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YOO | “影像上海”连续四年的目击者:香格纳、刺点、Flowers、三影堂+3、Vangu
发起人:ARTYOO  回复数:0   浏览数:2051   最后更新:2017/10/11 13:22:00 by ARTYOO
[楼主] ARTYOO 2017-10-11 13:22:00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展览现场


公众开放日

2017年9月9-10日(周六至周日)

11am - 6pm



地址:

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近铜仁路。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以9月7日的VIP预览正式拉开帷幕,能看的出主办方整体为“核心”、“平台”、“在场”、“洞见”、“焦点”、“收藏家特展”和“对话”等不同板块,精心设计了既连贯又富亮点的观展路线。从一进门的王宁德、庄辉、封岩三位艺术家的主题展“光-色-边界”,到由艺术总监Alexander Montague-Sparey策划的“洞见”,经由部分“核心”和“平台”的画廊展区,再步入以“收藏家特展-叙事”为展示中心向两侧延伸的“在场”单元,在“在场”单元会看到由佩斯画廊呈现的张洹的《家谱》(2015),以及新视线媒体艺术中心带来的Fito Segrera的作品《知感:消失的记忆》。随后跨越保时捷长长的展区后,正式进入主画廊单元。



“光-色-边界”展览现场

艺术家王宁德

“洞见”现场


透过这样一条观展线路所串连的不同板块,不难发现“核心”和“平台”的画廊空间面积仅仅占了整个博览会空间的一半左右,剩下的空间都集中在了带有策划性的特展和公共板块。不得不说的是在整个博览会中心交汇处的“收藏家特展-叙事”部分可称之为整个展场的重要焦点之一。而“收藏家特展: 叙事”是由戴比尔斯倾力支持,集中呈现了中国四位极具影响力的收藏家的私人珍藏——郑志刚 (K11艺术基金会),周大为 (Cc基金会),王津元 (复星艺术中心)和邵忠 (现代传播集团) 。虽然像其中最具代表的杨福东、徐震、施勇、陈晓云、荣荣&映里、封岩、张克纯的影像作品,以及新锐艺术家陈维、程然、蒋鹏奕的作品都很切“影像上海”的题,但不难看出其中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活跃在当代艺术的领域,甚至把视角退到这四位藏家身上,可以更进一步透露出他们在当代艺术收藏中的关注度。或许这种展场结构的设置正是博览会主办方弥散出的一股“当代艺术的气息。


“收藏家特展-叙事”展览现场

陈晓云《陈先生的黄昏》,2007年,图片来源:周大为(Cc基金会)

施勇《Untitled (Big)》,2008年,图片来源:王津元(复星基金会)

徐震,8848-1.86,2005,由周大为(Cc基金会)提供

张洹作品


如果进一步步入一楼的主展厅,除了荒木经惟、森山大道这样大师级别的摄影大师作品,还会看到像来自苏黎世的知名画廊Galerie Stephan Witschi,他们带来了罗曼·西格纳2012年在“上海双年展”做的作品,还有CAMERA WORK主打的时尚摄影作品——Tina Berning & Michelangelo Di Battista的《ELAINE》(2017)、Christy Turlington的《LUXOR,EGYPT》(1987)。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画廊层面看到两种近乎类似的区别:一类是像香格纳画廊、vanguard gallery、艾可画廊、Leo Xu Projects、三影堂 +3等偏向当代艺术的画廊,以及OCAT西安馆和BANK画廊合作的“服装摄影”的展;另一类像刺点画廊、Flowers Gallery、弄艺等专著于当代摄影的研究和市场的画廊。然而正是在今年主画廊数量偏少的安排中,处处弥漫着当代摄影和当代艺术的气息,当当代艺术的角度与摄影的界限趋向越来越模糊的现状时,其对于影像的收藏,也是一种市场的拓展。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从第一届市场的普及,逐渐积累和延展到对影像藏家的培养,甚至随着影像艺术这一“调色盘”的不断丰富,藏家也有意识地在接受新鲜的艺术形式和专业性。


罗曼·西格纳作品

Christy Turlington的《LUXOR,EGYPT》(1987)

Tina Berning & Michelangelo Di Battista的《ELAINE》(2017)

及新视线媒体艺术中心带来的Fito Segrera的做作品《知感:消失的记忆》


而这种成效在经过采访多家连续参加四年及三年以上博览会的画廊中,进一步得到了回馈和考证,例如在采访到香格纳画廊的艺术总监施勇时,他认为在第一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中反响很大,观众只是带着很强的新鲜感,整个呈现出属于以纪实或者记录为主的摄影概念的作品,而从今年来看,当代艺术家的比例,包括博览会做的独立项目,都明显渗透出当代艺术的影子。而这种反馈更在采访首次参加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Leo Xu Projects许宇中得以加强,他表示:“确实有很多爱好者和观众都是奔着摄影去的,有些人本身就爱拍照,然后喜欢上了摄影;有的爱翻杂志、看出版物喜欢上了摄影,然后开始收藏摄影;有些本身抗拒当代艺术的人不买绘画,反而会买摄影。所以我觉得PHOTOFAIRS Shanghai其实补充了这样的客群。”


对于本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所观察到的现象,ARTYOO特意采访了连续参加四年及三年以上博览会的部分画廊,还重点挑选了首次参加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Leo Xu Projects,想进一步听他们深入观察和剖析这四年博览会的展览及藏家的变化,也使得他们成为“'影像上海'连续四年的目击者”.


连续四年参展

(部分画廊)


香格纳画廊

施勇


施勇


第一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反响很大,因为它是第一次关于摄影的博览会,大家都带着很强的新鲜感,人很多。但是它整个呈现的感觉基本上属于以纪实或者是记录为主的摄影概念。所以那个时候香格纳被邀请,可以说在这样一个博览会环境里还是属于比较另类的,因为受众群是不一样的,摄影有自己的受众群。但是,经过第一年、第两年、第三年到今年,突然发现当代摄影的比例比原来多很多,我觉得这是受众认知的一个变化。因为博览会确实是让人看,同时也是让人来了解的。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观众每年的了解自然会增加很多原来不了解的东西,同时博览会还有很多讲座,各种各样的项目。所以从今年来看,当代艺术家的比例,包括博览会做的很多的独立项目,都为推广做了诸多工作。很明显今年人们对当代摄影的认识要比第一届要高很多。


香格纳画廊展览现场


关于收藏我们也没有统计过,但是我相信很多原来那些只收藏他们认为的所谓正宗摄影概念的藏家,已经开始在对当代摄影感兴趣了。以前第一届我记得买我们的作品的藏家还是当代艺术圈的,所以这种改变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


三影堂 +3画廊

卢方园


卢方园


今年,除了在“核心”板块展位展出作品之外,我们还在公共展区展出了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在“洞见”板块有我们代理的艺术家荣荣&映里,封岩,张克纯的八幅作品,然后在收藏家特展“叙事”里有我们两个藏家邵忠(现代传播集团),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收藏的作品展出。此次博览会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推广艺术家。另外,今年PHOTOFAIRS Shanghai的宣传周期很长,9月份的博览会几乎是从6月底就开始在搜集大家参展作品的情况,已经开始在做一些推广,所以我们感到很贴心,因为艺术品的销售跟推广是分不开的。


在这几年的参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摄影藏家挺好的,我觉得藏家总是会找到专业性强的机构。


三影堂 +3画廊展览现场


此次我们重点推荐的艺术家是汪芜生老师,汪芜生老师出生于1945年,80年代就出国了,在日本和美国旅居了30多年,2010年以后回到上海定居。三影堂+3画廊是汪芜生老师回国以后全面展开合作的第一家画廊,我们也希望成为汪老师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画廊。艺博会只是跟汪老师合作的一个开端,今年11月份在“集美·阿尔勒”摄影节展览期间,我们也会做汪芜生老师的大型个展,将会展出他98年在维也纳国立博物馆展出的一些巨幅独版银盐的“黄山”系列的作品。到时候应该会给国人一种很震撼的视觉效果。


刺点画廊

Mimi Chun


Mimi Chun


我觉得影像上海艺术博览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做的更好更专业,而且来参加的收藏家也越来越多,也能看到很多博物馆和策展人来参观。


9月6日由凯伦·史密斯策展的张海儿个展《缪斯:张海儿》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幕,我们觉得张海儿这几年在艺博会的曝光比较少,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展出他的作品,也是一个个展。这个展览我们只带了十多件作品,都是他早期经典的80到90年代的银盐作品,都是张海儿自己亲手去洗出来的银盐,所以很珍贵。而且你可以看到虽然是几十年的作品,但是他们的状态都是完美的,都保存的非常好。因为之前艺术家都没有拿出来过,所以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看到他早期亲手洗的银盐作品。


刺点画廊展览现场 张海儿作品


我觉得今天当代摄影的尺寸越来越大,而且很多时候艺术家考虑的都是从一个装置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一个作品放在展厅,或者艺博会有没有所谓的效果,但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市场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像张海儿这样的艺术家是很难得的,他是非常专注做他的影像,从题材、拍摄到洗照片也是非常认真的。这个时代这种类型做影像的艺术家是越来越少了。


vanguard gallery

李力


李力


首先从主办方来说,他们是很专业的。因为第一届和第二届,我是整个展会的顾问,所以对他们会更了解一些。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经验,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摄影本身在艺术行业的影响是相对比较弱的。但是我觉得经过这几年展会的努力,摄影在整个国内的艺术行业还是被推动了,现在反而关注摄影、影像的人慢慢多了。尤其在展会期间会看到其他机构有很多关于摄影的展览,这是一种配合。但是在第一届时,上海周围也没谁在做摄影展,或者是影像相关的展览。


今年影像上海增加了新的板块“洞见”、“焦点”,展位的设计跟往年不太一样,感觉更灵活,参观的感受、体验度我觉得更有意思。


彭韫作品


我们不是一个摄影画廊,我们有艺术家在做摄影创作,所以我们在挑选做作品时,不是从摄影本身去挑选的,而是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去挑选——哪个艺术家更符合我们希望的观念性。这几位艺术家不是把摄影作为主体,而是把摄影作为工具来用。这一点我们跟其他的摄影画廊可能不太一样。


Galerie Stephan Witschi

Barbara Liebster


Barbara Liebster


我记得PHOTOFAIRS Shanghai的第一年,中国的藏家其实也不是很了解,他们只是非常感兴趣而已。但是这些年里面中国藏家通过与我们的不断接触,他们越来越了解,并且有的还逐渐成为了朋友。


每个国家的历史不同,当代艺术肯定要跟历史是紧密联系的。在欧洲当代艺术史里你可以看到,欧洲艺术家是怎样在传统跟当代之间找一种平衡。因为中国跟西方的历史不同,所以传统与现代所要融合的方式一定是不同的,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品可以不光看到作品的本身,还可以看到作品背后,这个作品到底是来自哪里。我觉得这个展会越来越好,每个作品都是被精心挑选,质量也越来越高。


展览现场


我们此次带来的艺术家罗曼·西格纳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艺术家,他明年就要80岁了。这个作品是他在2012年“上海双年展”的时候做的。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作品,行为从开始到结束整个爆炸的过程是非常短暂的。这个球是由木头做的,里面添满了蓝色的油漆,他把球从30米高的烟囱扔下去,这一整个行动,叫做“时间的雕塑”,他记录了这一切,但是整个过程非常的短暂。最后留下来的是照片和我们的记忆,但是这个球其实已经被焚毁了,已经不存在了。


Flowers Gallery

Jonny Davies


Jonny Davies


很开心每一年都能够来参加,能够看到大家对于艺术、对于摄影的热情在逐年增加,包括参展商也在逐年增加。看到熟悉的朋友、藏家都会一年一年的过来,我很开心看到这一切。


展览现场


在展会开始之前已经有很多藏家联系我,有部分画作已经被提前订购了。


连续三年参展画廊

(部分画廊)



艾可画廊

王欢


王欢


每一年PHOTOFAIRS Shanghai的反响都不错,它是一个很有趣的,专注于摄影的专业博览会。而且特别是在近两年,它整体的面貌越来越多元化。


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角度与摄影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对于影像的收藏,它也在拓展。大众对影像这个类型艺术的认知度在提高。而且很多艺术家不只是局限于摄影的工作,比如“在场”单元的张洹的作品,其实是早期的行为作品,只不过是在此次博览会以摄影的方式呈现。收藏摄影的很多藏家他们也不只是收摄影,也涉及各个门类,其实都是相通的。


首次参展画廊

(部分画廊)



Leo Xu Projects

许宇



许宇


摄影的色谱或者说拼盘是很广的,但是博览会出于对收藏群体和观众的考虑,它是在一点一点补足颜色的。在博览会中能看到有时装味的摄影、商业摄影、人文类的纪事摄影到中国当代的摄影,以及日本二战后的摄影,他们都是摄影色谱中的不同板块,我觉得这还不能完全代表今天当代摄影的全貌。尤其当我们说到中国当代摄影的时候,其很多尝试都是比较初级的,比如简单的photoshop拼贴,行为表演记录下来的照片,这些都是摄影延展阶段的一些作品。我觉得90年代,2000年初的很多摄影作品,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被大家看到。这意味着市场有很大的一个上升空间,我在关注PHOTOFAIRS Shanghai这个博览会做了三届之后,发现他们特别专注。首先,我对行业的操作会有一个特别挑剔的标准,PHOTOFAIRS Shangha的i视觉呈现标准我是特别认可的,包括他们整个展览的观展动线做的很好,整个博览会的空间能来回有人流前后走动。在与主办方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博览会是可以参加的,而且它可以补足我对于新客群的需求。


展览现场


此次博览会我们有四个艺术家,廖逸君、陈维、刘诗园、程然,陈维与程然的作品也在收藏家展的“叙事”单元都有呈现。他们正好是不同类型的摄影,补足了摄影的调色盘。陈维很好地继承了20世纪末期的观念摄影、摆拍、Jeff Wall那个流派的DNA,但是他在往更戏剧化的舞台表现方面推进;廖逸君其实拓展了很多人对年轻的亚文化或者说新一代的纪实照片的理解。比如说因为任航的过世,他去拍摄年轻人私人生活的照片,但是大家产生了对某一领域摄影的很大的误读,我觉得这个时候就特别有必要,把他的作品带过来。廖逸君其实是延续了美国70年代以来的新摄影的很多创作方法,不管在技术上或表现上,虽然他拍了很多人与人的关系、两性的关系,但是他有很特殊的幽默感,没有太多的视觉上的朋克元素在里面,但是又在深度地讨论在美国或者纽约亚裔的社群里,年轻一代移民之间情感的、两性角色中对于阶层的新的定义、新的互相之间的关系,这很少在中国的艺术家作品中被讨论到。包括刘诗源对产品摄影、商业摄影的挪用,对图库、照片的使用,这也很少有艺术家在做这样的尝试。当我们真正放到今天摄影领域里面来讨论的时候,他们都代表了几种不同新的流派或新的力量。


程然《绝对狂野》静帧,2014年,图片来源:郑志刚(K11 Art Foundation)


这里的藏家有几种类型。首先,摄影博览会是很吸引人的,确实真的有一些客群是奔着摄影来的。因为摄影有它自己的需求,比如说在酒店、咖啡馆,或者企业收藏里面,摄影作品的收藏会比较普遍,一个跨国企业在不同的办公室里面,可以出现某个艺术家同一类型,甚至同样的摄影作品,包括在酒店里面,因为酒店对作品的量需求很大,所以摄影可以填补预算上面的缺陷。另外摄影的可复制性让很多朋友之间可以共同拥有同一件作品,但是绘画就不会有这样的收藏可能,这个群体在摄影博览会有特别的露出。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PHOTOFAIRS Shanghai会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另外,确实有很多爱好者和观众都是奔着摄影去的,有些人本身就爱拍照,然后喜欢上了摄影;有的爱翻杂志、看出版物喜欢上了摄影,然后开始收藏摄影;有些本身抗拒当代艺术的人不买绘画,反而会买摄影。所以我觉得PHOTOFAIRS Shanghai其实补充了这样的客群。

ARTYOO得艺,你的私享艺术顾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