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YOO热点 | 2017“影像上海” 专访画廊和艺术家:摄影,在摄影之外
发起人:聚光灯  回复数:0   浏览数:1460   最后更新:2017/08/31 21:55:23 by 聚光灯
[楼主] 聚光灯 2017-08-31 21:55:23

来源:ARTYOO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海报


日期与时间


周四  

2017年9月7日

藏家预展, 3 - 6pm (仅限受邀贵宾)

开幕酒会, 6 - 9pm (仅限受邀贵宾及限量购票观众)

周五

2017年9月8日


贵宾预展,  11am - 6pm

(仅限受邀贵宾及限量购票观众)


周六至周日

2017年9月9-10日


公众开放日, 11am - 6pm


地址:

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近铜仁路。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 将于2017年9月8日-10日回归上海展览中心。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平台及博览会,“影像上海”在过去几年通过画廊、特展和公共板块的不同设展形式,推出了国际摄影和移动影像的艺术大师及前沿的艺术新星,同时也从经典性、前沿性、开拓性和试验性的视角时刻关注着影像艺术的发展。对即将迎来的第四届“影像上海”也不例外,博览会最终在严格的甄选中确认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画廊参展,这些画廊也分别分布在专注于现当代摄影的国际顶尖画廊的核心(Main)板块,和新兴艺术家、国际画廊的重要平台的平台(Platform)板块。除此之外,本届博览会还推出了“在场”、“洞见”、“焦点”、“收藏家特展”和“对话”多个精彩的特展和公共板块。

荣荣&映里 RongRong&inri |三影堂,北京 ThreeShadows, Beijing.2007. No.20-3 | 明胶卤化银工艺 Silver Gelatin Print | 2007

森山大道 Daido Moriyama | 鲸鱼 Whaler |明胶卤化银工艺 Silver Gelatin Print | 80s

ZHANG HAI'ER, The Forbidden City, Beijing 1987. Courtesy of Blindspot Gallery (Hong Kong)

CHEN WEI, Lost Hotel,2016. Courtest of ShanghArt Gallry (Shanghai, Beijing, Singapore)

CHEN XIAOYUAN, Dusk of Mr. Chen, 2007. Courtesy of David Chau (Cc Foundation), Private Collection.

JIANG PENGYI, Dissolution, 2017. Courtesy of Burger Collection and Blindspot Gallery (Hong Kong)

CHENG RAN, Film still from video 'Simply Wild', 2014. Courtesy of Adrian Cheng (K11 Art Foundation), Private Collection.


而在本届博览会的所有参展画廊和艺术家当中,他们不仅在摄影艺术领域被广泛得知和认可(荒木经惟、森山大道、张海儿),还不乏有些机构、画廊和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也享有声誉。比如像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香格纳画廊、佩斯画廊,以及Leo Xu Projects和三影堂+3画廊、Lucie Chang Fine Arts等等。其艺术家方面,在“收藏家特展:叙事”和“洞见”两个板块中会呈现杨福东、张洹、施勇、陈晓云、荣荣&映里、封岩、张克纯、陈维、程然、蒋鹏奕等艺术家的作品,还在其它的板块中有何成瑶、二人组合鸟头、刘诗园、任航、吴欣默、马海蛟、王满、张晋等。除摄影之外,许多当代艺术家和收藏家都醉心于移动影像叙事的活力,如其中徐震和刘窗的作品。

这种既丰富又媒介综合化的影像生态,更为我们审视艺术家们如何用不同的造像方式让我们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周遭世界。尤其作为摄影,人们认为照片的本质就是讲述真相,而有的摄影师利用照片这一性质打破真实与想象、真实与构建之间的界限,另外一些人则凸显了摄影将现实离奇化的能力,甚至艺术家们被花簇拥着,静坐在一个拆迁后的胡同的门楼上,种种可能。

HARRY CALLAHAN, Chicago 1951. Courtesy Robert Mann Gallery (New York)

PENG YUN, Summer of Xiao Duo's 1-09, 2009. Courtesy of Vanguard Gallery (Shanghai)


在今天数码技术随处可见的时代,摄影不仅对于传统艺术的本真性起到了解除其神圣性的作用,更因其与数码技术的自然的接纳与接续而对于当代艺术的特质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摄影的奇迹,那种所谓“客观”图像的奇迹,即是通过摄影,世界自身显示出根本的非客观性。波德里亚很早就认为:“正是摄影师的客观镜头,揭示了世界的非客观性——它揭示了无论是通过分析还是通过相似性都无法消解的‘某物’。正是技术,引领我们超越了相似性,来到了现实的逼真性的核心。正是通过与技术及其剪贴工艺、其静谧、其沉默、其对运动的现象学化约的非现实主义游戏,摄影才成了最纯粹、最人工的图像。”

发现物的表面意义,对抗意义与意义的美学——这是图像本身的逆转功能变成了字面意义:换句话说,变成了深处的东西:现实消失的神秘操纵者。图像可以说是从实质上表达了这一现实的缺席,它“仅仅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仅仅是被欣然地接受,因为我们觉得无物真实。——博尔赫斯

而艺术家所做的更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在不断寻找适合图像的光。不是“现实主义的”或“自然主义的”光,也不是人工的光,而完全是图像的想象之光,图像的真正观念。不是来自单一光源的散射,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有两个来源:客体和凝视双重来源。柏拉图说,图像位于物发出的光与来自眼睛的光的交叉点上。

对此ARTYOO专门从在今天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摄影作为一种媒介所承担的表达观念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的当代摄影相比以前的摄影艺术发生的变化方面,针对此次博览会的部分参展画廊和艺术家进行采访,在选择作品的思考角度作出不同的分析。


对话“收藏家特展:叙事”


陈维:

艺术家陈维


摄影对我而言,是我在创作中惯用的方式之一。


每个人的创作多少都是不同的。摄影都是记录瞬间,但重点在于摄取的事物不同。


我的工作是对现实的素材进行再次的编辑。这里面有大家熟悉的事物,也有陌生的,还会有介于这两种感觉之间的。


程然:

艺术家程然


影像的截屏在我理解里不是特别能作为单独的作品存在,也很少做这类作品,除非是材料本身或者有独特可以呈现为一帧的必要。


什么是纪实我觉得很难说清,是什么原因让作者选择那一瞬间。现实也有很多角度,到底哪种才是对的呢。


对话参展画廊


采访对象:三影堂+3画廊经理卢方园

三影堂+3画廊经理卢方园


ARTYOO:在今天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你是如何看待摄影这一媒介所承担的表达观念的重要性?


卢方园:摄影虽然诞生时间较短,但发展至今日,早已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有稳定收藏群体的艺术收藏门类。在表达观念的重要性上,摄影与绘画、雕塑、装置是一样的。艺术家首先有自己的立意,再通过一系列无意的或刻意的安排,按下快门定格在一瞬间,经过暗房处理或者电脑后期处理最终成为作品。略有不同的是,我认为观众对于摄影表达观念的理解是相对容易的,因为摄影的拍摄主体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当代社会几乎人手一支摄影工具(手机),他们可以通过不断地观看与实践来理解摄影艺术。


ARTYOO:三影堂+3画廊作为中国当代摄影极具推动作用的机构,你认为中国的当代摄影相比以前的摄影艺术有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并且从整体艺术家的作品面貌来看,他们所关注的题材及摄影语言与最早的纪实、摆拍、人物纪实摄影有怎样的意识上的区别?

卢方园: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当代摄影艺术的民间机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旗下独立运营的艺术空间,三影堂+3画廊很荣幸地见证了当代摄影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关于中国的当代摄影的发展和变化,今年巫鸿老师(美国芝加哥大学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受邀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划的《中国当代摄影40年》展览中已经有很明确的梳理,这个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2007-至今),已经很清楚地解答了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这个展览共有155位艺术家的500多幅摄影作品参展,他们的作品面貌、关注的题材及摄影语言,我觉得一两句话是很难概括的,欲知详情,最好可以来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参观这个展览,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汪芜生 Wang Wusheng | 黄山系列 Mount Huangshan Series A081 W59 | 明胶卤化银 silver gelatin print | 1991


ARTYOO:针对2017年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PHOTOFAIRS | Shanghai),请您谈谈三影堂+3分别选择、呈现了怎样的作品及摄影现状,此次三影堂+3所选择的艺术家都侧重哪些角度,请略作介绍?


卢方园:作为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元老级参展画廊,今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今年不但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成立10周年的重大节点,同时也是三影堂+3画廊成立5周年的日子,我希望我们的画廊团队和艺术家们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作为中国本土的艺术机构,我们以推广中国原创摄影艺术为己任,同时架构一个中西方摄影艺术交流的国际通道。今年我们会以汪芜生为首的中国艺术家为主,呈现汪老师拍摄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经典黄山摄影作品,其中有3幅是独版银盐照片,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它们上一次亮相是在汪芜生1993年日本东京三越美术馆的大型个展,属于汪老师的个人珍藏,这次再拿出来展,表明了汪芜生老师对与三影堂+3画廊长期合作的极大信心。同时三影堂+3画廊作为森山大道先生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代理合作机构,这位对中国摄影界影响甚广的日本艺术家也是我们重点推广的对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们除了架上摄影作品,还将特别呈现来自艺术家组合林博彦&黄承聪的互动性摄影装置,相信在艺博会现场应该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植田正治 Shoji Ueda | 妻子与风景 Sand Dune Landscape with My Wife | 珂罗版 Collotype Print | 1950

王满 Wang Man | 礼物 Gift 2015.5.28 | 灯箱装置 Photography Light Box | 2016


三影堂+3画廊选择艺术家主要侧重于艺术家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我们非常注重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创作的状态,会考察他们是否具备成为一个独立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比如今年我们最新签约的青年艺术家林博彦和黄承聪,一个来自香港,一个来自新加坡,他们同为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他俩就一起合作做作品,获得2016年的三影堂摄影奖大奖的作品《两个业余摄影师的不合时宜的工具》就是他们历时两年完成的一个非常成熟的系列作品。这套作品涵盖了摄影、装置两种媒介,对每一种媒介的表现都反应了他们对本体论的讨论,他们不仅仅是在拍照片,更是对摄影这个行为本身发出疑问,并从自己的角度去解答。在青年艺术家的范畴里,他们把很多同龄人都甩在后面。所以总结起来,我们合作的艺术家应该具备国际化的思维,一流的执行力,严谨的思维,独立的创作路径等等。


对话参展艺术家

艺术家张晋


ARTYOO:你是如何理解摄影这一媒介成为你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表达观念的重要方式?


张晋:一些时候觉得当代摄影和当代艺术又不全是一回事,摄影一词的拉丁文原义乃是指光的书写,今天很多艺术家都会借用摄影这一“老"媒介来做观念的书写。我自己不是摄影的原教旨主义者,在个人的实践中,假如能用摄影传递观念的话我会想办法使用它,如果不能就果断放弃,换用其它媒介。

王满:在我的创作中,影像、摄影、装置等方式都很重要,形式服务于内容,选择摄影方式去做这件作品是我通过主观判断后的结果,是我认定的表达此主题的最佳方式。


林博彦:我们将摄影作为主要创作的媒介,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首先,我跟我的搭 档都来自比较和理科有关的背景(建筑系/兽医学)。和其他媒介相比,摄影 对我们来说更具象,情感上更抽离,比较符合我们的个性;而且摄影作为一门 应用科学,本质上就跟科技和现实不可分割,思考和使用它的过程需要理性和 逻辑,符合我们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方式。二来,摄影和影像作为一种实用和普 及的媒介对我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它出现在我们当代生活的每一部分,也主 宰了我们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对它的制作、传播和消费的过程都很 感兴趣,也觉得是值得探索的题材。这些题材使得摄影成为了我们表达想法比 较适合且直接的途径。

艺术家王满


但是随着现今影像和文化的产生和传播都变得更即时,虚拟和无孔不入,我觉 得摄影作为一个来探究我们所处的当代视觉生活的工具/媒介/途径来说,它 显得有些无力了,不够锋利了,很难能直接戳到要害。不同形式,出现在不同 地方的影像和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同质的网,包围了我们。作为生活在当 下社会里的一份子,我们也在尝试找更直接和多样的方式去介入和提出有关的 问题。

林博彦&黄承聪


ARTYOO:能看到你的摄影作品同样在表达现实的问题,那你觉得你所摄取的情景、调用的语言和惯用的符号性素材,所传达出的现实意义与带有人或物记实性摄影有怎样的区别?


张晋:摄影花了100多年的时间一直在解决现实和艺术的冲突,有时现实多一点有时艺术多一点,随着每一次艺术或政治浪潮而摇摆不定。而摄影的危险来自于被动,常常很被动的去面对所见所感,在景观之下失去了作者性,摄影作品的现实意义并不取决于你直接地记录了什么,而是借助这一媒介如何干净利落地传递出你自己的疑问你自己的观点等等。


王满:谁都逃脱不了现实,但谁都无法纪录真正的现实。所以一定要说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话,四个字相互迷幻。


区别于过去摄影师作为主体,照相机作为中介和工具,拍摄对象作为客体的模 式,我们尝试跳出这个系统;我们视图片生产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去探索它 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工具可以为图像带来什么意义。

林博彦&黄承聪 Lam Pok Yin Jeff & Chong Ng |河原温的钟所拍照片的局部取样 Details from prints from Kawara’s Clock |收藏级艺术喷绘Archival Inkjet Print | 2015



林博彦:我们对于摄影这个媒介本身的纪实性和叙事性存在怀疑,所以在选择采用的语 言和符号的时候,我们尝试透过它们去表达这种怀疑;我们的照片大部分记载 的是实验的过程,目的和结果,对于实验所得的图像,我们也舍弃了画面上的 要求(我们没有执着于由钟改造成的照相机,或是360度的相机具体拍摄了什 么),它们是作为一种证据而出现在系列里面。我们更希望这系列的图像之间 具有逻辑上的紧密联系,而每张图片都可以承担起这个实验过程中的说明作用, 而每张影像也有文字去帮助阅读和理解背后的观念。我们希望我们的思考和想 法通过这个实验,和作为载体的相片被直接的,和有逻辑性地表达了出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