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不懂当代艺术,可能是因为没好的策展人做导览
发起人:聚光灯  回复数:1   浏览数:2387   最后更新:2018/01/06 11:08:44 by 聚光灯
[楼主] 聚光灯 2018-01-06 10:48:48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阿改




去碑营I:北平之春

Ying Space 应空间


策展人:于瀛

艺术家:王烁、邓大非、董鹤、姜琤、金景鸿、李天琦、刘健、马文婷、马延红 、孟阳阳、祁磊、王云冲、肖答牛、肖江、许宏翔、于艾君、郑宏祥


展期 :2017年11月5日 - 2018年1月9日

           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 周一闭馆

地点: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村红一号院A3应空间



一个好的艺术展就像一桌菜,前汤、主菜、甜品,样样具备,也各有讲究。


不过,一桌菜好不好吃,不需要厨子站一边儿给你讲,谁都能自己尝出来;一个展览好不好看,有没有人给你讲,那效果可是大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首次在这篇文章里,采用策展人线上“导览”的方式,让大家看看一个好展览是如何组合的,你又可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观看那些“看不懂”的当代艺术。


于瀛老师书读得多,是我素来佩服的年轻策展人和艺术家;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不把艺术看得那么“小”,艺术于他而言,是可以很“大”的。从他策划的这个“去碑营”系列,估计大家也能看出来。


本文字多图多,因此就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下面直接请出于瀛(如果我要插嘴,我会用括号或特殊颜色标注出)



为了“去碑营”这个系列展览项目,我们整理了400多个艺术家的资料,又拜访了六七十个艺术家的工作室,这是项目的第一回展览,选了十几个人,做成这个展览。


起名“北平之春”,有这样一个背景:中国的当代艺术可以说是从1970年代末的“星星画会”开始的,当时有一个名为“北京之春”的民主运动,星星画会的很多重要成员也参与其中,艺术家们反对官方那样的创作模式,想用一种现代主义的、形式化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我,所以当时他们的动机就是去掉作品里的政治性,但是这个动作反而是最政治性的。


之后的当代绘画领域在这三十年里,去政治化一直是一个主要的基调,直到在官方体系中获得了某种合法性的身份,但因此艺术家的主体身份变得完全没有政治性,新世纪以来再也没人认真讨论“我们将去向何方”这个问题了,完全融入到汪晖所说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化”治理中了。所以我在这个展览里就引用了两个“文本”,一个是导览性质的视频(看前面),放在展览的入口,另一个是1991年李天元和赵半狄写的“第四画廊”的宣言,放在二楼。

我们先从一楼的第一件作品开始看。

艺术家王烁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漫画博士,墙上两件作品,一是《败笔》,是他画坏了一座山,但用“败笔”这个名字让这张画活过来了;一是《事工记》,讲他找工作的事情。这里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他对创作本身的焦虑,二是对艺术家职业生涯的焦虑。

王烁 门先生

神笔马良 漫画书  2017


柜子里的漫画则选自他的漫画书《门先生》,讲的是神笔马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神笔马良在社会主义革命文艺的语境下,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是大画家,要为贫苦劳动人民服务,比如给农民画头牛,然后牛就活了,帮农民耕地什么的;但他画的马良完全去掉了那些,完全只给自己服务,比如画个指甲剪给自己剪指甲,然后剪完觉得舒服又画个盆泡脚,然后又画了美女给自己按摩……后面的事情自己想象。

接着我们往左边走,进入展厅。右手边墙上这件,是邓大非的《三人点火全图》。

邓大非 三人点火全图

废墟拓印 346x248cm 2015


这是一件美术馆级别的作品。艺术家有一个“废墟计划”,就是到拆迁中的建筑工地上去创作,利用拆迁的断瓦残垣或拆掉的墙壁地面,用石刻的方法刻出形象,然后再拓出来。这件是他在废墟现场看到几个少年玩火,就直接画了这么一个写实的形象。


我觉得废墟作画有纪念的味道,而拓印这种方式又让我产生一种联想,因为古代是把碑画当成附属品的,碑永远都在,但在邓大非这里,拓完之后,推土机就来了,相当于“原作”没有了,只有拓印的版本,成为唯一剩下的东西。他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和体力,最后就是留下这么一件东西,非常特别。


所以我特别设计了一个比较逼仄的通道,一是营造一种看壁画的感觉,我觉得他用线的造型方式很像墨西哥壁画运动的造型方式,二是前面说的拓碑的艺术史脉络,所以又从巫鸿教授在《礼仪中的美术》中提及的拓片里选了一件和它并列——是我们去徐州的汉画像石博物馆拓的,也是非常出名的一件。

东汉 迎宾宴饮图原碑及拓片
石刻原碑 103x214x21cm  铜山县洪楼祠堂·祠堂后壁 徐州汉画像石馆藏

这次展览设置这些脚手架,其实也是为了让作品和它发生呼应,其形状来自包豪斯学院的俯视形状。我们要用脚手架来约束观众的感受,比如说在二楼,你可以一个人站在最短的那个脚手架上面看到瀑布,而另外两道脚手架是可以容纳两三个人——我想把观众约束在一个我设定好的角度去看作品,这可能和别的策展人做的不太一样。


郑宏祥 镂空的肖像

金属板 油彩 60x80cm 2017

郑宏祥 野兽

木板油彩 毛皮 34.6x40cm  2016


艺术家郑宏祥喜欢在图像表面做一些处理,让画面形成一种陌生感——切出来的形状有他自己的逻辑,总之是要制造一种“歧感”

马延红 黄色

布面油画 150×119cm 2015-2017


马延红是N12小组里的艺术家,等于是央美年轻一代艺术家里最早出来的一拨人。她画身边的朋友,非常逼真细腻,她之前画过一对情侣,但情侣感情破裂了,女孩就来把画中伴侣的脸给涂掉了——这个事情和画面效果启发了马延红,于是她就用这样的方式去做了别的作品。


我在展览中选入这件作品,一是因为有这个故事,二是艺术家的创作会存在一个演变的过程,你看这件作品经过这么处理之后,就会有一个暧昧不明的东西,有另一种力量存在于画面上——我觉得,就是艺术家的意志对于画面在失控的那个瞬间,这个东西是好的。

金景鸿 公园

布面丙烯 150X200cm 2016


马延红上面那件是金景鸿的《公园》。他的作品都是先用电脑设计好,然后再画出来,等于是电脑和手感的结合。


但他这个作品的处理方式不太常见,就是简化,有20世纪早期欧洲还有民国平面设计和形式主义的回响的感觉。

姜琤 I-201603

布面油画 180x150cm 2016


这是姜琤的作品——他有一个系列的所有作品都是从一张图像来的,那是他在德国留学时画的一张研究性草图,回国以后,他就永远照着草图画,构图一模一样,但你看这一张的时候不会想到另一张。对他来说,画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是怎么画,看颜色之间的关系怎么协调——比如楼上这一张,你就看不出来画的同一个东西。

姜琤 I-201602

布面油画 180x150cm 2016


李天琦 白色练习-1

布面油画 不锈钢 玻璃 水 310×170cm 2017


李天琦的“瀑布”。他喜欢把机械装置和画放在一起,我则非常喜欢液体流淌在玻璃板面上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在这件作品里,瀑布碰到边缘会溅出水珠,有点像医生打针时呲出来的水。


在这里,我是希望这件作品能跟左上角的瀑布起到一个呼应。

董鹤 阿尔缇米希亚瀑布

布面丙烯油画 200cmx250cm 2016-2017


董鹤的瀑布。


我觉得他是手感极好的艺术家,形体、空间,包括笔触,笔与笔之间的衔接,都很巧妙,能启发我。


这时候有观众举手了:“你不要介意啊,我想说,我觉得这幅画怎么看都不美,颜色很脏。我也到过欧洲的博物馆,看优秀的作品时,你确实会很舒服,会觉得很美,那种美是多层次的,它跟你有精神上的对话,但这幅作品我完全无法看懂——也可能是我的层次不够高。所以我就想问一下,它好在哪里?”


美这个标准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说他这幅画的题材太俗了、太美了,但也有粉丝非常喜欢他的画,比如像苏菲·玛索——她就买了很多他的作品。同时美也是教育的结果,在今天经过艺术史确认为美的、约定俗称的东西在它诞生的时代并不被认为是美的。


就我个人而言,美当然是重要的,但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美可能不是最关键的那部分。

孟阳阳 空间中的线条

布面油画 140x100cm 2017

孟阳阳 空房子

布面油画 50×50cm 2017


观众再次举手:“像这种我也看不懂,怎么欣赏它?”


孟阳阳原来是画具象绘画的,有叙事,有形象,但最近画面突然变得非常简洁,元素非常少,你看她的色彩的衔接和搭配,都是画了很多遍,不停研究如何协调每个部分的关系。


“那个用黄黄蓝线条画格子的叫什么名字来着……?”


哦,孟阳阳跟蒙德里安不太一样,她不是从抽象的脉络里来的,如果从抽象来,她的画面会画得很平稳,像印刷的一样,但在这里,你看她的形,其实还是非常具体的。

刘健 集体主义朋克与纪律沼泽

军用帆布 监听音箱音频线 190x200cm 2016


“这个又应该看什么?”


艺术家刘健的作品是跟大自然搏斗的结果,比如说在荒漠、海边或暴雨的环境下,很多力量相互作用最后形成作品。


“他创作的时候是在露天环境下吗?”


对,这个在纪录片里有。绘画史那么多种类的作品,其实是在回应不同的传统。像他这个作品,使用的帆布是二战时期德军的帆布,那条线是窃听器的线。里面每个材料的历史都在建立他想要表达内容的语境,所以在当代艺术的方法论中,作品取材的背景信息就变得非常关键。


“那你应该制作一些说明啊,不然每个人来都得给他们做导览!”


啊,其实对我而言,单件作品在讲什么不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我是把这个展览当成作品来做的,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说是展览的元素之一,但这个需要找一个平衡:如何兼顾让艺术家的作品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和展览中作品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平衡。

马文婷 十X

布面油画 80x100cm 2017

马文婷 一切系列

布面油画 铁板 铁钉 35x26cm 2017

马文婷 2015:无题之二

纸上综合材料 58x78cm 2015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觉得这个框需要重新装裱一下,画挺好的,但这个框有点把画压住了……”


嗯,这样的装裱是艺术家的意思,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我们还是出去看看吧。


(未完待续)

[沙发:1楼] 聚光灯 2018-01-06 11:08:44

(接上)




马延红 小学8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4


这也是马延红的作品,我给它做了一个门帘,将它夹在两扇真实的门之间,你透过门帘可以看到里面的景象,而画面上刚好又有一群人在看电视,我把它当成这个展览的回形针结构的结束,是通向未知的一段。


这个作品在吕澎策划的南京国际美展上拿过绘画类的最高奖……


“吕澎是谁?”


他是中国美院的博士生导师,也是一位重要的策展人,1992年主持策划了广州双年展,等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推手。当时当代艺术是被打压的,然后吕澎说,我们可以让当代艺术具有合法性,所以就利用资本的力量,让当代艺术得到更多曝光。后来他是首位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学者,国外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很多参考书都是他写的。

好了,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入口这个地方了。换一个方向,右边两幅还是孟阳阳的,而最里面那件是许宏翔的。

孟阳阳 私语

布面油画 50×60cm 2017

孟阳阳 山眉水眼

布面油画 50×60cm 2017


就像我之前说的,在这个展览里,我不会一个艺术家的所有作品都放在一起,而是让它们彼此交织形成对话。许宏翔的作品,原作、照片和纪录片,都分开放,又在空间中层层呼应。

许宏翔 挂在黑墙上的画

艺术微喷裱铝塑板 120×160cm  2016


许宏翔 结构

布面油彩 160×200cm  2016


董鹤 如何生活才能去天堂

布面喷漆油画 200x250cm 2016-2017


这个也是董鹤的作品,大家可以看细节。



于艾君 树丛前的高尔姐和高尔姐夫

帆布油画  179x213cm 2016


于艾君的作品。他对我们这一代艺考生而言有特别的意义:我们学画画的时候,他有一本讲表现性素描的普及性读物,几乎人手一本。我们都觉得他画得特别好。


他对绘画语言本身挖掘得很深入。这张画,本来想要给他配了框子,但他不喜欢,他想要做出一种露天电影院的感觉,所以就这么挂着。

墙上从左至右分别是:王云冲、马延红、金景鸿、肖答牛。下面台子上的则是郑宏祥的马和兔子。

肖答牛 朝夕

油画 42x35cm  2016


这次选的三张肖答牛作品,其实不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他最有代表性的颜色,其实会让人更不舒服一点,因为他就是故意要搅动人的生理反应。

王云冲 地球仪

布面油画 100x120cm 2017

马延红 幻影

布面丙烯 60×80cm 2017

郑宏祥 小马车

布面油画、毛皮 40x50cm 2017

郑宏祥 兔子

布面油画、毛皮 30x40cm  2016


皮毛画在人身上会让人不舒服,但放在动物身上就好多了。我把两张动物和墙上几张球体放在一起,有一种静物的感觉。而且为了缓解空间的“满”,所以用了展台。


我们去到每个艺术家的工作室时发现,每个艺术家都呈现了两种以上的作品。当下的艺术家需要面对很多展览的冲击,美术馆体制也许不太喜欢一些中规中矩的艺术家,而喜欢那种不太容易被日常消费的艺术品,绘画恰恰是一种特别容易被消费的媒介,所以艺术家会把绘画进行项目化处理,使得原本单纯简单的绘画充满展示的焦虑。同时艺术家又有生存的焦虑感,有参展艺术家在工作室中直言:“这一部分创作是参加学术展览的,而另一部分是可以赚奶粉钱的”。

上楼看看。孟阳阳的这件作品是我喜欢的,所以专门给作品打了两个灯,放在这里,连接楼上楼下。

孟阳阳 游戏

布面油画 77×58cm 2017


说这件好,是因为我觉得这件比她另外那几件更冒险,右上角的黄和左边的蓝是非常冲突的,但她用形状把它们协调了,中间那一横似连非连,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楼展厅。我觉得这个有住家的感觉,因为比较矮,所以我就按照一面墙一件作品这样来处理,像一个客厅。

李天琦 欢迎来到狩猎场01

布面油画、金属板材、亚克力现成品、电机装置 180x560cm 2017

王云冲 桶

布面丙烯 120×200cm 2015

从展厅再往外,就是我们搭的脚手架。右手边那张是肖江的风景。


肖江的风景,对远山那种很硬的边线的处理方式,可能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但他呈现的画面气质让人说不好是哪个年代的,可能是民国,也可能是现代,就是他呈现了一种很特别的时空感。

肖江 水库风光

油画 60x80cm 2016

肖江 半山公路

油画 160x130cm 2017

肖江 一条小路

油画 100x80cm 2015


而且他的颜色处理也非常熟,暗部一点也不“空”,那么大面积的暗部,但是画得很鲜活,你能感觉到“空气感”

从肖江的画往回看。最右手边的是宋代马远的《华灯侍宴图》复制品,一是要为展览制造一个中景,第二是作为创作者,我想留下自己的“创作”的引子,这个复制品是我影片中的道具。

宋 马远 花灯侍宴图


门右边两张则是祁磊的《林中人》。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画家,颜色有自己的逻辑,一看就是他的,那种粉色、紫色、肉色,很有代表性。

祁磊 林中人A

布面油画 120×90cm 2017

祁磊 林中人D

布面油画 70×50cm 2017


像前面说的,我们在展厅内搭的这些脚手架,是为了约束观众的观看角度。所以董鹤的“瀑布”专门有一个台子,远远地看,而李天元和赵半狄的宣言,则让你走过去仔细看。

我之前看到这份宣言的时候就非常震惊,因为它到现在还完全没有失效。他们那个时候就觉得很多画家太油腻了,太套路了,没什么可能性,这个判断到现在还成立。


所以我做一个绘画性的展览,还是想把绘画从藏家之家的白墙式展厅拖入到一个社会氛围当中,我觉得画家是能做大事的,因为我从延安的艺术,从墨西哥壁画运动里看到一个画家对社会、对文化可能产生的能量在哪里;如果只是一个消费型的画家,去填补中产阶级的墙壁,那他的政治性就没有了。


关于“第四画廊”,更多的信息可以看下面这个链接:


第四画廊

董鹤 快乐的热情和痛苦的热情

布面丙烯油画 170x200cm 2016-2017


本文转载自

象外(id:xiangwai_artha)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