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迪恩——被排斥者的剧场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280   最后更新:2018/03/19 10:17:48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8-03-19 10:17:48

来源:香格纳画廊

作者: 姜俊 翻译: 刘乔安


今天公共空间不断被私人化,不断的被商业化,形成了各种阶层化的区隔。在欧洲繁华都市中心的公共空间中我们慢慢看不到传统的椅子,新的设计基本都是以一种极其不适的两根简洁的支撑杆呈现。它不是因为极简主义的美学,而是因为不欢迎无家可归者在公共空间中长时间逗留,毕竟没有人可以躺在两根杆子上睡觉。他们应该远离人们的视野,回到他们所应该待的城市边缘。

美术馆是一个公共领域吗,收费的美术馆只能成为另一种公众的阶层化场域。昂贵的各大双年展和三年展、文献展的门票成为了阶层区隔的篱笆,它在文化上区分了不同的公众。明斯特雕塑项目展从1977年开始就迎合了70年代的整个思潮,即文化的民主化运动。美术馆艺术不应该是某些特别阶层的专享品,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接近的公众服务。

明斯特雕塑项目展一直以来的免费策略也正是希望可以维持它的初衷,艺术的平等。本届雕塑项目展的主办方LWL美术馆也地打开了自己的室内空间,成为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共场域,使得其和户外的艺术项目联动起来。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的迈克尔·迪恩在中庭的大型装置。从第一届1977年的雕塑项目展开始,LWL美术馆的中庭就被作为展览空间运用。那年约瑟夫·波伊斯的作品就在那里展示。

第一届策展人Klaus Bussmann记得他们第一次邀请波伊斯时吃了闭门羹。波伊斯认为,任何公共空间中的雕塑都是在污染环境。后来为了接近参展的美国艺术家,他改变了想法。他为明斯特创作的作品是用蜡翻模了一个为残疾人做的斜坡,名叫“脂肪”(Unschlitt/Tallow),从题目看有一种多余和过剩的感觉。事实上而这一坡道由于设计的错误其实是无法为残疾人提供任何帮助的,也的确符合这一联想。波伊斯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发现了这一多余的公共产品。既然它没有实际功能,那么就可以被美学化,成为艺术品,就如同康德所谓的无利益攸关。于是他此坡道的下面做了一个封闭的模型,然后灌满热蜡。随后他在明斯特LWL美术馆的中庭中展示了它。他复制并展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作用的坡道,而展览现场却又是高高在上的美术馆空间,这诗意的隐藏着一种对于没有现实参与、且虚伪的批判,从而让人反思当下公共决策制定的过程,以及那些被遮蔽的声音,不被看到的形象。这件作品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件引发公共议题的催化剂。

40年过去了,迈克尔·迪恩的作品“Tender Tender”在同一个地方被展出。迪恩同样给出了他对于当下的理解,一种设身处地的无方向,无意义,以及迷失的焦虑,但这个作品显然非常不同于70年代波伊斯的“脂肪”。

迪恩用透明塑料膜围合了美术馆的中庭,创造了一个零时的建筑工地。塑料膜内的雕塑由各种建筑塑型材料混搭在一起,如混凝土、钢铁、水泥、钢筋。它们被抽象为与人等高的柱状雕塑,并形成多个“孤岛”。观众可以游走其间,踏在零散在各处的废纸和熟料袋包装之上。这让人想起破败的城市郊区,路灯、公用垃圾桶。这一在塑料膜中的空间装置和新古典主义的中庭建筑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就如同一个突然嵌入的舞台。观众可以进入,触碰、甚至踩踏在孤岛的平台上。艺术家的文字散落在地上,或是被贴在墙上和附着在雕塑上。在文本的内容上充满了某种无奈和不满的表达,或是无力的呐喊。

整个场景构成了一个剧场,观众成为了零时的演员。在塑料膜上的窥视孔(孔的高度来自迪恩以及他、妻子和两个孩子)为尚未进入空间的观众提供了另一种观看空间内观众的方式。在这场表演中,观众既是窥视的人,也是被窥视的人。

相比迪恩来说,波伊斯的作品火药味十足,带着强烈的讽刺意味,直指当下公共生活的问题。毕竟70年代活跃的艺术家都是经历过68年革命的一代人,70年代也是极端左派恐怖活动横行的年代,波伊斯又是提倡“社会雕塑”(介入型艺术)的艺术家。他非常明确的有自己的态度,这也直接导致了他最后进入政治,以知名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创办了德国绿党并出任发言人。

和70年代欧洲的“介入型”艺术家不同,今天大部分欧洲艺术家在政治方向上态度更为模糊和暧昧。70年代,青年人非常明确自己要反对的和支持的,但今天却显得无的放矢。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中,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特别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整体进入经济下行期。很多青年人看不到未来,他们被排斥到社会和城市的边缘,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永远在不同的临时工种间徘徊,成为了迷失的一代,成为了穷忙族(Precariat)。他们在政治上只是表现出不满,不同意任何的政治提议,因为他们看到,无处不在的资本使得任何可以支持的方案都会在瞬间变得腐败不堪。

迪恩是2016年特纳奖(Turner Prize)提名的四位艺术家之一。他在特纳奖展览中所展出的作品《2016年9月1日发表的英国两名成年人加两名儿童最低生活保障费:贰萬零肆佰叁拾陆英镑》由等价为20,436英镑的一便士硬币组成。这是英国政府所颁布的两名成年人和两名儿童在英国一年所需的最低生活费。在布展时,迪恩取走了其中一分钱,这意味着观众所面对的是贫困线以下的存在。迪恩制造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存在,它在美术馆空间或白立方空间中移植了一个全面的剧场,展现了在社会中被排斥之群体的生活,一种当代欧洲失落的一代人的生存状态。

今天欧洲左派对于当今社会的批判已经从“剥削”(exploitation)转向了对于被“排斥”(exclusion)的声讨。2011年爆发的伦敦暴动,2017年巴黎郊区的骚乱事件便展现了这一代被排斥在大城市边缘的人之绝望。他们不是官方媒体所描述的不法分子,而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社会不公愤怒的青年。在城市美轮美奂的公共空间中,我们看不到这些人,最近十多年来城市家具的新设计倾向也使得他们无法长时间逗留,他们“应该”待在他们“应该”待在的城市边缘,城市郊区,在那个混乱之地,在远离繁华和高贵的市中心之处。无论是在卡塞尔,还是威尼斯,“被排斥者”、“失落的一代”也成为了今年欧洲多方艺术大展的重要议题。迪恩所做的正是使得那些被排斥者以特别的美学形式再次出现在城市中心最为高贵的美术馆中,让被区隔的“公共”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MICHAEL DEAN 迈克尔·迪恩

2016
雕塑 | 装置
硬币, 混凝土, 钢筋, 平装书, 纸页, 墨水浸泡平装书, 墨水浸泡纸页, 打包带, 链网围栏, 泥土, 丙烯, 草, 石膏, 胶带, 波纹状金属, 乙烯基打印, 合成板, 喷墨打印, 贴纸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