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还在坚持绘画?九位艺术家圆桌会议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563   最后更新:2017/09/16 21:06:23 by 蜜蜂窝
[楼主] 蜜蜂窝 2017-09-16 21:06:23

来源:YT新媒体


赵半狄1992年的作品《蝴蝶》在UCCA展览现场


在当下,艺术家已经拥有了更多创作自由,新的媒介形式应接不暇,不同的游戏规则在艺术界并行。但在这一时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邀请中国绘画界的九位重量级艺术家,再次谈论绘画,探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这一时刻,绘画该走向什么样的新方向。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看来,今天的绘画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中:从内部来说,艺术家们要面对这种媒介本身的发展局限;从外部来看,绘画又要接受“天价拍卖”下过于功利的质疑。


与绘画相处数十年的艺术家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2017年9月13日下午,艺术家陈丹青、冷军、刘小东、刘野、毛焰、王兴伟、喻红、张恩利与赵半狄,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大厅中,赵半狄绘画作品的环绕下,开起了“圆桌会议”。

UCCA对谈“中国绘画高峰论坛”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以下是本次对谈的精彩内容摘录。


赵半狄

绘画是一个艰巨话题,

就像全球变暖一样。

赵半狄 中国Party


大家也许记得,我曾经放弃绘画很多年。因为我想变个活法——绘画对我来说真的太重了。90年代在我面对画布的时候,画的好的地方会让我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还要起来开开灯看是不是我记错了;画得不好又会非常沮丧,觉得自己没有才华。我觉得绘画对我来说真的是令我焦灼的一件事情,很像焦灼的恋爱。


有一天我觉得应该走出去,拥抱世界,哪怕做出拥抱世界的姿势也好。于是我走出去从街头行为做起,我投入了所有的热情,直到热情被耗尽。

《让熊猫飞》(静帧),2013, 影像 88‘51’‘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我们身后这几张画就是重新拿起画笔时画的,对我来说已经恍如隔世。虽然主流艺术界多媒体盛行,但我愿意拿起古老的画笔——它有助于使我跟时代保持距离感,我喜欢这个距离感。

赵半狄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陈丹青

画画完全是我自己的事。

陈丹青 - 西藏组画 进城之一


今天画画已经完全是我自己的事了,所以我不想参与绘画的谈论。


19世纪之前,绘画一直是一种传媒,但今天它已经变成艺术。一件事物变成艺术就是它的末日,因为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它,所以它只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很清楚我在做一件“过去时”的事情,但我不再被这个困扰。

陈丹青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王兴伟

我没觉得中国艺术在模仿,

绘画有它的社会自觉性。

我从80年代接触绘画,那时候没有什么条件,就是喜欢。而现在我们可能是延续了最开始的习惯。其实我们并没有考虑绘画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可能也还会去做。


近几十年大家有一个印象,认为中国在重复西方美术史上已经有过的东西,事实上也是,我们很多形式都能找到一个相对应的西方历史阶段的样式。但这也可能是个误会,我觉得中国近代历史,中国绘画应该跟中国的历史现实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王兴伟-无题


就像鲁迅说的:有些部分我们是“拿来主义”,拿来就正好能用的时候,你“拿来”是有道理的。而有一部分是“拿来”以后不合适,就需要进行改进。


我觉得中国艺术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社会的自觉性,所以我整个没觉得中国艺术处在模仿,我觉得中国艺术的核心还是以我为主。

王兴伟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喻红

就是喜欢,就这么几十年画下来了。

喻红 - 游园惊梦


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画画。到90年代的时候,各种媒介、各种艺术手法都出来了,所有人都不画画了,觉得画画是一件特别落后丢人的事。但这么多年还是有这么多艺术家画出来了。其实不是为了要什么,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要什么,没什么问题,就是喜欢。


今天我们重新来谈绘画这件事情,我觉得很好。绘画现在真的打破了很多边界,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对我来说每天画画还是挺开心的事。

喻红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张恩利

那是个单纯的时代,

我们没有功利。

张恩利 - Space Painting (2013), Watercolour on wall, installation view.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London. Photo: Mark Blower


开始画画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们都是孩子,不会想什么我去拷贝西方的表现主义之类的,也没有功利。只是因为我觉得看了特别感动,所以我就这么画了。


今天我们不应该再被这些问题所困惑。

张恩利在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冷军

中国绘画传统,

是“道”,是“情”,是“趣”。

冷军《肖像-小唐》


每个物质都有两个功能: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绘画已经失去了它作为艺术的使用功能,剩下的就是它的审美性和趣味性。西方绘画都是带有功能性的,给教堂画圣经故事或给人物画肖像,但中国绘画传统是“道”,是“情”,是“趣”。


实际上整个的当代艺术,我认为它是不断的在拓展对人性的满足的过程,不断的打破道德的束缚的过程。但架上绘画有什么功能呢?它在“往内走”,它有几百年来我们积淀下来的绘画的一些规则,大家共同承认的,就像中国的传统艺术一样的。你越学,越了解它,你会发现它越深厚,并不是一览无余的东西。

冷军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毛焰

中国艺术不是模仿,

而是学习。

毛焰 - 小戴


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说中国绘画是模仿,当然存在大量的模仿,但是我理解的是一种学习,就是西方的从现实主义到当代。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小时候我们学中国的芥子园画谱,学习俄罗斯的绘画,学习十七八世纪的绘画,其实是学习了很多不同门类风格的绘画。也就是说,在今天,我们面前呈现出了一个很奇特的化学混合。


我们无法从现实来预知未来,也没有必要。因为绘画的传统一直是根深蒂固的,从历史走到今天。

毛焰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刘野

今天我更重视绘画

和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刘野 - 金光大道


当然今天绘画不是唯一的视觉表达媒介,但也不用那么悲观。我觉得画家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要野心太大。今天绘画需要去虚心、认真的观察其它艺术形式,比如电影、音乐、设计等等。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绘画的一个总方向。


我发现很多画家同时也做一些影像、行为,比如赵半狄。我倒不觉得他是真的放弃绘画,我觉得他是形式上放弃,他的电影、摄影、行为,都是他绘画的延续。今天他从形式上又回归绘画,但是我觉得今天他的绘画,又带来一些他这十年里其它艺术形式给他的滋养。

刘野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刘小东

“极右”心态成就了今天的画家。

刘小东 - 金城飞机场


我觉得今天在座的都是“右派”,而能正确回答今天的问题的都是“左派”。我是想说,政治正确应该是领导者的问题,而每一个从事实践工作的人都是“极右分子”。我觉得只有这样的心态才成就了今天在座的画家。


今天的新媒体展览门票比电影票都贵,但是人们还是会去看。即使是没有当代艺术修养,进去也都挺high的。但绘画不一样,我特别嫉妒画的好的人。比如我对面这幅赵半狄的画,那白墙就叫我嫉妒。这种空气感,让我画一辈子我都画不出来,他却轻而易举做到了。当代艺术其实是“讨好”观众的,但绘画从不——绘画只讨好绘画本身。

刘小东在对谈现场,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多媒体盛行的时代为什么坚持绘画?九位艺术家们各抒己见,最终却殊途同归。对于他们来说,不存在“坚持”与否的问题。绘画在他们生命中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就像陈丹青所说的那样,艺术家不需要回答时代的问题,艺术家只需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我们知道这是件古老的事,但我们喜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