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海蜃楼”遇见“再造认知”,伊夫·内茨哈默与邱黯雄再会上海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1   浏览数:1013   最后更新:2017/08/14 20:31:37 by guest
[楼主] babyqueen 2017-08-14 20:31:37

来源:凤凰艺术 袁佳维


瑞士艺术家伊夫·内茨哈默与中国艺术家邱黯雄分别以“再造认知”与“山海蜃楼”为题,基于各自的动画创作在复星艺术中心展开对话。内茨哈默的作品以空间为切入点,在思维与物体间不停切换,触及人的身体与心灵、自然和人工矛盾的深刻命题;邱黯雄则利用中国传统神话的载体,探讨现代文明的本质问题。两位艺术家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来回穿梭,重塑处于历史现代时的当下。


上海。瑞士艺术家伊夫·内茨哈默(Yves Netzhammer)与中国艺术家邱黯雄分别以再造认知山海蜃楼为题,基于各自的动画创作在复星艺术中心展开对话。两位艺术家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来回穿梭,重塑处于历史现代时的当下。


内茨哈默在中心二楼设想出一个“家”(home)的平面规划,搭建起客厅、厨房、卧室等八个分割又连贯的房间:高矮不一的墙体上安置着趣味墙画,将停在窗户上的小鸟与蝴蝶定格;简洁优雅的金属装置勾勒着炉灶、沙发、床架、地毯、衣柜、窗户、帐篷、靠背椅、行李箱、落地灯、写字台、室内植物等家具与家庭用品的外形;而在随处可见的红色与黑色气球让整个空间变得轻盈,更多图画被带动起来。贯穿其中的合成动画则呈现了更多的动物形象及其变体,反映对具体异化情境的想象。

伊夫·内茨哈默,图片来源:netzhammer.com


内茨哈默善于制造混合空间,使得平面图画、动画、装置、建筑、声音之类的要素相互串联,触发关于人类身体与心智的矛盾、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时间与地方营造的缺乏等命题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被理解成一种用于实验的仿真,观众通过浸入整体环境探索自身的知觉、行为与经验,以及所处社会对意识形成起到的作用。在《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内茨哈默表示今年因瑞士文化基金会的支持在上海驻地三个月之久,期间他对中国园林的结构产生了兴趣,这对他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启发。所以与复艺术中心的展览团队协商方案时,他考虑到周围仍有老城住宅,就想利用的叙事,做出一条切入空间的通道。

内茨哈默作品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空间在内茨哈默的创作中既是物理空间,又是思维空间。对他而言,理想中的展览必然是这两种空间的叠加,被调动的视觉语汇共同组织起一个必要的工具,用来生成两种空间的基本架构。对应展览标题中的“再造”(refurnishing)所包含的重新装备、添置各种供给的意味,内茨哈默挪用了古希腊人发明的“记忆宫殿”,凭借发挥物理空间能够刺激联想与跳跃式记忆的效用,促使观众检验自己的感知,进而调动思维空间的拆解与再造。动画在这个复杂的心理结构中提供了拟物的可能性,观众可能由此回到原始的安全地带中去了。

内茨哈默:《再造认知》,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邱黯雄在中心三楼建立了一个浸入式的放映厅,其水墨动画三部曲《新山海经》首次同场出现。从2006年创作《新山海经》开始,在过去的12年里该系列动画已发展成一部深刻的移动影像志,利用先秦志怪古籍《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与叙事结构,结合当代巨型城市景观,投射对于现代性在中国及其困境的思考,而显示出难以描述的科幻意味。《新山海经》涉猎的古典领域包括生物/动植物、地理、宗教、医学等,邱黯雄描绘的独特废墟意象不仅传达了文明更迭的夸张事实,同时与人工智能等科技成分协调,捏造了一系列描绘人类社会遭遇危机的奇观。

邱黯雄,图片来源:randian-online


对于邱黯雄来说,科幻是神话的变体,发生在当代的神话就是科幻。这种跨时性的观点是邱黯雄创作核心,创造当代的神话形态是为了让历史与未来交汇,直指现代文明的本质问题。《新山海经I》首先刻画了农耕文明专向工业文明的过程,大海与沙漠的自然状态在水墨动画的虚实意境的渲染下产生了一种催眠的效果,由于石油等能源开发惑争夺而导致的生物变异甚至灭绝这样的事实显得更加真实。《新山海经II》扩展至对宇宙宏观与微观的讨论,各类细胞、基因不断进化,却可能成为致命的病毒,在生命体外部发生变化之前其内部可能已经全然瓦解。《新山海经III》是最具叙事性的一部,带着情节线的人物和角色在庞大而荒芜的城市机体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与归属,却只是在赛博朋克的混沌中不停打转。

邱黯雄作品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邱黯雄:《新山海经》视频截图之二,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邱黯雄在《新山海经》中使用了两种交替的视角:一种是来自中国山水画的平行透视,用来象征移动的个体在宏观视觉中的美学体验;另一种是来自征服者姿态的俯瞰,看似来自西方现代文明中的殖民者凝视,实际上仍是对《山海经》中的地图志传统进行符合后网络时代观看行为的演绎,允许微观视觉对受到挤压的人类心理空间形成投射。作为记录而非纪录的《新山海经》是邱黯雄个人承受的现实,在各种虚拟的事件中都存在着有迹可循的客观线索。

内茨哈默、邱黯雄:《Tableau No.1》,图片来源: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复星艺术中心带来的内茨哈默与邱黯雄的双个展并不是两位艺术家的第一次合作。早在2014年,他们就通过邮件共同创作了平面作品《Tableau No.1》,内茨哈默的身体图示与邱黯雄的身体图示并置,最终以海报的形式与公共艺术的状态输出。这次从动画出发,观众可以在两位艺术家各自塑造的超真实空间中漫步,从他们的共同在场中获得来源于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明批判。(撰文/袁佳维)


“伊夫·内茨哈默:再造认知”与“邱黯雄:山海蜃楼”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 展至10月7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