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民意识与中国自由文化群体--王楚禹
发起人:荷尔蒙下凡  回复数:9   浏览数:2942   最后更新:2008/04/04 18:17:32 by
[楼主] 荷尔蒙下凡 2008-03-29 13:20:59
   
游民意识是贯穿于中国历史的一个线索,中国两千多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如一个难以摆脱的阴影,投射在中国文化与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或明或暗,或集中或散落。自由文化群体,本文是泛指拥有自由身份的文化阶层。他们与游民意识或接近或疏远,或交织或排除。在这种关系中,游民意识对自由文化群体的影响尤其深远。而不是自由文化群体主动改造和自觉面对业已成为国民性格的“游民意识”。


1游民意识
   

                         
要讨论游民及游民意识,首先要了解“游民”的基本概念和游民意识的形成及其特征。

学者王学泰先生在他的著作《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这样表述游民的身份:


“凡是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约束与庇护,游荡于城镇之间,没有固定的谋生手段,迫于生计,以出卖体力和脑力为主,也有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生活资料的人们,都可以视为游民。有没有文化并非是决定性因素。
游民处在社会最底层,他们意识到,只有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才会改变现有的一切。他们不理会秩序,欢迎冲突,甚至欢迎剧烈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乱。
这种类型的游民虽然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存在,但只有在宋代和宋代以后才大量出现,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这段话是对游民身份及生存特征的描述,这样的社会生存形态是游民意识和游民文化的产生的根源。游民意识是以“求生存意识”作为一个原始动机。在中国历史中,专制体制的建立与被颠覆,再建立与再颠覆的循环更替中,皇权制度和血腥的战争、暴乱造就了一种中国式求生存方式和求生存的冷酷人格。这种渗透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社会处世哲学和个体人格在一个政治制度、社会文化长期凝固的民族,势必因其自然的惯性而不断的延伸下来。
 
本文探讨的侧重是阐述游民的意识已经脱离了游民群的载体而进入到整体的社会文化中,成为整个文化糟粕的典型因素。而这个因素也通过其强大的力量摧毁和吞噬着文化自身良性循环的基础。生存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人不一定会被指使和自发的产生和采取原始的生存竞争手段,但在中国残酷的暴力、掠夺和欺诈的历史轮回中,一种最底限的、最为自然和无可奈何的生存防卫技术不断的积累为文化的一部分了。

人与其它动物共有一种侵犯性,就是当他的生存利益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攻击(或逃走)冲动,这是种族发生历史演化出来的冲动。这种防卫性的“良性的”侵犯,是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所必需的,它是生存适应性的,而一旦威胁消失,它也跟着消失。(《人类破坏性剖析》——E 弗洛姆)


所以,当威胁不断的加深和变换招数,弗洛姆所提及的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侵犯性也会不断出现,并形成社会惯性,形成意识形态。如果一个社会不断的与现代文明存在着相当的距离,或者威胁性的政治制度得不到本质的改善,那么,这个侵犯性将成为一种日常的处事习惯,成为民俗习惯,也会成为这个社会个体成员的性格和个性的一部分。这种所谓的性格和个性中的共性部分,便是文化的底蕴或土壤。

社会,是个庞杂的系统,特别是中国这样的社会,它有着各个阶层,各个区域以及漫长的过去历史。而对一个社会的文化进行剖析就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参透其本质根源的,本文所提及的文化,是在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内部所进行的批判,正如西方学者所分类的一个社会“厚”与“薄”的文化层面,“厚”是指每一个社会文化的特殊性,特有的文化渊源和历史经验都会产生一个国家民族的“厚”文化。“薄”则指人类的普遍性。我们的“薄”文化出现问题,就要对“厚”文化的特殊性进行剖析。

虽然中国历史朝代和事件错综复杂,变化万千,但我们很明显的可以观察到各个时代相同的文化意识的形态,这种文化意识的形态不论是在王朝的变换、官场政治、还是市井乡里都以一种大、小传统存在着。如晚清以来,政治的不成就,文化的改造不断被拖跨,人文精神不断被提及却没有发展与巩固的条件,都与这样的一个缺乏改良的凝固的文化意识形态有直接关系。

知识分子的游民化更使这种意识成为这个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由于他们的文化导向作用,最终将人文的情怀和对超验真理的追求逐步的投入到物质的、狭隘的、没有任何创造性和超越性的方向上去,以求所谓的名流显贵,而中国又会重复着在文化上无任何出路的前景。这里所潜藏着的,就是这个“厚”文化的严重问题,也并没有因为一个西化的“现代性”而被重估。所以,从人类的普遍原则的标准来看,中国在这一阶段的文化自省和价值重建必须重新估量它的社会性价值。

那么我们要回过头来审视这个游民意识的历史发展,发现它总是藕断丝连的贯穿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游民意识寄托于帝王将相们的发迹,其过程无不渗透着这样的文化。而这样的“发迹文化”又是中国历代百姓最为热衷的精神食粮。如中国文学四大名著里的《三国志演义》、《水浒》。直到现在,电视里的皇帝戏依然是收视率很高的“品种”。各种所谓历史“大讲坛”节目,也都更多的宣扬着:胜王败寇、有奶就是娘的游民意识。中国历史对于当下大众来说,仅仅是那些篡权夺位、生死迷案的惊险故事。将流氓性更改为智慧和勇气。将暴力与阴谋粉饰为果敢和“治国平天下”的手段。讲坛上的这些所谓的清史专家、明史泰斗都可以称其为游民知识分子或者文化游民。

寄于此种渲染,让大众对那些朝代的暴力制度背景给予理解和认同,普遍被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政治手段。这样,接受者自然校法的运用于自己生存的社会空间。出尔反尔、言行不一、做事不择手段等等。而大众对于历史与现实的认识也就在这种渗透中更加陷入麻痹,等待着真正的历史来教训和宰割了。早在清代,学者钱大昕就称通俗小说在中国的地位远远高于“儒、道、佛”三教而成为更为普及的小说教。而在今天,这种小说教已经演变为传播方式更到位的电视,也就产生了“电视教”,很多人已经离不开电视了。通过这些被过滤和审查的通俗文艺的影响,皇权社会意识形态的种种劣根意识依旧存在于中国普遍的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鲁迅毕生思考的很多观点都涉及到这种“游民意识”对中国国民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他最为简洁的提及“水浒气”和“三国气”。这所谓“气”,便可看到,这种游民意识的文化在中国的根深蒂固。阿Q这个形象为中国人妇孺皆知。在毫无人道关怀的冷酷社会里,一个求最后的肉体与精神生存而不得的人的悲剧。这种悲剧又反过来昭示着游民意识在中国社会的先天的文化土壤。李慎之先生在谈及游民时这样说:

游民是在主流社会失去容身之地的人。他们所托命的空间称做江湖,那里风波险恶,一饱难求。他们所追求的是“大称分金银,大碗吃酒肉”,有朝一日能“发迹变泰”。“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是他们的美好愿望;“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他们的最高理想。他们一方面英雄豪迈。一方面也鱼肉良善,全不觉得有何矛盾而于心有愧。(《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序——李慎之)

游民在残酷的底层生存环境里奋斗、挣扎,他们在求生的欲望中,象非洲草原上的动物,朝不保夕,一饱难求。当游民一朝成为最高权利的把持者和贵族,那么,这种求生存的游民意识就会演变为“求权势和贵族”生存的文化。这种生存的意识会随之被系统的加以完善。从底层奋斗过程中的经验成为他们的法宝。游民生存的经验和游民意识指导下的求生存方式依然会成为他们的指导思想。中国延续的政治文化基本上是游民意识的价值观所揉捏出来的“儒家”和“法家”的怪胎。这种制度文化又不断的影响着社会民众的文化自我认同。包括从人际关系到小群体的政治都沾染着这样的特质。大多数中国的普通民众对“政治”的理解也基本上是这一思维线索的凝结。

游民意识是混同和寄托在中国的世俗观念和世俗生活之中。传统的早期形态,游民意识只局限于游民阶层。在中国传统经验里,我们就不能忽略世俗化游民意识的小传统与政治斗争文化这个大传统的关系。前文我们谈到政治文化的底层通俗化传播,其通过皇权政治斗争的潜规则而得以传承。黄仁宇在谈及三国的历史时就引用西方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相互关系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结构:

他们认为一个社会的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小传统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它采取传统的精义,融会简化而有时稍微歪曲之,只要不南辕北辙则可。而且两者之交流也是相对的,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被大传统所吸收。(《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和浪漫主义》——黄仁宇)

以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推演出中国政治文化与游民意识不但是高级阶段和低级阶段的关系,又是相互在观念和信仰上交流互通的关系。在历史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被大传统所吸收。”使中国特有的这种游民意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广泛的吸纳。以至于到今天,以资本占有为基本架构的政治集权社会里,它甚至有全民化的倾向。所以,游民的身份在今天就不是问题的关键了。而游民意识则更加广泛的体现在社会各个阶层。

游民群体是中国历来失败的政治制度的必然产物。游民的身份与处境大多是无奈的选择,是动荡的社会现实所逼迫的出路。虽然他们在各个时代都是贵族阶层压榨的对象,但又是各个时代贵族阶层的预备营。在一个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社会里,这种高低阶层的转换往复就很难摆脱。因为,游民要成为贵族是他们的群体理想,而能够推翻贵族的群体,在中国,历来又必然是游民阶层,这种身份的转换不是问题的实质。因为他们都具备了一个同样的思想模式——游民意识。所以,游民意识的普遍性和跨阶层性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它也成为中国文化劣根性中“放弃终极价值判断”的主要意识基础。这个意识如病菌一样在不同的历史交替和混乱阶段不断变异和扩散。


人之所以那么具有破坏性,是因为久远以来,他就制造了拥挤或其他助长侵犯的环境,这种环境在人
[沙发:1楼] guest 2008-03-30 03:23:27
取消户口制度对游民数量来说会是个大爆发
[板凳:2楼] 北门骞 2008-03-30 15:41:10
王这篇文章写得可是又长又罗嗦.[s:325]
[地板:3楼] guest 2008-03-31 17:24:06
我靠!这是真的吗?!

Z/F将几百亩土地的规划和分配权交到栗宪庭手中,因为Z/F不能将没有身份证明的自由艺术家做明确的辨认。便用他的威望和社会信誉来分配给真正是“艺术家”的人,让艺术家们来安居乐业。充实这个“文化产业园”。宋庄美术馆也由他全权管理。这个美术馆据说由他自己亲自设计,资金则是来自宋庄镇的财政拨款。他任美术馆馆长职务。2006年底,当宋庄一群行为艺术家为反抗艺术促进会对艺术作品的审查而退出了有Z/F背景的一个展览,向他请求用宋庄美术馆门前的广场时被他拒绝了。这群艺术家后来在大雪后的宋庄郊外的一个工作室里完成这个展览,由于冷,在室内生碳火而引起集体性的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及时打开窗子,没有造严重的事故。可悲的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术馆林立的宋庄
[4楼] guest 2008-04-01 11:07:55
有理有锯的写得不错!比那些号称批评家的人写得好。顶一下,前几年老例还骂别人国家的走狗呐轮到现在自己挨骂了,真是鱼屎巨金啦!
[5楼] guest 2008-04-04 08:21:56
傻B ,做出来的作品看得人吐
[6楼] guest 2008-04-04 08:22:28
流氓混圈子要装得有文化
[7楼] guest 2008-04-04 08:23:46
楼上的说得不错
这个王什么的,做不了作品了,就来装知识粪子
[8楼] 礼宾 2008-04-04 09:29:12
[s:323]
[9楼] guest 2008-04-04 18:17:32
骂人的人大作品更差而且装知识分子也不会装,不信拿出作品写点东东看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