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小心把你们家的房子“切开”了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659   最后更新:2017/10/24 09:32:21 by 愣头青
[楼主] 愣头青 2017-10-24 09:32:21

来源:Cc艺术 林霖



建筑师素来是一群喜欢“搞事情”的人。当我们去各地游历,无论是曾经辉煌灿烂又灰飞烟灭的伟大文明的遗迹,还是述说人文历史折戟沉沙的皇宫府邸,抑或是象征着新时代壮志凌云的现代建筑,正是建筑刻画着城市的灵魂也构筑着我们的记忆。


优秀的建筑师,真是一群被上帝宠爱的人吧,能把这些美好建筑带给人类。


在文艺复兴时代,天才的洛伦佐·贝尔尼尼不仅用冰冷的大理石完美诠释了诸神的缤纷,也谱写了“天使与魔鬼”的壮丽,他更是缔造了整个罗马城——也即我们今天看到的梵蒂冈城的格局。

贝尔尼尼设计的梵蒂冈广场

圣天使堡前的圣天使桥上的十二位天使出自贝尔尼尼之手


鬼才的安东尼奥·高迪,几乎就是巴塞罗那城市与艺术的灵魂,永远建造进行时的圣家族大教堂似是捧着一掬上帝之光照耀百年……


圣家族大教堂

高迪设计的米拉之家


这些,都是属于古典荣光的时代,是本雅明口中充满“灵光”(Aura)的时代。而今,是灵光消逝的年代,是所谓的后现代。于是,在建筑领域,也出现很多后现代的奇怪房子。他们看起来完全和美感无关,似乎总是在破坏破坏,其实这种“打破”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新生或者重获自由的渴望。

当然,房子在这些“建筑师”手中或许只是一种创作的素材和筹码,他们,或许也更愿意被成为“艺术家”——不过你们发现么,进入后现代以来,那些明晰流派、风格定义,已经毫无意义;艺术家更多的是以个案的面貌惊世骇俗——无可复制,才是后现代艺术乃至当代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Gordon Matta-Clark,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很火的一位建(yi)筑(shu)师(jia),他特别喜欢搞事情。比如,把屋子当作积木玩儿,打打孔什么的……

Gordon Matta-Clark

Gordon  《圆锥横切面》(外观) Conical Intersect,1975

在这项作品中他使用了两座正待拆除的17世纪的废弃建筑,并穿过建筑体打了巨大的钻孔

或者,没事搞一个鬼屋,将房子一劈为二,这使得两半房子的中间产生了一个楔形,并几乎延伸到了最长约两英尺的屋顶。之后他锯掉了房子的 四个顶角 ,它们是这项工程的唯一残留物。在劈开之后,房屋的剩余部分全部被拆除了。


甚至,干脆来一个“事故现场”——把房子丢水里,沉沉浮浮;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


还有很多“搞破坏”的……



但其实都可以看出来,Gordon Matta-Clark是几何控,且对建筑的秩序有着极高的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搞破坏”留下的痕迹更像是一组编码。


行文至此,或许各位看官已经看出来了,这里的“撕裂建筑”,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而其本质就是“地景艺术”(site-specific),是隶属公共艺术的一种门类。Gordon Matta-Clark的艺术本质其实是关注于改进空间和鼓励我们关注空间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创作去创造什么,他一般选择的议题代表了城市的衰败和都市中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因此他被定义为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艺术家(“anarchitecture”)。


Matta-Clark总是使用简单但强烈的修饰——也即房屋切割——来改变我们对这些空间的看法其卓越之处在于悖论性地将废弃建筑物转化为雕塑。

Matta-Clark的方式或许有些激烈。在他的同时代,另一对很著名的艺术家的理念就积极得多——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夫妇,他们的知名度还是比较大众的,包裹各种建筑的行为不仅“胆大包天”而且非常酷!

克里斯托夫妇


他们的作品从来不出现在画廊、美术馆、展厅或艺术品拍卖会上,而是矗立在大地与自然之间。每一组辛辛苦苦做的项目都是暂时性的,之后就彻底消失。

有些项目,往往是要经年累月、苦苦经营才得以实现,最终还是很快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克里斯托却说:“我们的作品都有关自由,自由的敌人是拥有,因此消失要比存在更永久。”


克里斯托夫妇 《包裹峡谷》(Valley Curtain) 1970-72

克里斯托夫妇 《包裹海岸》

克里斯托夫妇《奔跑的栅栏》 1976


嗯,顺便推荐一部来自HBO的克里斯托夫妇纪录片《门》(The Gates),是讲纽约中央公园的这场公共艺术项目的来龙去脉,很好看。

纪录片《门》海报

克里斯托夫妇在纽约中央公园做的《门》项目


无论是诡异、晦涩还是壮丽、恢弘,都是艺术表达的不同侧面,它们都代表着一种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无声的抗议和无声的暴力。维根斯坦曾说过:“无可言说之事,终将无言以对。”好在,还有艺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