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第四城”——何多苓、刘虹油画提名展
发起人:cafasjr  回复数:0   浏览数:2432   最后更新:2007/12/17 06:14:48 by
[楼主] cafasjr 2007-12-17 06:14:48
展评:
抗战时期由著名学者朱自清提出的“第四城”概念,在2000年经过《新周刊》的全新包装后,引发了不少争议,不管人们赞同与否,提及中国文化“第四城”,人们还是会把它和成都联系在一起。2007年12月9日在北京0工场艺术中心开幕的“三十而立——何多苓、刘虹油画提名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成都年轻艺术家走出地域概念,走出“第四城”的尝试。
距离三点开幕还有半个小时,0工场1000平米的展厅里已经人头攒动,略显拥挤。一个以青年艺术家为主的群体,千里迢迢从四川来到北京,在画廊林立、展览不断的798艺术区举办展览,能够吸引如此多的人前来捧场, 连CCTV、BTV这些罕在画廊出现的强势媒体也在展厅架起了摄像机,现场起了采访艺术家,让我们这些经常出入开幕场合的赶场者也不免惊叹:0工场,真牛!
这次展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打破了当下展览的提名模式。一改由批评家提名的惯例,邀请知名艺术家何多苓、刘虹提名。据何多苓说,这个展览想法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我和刘虹任教于同一所学校。我在校园里会遇见她。有时,我后面跟着几个女生,而她后面跟着几个男生。这好像也是一种挑选”。于是,“我提名女画家,她提名男画家,来一个金童玉女同场竞技。二老牵头,这个展览就构想出来了”。由于是画家而非批评家提名,所以在作品选择上,更侧重作品技法上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而非画面背后的哲学和社会价值。这样的准入标准或许更适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参展艺术家除了何多苓、刘虹已经是名气在外的艺术家外,其余的艺术家梅新武、李谷雨、刘敏、王雨欣、安琦、李刚、胡志鹏、曾朴等都是80年代出生的年轻艺术家。除了来自羊城的安琦外,其余都是毕业于川音美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现在也都以艺术为职业。他们的艺术面貌互不相同,谋而不合,特色各异。“其中,刘敏和李谷雨专画丙烯。她们是著名旅德艺术家王承云的弟子,训练出一套久经考验的控制水分的秘方。其作品既有油画般的厚重与丰富,又有流淌、沉淀所产生的种种纹理,为油画所不及。曾朴也许是一个例外,他对松节油有同样的控制能力,加上他对人物形象的敏感,笔下的细节令人神往”(陈默)。
何多苓、刘虹把展览主题定为“三十而立”,更多的是对他们和“第四城”新兴艺术力量的一种期望。希望这些年轻艺术家能借助在京城的展览平台,在而立之年真正走出地域概念、走出“第四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