹的妇女祈祷雕塑,都无一例外地显示着他的身份认同。他运用自己已被定义为几种文化身份,着手处理日益增长的欧洲和移民之间的关系,中心则是伊斯兰的信仰。

卡德尔·阿提亚 《反观记忆》 高清影像48分 2016年 由卡德尔•阿提亚,常青画廊,纳格尔·德拉克斯勒画廊,立木画廊和克林青格尔画廊提供


正因为这种跨文化冲突的成长环境,在阿提亚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一种强烈矛盾冲突带来的戏剧张力。此次展出的《人造自然》采用毫无生气的残枝败叶向人们诉说着战争和武器的残酷。这部将自然人性化的作品直接表现了身体的伤痛和复原力。枯枝表达了暴力,古老的假肢技术呈现了“再次挪用”技法, 二者在作品中相遇,展开对话。除此以外艺术家的另一部作品《反观记忆》是于2016 年创作一部高清影像。片中,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心理医生等针对幻肢症接受了采访。幻肢症是指对已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的主观感受和由此引发的幻觉,其病因很可能与“镜像神经元”有关。当受到了勒内· 基拉尔所说的“模仿欲望”的刺激后,镜像神经元会产生人类特有的冲动,导致这种反应。除了从科学和政治的角度解读幻肢症外,作品也包含了源于牙买加的配音音乐等拟态杂合元素。个人和集体的伤痛引了出当代历史中的幽灵(如奴隶制、殖民主义以及人类大屠杀),从而也重申了人类对修复的渴求。(编辑/李旭辉 图片/红砖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