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翌的死与生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1   浏览数:1265   最后更新:2018/01/16 11:41:42 by guest
[楼主] 宁静海 2018-01-16 09:44:08

来源:微信公号“289号” 曹学雷


2017年12月5日晚,艺术家耿建翌因病逝世,享年55岁。耿建翌1962年生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1985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1986年他与张培力、宋陵、王强、包剑斐等艺术家发起艺术团体“池社”,成为中国最早的观念艺术团体之一。1993年,他是第一批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之一。2017年5月,获得AAC“年度艺术家”奖。


今天刊发的这篇,是“池社”当年的编制外组织内成员曹学雷所写。当时,他刚从杭州某单位食堂炊事员转为资料室文员,但朋友们来蹭饭,带去食堂还是方便的。食堂就在里西湖,断桥对面。



人必死,怎么死各听天命。向死而生,死而复生,如何可能?


前天培力来电话,说起老耿,问起他的后事,才知道他早已皈依藏佛。按照他的嘱托,朋友们去拉萨把他的骨灰撒进雅鲁藏普江,待到七七还要去拉萨安排一场法事。他师傅是拉萨一位高僧。这是想不到的事情。


认识老耿是在八三年,他刚美院毕业分配到丝绸工学院当老师,那时候跟他,还有他班上的几个学生就成了哥们。他画那组笑脸《第二状态》也就那时候,一间破破烂烂的平房里,说是画室。我去了他就放下画笔,叫上几个学生,去校门口的小店下馆子。

《第二状态》,1987年


他第二次手术后,来往过几条短信,提到过。


“到丝绸工学院平房里找你玩,你带几个学生,拖着鞋踢里塌拉去校门口小店下馆子。吃完饭你付了钱,叹口气,‘下个月的烟钱没了’。你带着几个家伙,宝石山上玩下来,到我食堂蹭饭,我还没去上夜班,你们坐在后门台阶上等着。菜是用大平底盘盛的,全喂饱了走。


想想这些事开心。三十多年了。


“这些事你还记得?”


“你说一个月烟钱没了,我才开始懂事,不敢去你那儿蹭饭。那段你在破画室里画笑脸。”


“哈哈,有这事?”


“现在不缺烟钱了,该请一顿了。”


“不缺,身体允许以后可以请。”


“等着,别赖了。”

80年代后期,宋陵出国前在丝绸工学院老耿住的平房里聚会(右一为耿建翌)


最后一次给老耿发短信,8月7号,顺发几张照片,是老友刚从拉萨带来的礼物。


“昨天得了几件礼品,哈达,转经桶,经幡,香袋和经文。传个样子给你,权当祝福。手机老旧,镜头糊了,人还没糊涂,念着哥们。”


“呵呵,谢谢。”


这是老耿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一直不知道他皈依了藏教,我也什么都不信。挂掉培力的电话,慢慢想起来第一次见到藏香就是老耿送的,有二十多年了。还有一张折叠起来的小红纸,他小心打开来,手掌大小,里面有张像蝉翼一样薄的透明叶片,他轻轻说,这是菩提花,是一个来杭州布道的西藏高僧,赐给我的。


只为了好看,我去配了个小镜框。2016年4月,是他最后一次来我这里,带来一盆很好看的盆栽植物再世雪。他看到书架上的菩提花很吃惊。“怎么,你还留着?”


“恩,留着。”我说。他没响。


他送给我藏香不久,我提起过,每天都要点香了,好像不点香不吉利。我问,你呢?他说,你看我是那样的人吗?以后再没提这事。

《关于——耿建翌》


12月7号,李宗陶发来短信,说老耿5号走了,我才知道。前几天她问,能不能写点什么。两年前,纪念凡高125周年,也是她叫我写的。


凡高从宗教狂热到绘画的狂热,在艺术里找到最终的信仰。老耿最好的状态是在“85新空间”画剃头系列和以后的“第二状态”,也就是笑脸系列。后来他跟着时代,从现代转到了当代艺术,录像,光影,装置,行为,我很难理解,也很少交流了。他最终在宗教里找到抚慰。


很多当代艺术家都是烧香拜佛的,我猜,是因为在艺术里找不到信仰。创作是用来谋生的,作品就是生意。我从小崇拜的艺术家也是靠艺术谋生,米开朗基罗,巴赫,贝多芬,但在他们的作品里都有信仰的力量。当代艺术里,不见它踪影。


老耿是幸运的,他最终找到了归宿。当代艺术不是他的福地,那不是净化心灵安抚人心的地方。没想到的是,他心里仍旧有对永恒的追求。我一直以为他是个有点玩世不恭的人,对什么都不在乎。他的皈依改变了我的看法。永生这种东西是当代艺术达不到的,所以他在内心里早就转向了。祝福他在最靠近天堂的地方,得安宁。


2018年1月13日

于杭州


[沙发:1楼] guest 2018-01-16 11:41:42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