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艺术如何“驻地”?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720   最后更新:2017/07/29 11:38:19 by 橡皮擦
[楼主] 橡皮擦 2017-07-29 11:38:19

来源:打边炉


《东莞女孩》,布面油画,2017,2m×2.5m



21空间美术馆是东莞唯一的一个当代艺术馆,他们在开馆四年后推出了一个“艺术家驻地计划”,来自北方的青年艺术家刘洋是第一位驻地艺术家。2017年的6-7月,刘洋生活和工作在东莞,并在寮步的一家手袋厂完成了他的油画作品《东莞女孩》。


7月15日,在刘洋个展开幕当天,《打边炉》受邀主持了开幕论坛“日常世界:从葫芦岛到东莞”,并围绕“如何驻地”、“为什么要做驻地计划”、以及“驻什么地”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下面是他们的回应。



如何“驻地”

刘洋

艺术家,出生于辽宁葫芦岛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生活、工作在北京。2017年6-7月,参加21空间美术馆艺术驻地计划,并举办个展“刘洋:时间的重置”



东莞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城市,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也许是北京的雾霾太大了。去哪都会不自觉地跟北京作比较。我对东莞的印象来自小时候上学的教材,教材上告诉我东莞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大的制造业的积聚地,在来到这之前我就想要去画制造业,具体怎么画,画什么,没有一个具体的思考,当我真的走到各个工厂以后,我发现其中有很多我想去表达、也值得我表达的东西。


我这次在这选择了一个非常传统的手袋加工厂去画写生,工厂具有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的气息,大部分都是工人的手工劳作,当然东莞有大量的非常现代化的机械化生产,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手工业,它跟我的绘画手段是一致的,我们都是手工劳动的人,在这一点上说我们都是劳动阶级。


这次的创作给我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是尺寸比较大,有“2m×2.5m”,在体力上是一个挑战。在厂房里画非常的闷热,空间非常局促,我一直无法退远了看。直到搬到画室我才知道它大概的全貌,我基本上是从一个局部推向另外一个局部,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这些女孩,人都非常好,其中有一个女孩给我做模特很辛苦,就是画中那位白上衣的女孩,我给她微信里发红包,说给孩子买书,发了几百块钱,但是过了几天,她又退还给我了一部分,她说给孩子买书用不了这么多,她一开始是不收红包的。我接触到的很多人是非常善良的,你能体会到这种骨子里的善良。虽然我跟她们的语言交流并不多,但她们依然还有我们想象的中国乡村式的非常淳朴的、非常传统的一面,这一面在一些大城市里、在一些公司里面已经不太容易看到。这是我在东莞接触到的非常难忘的一面。


《东莞女孩》,信封上丙烯,2017,15.7cm×22.2cm


我和她们一样都出生在一个劳动阶级,她们在用自己的汗水,在用自己早上八点上班、加班到晚上十点的十几个小时,去完成她们的工作,我也跟她们一样,用汗水去劳动一样的画画。如果我只是拍一张照片在工作室里画这样一张画,当然也能画的可以,但我觉得就少了投入和汗水,跟这些劳动和表现的内容是不匹配的。


在工厂,头两天过去的时候,她们对我非常的小心,她们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也没有接触过画家,更不知道艺术是用来做什么的,但是过了几天,我发现慢慢地我和她们能够融到一起,彼此能够非常自然地去聊天。我是用一种最传统、最笨拙的方式、像农民种地一样,像工人生产一样的方式写生,去画这些正在处于劳动的女孩,她们可能在几年前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东莞,她们在来到这之前在她们老家在种地,在打一些闲工,我觉得这是中国现在的一个现实,很多农村的或者城镇的青年来到大城市,去做一份收入并不是很高的工作。我们都要直面这种现实。





为什么做“驻地”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21空间美术馆主策展人


21空间美术馆位处东莞,处在珠三角这样一个城市的结构和网络中,非常具有经济大发展的特征。东莞不像广州、深圳那样作为核心城市受到关注,但它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都非常迅速,它所在的位置能够非常方便地连接深圳、广州和香港,是珠三角城市网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我们作为一个身处在这样一个城市的美术馆,所展开的研究和艺术探索,包括展览,都是以这个本土为原点进行的扩展,我们希望把在地性和全球性连接起来。实际上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全球化构成一种共振的关系,没有哪个区域是能够脱离国际背景来探讨的,反过来,我们也注重用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地方,重新审视它的在地性。杨小彦老师在21空间美术馆创立之初,就提出了“珠三角与全球化”和“具象中国”的定位。我们的开馆展,做的就是珠三角艺术群落的调研和展览。驻地计划实际上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实际上我们很早就有这个计划,只是落实它经过了一个过程。


为什么要做这个艺术驻地计划,一方面是希望让东莞和外面的艺术世界形成一种融通的关系,艺术机构所做的不只是建立内部关系,它应该和外部产生了一种连接,驻地艺术家就是外来者,他和这个地方所产生的深层次的交流,这个方向是在我们一直延续的珠三角研究脉络中。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让外地艺术家来认识东莞,让他和东莞的文化艺术机构、社会环境产生一种对话关系,我们过去经常在二三线城市看到一些空降的展览和空降的艺术家,开幕以后大家就散去了,这个驻地计划实际上是把它在外地的创作搬到了这个地方,将本地的生态与更广阔的艺术现场连接起来。



驻什么“地”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21空间美术馆艺术总监


我对东莞是越来越有兴趣。库哈斯说,珠三角就是全球化的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的景观,这个景观的特点就是有各种风格、符号驳杂并存。我们以前总在强调,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直到我在海外生活了好几年后,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对西方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们对自己的兴趣,库哈斯的《大跃进》对珠三角的关注,让我们知道发现我们可以用他者的视角来看待珠三角。


那么,我们经常谈论的“珠三角”到底是一道怎样的地区景观,我们的驻地计划的“地”有什么意味和指向。比如东莞作为“世界工厂”,经常就代表了珠三角地区,这就是一个误区,在珠三角,除了大家经常谈论的香港、广州、深圳,还有东莞和顺德这两翼,在经济发展、文化结构上有非常多的差异,东莞是一个农业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制造业,没有产品;而顺德,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萌芽的地区,后来出了非常多响当当的品牌。对比长三角,它的文化同一性远远超过珠三角,并且经济、文化都是以上海为中心,珠三角则是散点分布的状态,有更复杂的结构和更丰富的肌理。


在珠三角这样的语境下,怎么做美术馆,怎么做展览,我们一开始就希望用当代的意识来工作。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如今在谈论当代艺术时,只是在谈一种艺术的形态,这种艺术的形态,是为了变革而变革,我恰恰认为当代艺术不是艺术形态的问题,而是我们每天呼吸的问题,它去介入社会,表达的是我们超越传统的日常世界。这次参加驻地的刘洋,盯着日常世界,他的看法很敏锐,甚至是尖刻,有一种与日常对话的氛围,并用这种对话刺观众。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当下的人,当然要用当代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当代的意识,当代艺术比传统艺术更接近生活,它就是生活本身。


我们现在的教育经常把当代艺术变成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变成了空中楼阁,弄得大家觉得当代艺术很难理解,这是一个可笑的误区。


刘洋:时间的重置

学术主持:杨小彦

策展人:胡斌

开幕式:2017.07.15  15:30

对谈:2017.07.15  16:00

展期:2017.07.15 —2017.08.12

地点:二十一空间美术馆

主办单位:东莞市莞城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东莞二十一空间美术馆

支持单位:广东宏达工贸集团  女主角(国际)美容养生连锁集团  二十一空间艺术培训中心

对谈合作媒体:打边炉

驻地创作特别鸣谢:寮步明葉手袋厰、潮K-party量贩KTV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