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笔记 ——《所有》刘港顺第二场1月20日站台中国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8004   最后更新:2018/01/18 21:22:54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8-01-18 21:22:54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历史的笔记

——《所有》刘港顺第二场

策展人 : 崔灿灿

开    幕 : 2018.01.20. 3:00pm

展    期 : 2018.01.20—2018.02.28

地    点 :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


刘港顺大型个展《所有》分为三个部分“观念三要素”、“历史的笔记”、“午夜出版社”。分别于2017年12月23日、2018年1月20日与2018年3月3日举行三次开幕。展览第一部分“观念三要素”将于1月17日结束,希望想来看展的朋友不要错过最后的几天。展览第二部分“历史的笔记”将于1月20日开幕,持续至2月28日,期待大家莅临现场。

瞬间(仿布莱松)

198x147.5cm

布面油画

2004


历史的笔记

文|崔灿灿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在帮助你在与他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他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椭圆办公室

147.5x198cm

布面油画

2008


这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对另一些讲故事人的评论。通俗易懂的说,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画来评论另一些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和故事包括布莱松在1932年拍摄的圣拉扎尔火车站,伊夫·克莱因在巴黎的纵身一跃;河原温日期画里的一天,霍珀的美式风景,大地孤寂;博伊斯的一顶帽子与德国国旗,塞拉在卡塞尔的钢板;生褐色方块上的单词俄罗斯,雷蒙德·卡佛小说里的下午三点。

无题(塞拉)

1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4


故事的讲述手法或纪实,或改编,或借用,或比对。讲故事的人每天发生的事件和遭遇也被纳入其中,隐为情绪,也可能直接抛出。这些不同方式的讲述和评议,历史事实和想象之间连绵不断,互为作用的过程,构成了刘港顺的笔记。


有时许多笔记暗含价值评判,有时仅是记录下某个模糊的瞬间。说是忠实记录,并不能解答历史中那么多事件和人物,为何选择这些故事?历史不会不证自明,只有当讲故事的人需要事实说话的时候,事实才会说话:在什么背景下说,按什么秩序说,又说哪些事实;或者说,只有考察了故事和讲述者的双重背景时,我们才能依据现在,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理解现在。

星期二 | Tuesday

2007 |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 147.5x198cm


1984年12月27日,河原温在纽约画下一张日期画,同天,在一万公里外的黄石刘港顺拍下一张照片,照片里一把椅子上放着一块石头。刘港顺把两个图像画在一起,时间如此具体,但又充满偶然。2002年,刘港顺来到北京,开始他在这里的漫长生活,他在北京买了第一本画册《蒙德里安》,深受其影响。11年后,他复制了比尔的《四个封闭的色彩群》,并在右上角添加了一个三角形,写上“我喜欢蒙德里安”。同年,他在《沉默》里画上蒙德里安式的七色彩笔和书桌,一张空白的纸,《白日梦》里画下蒙德里安的书架。个人的历史始于记忆的传递,历史意味着把过去的恩惠和习惯传递到未来之中。

DADA(达达)| DADA

2013 |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 61x95cm


在某些时候,我们总能在历史中找到一抹相似神情,一种共谋的眼神。历史的距离会产生美学,最残酷的历史,也会被赋予一种荒诞的笑意。最温情的记忆,也会因距离产生一种莫名的感伤。我们总能在这些显而易见的差异之下,找到所共享的某些东西,某些将我们连接在一起,却又从来不曾直接点明的东西。

生活真危险

68x120cm

布面丙烯

2010


这些共谋或是连接,出现在刘港顺的许多作品里。更多时候他是刻意的,或是精准的去寻找潜在的联系,给予其全新的状态和语境。利希滕斯坦的金发女孩肖像和美国大通银行的标志,热狗和雀巢广告。霍珀的《夜鹰》,美式风景的开始,现代人生活的冷感与疏离,刘港顺写下“金钱不眠”。印第安那的《love》,画面中锐利的三角形,突如其来的闯入。展览将一张“文字”作品,放在它们的前端《生活真危险》。

骨灰

81x130cm

布面丙烯

2010


两种不同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与背景下,刘港顺将其在同一件作品里契合。它们同属于一种观念,美国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生活的兴起及其影响。多年之后,美式文化送给中国的,曾经欣喜若狂的礼物。在经历了种种巨变和反应之后,刘港顺在画面中返还,带着对生活的理解和个人的温度。

基彭贝格的肖像 | Portrait of Kippenberger

2008 |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 140x100cm


故事包含观念,也邀请评论,即便是丝毫不差的复制,也是一种评论。评论本身也会变成一个故事。刘港顺为基彭贝格画过一张肖像,他没按传统肖像的方法描述这个人,而是用基彭贝格的一件装置:一盏弯曲的灯,来隐喻他复杂、警世的一生。故事总是在延续,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空间中有着皆然不同的意义。空间转化是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作品的关键词,2005年,他们把“普拉达商店”放置在德克萨斯州的荒漠里,刘港顺把“Prada Marfa”的招牌换成了“MOMA”。作为一个艺术现场,它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观众,它的命运与荒漠融为一体。故事在空间中流转,故事所遗留的图像也会逐渐模糊,它会变成骨灰,燃成灰烬。直到那些总是对历史和文本,保留着极大想象的人,把这些灰烬归纳成堆,形成金字塔一般的奇迹。

MoMA | MoMA

2016 |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 91x121cm


历史的笔记既是评论,也是故事,也定义绘画者自身。当历史的笔记开始延展时,绘制便成了赋予经验以意义的漫长工作,探究现实,连接历史。刘港顺需要将他的历史经验层层叠加,串联个人经验给予的希望和失落,反复指涉,定义自身。

灰烬  

88x68cm  

布面丙烯

2010


在这个定义的过程中,他需要不断地在是与不是,大与小,远与近之间做出选择。亦如我们在小说与电影中看到的画面,不断的接近、推远、置身事外,却又身临其境。在漫长的创作中,刘港顺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历史经验与个人经验的距离逐渐缩短,愈发含混。最后,若是幸运的话,含混就会结出意义这个果实。

俄罗斯!

136x136cm

布面丙烯

2007


开    幕 : 2018.01.20. 3:00pm

展    期 : 2018.01.20—2018.02.28

地    点 :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