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网:如果孤独要被拿来表演,请给我一年的时间
发起人:艺网ywart  回复数:0   浏览数:1421   最后更新:2017/07/27 14:23:13 by 艺网ywart
[楼主] 艺网ywart 2017-07-27 14:23:13

企图通过一颗梨而非电池点亮一只小灯泡;或者用很迷你的电路板拼出“我爱你”的形状——这些都不是脑洞。让一只小灯泡点亮一颗梨、让“我爱你”中爱的力量拼出电路板才是。

有人从不稀罕别人说脑洞大开的段子,因为他们就是如此有趣的人。

在板蓝根里煮泡面、用丙烯颜料涂指甲、抖腿时呵呵傻笑自嘲腿玩年、在人满为患的电影院里鼾声如雷地假寐、在摩肩擦踵的街头像剥开新鲜的玉米皮一样拨开人群然后逆行……放浪形骸、无拘无束、不假思索地自娱自乐,有时候无厘头地做很多事情讨好自己,同时正中伤周围人的眼睛,这种不言而喻的孤独是通过他们的笑声传染给我的。我知道这样的人内心是空虚的,脑袋才开了洞

“艺术总是伴生着孤独。就像别人的女朋友叫左耳,我的女朋友叫左手。”普通人尚且如此大胆,行为艺术家的创作就更让人意想不到了。

《一轮红日》刮子(刘成瑞)

“我睡觉时和太阳肩并肩,我工作时和石头面对面。”

2015年8月6日下午4时,刘成瑞开始在艺琅国际现场实施他的行为艺术《一轮红日》,在媒体的见证下,专业人士将用钢钩穿过他的锁骨,并将他与从天而降的红色丝带连接。墙上是一轮红日,地面是一块重达两吨的巨石。晚上8时开始,艺术家从展厅的一边拿起榔头,敲打巨石至有石块剥落后将榔头重新摆回原来的位置,然后将敲落的石块移至展厅另一边的墙角,并有秩序的摆放。刺穿身体的钢钩和不断敲打、搬动、行走带来的疼痛,让艺术家不时的停下来。而当他需要休息和睡觉的时候就回到悬挂在墙上的红日脚下。

这是一个超现实的充满诗意的梦境。他吃喝拉撒睡以及凿石都在展厅中完成,并将持续数日。

“受难的肉体因为承受了非常人的伤害,从而具有了布道的力量。他所面临的是两种创作传统,一是超越肉体的表演,二是受难后回到肉体的布道。”

空场

钢钩穿锁骨前,技师正在消毒

钢构穿锁骨中

行为艺术开始,刘成瑞在入睡前托腮深思,梦境开始

未来的20天直至8月28日,艺术家都将被安静地“囚禁”在展览中,日常起居将在展览中完成,除了睡觉和休息外,将一直持续这样敲打巨石的重复行为,直至这块2吨的巨石被完全分解,或者是没有完全分解而以时间到期结束展览。而敲落的石头,则将以出售的形式延续与观众的互动。

艺术家从展厅的一边拿起榔头,准备要敲击石头

《一根肋骨》何云昌

“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失去一根肋骨的时刻。”

“夏娃并非从亚当的头骨所造,好掌控他;也非出于他的脚骨,遭他践踏。乃是用他的肋骨所造,表示与他平等;肋骨在他的臂膀之下,表示受到保护;肋骨靠近他的心,表示受怜爱。”——马太亨利

2008年8月8日,何云昌躺在昆明亚当医院的手术室中,身旁有一名外科医生,一名麻醉师和六名护理人员。手术室中一名摄影师和一名摄像师已经准备好了记录将要发生的事件。在心智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何云昌用了三年时间同这家私立医院解释和协商,最终说服医院做一个医学上并不必要的手术——将他的一根肋骨取出,然后何云昌将它制成一根项链。

何云昌将他的一根肋骨取出并制成了项链,

将它戴在不同的人身上并拍照留念

通过何云昌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他身体被刀片划破后鲜血直流的疼痛感。他的其他作品,从1998年的《预约明天》、1999年的《移山》、《与水对话》、《金色阳光》、2000年的《上海水记》到2006年的《石头英国漫游记》,这些作品中无不呈现出它现实的无效性。这种无效性的价值观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原则恰好形成对照。

《一亿颗陶瓷瓜子》艾未未

“我是独立的,同时我也不再是我。”

参与葵花籽制作的工人有近2000人,大多数是景德镇下岗的年轻女工,用两年的时间,把景德镇山洞里的岩石变成1亿多枚陶瓷瓜子,每一枚瓜子要经过将近30道工序,每颗都会有细微的差别,然后艺术家艾未未会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内将它们展出,这些瓜子几乎铺满了展厅,厚度厚达10厘米,总重约为150吨。也许这是所有中外艺术作品中造价最高的一件。

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及金酸莓奖在北京举行了颁奖典礼,艾未未的《一亿颗陶瓷瓜子》同时获得了金棕榈及金酸莓奖

对于这件作品,艾未未并没有给出一个他的主题。这些瓜子远看起来一样,走近才发现每一颗都不同,每一颗都是独立的,因此有人说他用最耐心最极端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个体的独立,独立且孤独,统一又和谐”

《一年行为表演》系列 谢德庆

“如果你还嫌我不会表演,请给我一年的时间。”

2009年,纽约当代艺术馆和古根海姆艺术馆分别同时回顾了谢德庆的两件不同作品《一年行为表演1978-1979》和《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这两件作品,一是从1978年9月30日下午6点到1979年9月29号下午6点,在位于布鲁克林某阁楼一个不到6平方米的笼子里,艺术家谢德庆把自己独自囚禁了一整年。在公证人的监督下,他断绝了所有与外界的交流,不与任何人交谈、不阅读、不写作、不听收音机、也不看电视生活了一年,期间只是朋友定时送去生活必需品和偶尔开放的公众参观。

《一年行为表演1978-1979》

另一件则是从1980年4月11日下午6点开始,他每隔1小时在自己工作室里打卡一次,一天24次,不间断地持续了365天。(这种纯粹的重复我也曾在《“冈仁波齐”式的重复,到底有没有意义?》的文章中和读者们提及过。)

《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

同样以“一年”为期的行为表演作品,艺术家在接下的几年时间里又完成了三件。通过这些作品,艺术家试图探讨人类生存中最本质的“生命存在”、“时间流逝”的议题;艺评人和公众则在这些作品里读到了对于人的自我封闭、接触界限、生活底线的探索,以及艺术家极端的克制,还有强烈的慢性自我毁灭气质。克制、毁灭,这不就是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极致体现吗?

在2000年的第一天,宣布结束自己的第六件行为表演作品《谢德庆1986-1999》(“十三年计划”)后,他停止了艺术创作。

不再做艺术,谢德庆开始低调地面对生活。直到近些年美国重要美术馆纷纷兴起对行为艺术的强烈兴趣和广泛讨论,谢德庆的作品以及他的影响做为行为艺术历史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被带到了核心舞台。炙手可热的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盛赞他是行为艺术历史上的“大师”,是她个人的“英雄”。

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很难。而且“有趣”往往是对一个人至高的赞美,你可以从这些赞美中听出“酷、亲切、情商高、幽默风趣、博才多学、笑容感染力强、处处散发着人格魅力等等”的意思。

那么成为一个有趣的行为艺术家是更难的,大多数时候前卫的行为艺术并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致力于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文学艺术的研究领域的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家彼得·比格尔曾说过:“前卫所要实现的对艺术的扬弃、对生活实践的回归,在实际上并没有实现。”

尽管与当代的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多数行为艺术依然被认为是激进的,主要在于他们展览相对独立,作品不易收藏,寓意社会和文化批判等特征,但是不正是孤独的他们展示了自我的纯粹、忘我、一丝不苟的精神才成为了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艺术家吗?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见我们普通人不敢怀有的极致的热爱,我们太欠缺这种执着了!

想了解更多艺网艺术品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艺网大拿

更多艺网艺术品来源:https://www.ywart.com

上艺网,购艺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