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谢南星的“香料”之谜丨古典的诱惑或荒诞的抵抗
发起人:聚光灯  回复数:1   浏览数:1547   最后更新:2018/03/19 11:00:06 by guest
[楼主] 聚光灯 2018-03-19 10:49:38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黄强




▲  “香料”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3月17日,谢南星最新个展“香料”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开幕,展出艺术家过去两年中新创作的共计7幅油画作品。相关作品草稿与其他材料亦于展览中呈现,以此勾勒出谢南星的创作与思考轨迹。


此次展览的名称“香料”,来源于15世纪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将加勒比海的一种树皮带回欧洲,并错误地将其宣称为印度的“桂皮”。这一误读如同谢南星在这批油画当中对于经典图像的移植与重解:对西方古典艺术史致敬的同时,将带有东方人特有的个人目光将其进行转换和重塑,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线索。香料的历史一如艺术的历史,是沟通不同文化地域的重要线索,它的概念与内涵又在“香料之路”上不断变迁,留下难以寻踪的复杂痕迹。


▲  “香料”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谢南星多变的油画创作在“香料”系列作品中呈现向古典的回归,他利用易于激起观众回忆的常见图像学动机,加以创造性想象,使得观众难以确定自身所观看的意味。在隐约暧昧的观感中,成就了一场“成谜”与“解谜”的游戏。



▲  “香料”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重解的古典图像


展厅第一幅作品《香料No.1》,色彩和灵感来自于威尼斯,画面鲜艳明快的色调与不仅与展室墙壁的绿色相衬,更使人想到西方文明源起的地中海地域。仔细观看构图,就会发现它是由侧躺的女性形象和站立的男性形象构成。女性伸出双手,似乎在挣扎抵抗,而男性的黑色面庞和迅猛的脚步则极具威胁性。这幅图像的构图类似于威尼斯大师提香(Titian)的《塔奎恩和路克瑞莎》(Tarquin and Lucretia),讲述卢克丽霞因受辱而自尽的罗马历史神话,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常见的主题之一。

▲  《香料No.1》,2016,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  塔奎恩和路克瑞莎》,提香,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同样重构了艺术史著名图像的《香料No.7》,从图式上让观众以为必定是对于《最后的晚餐》的截取。然而,从餐桌上的人数和布置来看,它也许并不符合《最后的晚餐》的图像学要求,而是另一场《以马忤斯的晚餐》(Supper at Emmaus),卡拉瓦乔(Caravaggio)曾经创作两幅经典的以此为主题的绘画杰作。两场耶稣与门徒的晚餐之间,似乎蕴含着关于现代性之后的艺术史终结或复始的争论探讨。

▲  《香料No.7》,2017,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1495-1498,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  《以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乔,1602-1603,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  《以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乔,1606,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在《香料No.3》中,一连串走下楼梯的裸女则使人立即联想到杜尚(Marcel Duchamps)打破绘画时间性的画作。有趣的是,艺术家在画面中加入了一只扁平化的鹦鹉。1492年,寻找⾹料的哥伦布从西班⽛出发,五周之后,他们眼前依然是⼀望⽆际的⼤海,直到望见空中飞过⼀只⾊彩斑斓的鹦鹉。哥伦布将这种启⽰新⼤陆的鸟⼉带回了欧洲。从此,鹦鹉成了异域旅⾏的象征,并出现在欧洲各地风俗画中。而在此,鹦鹉又成了艺术家对于古典进行不断模仿的隐喻象征,在亦步亦趋的模仿的同时,又需要对古典的无限诱惑进行荒诞的抵抗。

▲  《香料No.3》,2016,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  《下楼梯的裸女》,杜尚,1912,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一场“成谜”与“解谜”游戏


谢南星在这一系列中的每一幅图像并非抽象,却又将具象的形体描绘得晦暗难解。即便具备艺术史知识的观众,也难以避免被图像的游戏所迷惑,无法完整捉摸艺术家的意图。“塑造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只希望给别人提供一张图像,”谢南星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说道。


谢南星意欲将画作形成一个“谜团”。在《香料No.2》中,灰色的画面上几乎难以辨识出任何形象:这是画家将几种古典绘画的“酱油调子”多重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结果。而这幅宛如水泥绘画的构图也是几张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帕里斯的裁判》(Judgement of Paris)叠加而得:通过金苹果应当给谁的故事,艺术家在此探讨的是关于“美”的判断的问题。在对于绘画的观看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观者好像经历了一次艺术史的解谜研究。从内容的辨识到寓意的梳理,成为一个曲折而开放的理解过程。

▲  《香料No.2》,2016,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  帕里斯的裁判》,1638-1639,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协助艺术家书写这些“谜团”的,无疑是对古典图示的重复。德勒兹(Gilles Deleuze)曾在《差异与重复》中写道:“或许这种重复,出于自身的立场,在外在行动的水平上,对一种隐秘的激发了这种重复的震动做出回应……这是一种在独特之物之内的内在重复。”以此,艺术家在画布上抛出种种使观众感到熟悉的线索,从而引发观众的内在联想。

▲  《香料No.5》,2017,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谢南星在接受采访时说:“没有创作是从天而降的,是在世的人从没见到过的。对传说中的事物如果失去和过去的一种关联,只能除了惊悚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可说东西了。”


例如《香料No.4》,可以援引的图像参照非常多。从乔尔乔内(Giorgione)的《⽥园合奏》(Pastoral Concert)到马奈(Édouard Manet)的《草地上的午餐》(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 ),还有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在⼗⼋世纪创作的⼀系列“⽥园欢宴”(La fête galante)绘画都在联想的范围之内。然而,正是这种熟悉感使得画面上的女子、公鸡、女子背后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难以理解。它究竟是一幅田园牧歌的画面?还是隐含了马奈式的嘲讽?抑或隐约透露出对于死亡的焦虑?

▲  《香料No.4》,2017,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  《田园合奏》,乔尔乔内,1508-1509,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1863,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  ⽥园欢宴》,华托,1717,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在隐而不见的重重谜团之间,谢南星的画面之下压抑着激烈的情感。他不断探讨的是美的形式、时间、欲望、死亡等哲学命题。阴郁、神秘的色调,被扭曲的肢体,激烈的画面叙事,在古典和现代的互相对话、东方与西方的互相凝望之中,变成谢南星从自己长长艺术旅程中携回的一块散发着奇异气味的“香料”。(采访/孟宪晖,撰文/黄强)

谢南星:香料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3月17日至5月27日

[沙发:1楼] guest 2018-03-19 11:00:06

来源:搜狐文化


“谢南星:香料”亮相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谢南星:香料

时间:2018.3.17 – 2018.5.27

地点:UCCA甬道、长廊、中展厅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8年3月17日至5月27日在甬道、长廊、中展厅呈现个展“谢南星:香料”,展出艺术家近两年创作的7幅探索其自身创作与欧洲艺术史和图像研究之间关系的油画新作。特别规划的展览路线贯穿甬道、长廊和中展厅,绘画则被置于为与艺术家作品意图相呼应而涂成绿色的展墙之上。

现场导览

现场导览

相关作品草稿与其他材料亦于展览中呈现,以此勾勒出谢南星的创作与思考轨迹。展览现场提供在巴黎七大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讲师东门杨为艺术家撰写的评论文章基础上准备的专属语音导览,观众可以聆听针对每幅绘画进行的详尽分析。


现场导览

谢南星的创作多变,始终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与颠覆过程之中。在过去的几年中,谢南星在现实与观念中来回游走;展览“香料”中,艺术家却重新回到基础原点,试图回溯油画的古典时代。

正如“香料”这一展览名称所预示的那样,展览中一系列仅以编号区分的同名画作不仅揭示艺术家两年来对古典油画的观察与思索,更试图复现其自身对西方艺术史带有个人色彩的误读:十五世纪末期,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将自己发现的实为美洲的大陆误称为“印度”,而某种不知名的加勒比树皮则被误认为来自印度的“香料”桂皮。

一位熟谙西方古典艺术史的观众或许能依稀辨认出谢南星绘画作品中的古典元素——抵抗强暴的卢克丽霞或欧罗巴、款款走下楼梯的裸女、在草地上狂欢宴饮的男女、耶稣与门徒的晚餐——这些意象似乎让观者遥遥联想到提香、乔尔乔内、马奈和杜尚等画家的作品。然而,艺术家对这些古典油画常见题材的援引显然并非简单的因袭,而更接近于一种创造性想象:艺术家从其个人印象中抽取出的、来自古典世界的线索仅仅为其画作提供了隐约暧昧的语境,古典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元素被渐次剥离并进行置换,而成为谢南星自身具有调侃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调味的“香料”。

此次展出的艺术家7幅新作以带有实验性质的绘画语言探索美的形式、时间、欲望、死亡等基本母题。几种古典绘画中常用的颜色被混合,使得原本独立鲜明的色彩在不合常规的调配之后呈现为一种稠密、阴郁而神秘的状态

人物形象被简化为或明丽或暗沉的色块,人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则以古典绘画中常见的构图形式和具有指示意味的概括性线条暗示。然而,与艺术家此前的创作相似,他无意在自己的画作中提供某种完整的叙事,也因此邀请观众自行决定观看方式。

这恰如一场“成谜”与“解谜”的游戏,艺术家在画布上通过细节抛出线索——如《香料No.3》中鹦鹉暗示着画家对古典传统的因袭与模仿,而《香料No.5》中画面右上方模糊不清的电子时钟似乎将古典与现代联接起来——观众则通过这些线索展开想象。

空旷的展厅中仅仅呈现七幅绘画,更为展览增添了一丝神秘;这些画作被仔细地安置于让人联想到新近发掘出的遗迹的绿色墙体上,使得观众或许隐约感受到眼前的画面与某些记忆中的情境之间的关联,却又如隔雾看花,无法轻易断言破解。

在这种错位的互相观看中,艺术家与观众通过画作形成一种开放性互动关系,更多层次的意义也在这个过程中生发出来。在艺术家的创作中,诸多的西方艺术史中的常见题材及典故、绘画大师笔法和经典构图形式被信手拈来,隐晦或模糊地引入画面;于是,启蒙的涵义被置于近几十年中国当代绘画界急速发展的语境中,表现为在迥异视觉历史语境之间摇摆的、真实而复杂的状态。一位成长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语境中、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当代艺术渐长的兴趣中走向成熟的中国画家对于西方古典艺术的理解,在何种程度上接近真实?

田霏宇&谢南星对谈环节:

左:谢南星 右:田霏宇


田霏宇: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今天来到UCCA参加谢老师的新展开幕。 “香料”系列是以一组非常有趣,含义和层面非常多的作品为基础的。

我首先代表UCCA感谢谢老师给我们这次机会,把这组新的画作第一次呈现给大家,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是关注了您的艺术成长,艺术创作,我反正是将近20年时间其实一直在看你所做的一切。我非常非常欣赏这组作品,因为我觉得其实同时把您过去很多兴趣点结合在一起,也应该是为下面未来几十年的创作,做了一个转折性的作品。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从作品本身开始讲一下。

谢南星:谢谢田霏宇,尤伦斯做了很多工作,真的谢谢你们。因为这是一个很冒险的举动,特别是有三个空间, 每一个形状都不一样,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而我的作品又只有7张,加上4张草图,虽然有很多布置上的限制,但是经过一起沟通还是解决了,我也非常开心能以一种最佳状态呈现出来。

田霏宇:我觉得在座的有的还没有看展览,但是这个展览其实从那边到这边可能要先经过一些空间,其实这个对空间处理是一个方面,这次展览的视觉是一个非常有意思方式,也包括展览呈现,颜色的呈现等。

谢南星:因为这三个空间要穿插系列,所以我就想到用颜色来穿插,绘画作品还是跟色彩有关系,如果色彩不起作用的话绘画也没有意思。所选的这个颜色也可能是源于我之前在画廊做的个展,里面用到红色,那个展览比较成功的解决了颜色和作品之间的搭配。所以在这一次我觉得我也可以比较大胆的使用一种特殊的“绿”这个绿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命名它。

田霏宇:我觉得有一点像“社会主义绿”。

谢南星:后来我在想有一点像“牙膏绿”。

田霏宇:也是一种春天的绿,现在开春了,也是很当季的感觉。

谢南星:还有人说有一点像“死亡绿”这是什么意思,但是是很特殊的。

田霏宇:我觉得这几组作品我们可能难免从一个艺术史立场去谈,你自己也对艺术史特别是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油画史非常有研究。那么在这组作品里面有思考自己这么多年与历史整个阶段包含整个中国当下的一个环境,宏观的东西方或者是古代、当下这种互动。但是我比较好奇的是,其实回到绘画本身还是您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自己工作室,每天在进行图像扫描研究和绘画的日常实践,这个理论层面和艺术史层面思考,与会话本身动作本身的关系,在自己工作当中如何去想象呢?

谢南星:因为我这个系列也没有那么宏大,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研究,因为我也不是一个专家我也不太懂,我只是一个印象。比如说前两天有一次去专门集中看了一眼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和威尼斯学院美术馆,我觉得旅行过程中在美术馆里消耗时光,然后慢慢从里面找到感觉,这个感觉不一定是我想画,当然就是一种感觉,特别是看到威尼斯学院美术馆,就看到威尼斯做一个港口出现了那么多贸易。很早以前啊,那个时候绘画就出现了。威尼斯画派以前可以看到贸易那种我觉得挺好玩的,所以我的作品也以“香料”作为题目,也考虑到跟那个有关系,“香料”贸易因为我在学院美术馆里看到别人作品里有那么多贸易行为,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把“香料”提出来,把贸易省掉,意思还是跟交换有关系。

其实这些画都是一种印象,这个印象没有太多具体指向,作品本身也没有太多具体指向。但是我作品中看美术馆展览就像看电影一样,可以看到很多别的东西,比如说作品里的一些欲望或者是时间或者是形式,或者是我觉得主要跟电影差不多。 我觉得反而是从一个情境上来认识到了美术馆的作品在我们印象中的作用,然后以及回来以后我希望有一种探讨这组话题,其实总体来讲就是有一点像游记旅行的日记。

田霏宇:你在旅行当中种下了这么一个意愿,希望做一组这样创作?还是说这个也是慢慢的……比如说刚开始时候有绘画成一个系列的概念?还是说在做的过程当中想把这个想法成熟。

谢南星:开始想着四张五张,后来做的过程当中才慢慢逐渐完善了这个话题,因为之前其实当然不能完全作为游记,因为这只是一个出发点,回来以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让我处理和古典绘画关系,再一次讨论和古典绘画关系。因为西方古典绘画只有在读书的时候你才学过、接触过,但之后自己创作里肯定或多或少都能接触到这个话题,也能跟艺术家讨论相关问题。但是我经过那么多年的艺术创作,回头来看这个话题时候,我可能有一些别的认识,但是这一次认识带着更多个人色彩,然后我故意把个人色彩给放大了,所以就看到很多误解或者偏见,我觉得对于艺术来讲是合理的。

田霏宇:我觉得比如说我们这个展览放到UCCA这几年关于绘画的探索当中,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说几年前办了王音的展览,他思考的是油画作为一个媒介怎么进入到中国这个语境当中。包括我们做曾梵志这样展览其实他也是有很多与西方美术史的一些挪用也好,一种比较陌生的宠爱也好,但是跟这些具体形象可能详细有一些关系。我觉得你这一次探索其实是非常非常的深刻,因为它又借用了在这些画作里所看到的构图也好或者是一些因素,人物,但是像你刚才说的自己的思考层面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我也很欣赏刚才说的也不是一个专家做美术史研究,其实是一个艺术家在那里以一种有创意的有灵感的安排的动作。

谢南星:对,就是自己玩儿。 因为这里面构图和画面很多都是一种自己深造的东西,有可能没有这个作品。举一个例子可能像最后那个画,特别是一个晚餐上的那种阴谋。其实在西方古典绘画里是比较常见的题材。但是我只画了这个场景,比较有意思的是看到有的人真的解读,说我能在你的作品里看到谁谁谁的影子,看到真的是那张画被你拿出来做研究,我其实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个画,只是我自己画的。

其实我也不是太去讨论中西方大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太大了,我只是从我的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处理跟古典绘画相关的问题。其实也是我觉得自己经过杜撰和印象,真实的印象混在一起加上自己的一种看法,这么一种组合,是这样的。

田霏宇:对,而且就是说了解您艺术道路的人其实都会知道,您在过去可能每隔几年会给自己创造类似于一套游戏规则的画法,我记得我可能最早认识时候你在做那些处理,比如说来自一个影像的某一个时针,这里有一张像鲁本斯有几只鸡上面还写着一个时间,然后其实您90年代末那种处理影像画面的这组创作,后来这几年也做了一些通过绘画的物质性本身,比如说你画在一个布上最后这个布拿走只留下画布画布拿一些颜料透过那个布,那个画就是那样的,等等等等。

谢南星:这个系列我认为是我研究方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次“遭遇 ”,这个遭遇甚至和我以往的作品有一些联系,但是也没有太多关系,对我来讲很特殊。毕竟这一次做一个开年的展览,做一个特殊的跟交流有关的展览我觉得好像是恰逢其时一样。

田霏宇:我非常建议大家来扫码听一下作品介绍的导览,这次的语音导览非常有意思。其实也是他比较长篇的文章和研究的一小部分,他自己把这个变成了有助于观众理解作品的一些语言。

谢南星:对,因为这个展览当然肯定是我和田霏宇我们这在一块讨论做的展览,但是同时这个展览以前本来我跟另外一个朋友,就是(周明洋)老师他是美院美术史的一位老师因为他之前学的都是文学,然后我发现他写东西的,他没有写过太长的东西,然后都是写诗写短篇,我觉得他想象力很好有一种闷劲很有意思,我们就合作,我希望他给我写这7张画但不是以美术史就是艺术评论方式,是以一种文化跟杂论合编故事有关的,我们一块合作了这么一本书,这本书可能有3万字,就是特别有趣,因为这里边谈到了他跟我的经历,这本书应该也会在展览期间出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