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馆如何见证地域性的亚文化群体(上)| ARTYOO 解读
发起人:ARTYOO  回复数:0   浏览数:1625   最后更新:2018/04/23 18:10:26 by ARTYOO
[楼主] ARTYOO 2018-04-23 18:10:26


见证交通茶馆——陈安健个人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04月14日—2018年05月07日

展览地点:① 交通茶馆 ②坦克库艺术中心(重庆)

艺术家:陈安健  策展人:王林  出品人:邓昭宇

主办: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支持:四川美术学院




《见证交通茶馆——陈安健个人作品展》4月14日在重庆交通茶馆开幕,同期在茶馆和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内的坦克库艺术中心两处场地,展出以陈安健《茶馆系列》为主的数十幅油画作品。作为此展的呼应,同时在坦克库艺术中心还展出了 “生活在黄桷坪:驻地居民六人摄影作品展”,并出版《见证交通茶馆——陈安健与黄角坪艺术史》一书,这本图文并茂的中英双语文献集分“黄角坪纪”、“茶事述略”、“绘画人生”三部分来阐述交通茶馆这一文化标本背后镌刻着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码头文化、川蜀茶经等多重文化、政治、经济含义,以及陈安健的绘画与黄角坪的艺术生态。




展览现场



交通茶馆位于重庆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4号附5号,从1987年开始正式营业,迄今已逾30年,装潢却一如往昔,仍是人字顶棚、青砖立柱,被磨出厚而亮的包浆的木制方桌和长椅,顶棚也已经被熏出好看的焦色。茶馆得名于运输工人们的休息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桷坪是老重庆一处颇为繁忙的运输中转站,附近的美院、电厂、铁路局,都有车队集中于此,为便于职工和工人们休憩,政府出面将九龙坡区交通运输公司原有的会议室和办公室改建为交通茶馆和交通旅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交通茶馆陷入经营危机,作为茶馆的老茶客,陈安健主动向老板提出每月补贴茶馆一千元。几年后又有一家网吧老板看中该地段,意图租下改建成网吧,陈安健找上运输公司,将茶馆的承租权抢到手中,以维持茶馆原状:不仅包括茶馆的外貌内景,甚至连茶水价格也多年未曾随物价飞涨,2009年时还是“白开水八毛,盖碗花茶一块五,盖碗绿茶两元,竹叶青三元”,而到2017年,这个价格才缓慢升至“沱茶3元,冰糖菊花4元,竹叶青7元”,以及“自带茶叶2元”——这一选项在现代的茶馆茶楼中,早已遍寻不见。


陈安健毕业于颇负盛名的四川美院七七级,在川美最出彩、最出众的“伤痕”、“乡土”艺术中潜伏,一直沉默无语。在“八五新潮美术”最活跃的时期,他依然如故,不动声色。陈安健并未将眼光放在轰轰烈烈的当代浪潮中,而是守着川美校门不远处的这家地道的重庆老茶馆默默观察和揣摩这里的茶客、茶馆、茶生活,并于1999年开始将茶馆茶客入画,到2018年,《茶馆》系列已经进行了20年。

30年来中国经济风云变幻,重庆市容几番改头换面,黄桷坪街道也经过多次改造变迁,交通茶馆始终屹立,与陈安健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交通茶馆的存在,不仅为他自己的创作保留了一处真实的取景窗口,也保留下了一处难得的文化标本。


交通茶馆内开幕式现场


在《见证交通茶馆——陈安健个人作品展》研讨会上,主持人何桂彦介绍了与会者,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陈安健的油画作品通过茶馆这样一个载体,呈现了一个地域性的亚文化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现象。


作为导演的画家

陈默简要概述了陈安健的36年坚持创作的艺术生涯,陈老师将它定义为三个阶段,特别在最后阶段,他的作品具有了观念性和戏剧性特点。如给孕妇胎教,老茶客带有表演性的排队等戏剧化的场面的描绘。茶馆作为一个舞台,所有的茶客都成为了他的演员,他变成了导演。另外他认为陈老师的茶馆也有一种时尚感。


现实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的力量


主持人何桂彦接着从纪实到戏剧性的话题,谈到两点,一是艺术家个人在画面中的出现,这涉及到了茶馆背后人的主题和他者的问题,他认为这里又一种相对复杂的观看关系,第二点他提出如何将陈安健作品放在当代艺术的大范畴中,将现实主义创作寄托在写实力量当中的意义。


陈安健《茶馆系列》80.5×64cm 布面油画 2006



不合时宜的艺术

陈孝信认为陈安健的艺术有些不合时宜,他解释道,在一个多媒体观念盛行的时代,陈安健却选择了带有一点古典意味的油画媒介,选择了茶馆这个题材,默默的耕耘着自己的这片土地。这种不合时宜恰恰表明了艺术家的一种态度。

他认为陈安健的艺术还是一种有质感有温度的表达。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围绕着交通茶馆这一个题材展开,题材本身就是有温度和质感的。第二个有温度表现在整个作品充溢着热气腾腾的欢乐的气氛。让人感觉到艺术家在场,并且乐在其中。他的画面的质感表现在对细节的瞬间把握的兴趣。另一个质感是他表达了底层人文的史学质感,同时具有健康的人文学社会学价值。他还提到他的作品有一种写实加一点超写实的美学风格。如瞬间的定格,黄金分割的运用都是写实的手法,而画面中浓缩的味道,则增加了画外想象空间,具有一种超写实特点。

交通茶馆与艺术家的互构

陈安健本人简洁的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他说他生在重庆,茶馆从小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川美77、78级油画群体的一员,他是从乡土油画出发,画过乡村,也画过藏族和彝族,也画过街头市井,经历了一段迷茫和困惑期。直到20年前第一次画茶馆,勾起了他的童年回忆,同时也连接着当时的现实社会。并且在茶馆系列创作过程当中他清晰了自己的创作路径。由于老同学叶永青最早将茶馆系列作品在他的私人美术馆展出,之后他的作品才逐渐进入到大家的视野。

陈安健《茶馆系列》  60×40cm 布面油画 2001


艺术家没被主流选择,批评家很为难

杨小彦谈了四点,其一,他觉得其实画家艺术创作是在做自己的事,和潮流没有关系。有时候人们是太关心潮流了,所以才有不合时宜的说法。而且画家在做这个事越专心,他的个体的感受越突出,至于说他是否被选择,好像他不能决定。他觉得这是个人的事情,是否被领军或者是否领军,有时候让批评家很为难。因此陈安健画自己的画没有被主流选择,在这种情境下,正是对批评家一个挑战。他认为批评家不应用套路说话,如何解释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能够看明白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的内在逻辑,或者他自己的追求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其二就陈安健的展览杨小彦提出了一个理论界的问题。他认为在今天现实主义一直是一个问题,尤其是现实主义成为一种理论,一种规范,一种主流的规定的时候。真实遭到质疑,人们被教导说真正的现实主义表现的是典型。那么什么是典型至今为止争论不休。今天的现实主义已经成为一个潮流的现实主义,其实既不表现真实也不表现典型,表现的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概念。他引用黄钟志的说法“一种客观性的现实,有一种叫做表达性的现实,我们如何通过表达性的现实去掩盖客观性的现实来达到目标”。因此从陈安健的展览讨论现代主义,从理论角度来讲是一个挑战。

其三杨小彦接着陈孝信关于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异同进行讨论。陈锦拍摄的老茶馆并非简单的归纳为纪实,它具有一种乡愁的意韵,并且从他的摄影作品里找不到一点现代性因素。这种把新的因素隔绝的方式,反而呈现出一种可以体验到的情感。而陈安健的绘画则完全不同,他的绘画里包含了很多表现技巧,如果一旦把这个手法去掉以后,摄影和油画有什么差别?它们都有主观性,他们同时又能传达一个什么有用的信息给人们?他认为这个传达当中会呈现出绘画和摄影的不同。

最后他谈到了陈安健绘画中的戏剧性,这种艺术家的取向被杨老师的朋友定义为“茶与性”,他认为这种被认为的世俗性也体现了艺术家的目标所在。在这个世俗的生活当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吸引着大家?杨小彦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课题。

陈安健《茶馆系列—时事报道》40.5×31.5cm布面油画2017



每个座椅板凳下都有不同的地域性

陈锦作为一位摄影家的身份,他从一个人文的视角去拍摄茶馆,他认为茶馆生活作为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行为,它已经积淀成独特地域文化现象,茶馆应该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被关注和挖掘。作为摄影人对细节的敏锐,他能从陈安健的作品中的茶具座椅板凳等细节中,感受到四川包括重庆在内不同区域的茶馆特点。他认为茶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同时也塑造了拍茶馆和画茶馆的摄影家和画家的形象。

接着他谈到写实绘画由来已久,而摄影技术不过一百年,然而摄影在记录和写实的呈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它对写实绘画带来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当代的绘画艺术走向了多元,从表达上给绘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一个写实绘画与摄影并存的时代背景下,陈安健的作品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非主流,甚至落后的绘画方式更能反映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规划上的彷徨、思考和坚持。

最后陈锦谈到,作为同是77、78级川美毕业的一代人,他们经历的生活、他们的环境以及知识结构可能有一些自身共同的特点,它既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优势,因此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这点上他和陈安健是一致的。他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坚持和认同感。

陈安健《茶馆系列—嘿嘿“大爷”》48×53cm 布面油画 2017


作为本土绘画的标本

殷双喜认为陈安健的作品是从70年代乡土写实主义的一个文脉中延续和发展出来的,这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里是只有少部分人在坚持的方向。在中国绘画文脉中有与他绘画接近的风俗画,但风俗画侧重于反映日常习俗,还有一种叫做“风情画”,它可能更侧重于表现人情、文情、性情等各样的情境。

殷双喜认为将陈安健的作品直接放入到中国写实主义绘画的三大类型中有点困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宏大的叙事,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多是体制批判、国民精神批判,也是比较宏大叙述。还有一个是魔幻现实主义。而陈安健的作品实际上是一个微观叙事,透过一个小的茶馆来窥视整个社会。他谈到在1978年到1985年间, 85新潮前的时间段,是中国的乡土现实主义主要活跃期,在四川、湖南、河南好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画家。他认为陈安健画的文脉是属于这种,但是乡土写实主义很快就商业化了,而陈安健从画所见开始到所思所感,这一点他有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

他还认为在今天,茶馆作为一种文物标本保存到现在,已经不再是陈安健绘画中的茶馆了,因为茶馆里面的人已经消失了,这就好比没有老太太的老北京四合院,那么它只是一个摆在博物馆里的空盒子。他认为文化要和人在一块。而陈安健的绘画体现这一点。

他谈到,中国宋代就有茶舍,茶馆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像市民的公共空间。他举了民国电影的例子,经常会出现老百姓在茶馆里拜龙门阵的镜头,他觉得茶馆作为陈安健题材意象意味深长,虽然陈安健的茶馆好像并没有表现出这么强的策略性。

如何去看待像陈安健这类文学戏剧和绘画结合的、看起来并不纯粹的绘画。他说曾经绘画是一个文学、政治、社会各方面的综合体,后来受现代主义影响,强调绘画的纯粹性,因此绘画中的文学性和社会性都被过滤出去了。他认为今天陈安健本人也跟茶馆一样,带有一种标本的性质,作为一个个案,让我们重新反思今天的后现代的当代的绘画,文学性、戏剧性与绘画的结合。

他认为今天带有戏剧性的写实绘画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不同于古典写实主义,统一的场景、人物和情节,它已经加入了现代的技术方式,例如与蒙太奇剪辑手法结合的绘画,它可能局部是真实,整体是荒诞的。因此今天的写实绘画解释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这其实正是写实主义在今天延续的新的类型。他提出陈安健的绘画除了形式审美外,还有没有一种情感的需求和价值的判断。

另一个就是从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去阐释陈安健绘画中老年男人面对中年妇女的复杂的欲望和表情,他认为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底层的生存状态。例如他的画面中一个老头据说从国外看孩子回来了,穿一个T恤,胸前全部印的是裸女。旁边一个老头拿了一个棋子,帅。对面就是一个女性,反映了一个很复杂的社会性。从这个角度去对看,比照片再现有了一定的深度。

他甚至认为他的技法几十年变化并不是特别大,作为一个超级写实的技巧也不是最好。但是他觉得陈安健的绘画表达的原生态的感情味道,就像重庆火锅一样难以替代。(未完待续)





陈安健(前排左一)和朋友们在交通茶馆


1959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77级油画系,获文学学士。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协会第一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个展包括:2011年 “茶关世象”陈安健《茶馆系列》油画作品展,了了·艺术传播机构,成都。

2000年 陈安健“茶馆·岁月·人生”油画作品展,上河会馆,昆明。






点击以下标题、图片可阅读精选内容



张玥:焦虑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对真相的探究 | ARTYOO 发现



道隐无名,浮生一梦:在漫不经心处接近埃利亚松微妙又隐逸的宇宙 | ARTYOO 发现







ARTYOO得艺,你的私享艺术顾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