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ze | 秦思源:吴山专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431   最后更新:2017/08/12 20:05:38 by 毛边本
[楼主] 毛边本 2017-08-12 20:05:38

来源:长征空间


展览现场


吴山专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Inga Svala Thorsdottir and Wu Shanzhuan


文 / 秦思源

By Colin Siyuan Chinnery


被冰川覆盖的冰岛斯奈菲尔火山因在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1864)中被描述为地底世界入口而闻名。“起因和从中投射出来的例如物”——主要由建筑设计图和模型组成的展览——记录了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和吴山专欲在此处建造一座图书馆的计划。然而,作为虚构故事中的胜地,斯奈菲尔火山却让两人这一奇特的计划显得更接近于某种观念机制,而非真实的提案。

冰岛实景,摄影: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托斯朵蒂尔和吴山专从1991年开始合作,在两人早期作品之一《完美的括号》(1992)中,两个括号互相重叠。这一伪等式制造了一个标点符号使用的困境:括号需要括入文本才有意义,但托斯朵蒂尔和吴山专创造的这一符号,通过否定其自身的逻辑功能,在某种荒诞的本体论层面上获取了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两人发展出了另外两种结构:在《Kuo Xuan》(2010)中,一段螺旋线条被反复切割,形成一系列不断扩大的“完美括号”;《小肥姘》(2012)则是用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和“完美括号”的截线组成的图形。

《关于起因》,2015-2017,展览现场图

《关于起因》手稿之一,2015-2017,展览现场图


在长征空间,一系列建筑草图《关于起因》沿墙排开,阐释了展览上各种建筑物品是如何从这些基本形式中发展出来的。草图上注有艺术家独特而难解的文本,其中常常混合了发明的词汇、极具个人特色的格言以及在两人多年实践中逐渐演化出来的某种高度风格化的准逻辑形式。了解其语言结构有助于观众更好地解读作品:例如,2013年的一张手稿就把“完美的括号”描述为“构体”,“Kuo Xuan”则是“自旋”和“自复”,“小肥姘”是“真它”。


展览现场图

展览现场图

《七位一体》,2017

《梁》,2017

前:《拱》,2017

后:“圆振荡”系列,2016


除了草图以外,还有用七种木料做成的“地板”:不同种类的木料拼接出因不断重复而颇具催眠效果的“小肥姘”图案(《七位一体》,除特别标注以外,所有作品创作时间均为2017年)。而“完美的括号”则出现在黑铁栏杆柱的花纹中(《栏》),以及《括板》和《梁》的横截面上。其他建筑局部包括三个彼此连接的门拱(《拱》),一根厚实的柱子(《柱十八式完美的括号》),一组巨大的书架(《架》),以及两座关于“起因”(斯奈菲尔图书馆)的近似结构:《一个起因在透视中》与《一个起因在投射中》。


《不明物件》,1993-1999,展览现场图

《一面镜子》,1993,展览现场图


展厅远端,两件作品构成了整个展览装置的背景:《不明物件》(1993-1999)和《一面镜子》(1993)。前者由从日常用品中随机收集的大量小型零部件组成;后者则是一面粉化的镜子:一件具有功能性的物品被还原为基本元素。两件作品都跟托斯朵蒂尔和吴山专早期主张将人权的概念扩展到物的“物权”系列有关。出现在此次展览上的这些早期作品暗示了,在艺术家计划建造的图书馆中,各个组成部分是彼此独立,且互相平等的。因此,我们也许可以把托斯朵蒂尔和吴山专的图书馆理解为某种乌托邦的形式,构成该形式并填充其间的是“有权之物”。作为地球上最年轻的大陆板块(也是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的家乡),冰岛也许是进行这场思想实验最合适的场地——一座神秘的图书馆静候凡尔纳书中的主人公从虚空中归来。


英译中:杜可柯

部分摄影:Thomas Fuesser

*全文发表于“Frieze”官方网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