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 今天的绘画是以何种方式活着的?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406   最后更新:2018/02/22 11:39:27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8-02-22 11:39:27

来源:不周山 文:王鹏杰



这一篇是接受一位朋友的书面访谈稿,写于几个月前。主要内容是谈论自己对绘画今天状态的一点认识,比较随性。对于很多希望我写得短一些、简单一些的朋友来说,比较好读,但也因此不可能涉及到某些问题的关键区域。




1,可以谈谈你最近对于绘画想的一些问题吗,比如相对你去年或者更早有没有什么变化,更关注些什么关于绘画的具体问题?

答:最近理解绘画比原来更注重绘画与各方面(画家、材质、内容、效果、社会环境、历史、政治、风俗、知识等等方面)的关系,特别绘画所蕴含的社会性。这并不是说不重视形式、材质或者造型水准、技巧和基本能力、个人特质,这些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去认识绘画与社会、历史、个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更主动地以绘画的方式连接个体和这个世界间的联系,或许更为关键,不能只享受绘画带来的快感和文艺范儿。我越来越觉得,当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被掌握以后,技术能力(能力是为了炫耀和表演用的)这个东西其实就不太重要了,创造风格、语言也不太要紧,更重要的是这个画画的人是个什么人,这个人的生存经验有多复杂,他通过生存经历形成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精神质地,他绘画上的力量源于生活内容的强烈,而不是来自温文尔雅、废寝忘食的学习。我现在比较关注绘画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绘画在自娱自乐的道路上还能走多久?哪怕我们把绘画仅仅当作娱乐,它在这个自娱自乐这方面也越来越失去活力,这个原因是什么?绘画显然是一种感性的方式,但又不能缺少必要的理性,我一直觉得理性是绘画创作的一个基础,超越了这种理性的感性才是绘画需要的感性,而不是一上来就得能到的感性,那种所谓感动的情绪其实挺廉价,也靠不住。如果一个画家具有坚实的理性,我觉得画的好不好这个问题也不是太重要,关键是画家对自己的生命状态能不能以绘画的方式提出更尖锐的挑战,也包括对自己以前绘画创作的不满和检讨,是不是能更加尖锐地在新的创作中将其呈现出来,并以全力去解决它们,当然这个画家必须得清楚根本就无法彻底解决,但又必须去全力解决。这种挑战的强度,最能够体现这个画家的精神力量,也说明他画画这件事在世界中真正的价值,这种力量在技术层面如何被呈现出来?这里边有一些细节和环节还需要分析。另外,目前大部分绘画仍然被限定在四个边框内的平面空间上,这种四边平面规则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绘画的观看和创作习惯,对鲜活的个人性绘画是一种越来越明显的限制甚至压迫,但是如何能突破这个历史性界限确实还是个问题。如果绘画只在四边平面里折腾,同时又必须在乎形式问题的话,画面就会被一种经典现代主义式的结构或者形式规律死死地控制住,这样肯定是不行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画家应该对自己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才算是真正有挑战性的?现在很多资深画家基本上还是从造型或者技术层面对自己提出要求,最多抵达画面叙事方式或者图像象征性这个层面,但是仍不敢否定自己实践中形成的绘画习惯、不敢批判自己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我觉得这对于画家的自我更生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实际上很多资深的画家(过去常常被认为画得很好的那些人)特别坚定地捍卫了这个障碍、不允许突破这个障碍,也不允许别人认为这东西是障碍。这种惰性和小格局意识必须要突破,不然绘画就不再是一种解放个体精神和思想情感手段了,就变成了一种固化甚至异化的牢笼。

画室一角


2,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比如对自己每天在画室的时间有没有要求,对自己在固定时间内要完成多少件作品有没有计划。

答:最近每天主要用来看文献、写论文,很久没有时间画画了,对画画更是从来没有过什么数量上的计划。

3,你是怎么看今天的绘画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这样问,今天的什么类型的绘画作品你觉得不属于今天的艺术范畴?我指的传统平面展示的视觉作品。

答:今天绘画和艺术的关系是一种越来越平等的关系,曾经非架上艺术通过介入社会生活、介入现实取得了对绘画进行批评的道德制高点,而且也具备更大的阐释和理解空间。但是现在情况是绘画和其它所谓的新媒介已经一起传统化了、知识化了,这基本是个平等状态,但是绘画自己的传统比其他媒介更具有规训性,它比较局限于经典化、传统化的运作方式,因此很难直接介入到现实和社会生活当中,除非你把绘画的本体性彻底抹去、去充当复合性艺术的媒介、材料。因为绘画这种方式在历史上主要就是为装饰空间服务的,或者为宣传、纪录服务的,而且往往是在一个平面上建构图像,它天生就有缺陷,难以作为一种真正独立并且具有丰富张力的媒介为生活中的人提供力量,更难以对现实进行干预,在更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方面,它也越来越显得疲软,在这一点上远远不如电影、音乐、戏剧等其他的媒介。它甚至还不如图像,一些商标、广告画、图案或者是符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性,这些图像在特定语境中对人群和社会的刺激和影响也要远远超过绘画,绘画跟这些图像相比又太腼腆和啰嗦了。但是绘画作为感情流露的直接方式(不包括菜画,以及明明是菜画却不承认自己是商品画的那些所谓创作),它跟人的关系可能更加密切,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跟着历史在走,那么绘画一定也是在跟着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绘画从来没有落后过时代,它与世界一直是同行的,只不过这种同行的方式是非常低调和内敛的。绘画由于自身更多停留在愉悦画家(或者愉悦藏家)的功能性结构里,它的演进方式常常是很有序的,很难提供出足够强大的陌生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太能够兼顾艺术这一身份,艺术自现代文明以来被期待具有建构社会文化的使命,也肩负着个体精神解放的任务。就当前的绘画实践状况来看,我常常觉得绘画不能算是艺术,如果它算艺术的话,也只能算次一级的艺术,并不是真正的当下的艺术。不过中国当代艺术世界中的大部分创作也不是艺术,跟那些真正带着肉体和灵魂上街去冲击、拥抱现实的人相比如同儿戏,这些不得不进入现实去表达个人诉求、感受、理念而剧烈行动的人,才是中国当下艺术最重要的实践主体。我觉得今天所有的绘画里面,99%的都不算是艺术,如果有绘画能够成为艺术,它在今天也是个极小概率事件,这个画家的经验得有多么特殊?

4,现在艺术电商和各种自媒体平台非常多,你是如何推广您的作品的呢?在今天你是否考虑自己作品的传播比作品本身更重要?或者说,“传播”有没有可能成为你作品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成为表达语言运用到作品里去?

答:我觉得传播其实是作品的一部分,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基本媒介,它并不外在于作品。但是我没有那么多精力、也没有那么强大的媒体资源,所以无法构建一个让我比较满意的传播平台或者系统,因此我基本不太在乎作品的推广。另外,我写文章,在杂志和网络上都有发表,这些也算是作品吧,或许比我的绘画更像作品,也许有些人看我写的文章,感觉好奇可能也会去看我的画吧,总之这些传播的事情,我没有花多少心思去设计和研究,但其实心里觉得传播非常重要。

5,你对今天在空间做展览的期待是什么,除了卖作品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期待?

答:一个展览还要在空间里做,它只能是绘画作品或影像作品,其他艺术媒介的展览根本就不需要在空间里去做。作为策展人或艺术家,在空间里做展览,最主要的期待就是我喜欢的作品(或者与我生命相关的作品)能够以一种安静的、恰如其分的方式挂在墙上,让自己能从容地看一会儿,想一会儿,我需要一个踏实的环境,满足自己内心中非常传统的一部分需要,使自己在某个片刻成为一个艺术行业以外的爱好者或怀旧者。

6,除了关注自己的工作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消遣?别说画画是你最大的消遣,我真不信。

答:看闲书、看电影、听音乐、散步、和朋友瞎聊、看戏、吃好吃的、听曲艺。唉,总之,工作之外的我是一个挺无趣的人。


2017/10/25  王鹏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