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在风中》:生活是一场竭力的搏斗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534   最后更新:2017/10/31 09:57:30 by 另存为
[楼主] 另存为 2017-10-31 09:57:30

来源:凤凰艺术


伦敦国际电影节(BFI London Film Festival),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1956年创办。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举行一次,原来为期 3周。1978年起改为两周。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在其他国际电影节上得过奖的影片,因此,被称为“电影节的电影节”。与此同时,也放映深受欢迎的影片和新倾向性的影片。通过电影节的各种活动,加强各国电影工作者的友好合作,促进各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而这一届,艺术家蒋志作品《在风中》入选伦敦电影节。


作品名称:《在风中》

放映时间:2017 年 10 月 14 日(周六) 15:45

放映时长:18 分 33 秒

放映地点:第 61 届伦敦国际电影节,Surface Tensions,Strand Campus,Strand,London WC2R 2LS


在无休无止的厉风中

暴烈而虚无

生活是一场竭力的搏斗


艺术家蒋志的作品《在风中》入选第61届伦敦国际电影节(London Film Festival) Surface Tensions单元,该单元将由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的十一位艺术家的短片集合而成,将持续播放113分钟。《在风中》将作为首个放映作品,正式拉开序幕。


电影节于2017年10月4日在伦敦开始,并持续至10月15日,主要活动项目有:①放映在其他国际电影节上获过奖的影片或具有艺术价值、新倾向性、深受人们欢迎的影片;②为评论家、艺术家、电影专家分别举行专场映出;③召开有争议影片的研讨会。


影像片段

蒋志,《在风中》3'05'',四屏录像,2016


西西弗斯的巨石已经不再是沉重的了,或者,不再只是沉重的。在风中扛着巨石,他的身体不是承受着巨石的重量,而是狂风中巨石的轻,他竭力把持着风中的巨石,以免被风吹走。我们所承受的,不是重,也不是轻,而是承受着意义的轻重丧失, 所带来的困惑和痛苦。或者,新的西西弗斯,是不管轻重的勇敢。或者,是无轻无重的自由。

蒋志,《在风中》2'58'',四屏录像,2016


年老的父辈,一个时代的背影,和轻飘飘的童年玩具一起被风裹挟。有些吹散,有些难觅踪影。我们在过去和现在的时间里。我们在他们的背后,看着一切随风远去。而还一群他们,在我们的背后。我们的前方是无尽的过去。我们的背后是无尽的未来。我们在其中,一同在风中。

▲ 蒋志,《在风中》2'31'',四屏录像,2016


在一棵风中飘摇的树上相依为命。大风如浪,我们同在这棵如海中小草的树上。只有爱,爱他人,爱这棵与大地连接的树,才能获得力量。

蒋志,《在风中》7'33'',四屏录像,2016


暴风雨。(残酷的生活)。照亮的路是窄窄的一条,迎着远处的光前行,意味着也要迎着路上风雨不停的鞭打。 风就是我们从父母脸上看到的,一刻不停的那种流动,那种令人心酸的不断吹过的,使之每天变化……凌冽如刀,刻划出雅丹之貌。因流而逝。这是我们在父母的身体上看到的风。 它不能被阻止。其实风没有自己。它是以他人面目出现的自己——阻碍之相、惩罚之相、吟唱之相、哭泣之相、地狱之相、天堂之相、力量之相、毁灭之相、撕裂之相、舞蹈之相、罪恶之相、救赎之相…… 你能感受到风,却无法找到风本身。 你被风吹拂或肆虐,但不知风来自何处,不知风为何物。难以定义。 你在风中的悲痛和狂喜也同样如此。 我们每一个人都如同风中之火。火在风中是孤独的。被煽起,被吹灭,火自身无法自控,这就是彻底的孤独。灼热而孤独。它的形态被虚无的动塑造着。随风而摇摆不定……


我们,在风中。

蒋志

Jiang Zhi

2016,11,7


对话 “凤凰艺术”


洪羽 X 凤凰艺术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 洪羽 ,China Visual Festival  策展人,伦敦电影节中国区推荐人,BlainSouthern中国区总监


Q: 伦敦国际电影节中的Surface Tensions 单元由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的十一位艺术家的短片集合而成。为什么选择艺术家蒋志的《在风中》作为首个放映作品?


洪羽:蒋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中国影像艺术家,他的作品集合了不同艺术语言的实践,且作品的视觉呈现和音效非常符合影院标准。我在展览中看到《在风中》,作品的视听品质启发了我在影院环境中放映他影像艺术作品的想法。

电影节China Visual Festival 现场


Q: 对于这样一个国际电影节来说,能为我们介绍一下Surface Tensions它的评选机制是什么?


洪羽:Surface Tensions可译作“表面张力”,关注的是当下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构建环境。该单元集合了居然敏锐洞察力和驾驭不同媒介的艺术家,他们用层次分明的动态图像作为自己对于环境观察和思考的载体。

Q: 作为电影节的策展人之一,您是如何评价《在风中》这部作品的呢?


洪羽:我第一次去蒋志的工作室拜访他是离开中国美院多年之后。当时主要是看他的架上作品。在他工作室中,我被他书架上一整套传统书画集吸引,作为当代艺术策展人,我相信艺术家首先也总是艺术史工作者,他们和策展人一样好奇传统的视觉经验和美学价值与当代艺术创作的潜在对话和多元互动,《在风中》并不一定直接关照这些, 但是视频语言和影像符号作为一个全球通览的沟通桥梁, 我非常好奇它如何在电影节的观看渠道中去给非典型当代艺术“观众”讲一个故事,或者传递人类普世情感。


Q:纵观现在世界各大电影节而言,作为中国的艺术家,也屡屡开始进入国际视野。而电影节入选作品的范围也变得更加地宽泛,更多类型的影像作品也进入了评选的领域,如这次蒋志的《在风中》,原本是一个影像装置的四屏录像。这是否代表着关于现在和未来的一种趋势呢?


洪羽:作为视像艺术节的艺术项目策展人,我从当代艺术背景出发,近些年来在展示和企及受众上受到电影产业的启发。视像艺术节的宗旨一直是推广中国电影制作和当代艺术,艺术节最近三年我们将专注于影像艺术的项目推广——拓展当代艺术和电影产业对话,这很妙。就像我说到在商业画廊中看到蒋志的作品,无论架上也好还是摄影作品也好,我想到的是在电影院的环境中去做另外一种呈现。我这样的想法和伦敦电影节Experimenta策展人Helen de Witt不谋而合,我们合作的三年中,从张培力、曹斐到今年的雎安奇,大量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得以进入英国电影的顶级殿堂——英国电影学会(BFI)并与英国观众直接交流,可贵的是,这些观众不仅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文化,而且是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来看待影像艺术。我认为策展人的任务就是把这种思考的可能性提供给观众。


Q: 电影作为当下人类社会进程的一部分,它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英国伦敦电影节又被称为“电影节中的电影节”,那么,在今年的电影节上,从这些所展现的影片上,能看到当今人类社会所正在面临着怎样的一个世界的问题吗?


洪羽:伦敦电影节“电影节中的电影节”的称号,来自于伦敦电影节主要放映并评价参与过其他世界知名电影节的作品,所以就作品水准和艺术水平而言伦敦电影节具有一定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电影节开始售票便被哄抢一空。今年电影节的选片中,不仅有从女性视角凝视非洲大陆的处女作竞赛片《我不是女巫》,还有官方竞赛获奖影片、讲述家庭关系和国家预言的《无爱可述》— 你很难对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一概而论,但通过这些影片你一定会对世界上不同地域正在发生的变化有整体了解。


Q: 如果这样的推理是合理的,那么作为地缘性而言,中国艺术家的电影,它们又在其中反映着怎样的中国当下的景观现实呢?


洪羽:此次伦敦电影节入围的中国影片中,既有吴宇森的悬疑动作大片《追捕》,也有从First青年影展走出来的导演忻钰坤第二部悬疑惊悚作品《爆裂无声》;在讲述少女成长的故事结构下,既有从两个不同年龄段女孩出发、反应社会和人关系的《嘉年华》,也有怪异少女白日梦之旅的《白色女孩》;实验影片中,除了蒋志的《在风中》,艺术家陈轴也用纪录片的形式表达对了当下中国青年身份困惑的感知。回到你的上一个问题,我觉得这很难去总结当下中国面临的一种现实:世界很平,中国疆域很大,庆幸有这些电影人和艺术家用作品来让我们对于这片大陆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有新的认知。


Q: 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目前在中国来说,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艺术电影如何才能进入院线市场?您觉得我们这样的电影市场存在着什么问题?而在西方,他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类似的问题呢?


洪羽:艺术节电影项目总监邱岑在英国电影行业从业多年,她和我讨论觉得答案非常简单:艺术电影不能也不应该和商业电影处于竞争的状态。在英国,院线被划分为三类:商业院线、艺术院线和独立院线。各个院线同一时段上映的影片完全不同,每个院线也面临截然不同的受众,互相之间也没有竞争关系,这种状态下最大获益者就是观众 ——不管你是哪一种电影的受众,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


中国的电影市场或许问题很多,但我认为归根结底在于电影院“一锅端”的现象,这很糟糕,因为在中国,竞争很多时候不是影片和影片之间的竞争,而是电影院和KTV、桌游吧的竞争 ——既然电影院没有满足我口味的影片,那我为什么不去寻找别的娱乐方式呢?长此以来,我们就看到的电影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时好时坏,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电影产业和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


关于艺术家

▲ 艺术家蒋志


蒋志 1971 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为同时期才能最全面的艺术家之一,蒋志曾在多个重要美术馆和画廊举办过个展——其中包括 OCAT 深圳馆、广州时代美术馆、白立方画廊香港空间、北京魔金石空间等等。


蒋志长期、深入地关注各类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议题,总是自觉地处在诗学与社会学这两个维度的交汇处上,他所着力的是如何使那些我们熟悉的日常、社会经验转换进作品文本中,并保持日常经验与文本经验两个维度上的张力。在关心当代艺术自身方式问题的同时又富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他的语言多元广泛,在他超越了容易引起观者共鸣的空泛的个人情感和文化态度,从社会和个人的心理深层批判性地介入艺术创作和社会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并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个展:

2017: 《范沧桑——蒋志个展》,HDM画廊,北京

《我们——蒋志个展》, TKG+,台湾

2016 :《一切——蒋志个展》,深圳OCAT

《注定——蒋志个展》,魔金石空间,北京

《蒋志:一半》,Jewelvary,上海

2015:《 蒋志:一现》, 白立方,香港

2012:《 窄门》,魔金石空间,北京

《情书》,M97画廊,上海

《不纯之光》,Saamlung画廊,香港

《如果这是一个人》,时代美 术馆,广州

2011 :《一念》,沪申画廊,上海

2010 :《表态3——蒋志的一个展览》,站台中国,北京

《蒋志个展:神经末梢的温度》,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

《蒋志个展:颤抖,玛吉画廊》,马德里

2009:《 表态2——蒋志的一个展览》,奥沙艺术空间,香港

《表态1——蒋志的一个展览》,奥沙艺术空间,上海

《蒋志个展:白色之上》,奥沙艺术空间,新加坡

2008 :《蒋志个展:白色之上》,奥沙艺术空间,香港

《蒋志个展:神经质及其呓语》,玛蕊乐画廊,北京

《蒋志个展:照耀我》,DF2,洛杉矶,美国

2007:《 事情一旦发生就会变得简单:蒋志摄影新作展》,M97画廊,上海

2006 :《蒋志个展:双人房—03房》,朱屺瞻艺术馆,上海

1999:《“木木”蒋志摄影展》,博尔赫斯书店,广州


获奖:

2000年 获中国当代艺术提名奖(CCAA)

2002年,香港国际电影短片节 “亚洲新势力——评委会大奖”

2010年 改造历史(2000-2009年中国新艺术)学术大奖

2012年 获“瑞信·今日艺术大奖”。

个人作品集有:《木木》(1999),《照耀我》(2008),《神经质及其呓语》(2008),《白色之上》(2008),《颤抖》(2010),《如果这是一个人》(2012),《情书》(2015)《滥情书》(2016,与陈晓云合作),《我们,注定,一切》(2017)。


撰文/芒果儿 采访/Aleph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