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列宁知道革命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今天,在资本主义有负于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记住这点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1693   最后更新:2017/11/17 22:21:52 by 之乎者也
[楼主] 之乎者也 2017-11-17 22:21:52

来源:海螺社区 译:王立秋


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王立秋 译


在左派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抵抗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以至于损害了它的进步的同时,它却依然奇怪地不与那许许多多发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解体”之信号的潮流接触。

(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外的弗拉基米尔·列宁像,Getty)


也许,列宁的主要成就,他默默地扔掉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念,这种观念认为,革命是历史进步中必要的一步。相反,他遵从了路易·安托万·圣-茹斯特的洞见:革命者就像是在无人涉足的海域领航的水手。


这就是列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那个大问题——工人阶级没有把自己构造为革命行动者是怎么回事?——的回答。当时,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正在持续地寻找其他可以扮演革命行动者角色的社会行动者,于是替角取代了不情愿的工人阶级:第三世界的农民、学生和知识分子;以及被排除者……甚至是被今天一些绝望的左派吹捧为“游牧的无产阶级”的难民。


工人阶级作为革命主体的失败,正是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内核:列宁的艺术,在于发现了失望的农民的“暴动潜力”。十月革命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它针对广大农民的口号“土地与和平”,把握了农民极为不满的那个短暂时刻。

起义的士兵


早在十年前列宁就这么想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成功前景感到恐惧。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新的、强大的独立农场主阶级——列宁写道,如果斯托雷平成功的话,那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革命就不可能了。所有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从古巴到南斯拉夫,都遵循这个模式:抓住极其危机的情景中的机会,吸纳民族解放或其他的“暴动资本”。


要点不仅在于,革命不再乘坐历史的火车,遵从其规则了——问题是另一个。这情况看起来就好像是,有一个历史法则,一个或多或少清晰主要的、历史发展的主线,而革命只能在它的空隙中,“逆流”发生。


在这里,人们经常把1917年的“决断论者”列宁,和晚年的列宁,即一个更加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绝望地试图以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使革命制度化的列宁对立起来。然而,这两种立场,却共享同一种冷酷的,夺权然后掌权的意志。


列宁关注的是夺权,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权力的欲望,这种关注有更多的意义:它也表达了列宁对开辟一片“解放的领土”,一个在全球资本主义系统之外、由解放力量统治的空间的执着(在这个词的褒义上说)。


这就是为什么不断革命论的任何属性,对列宁来说都是完全外异的——当,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早期,所有预期的欧洲革命都失败了之后,一些布尔什维克党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丢掉权力比坚守权力好,列宁则为这种想法而感到害怕。


另一方面,在列宁用新的内容来填补资本主义系统外的自由空间的努力中,又有着更多得多的“乌托邦主义”——矛盾在于,在如何夺权上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而在用权力来做什么上,他又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

列宁


今天,我们也处在相似的困境中。尽管左派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抵抗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失败到了损害其进步的地步,但它却依然古怪地,不与那许许多多的,发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解体”信号的潮流接触。这情况就好像是,两股潮流(左派的抵抗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解体)是在不同的层面上运动、无法交汇,如此,我们只能资本主义不断消亡的同时徒劳地抗议,而不能把二者汇总到一个解放地克服资本主义的合作行动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绝大多数)试图保护原来的工人权利不受全球资本主义的侵袭的同时,又几乎只有大多数“进步的”资本主义者自己(从埃隆·马斯克到马克·扎克伯格)在谈论后资本主义——就好像从我们所知道的资本主义到新的、后资本主义的秩序的道路,被资本主义给占了似的。


尽管马克思提供了不可超越的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分析,但他的错误不仅在于,他过于依赖资本主义终会灭亡的前景,并因此而不能把握何以每一次危机,当然资本主义变得更强。他还犯了一个更大的、战略的错误。


用沃夫冈·斯特里克的话来说——关于资本主义的“最终危机”,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今天,我们显然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最终危机,但这场危机只不过是——一个延长了的消亡和解体的过程而已,其中既没有简单的黑格尔式的扬弃,也没有什么行动者来给这个消亡过程一个正面的反转,把它变成通往某种更加高级的社会组织的过程。


不过,鉴于我们不远的将来的末世前景——从生态灾难到大规模移民——我们都应该听贝克特的话:“再试。再失败。失败的好一些。”


真正的乌托邦是这样的观念,如果我们继续留在既存的全球资本主义系统中,那么我们就能拯救自己。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列宁的激进主义的精神,和冷酷的实用主义。


也许,在这里,我们应该冒险重复一个经典的苏联笑话:在莫斯科一个官方画廊里,有一幅画名称是《列宁在华沙》,描绘的是列宁的妻子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在她在克里姆林宫的房间里,和一个年轻的共青团成员性交的画面。一个惊奇的参观者问向导:“可列宁在哪里呢?”,后者回答说:“列宁在华沙”。尽管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当西方列强与教皇和里根等方面合作干涉俄国的时候,“列宁在华沙”,但列宁的精神,却存在于工人的抗议之中,而后者,则带来了团结。


2017年11月6日


译自Slavoj Zizek, “Lenin knew that revolution wouldn't happen overnight – we must bear this in mind as capitalism fails us today”,原载于http://www.independent.co.uk/voices/russian-revolution-100-lenin-bolshevik-capitalism-marxism-communists-soviets-a8040136.html。感谢王立秋老师授权海螺首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