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8月26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486   最后更新:2017/08/11 15:53:11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7-08-11 15:53:11

来源:烟囱PSA


▲李山,《偏离》方案,2017年,综合材料装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李山


中国当代艺术先锋生物艺术第一人


他开创了中国生物艺术的先河,


以艺术让生命体绽放多元的可能性。


本月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呈现其个展


大规模地聚焦于其生物艺术主题的创作


展览将在PSA一楼至二楼展厅发生,


通过多维度的方式呈现他二十多年来


在生物艺术领域的探索研究和思考路径。

丨展览信息丨

李山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策展人:龚彦

学术主持:高名潞

展期:2017年8月26日-11月26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2楼


丨票务信息丨

普通票:60元,预售票:40元


什么是生物艺术?

▲李山,《阅读系列》方案,2008年,布面丙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作为国内生物艺术的创始者,李山对于生物艺术的定义为“将生命作为使用材料而构建生物本身。……艺术家根据转基因原理和基因制造原理,制作艺术方案,然后按照基因工程的运作方式,构建带有生物性状的艺术作品,被称为生物艺术。”简而言之,生物艺术是对生命的另一种发现与思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山开始进行生物艺术的创作。1998年初,当时身处纽约的李山完成了首件生物艺术方案——《阅读》,设想创作一种既非鱼也非蝴蝶的生物。

▲李山,《阅读系列》方案,2009年,布面丙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转向生物艺术的实践。2000年,“生物艺术”一词的创立者、美籍巴西裔艺术家爱德华·卡茨(Eduardo Kac)在动物园系统论学家、科学家们的协助下,创造出一只会在蓝光下发出绿色荧光的兔子Alba

▲绿色荧光兔Alba,照片来源于网络


生物艺术对我们有何意义?


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人类幻想未来的各种奇景。就像近来饱受热议的半机械人(Cyberborg),生物艺术也向我们展现出了未来生命体的发展意向。在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像“蜻蜓人”一样飞翔于天际?在未来,我们是否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移植到蜘蛛身上?在未来,南瓜是否可以称为观赏型的图景?在未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事物还会像现在这样吗?

▲李山,《写入》方案,2017年,视频截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藏,艺术家惠允使用


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幻想,其实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无限的自由,也给予了我们生活无限的可能。这就好似李山所言:“生物艺术的使命在于给沉默的基因解码,解放生命。”


60个蜻蜓人齐翱翔


▲李山,《偏离》方案,2017年,综合材料装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观众们一迈入本次展览,就会在入口处遭遇60个2米高的蜻蜓人,他们将或零散或汇聚地盘旋于你的头顶。与之呼应,二楼展厅中近20米宽的巨型屏幕上投影了有关蜻蜓人的超宽景动画《遭际—1》方案。


蜻蜓人,其实就是李山与蜻蜓的嵌合体。李山认为,他既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动物,也是未来生命体的一种可能形象。


南瓜、水稻、玉米,颠覆你的日常认知



本次展览除了绘画、装置、影像等常规媒介,还将有两组生命体艺术作品它们的存在无疑将颠覆你的日常认知,突破你的想象力。一件是占地335平米的“玉米地”,观众可自由观赏、行走、停顿于其中;另一件则是种满水稻的“玻璃实验室”。这两件名为《涂抹—1》和《涂抹—2》的作品,通过基因编辑改变了玉米和水稻的活体生命体的原有形态,激发出全新的多元性。

▲李山,《南瓜计划》,2007年,照片,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早于2007年,李山与艺评者张平杰在上海农业科学院的教授协助下,合作完成了以生命体为素材的作品《南瓜计划》,这是中国首次以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这些看似怪异的南瓜,却展示出了极具活力的生命愿景。


生物艺术不仅让艺术家打破创作局限,同时也让我们超越了现有生命的界限。艺术家李山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次展览重新认识、思考、释放自己生命的自由。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