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空间“留下空间” | 开幕首展 “当幕布拉起,我们的对话早已完结——留光显影”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949   最后更新:2017/12/04 16:32:13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7-12-04 16:32:13

来源:FYFoundation


开幕式:2017年12月12日 下午3点

媒体导览:2017年12月12日 下午2点

展期:2017年12月13日至2018年5月12日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建国西路56弄29号

策展人:汪单、姜俊

艺术家:沈凌昊

主办: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赞助:蓝海资本、王星喻女士

灯光赞助:红日照明

语音导览支持:VART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上海新空间“留下空间”,将于2017年12月12日下午三点开幕。留下空间,是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简称”基金会”)设立的第三个非营利艺术空间。位于上海历史悠久的(前)法租界,由老洋房改建的留下空间,为上海以及周边地区建立艺术发声地。开幕首展邀请年轻策展人汪单、姜俊共同策划旅美艺术家沈凌昊个展——“当幕布拉起,我们的对话早已完结——留光显影”。


沈凌昊,剩余物-后花园地图,视频装置,尺寸可变,2017

展名“留”源于留下空间的名字,“留光”刚好也配合此次展览中艺术家所使用摄影媒介,以及对“感光”材料的运用。“留光现象”指强光离开感光物后的延迟光影的现象,此次展览的主作品“剩余物-留光”便试图通过视觉和观念来呈现记忆“留光”后的“追忆”。然而,在展览开始后,“我们”的对话真的完结了吗?“留光显影”以追忆的方式试图开启新的讨论。

沈凌昊,剩余物-边界,混合媒介装置,120 × 61.5 cm,2017


“完结”和“显影”不仅构成了一种留白式的停顿,更多的是激起多维共振。艺术家个案式的展览只会是一个起点,随后基于展览而发的多个学者讨论、工作坊、写作和现场表演等“事件”将重新构建“留下”空间,使得历史文脉与当下城市空间发展共同聚焦于此。当下当代艺术的剧场化是显而易见的现象,展览开幕和所有的大戏开幕一样,一切工作必须各就各位,完成之前的协商和对话,指向个展艺术家沈凌昊所选择的概念“留光显影”。在多个意象(论坛、雅集、治园、剧场)中,艺术家和策展人以“剧场”——“幕布拉起”形象地影射了“留下空间”的亮相。


关于策展人

汪单,ePublicArt(电子版公共艺术杂志)主编,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项目部助理总监。2011年毕业于伦敦大学Goldsmiths 策展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专业,获本科学位。2011年8月到2013年4月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览教育组,主要负责展览协助及教育活动策划。2016年获得吴作人基金会与卡蒂斯特基金会合作“青年策展人奖学金”。

姜俊,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理论工作室研究员。毕业于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获得Prof. Aernout Mik的大师生称号。现于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从事图像学和展示文化研究学的博士研究。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曾参加过的展览,包括:China 8,Recklinghausen 艺术厅,德国,2015;die Uberwachung,柏林, 2014;Art Lab ,上海,2013;入城北威州大展2011,艺术宫,杜塞多夫,2011。


关于艺术家

沈凌昊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绘画系获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他曾获得 “Murphy Award”墨菲奖(2016);“巨人提名奖- 邱志杰提名奖”(2011);“CREATIVE M50年度新锐奖-银奖”(2011);“三影堂摄影奖-提名”(2011)。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展出,包括:“Murphy Award 墨菲奖提名展”,旧金山,SOMArts艺术中心,2016;“Regarding Beauty”,科林斯堡,科罗拉多摄影艺术中心,2015;“SIPF 2012 新加坡国际摄影节”,新加坡,2012;“一重影事”,深圳何香凝美术馆,2011;“万相: 2011年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1等。



关于建筑师

Nunzia Carbone,生活在上海的意大利建筑师,与DEDODESGIN 常明辉、建筑师赵悦一起合作设计了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新空间“留下空间”。

DEDODESIGN ARCHITECTBG工作室设在上海和威尼斯,于2001年在上海成立。

作为非营利艺术机构,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简称“基金会”)旨在为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和全球的艺术爱好者构建一个多元的文化平台,以激发对当代艺术具有启发性的对话与思考。


  • 愿景&宗旨

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广当代艺术的研究和交流,积极支持和赞助非营利的展览、活动和出版等项目,并在深圳和上海设立了三个非营利空间,用以举办系列项目与展览,探讨当代艺术以及对当今问题作出回应。


  • 介绍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在2015年由杨锋先生在香港注册成立。深信生活与艺术的共生关系,机构所开设的非营利空间打破白盒子理念,进一步模糊私人和公共的界限,为艺术支持提供另一种可能性的探索和实践方法。


现机构已设立了三个空间,分别是位于深圳的有空间、额外空间和上海的留下空间。


2016年基金会举行了《两个时刻》的收藏展览I&II,推出“微征集”项目、展览以及新锐策展人工作坊,与UCCA合作,于深圳“有空间”举办《劳森伯格在中国》 的展览公共活动。2017年初,基金会在深圳“额外空间”举办了《梁铨 如茶|杨锋收藏展》;3月,年度展览《所见非所得:一个关于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的展览》在“有空间”展出;11月,在有空间举办了“逆光:双城取样”的展览。自成立以来,基金会陆续支持了一系列美术馆、非盈利空间的展览、出版和公共教育项目,以及艺术家独立艺术项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