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之后去广仁:“烟台开埠第一街”的新生态如何被激活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232   最后更新:2017/08/09 16:21:44 by 另存为
[楼主] 另存为 2017-08-09 16:21:44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Athos


近日,山东烟台的城市更新综合计划“广仁计划”揭幕,发布了作为芝罘学馆首个社区派出机构的“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和广仁艺术区内的大型实验建筑“广仁众空间”两个新项目。在2011年的碧山计划之后,欧宁将在这条“烟台开埠第一街”继续活化传统议题的思考,不仅在此打造书店品牌“芝罘学馆”,还将对老城区进行历史梳理,引入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以激活历史街区。


烟台。山东烟台城市更新综合计划“广仁计划”的名字源自烟台滨海老城区的一条路名:广仁路,它被称为“烟台开埠第一街”。在这条与海岸线平行的道路两旁,罗布着四十余幢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在过去十几年间它们被不同业主租下来,多半用以开设高档会所、餐厅、酒吧,可是前来海边的大部分游客和居民却较少在这片逗留,更不用提消费。


广仁艺术区鸟瞰图。艺术区西邻烟台山,北面与黄海相接,图片来源:广仁计划


近两年租约陆续到期,于是,广仁路历史街区的物业经营主体方华纳轲公司和中国创源公司决定趁此机会,对这片区域做一些调整。他们请来相关经验丰富的知名出版人、策展人欧宁作顾问。欧宁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始终都关注城市和乡村的议题,他在2003年在广州城中村调研拍摄纪录片《三元里》并参展第3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05年又在北京大栅栏地区进行旧城历史调研,2011年迁居安徽省黟县碧山村开始乡村实践。

知名出版人、策展人欧宁


在他的策划里,“广仁计划”不但需要打造一个自主书店品牌“芝罘学馆”,还要对老城区进行历史梳理,并且引入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群体,以此激活历史街区,让滨海乏人问津的高档消费区变成“广仁艺术区”。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芝罘学馆”,将由建筑师董功负责对海边两栋老洋房进行重新的设计改造。在2014年,他曾经凭借事务所在南戴河海滩建造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而广为人知。在活动当天的讲座上,他向大家介绍了基本设计方案。预期在一两年内,这个之前作酒吧餐厅使用、目前已经空置的2000多平方米空间将变成一座大型书店。

直向建筑的创办人董功在他主导设计的图书馆空间内部的回廊,图片来源:广仁计划


“芝罘学馆将来会成为烟台的文化地标,烟台的市民可以来芝罘学馆看书,我们每年还会做大概200多场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展览。”欧宁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时说,因为涉及历史建筑改造,需要层层部门审批,目前董功改完了第三稿设计,还在等待正式开工。


书店会成为未来计划的主要活动空间,会承载着城市更新和激活历史街区大型计划里的许多工作。通过文化活动和新业态的介入、老建筑的改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市民参与进来。

“其实我们的主要的工作不仅仅聚焦于广仁路,我们还会覆盖整个烟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在烟台派驻一些图书馆作为芝罘学馆的卫星机构,它会带动烟台的当代文化生活。整个计划是长期的计划,将会带来一个崭新的生态。”欧宁说。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图片来源:广仁计划


他所提到的“卫星机构”就是指这次发布活动中已经完成并对外开放的“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同样由董功及其直向建筑事务所负责改造,位于距离广仁路不到几公里的历史老城胡同里。

除此之外,还有北京的年轻建筑师事务所“众建筑”在广仁街区滨海广场上花费数月搭建而成的大型实验建筑“广仁众空间”。他们在空间内部做了七年工作的回顾展。两天的活动中在两个场所各自举办了多场讲座活动,从艺术、历史、文学、展会、设计、创业等多个角度对这件事进行探讨。


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在烟台芝罘区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周围是一片约300米见方的整齐胡同街区。从明朝朱元璋在此设立海防军队开始至今,几百年历史难免显得陈旧破败。“广仁计划”的发起人在这里租下张家祠堂的后院,请专业建筑团队在此进行设计改造。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所在的四合小院俯瞰图,图片来源:广仁计划


原本杂乱普通的院子,现在变得整洁雅致,聚齐几十人嘉宾观众都不显拥挤。董功在开幕式之后的讲座上介绍说,原本的院落建筑充满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修葺调整痕迹,他们面对老建筑时应该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让新的空间介入其中,首先要让它符合当代生活品质的需求,同时还需要与原先的老房子形成默契的关联。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改造前后,图片来源:直向建筑


“我们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对原来的房子做修缮处理,会涉及到,每一片墙怎么修,怎么对待上面的瓦,怎么对待角上的烟囱,怎么对待地面,都有非常系统的梳理。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很宝贵的历史信息。”他说。


建筑的部分,拆除吊顶、暴露房屋最原始的木梁结构,地面使用灰色,与砖瓦灰墙的整体调性相符。而在院落里,他们使用灰黑色钢材加建了一个回廊系统,把所有的房门都用廊子串联起来。这样做的好处不但是可以为空间制造更多层次,而且还与老建筑本身可分离。

“其实原来这个院子并不大,但是我们经过设计回廊让它有了绿化和活动空间,从原来的一个大院子变成三、四个小院子。”他说,“所以有些时候在小空间里面做东西是有技巧的,怎么通过空间的介入,让人对空间有一个积极的感受。”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内院,图片来源:广仁计划


设计中许多细节让前来参观的周围居民感到好奇,比如钢板折弯而形成的屋檐、为了让雨水留下来不至于到处飞溅而设计的铁链、以及具有枯山水效果的石子地面。但是在活动现场依然还是有本地学者对老城保护的举措产生了质疑。


董功与欧宁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对历史城区原封不动的保护,往往会成为毫无意义的封存。“我们把这种要求一砖一瓦都要保护下来的叫做‘死硬派’,原则非常坚硬、不开放,很难跟当代生活发生关系。但是我觉得好的历史保护应该是要跟当代生活有一定的关联,而且好的历史建筑一定要被用起来,最好它原来是什么功能就用什么功能。”欧宁说,“比如它是一个公共建筑它就应该是一个公共建筑,它如果是住宅,应该是有人进去住,而不是把它垒起来收门票参观。否则那个房子是没有生命力的。”

他举例说,曾经在北京大栅栏地区做调研工作时发现现实中很经典的矛盾,本地居民上厕所都要在外面排队,一家几口人挤在大杂院里,其实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许多人想拆迁搬走,可是外面的知识分子却在呼吁一砖一瓦都要保存。


北京大栅栏改造中,众建筑所改造的“内盒院”


“讲到历史保护的话,我觉得真的是要照顾到住在里面的人他们的生活需要,或者是使用这个街区,或者是历史空间的需要。因为人是当代人,他有当代的要求。但是怎么样在这两者之间平衡?这是最考验设计师和规划师,或者是社会活动者的选题。”他说。所城里社区图书馆今后会被当做芝罘学馆伸在城市深处的触角,对老社区的居民进行口述史整理、调研,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活动。


广仁众空间:

年轻建筑师的社区实践


与所城里同时开幕的“广仁众空间”也与另外几个建筑师有关系。何哲、沈海恩和臧峰三人在七年前创办“众建筑”事务所,开始一段时间参加各种设计艺术展览,以小型有趣的生活街头设计和绝妙的展陈设计获得不少好评。欧宁很喜欢他们,认为这样小而灵活的团体与动辄百人以上跨地域大机构相比,在成长期带来这么多的能量难能可贵。于是邀请他们参与到广仁艺术区项目之中,首先在滨海洋房楼群之间搭建出一个异形建筑。

众建筑新作“广仁众空间”在广仁艺术区落成,图片来源:广仁计划


不规则外形,银色表面,窗口是一个个透明的半球形泡泡,这个有着艺术装置色彩的实验建筑本身是他们在2016年万科深圳总部的周年回顾展上设计出“插件塔”的升级版。采用空间桁架(球节架)作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然后在结构中嵌入舱体。除了地基由水泥浇筑,其他部分基本都靠“拼插”。也就是说,随时都可以将其拆卸,搬运至另一个场地,再花一个多月时间即可重组。



广仁众空间,图片来源:广仁计划


与“插件塔”的公共空间营造截然不同,众建筑最为知名的项目“内盒院”和“插件家”是为了解决北京旧城胡同里的居住问题。2013年,众建筑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合作,对大栅栏地区的民居改造做了大量调研,提交了“内盒院”的概念方案,受到广泛好评。2014年,他们动工改造杨梅竹斜街上的一个四合院,在设计周上展出。2015年,第二批改造房屋完成。在七八个案例中,有一处成了他们现在的办公场所。


2016年他们进一步推出“插件家”,把预制系统从老房改造升级为新房营建。在老城区胡同那么拥挤和不规则的空间里,用这种方式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参观者走进烟台海边这座异形空间会不断发现新的细节,上到二层图书馆有个平台,三层影像室旁边可以走出去继续远眺。整个“广仁众空间”的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在头三个月关于“众建筑”七年实践的展示结束之后,将成为滨海历史街区当中灵活多变的多功能活动空间。



众行顶,图片来源:广仁计划


这里可举办展览、讲座、音乐会、电影放映,有书店、厨房、餐厅和儿童游乐场,满足人们在此聚会的需要。而建筑主体还外接一个“众行顶”,红色防雨帐篷拉开便可以成为讲座表演场地——在开幕活动现场恰好完美地为嘉宾展示了它“防雨防晒”的用途。另外一层的外部还连接了数辆三轮会议车、三轮信息车和三轮阅读车,这些移动建筑都可以被“外派”到海边的广场和街道,带动整个公共区域的气氛。


欧宁在关于广仁计划的一篇文章中道出了建筑与整个更新项目的关联:

“在广仁计划成立之初,对于广仁路街区历史的追溯,以及对街区内尚未消亡的建筑院落的整理和归档,即是当下之要务。这里记录着从烟台开埠之前至二十世纪前半叶的许多故事,它们证明了建筑不仅仅以实体的形态存在,也是叙事展开的空间......

今天,这些建筑的历史将真切地与我们想如何生活、如何创作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相呼应。以合乎尺度的原则将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并合起来,使建筑成为城市的参与者,重新书写故事,呈现故事,为联系民众提供可能的场所与轨迹,并促使人们参与到这样的故事写作中来,来阐述他们个人对这座城市的理解与体验,这就是广仁计划在今天的使命。” (采访、撰文/Athos)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