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郭俞平:小黑书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431   最后更新:2017/07/26 20:55:35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7-07-26 20:55:35

来源:艺术界LEAP 西蒙·弗兰克


郭俞平:小黑书

地点:台北谷公馆

时间:2017年6月11日至8月13日


郭俞平的个展“小黑书”传达了她的变化。艺术家近期在台湾各个机构展出的作品都表现出她对强烈的视觉化或经验化概念的融汇和调适。她的作品直击观众的内心——例如《自治权》(2016),她用自己的血重新抄写了一本西方的教材——而不是干巴巴地记录、呈现东亚地区的政府权力。然而,此次新的个展却不再像以往那样关注台湾的历史,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只是展出了她在哥伦比亚逗留期间创作的A4纸大小的小幅作品。

《仙子》, 2017年

纸上综合媒材,28 x 21.5 厘米


这些色彩鲜明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将怪诞不经的面孔融入到场景之中,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喜悦与暴力。刺绣般的图案围绕着的花朵、贝壳和暧昧的形状再现出女性生殖器。这种美学接近于墨西哥“亡灵节”的民间艺术风格,或者说包含了芙烈达·卡萝(Frida Kahlo)作品的元素,显而易见受到了拉丁美洲艺术的影响。然而,《仙子》(2017) 中深邃的红色漩涡和超自然的元素却诡异地让人联想到西藏宗教画里凶猛的人物形象,尽管其中隐隐带着一丝轻佻。


《在坟上跳舞的女人》, 2017年

纸上综合媒材,28 x 21.5 厘米


台北的小型画廊一直举棋不定:是致力于以一个项目撑起整个展览的纯实验性作品呢,还是致力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易于理解的作品?考虑到台北在艺术世界所处的相对来说比较边缘的位置,这种状况也许可以视为一种内部/外部的动态过程——要么面向本地市场,要么更明确地面向海外。很有意思的是,“小黑书”刚好落在中间的位置:展出的许多作品彼此并没有多少关联,但似乎也表现出艺术家创作的转变。


《给童年的送行辞》, 2017年

铁柜,铁,铝片,PVC板,亚克力,亚克力增厚剂

270 x 180 x 30 厘米

此外还可以从内部/外部的矛盾出发来解读:在海外完成的创作和吸纳的外部影响使得郭俞平与台湾的语境发生了分离,但最终呈现的作品仍然包含了“内部”的层面,而且或许比以前更为个人化。从意义深远的作品《给童年的送行辞》(2017)就可见一斑。其上遍布着色彩斑斓的涂鸦和斑点,还附着了一个被压扁的铁柜——它让人想起了艺术家之前隐喻台湾办公室官僚主义的装置作品《方舟》(2017)。虽然短暂进入了外部世界,但最终还是撇不开与自己、与本地环境的联系。


*全文图片由台北谷公馆提供



文|西蒙·弗兰克

翻译|盛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