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本文,你就有了加密币在艺术圈的入门钥匙(上)
发起人: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回复数:1   浏览数:1636   最后更新:2018/01/25 21:12:29 by guest
[楼主]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2018-01-23 10:14:34

来源:artnet


一枚“真实的比特币”(虽然有些噱头,但确实是存在的)。图片: Illustration by ThomasTrutschel/Photothek via Getty Images

在接纳最新科技方面,艺术圈必然不是处于最前沿阵线。鉴于艺术圈这样后知后觉的习惯,你可能会推测,这个产业正在竭力回避现在占据了文化讨论热点的比特币和其他加密币,而且这或许是一桩幸事,毕竟就在前几天比特币的价格一下子就下跌了20%之多。

但没有任何地方能够最终幸免于此,最近的新闻就已经表明艺术主流圈也已经开始试探性地踏入了加密货币的终端。

在过去两周,我们看到有关一件理应是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现成品”的加密货币(剧透:理查德·普林斯其实从来没有参与过)引发了一些小小的争议;《纽约时报》艺术版对那种可数字收藏的、被称为“CrypoKitties”和“CryptoPunks”的流行物进行了一番研究,而柯达(Kodak)甚至还发行了自己的比特币,叫做柯达币(Kodak Coin)。

尽管加密货币吸引着大批资金的投入,同时有关它的讨论也络绎不绝,但众多艺术圈内、圈外人士仍觉得这项技术非常难懂。像是“挖矿”、“去中心化”这样的时髦词汇虽然随处可见,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术语背后的真正意义仍旧十分难把握(这当然是情有可原的)!

既然加密货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可能是艺术行业争论的一部分,我就先替大家投入加密货币的海洋,对细枝末节探寻一番。在此之后,我想说的是:尽管对于加密货币的采用、实施和价值仍存有众多疑问,但它有能力改变艺术世界的多个方面,从数码作品的鉴真到交易的保护,甚至到创造一种新形式的文化交流。

接下来,我就尝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初级入门者们进行关于这种科技的指导。首先,我们需要先从退后一步,努力厘清一种更基础性的创新发明,叫作区块链(blockchain)。

呃……我以为这是关于加密货币的介绍,所以区块链又是什么?

区块链通常被描述为一种“被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数字记账本,”这种解释对于门外汉来说还是比较富有启发性的,就如同将酸爵士(又名迷幻爵士)解释为“以现场乐器演奏为基础的按旋律舞动。”

所以,我们就从最简单的一个方面开始解释:数码记账本的概念。

实际情况中,它仅仅意味着一个区块链是一个持续不断进行数字化的交易记录。最为关键的是,这个账本“只是一个附加”,也就是说过去的那些登录记录无法被抹去。如果想要对之前的交易进行修改,那么就会有一个新的登入记录反映出这个修改。例如说,我如果还清了债务,这笔债务也不会从记账本中真正消失,反而会有一个新的输入条目将我的欠款变为0。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区块链的“账本”会变得越来越长,(或者用加密货币领域的通用语,变得“更高”)。在某个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所有新交易都会集中成一个堆,或是“一块”。而每次一个新的区块创建并得到充分核对后,新的区块就会加到之前的交易区块上。

因此:这就是区块链。

但我是个艺术经纪人,我和我的客户为什么要关心这个?

我的意思是,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能看到一件艺术作品有着非常完整、毫无断点的所有权历史,是非常珍贵的机会。尤其是那份材料还不是什么发霉的一小纸和年代久远的二手收藏?那么就继续读下去!

Mel Chin的《The Fundred Reserve》,图片:Courtesy Mei Chin

好吧,我说完了区块链部分。那么认真说,什么是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是能在区块链技术中使用的一种货币。为了更好地解释加密货币,让我们将名字的第二部分进行一下剖析可能会更有帮助。

严格来说,传统货币其实就是一项负债记录。每个流通的美元都代表着美国联邦政府欠持有人的金额数。所以,交换美元的行为就表示将债务从一方转到了另一方手上。自尼克松总统在1970年代早期废除了金本位(即美元和黄金挂钩)之后,实际的货币才真正有了价值,因为它得到了来自华盛顿的“正式的支持和信任。”

在一个层面上,加密货币的工作原理和传统货币相同。每个区块链的数字记账本只不过记录着债务。所以,真正创新的部分埋藏在这一术语(Cryptocurrency)的前半部分“crypto”中。

我是个艺术家,所以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

除了你可以在下个开幕式上对每个讨厌的对冲基金客人解释说,他们的钱最终只是我们这群人之间会互相诉说的故事外,加密货币革命性的可能性只有在我们把这个词汇另一半的定义给理清楚后才会真正实现。

译:Elaine

[沙发:1楼] guest 2018-01-25 21:12:29

来源:artnet


看懂本文,你就有了加密币在艺术圈的钥匙(下)

图片:CC0 / Namecoin / Cryptocurrency Art Gallery


紧接上篇,我们接着来解开关于“加密货币”在艺术圈的一切秘密。

合情合理。那么“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ies)”中的“crypto”到底是什么意思?

每个加密货币并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数字资产,而是一份十分稀有的数字资产。每个新的加密货币都是从创建者写白皮书开始,从本质上说相当于一个区块链的商业计划。

一份好的白皮书能够好好解释一些概念化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加密货币以及为什么全世界都需要它(我是说,相对而言)。但它也能解答更简单、更实际的问题,比如将来会有多少加密货币存在。

举个例子,比特币的创作者们将这个数量的上限设定在2100万个比特币,从单纯数字来看它还算不上稀有。但关键是,这是一个固定的数字,也就意味着它符合了由来已久的供求平衡规律:需求越大,每个现有的单位货币价值就会更高。

当然,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一般都会随着投机者、监管者和商人们不断在这项发明纠缠不清的时候,价格如坐过山车般波动起伏。尽管这类货币发挥尚欠稳定,但如果因此就放弃了区块链的话未免就有些目光短浅。

这听起来都不错,但我是在艺术市场中工作,人们更倾向于转账和支票。我还是不确定这种货币对我来说有什么用。

在区块链出现前,数字化的供不应求一直只是一个存在于内部且毫无条理的概念,就像是“干旱雨”或“有趣的心脏病”这样的意思。既然从本质上来看,任何数字化的东西都是一串二进制代码创造的,所以任何复制了代码的人都能创造出无限个完美的复制品。

这通常会让我们在数字领域讨论专属所有权这个问题变得几乎不可能,或者说非常麻烦。而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出现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如果你的作品是数字艺术——考虑到我们的文化现在总体挪动的方向,即使你现在不做数字艺术总有一天还是会涉足——这就和你以及你的生意都有关系了。

TeamLab在佩斯画廊进行的“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现场图。图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ace

等等,为什么数字所有权就成了一个问题?

如果你创作了一个GIF,而每个上网的人都能不经过允许把它下载到自己的手机里,那么谁“拥有”这个GIF?为什么每个人都愿意付一点点钱买个原始版本的动图,但开高价则不行?而所谓的原始GIF所有者该如何巩固自己的所有权,以防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了?

从历史角度来看,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一直以来都是“集中制”。几乎从“所有物”这一概念开始存在至今,对它的保护就被某个群体“外包”给了某个领主:国王、政府,或者是现代社会中的银行。

但将权利“外包”给某一中央权威的问题在于,由此产生的权力有可能被滥用或是被暗中破坏。普通人的个人账户中,所有信息都被存在了一个由这个人的银行所拥有和运营的数据服务器上。如果有人要黑进银行,或是银行打算从自己的客户那儿偷点什么(我知道这想法太疯狂!),那“集中制”就违背了最初的意愿。

理论上来说,区块链(即“去中心化”的数字记账本)就能对这样的隐患产生免疫。“去中心化”的部分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集中化”的权威机构或个人能够持有这些信息,也就无法获得随之产生的权力。

相反,记账本会散布在整个由毫无关联的实体所拥有和运行的计算机网络中,每个实体都会有一个相应的记账本进行固定的实时更新和验证。所以,这不仅是和从事数字艺术方面工作的人相关,更是和任何一个在艺术市场中在乎交易和隐私安全性的人相关——几乎也就是每一个人。

所以,让我搞明白:你是说艺术家和藏家、经纪人应该都要关心比特币。

我并不是说你要花2万美元去买个比特币,但你可能需要关注一下这种货币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艺术圈中人际关系是王道,尤其是在初级市场里。即便一个藏家有足够的钱买某件作品,但他们也不一定能找到正确的门路获得这件作品。对于想把他们的作品放到画廊展出并售卖的艺术家来说,也是如此:通常,你认识的人决定了你能做到什么。

“去中心化”就代表着所有真实使用的区块链技术都是“无需授权”的。在没有中央权力控制着资源的时候,可能的参与者们都不需要获得一个守门人的同意来发表意见。所以,任何有意向、有方法的人,并不需要认识哪个来自传统艺术市场的人就可以在一个社群中制造、购买或售卖珍贵的数字艺术作品。

你提到了验证一个区块链,如何操作?

相信我,你一定不会想在这个问题上深挖太多,否则就会陷入“梅克尔树根(Merkle tree root,指数据结构中所说的树,其所有节点都由Hash值构造)”、“安全散列演算法-256(Secure Hash Algorithm-256)”等计算机术语深渊中。但这些基本原理还是十分重要的,会让我们回到“加密货币”中“加密(crypto)”的这一部分。

从本质来说,要把一个新的交易区块加到现有的区块链上,某处的某台计算机就必须要解决一个非常复杂的密码学问题,例如,破解一个数字密码。这个过程就包括验证在现有的区块链和新的区块中交易数据的持续完整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被称为“挖矿”(mining)。

一旦某台电脑解决了问题,其他每一台有着记账本的电脑就可以接连验证这个解决方案是正确的。援引Patrick O’Shaughnessy的一些观点——他的播客迷你系列“Hash Power”对于我这种对加密货币尚处于一知半解的人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他将挖矿等同于解决一个拼图游戏:一旦解密工作完成,任何人立刻就能一眼看出来每块拼图应该适合放在哪里。

借由这种解密过程的层层保护,理论上任何人都能够随时随地地完全相信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交易。但有悖常理的是,对于执行这个区块链的计算机网络的真正拥有者,我们永远不会遇到这个人,也不会有个人的交流,或者知道他的身份,而上述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理应不该出现。这种信任的产生是因为匿名和数据的传播,这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靠谱?

我是一个拍卖行专业人士。我需要关心这些吗?

除非你对焦虑、羞耻和失业风险有着极度的向往,我认为你应该不会想因为无意间卖了件假作品而被起诉吧?

譬如说,有些小人试图通过欺诈性地修改你所在拍卖行的一件数字艺术作品的信息,比如像改成他才是那件作品真正的合法拥有者。区块链技术意味着不合常规的行为会在挖矿的阶段被拦截,随后被抵消。理论上来说,这也代表着作品的真实度能够得到100%的保障,而且100%随时可以验证。

一个参观者坐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莫奈的《睡莲》作品前。图片:Courtesy of Jason Brownrigg, MoMA

我有些疲惫了。所以“挖矿”是这条隧道的最终出口了?

我明白了,以及“对”!

解开了下一个密码问题,使得区块链得到延伸的计算机也会相应获得一个奖励。一般来说奖励的形式是一个“代币”或“硬币”,一种珍贵的数字资产。而奖励的所有权可以在不会消失的区块链上追踪到,也就是这台计算机刚刚作出为之做出贡献的区块链。

嗯……一次解密过程交换到的货币,我们该把这个叫什么呢?

加密货币?

正确,就是加密货币。

根据我们刚刚得出的所有结论,接下来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艺术圈中慢慢传播开的几个不同的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背后的阴谋。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探索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艺术作品,而在第三部分将研究这种技术将如何影响艺术商业的部分。

译:Elain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