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逃跑”是宿命,也是希望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835   最后更新:2018/05/16 09:03:14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8-05-16 09:03:14

来源:798艺术  作者:王薇


陈曦“逃跑的兔子”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灵感源自约翰·厄普代克的文学作品及博伊斯行为作品中的“兔子”形象,陈曦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个展中呈现了其以兔子为符号创作的一系列绘画及雕塑作品。在陈曦的作品中,兔子同时以人类的指代及受害者的双重身份出现,艺术家通过这两种身份的互指关系向人类自身发问。作品在主题及时空上所呈现的宽泛性显示了艺术家现阶段的创作思考范畴正经历着又一次的扩张。


艺术汇:此次你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个展名为“逃跑的兔子”,“兔子”这一形象作为一个固定的符号贯穿于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之中。展览介绍中谈到,“兔子”的灵感源于约翰·厄普代克的文学作品《兔子三部曲》,以及博伊斯的行为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事实上,兔子在这两个作品中的角色和意义都不尽相同,它们是如何引发你的思考?这一形象在你的作品中又承载着何种传达?

陈曦:《兔子三部曲》是我在90年代读到的,它是通过对一个绰号叫“兔子”的男人在俗世日常生活中的不断逃离又回归的宿命描写,表达上世纪中期美国社会一种普遍性的颓废迷失感,“逃跑”贯穿于整个故事中。读完这部小说,兔子与人在我的记忆里就开始重叠起来。在我看来,小说中描述的就是人类的普遍命运,也像兔子一般为生存不断逃离的命运。而我对博伊斯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以前对他是只闻其名,而这次的感觉是跟他在某处相遇了。尤其对他那件著名的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背后的理念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他说:“艺术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动物和土地连结为一体时,才可能有出路。”他认为人应该保护大自然,并与动物结为一体。他表现这种信仰的最著名的形象就是1965年的事件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释图画》。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我越发对周遭所闻所见的人类恶行感到深恶痛绝的时候,对人类肆意毁坏自然,残暴对待各种动物的丑恶而感到羞愧难过的时候,更是在我内心世界兴起一种对人类集体及对自己前所未有的一种怀疑的时候,偶遇路边小店里的几个动物小木偶,我把它们买回家,其中就有一只小兔子,而博伊斯的这件作品也在此时进入我的创作构想当中。兔子在厄普代克的小说里是人类的指代,在博伊斯作品里则是人类的受害者,在我的这个系列中就是要引用“兔子”的这两种身份的互指关系来向我们自身提问。

《黑兔还在跑》230×150cm×4 布面油画 2017年


艺术汇:展览名中还有一个关键词“逃跑”,这与厄普代克作品中屡屡逃离现实生活的兔子似乎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在作品《黑兔还在跑》的手稿中,你将四种背景色的象征意义分别标注为“权力”、“金钱/物质”、“情欲/贪婪”、“文明历史/数字未来”。应当如何理解“逃跑”这一行为在你作品整体语境中的指向?而兔子所要逃离的又是什么?

陈曦:“逃跑”在这个作品系列中是一个开放的进行时概念,就是一方面表达人类本来就始终处于逃跑追寻的状态,不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目的,这是我们的宿命。另一方面也是在指引我们思考一个方向的问题:即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何处去?《黑兔还在跑》体现了人性本质里的四个方面,还在跑的意思是暗示人类目前还是没有被改变其本质的人,但不久的将来这个情况也会被高级人工智能人所改变。由于我自身的困惑,就索性让逃跑的寓意敞开,提供给观者自行解读,逃跑可以是不得已的求生手段,也可以是积极的举动;是宿命的体现,也可以是希望的指向。

艺术汇:除了兔子,你的部分作品中亦出现了其它动物形象,如《狂欢》、《格局》、《10位饕餮者》等,这当中是否包含了某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驳斥?

陈曦:《狂欢》和《格局》里面的动物形象还是对人类社会群体的一种隐喻嘲讽的表达,但《十位饕餮者》里面确实涉及到了十种已经急速灭绝的动物,是近百年内由于人类的过渡侵占开发导致的灭绝,这是明确无误的在说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在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质疑。

《如何向死去的解释所发生的》300×180cm×4 布面丙烯 2017年


艺术汇:在这批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对经典图式的挪用,比如《如何向死去的解释所发生的》、《10位饕餮者》,但显然你对这些经典图式进行了转译,使它们更多地与当下的现实产生关联。能否谈谈你的想法?

陈曦:对经典图式的挪用是一种有趣又有效的手段,由于经典图示在观众记忆里已经建立了一个普遍熟悉的图像和观念,当运用新的媒介来重现这些图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经典图式原有的概念无需强化就能植入人心,而这里面就有我的认同并想通过再现原作来传达的观念思想,另一方面挪用产生了错位和增加,媒介和组合方式的重组,令原作焕然一新,这就像是我和原作者的二合一作用。

艺术汇:在《今日之局》、《昨日荣耀》这两组作品中,你将兔子的形象分别与不同国家的国旗及标志性建筑并置。从这其中似乎看到对国际政治及社会现状的隐喻?

陈曦:这两组作品很像是一个人的两面,其实标题就已经够明确了,是我们的昨天和今天。相同的21个国家:由各大洲的历史悠久国家,核心国以及近年来的问题热点国家构成一个微观的小世界。昨日的那些著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明的荣耀象征。今天在国家背景下的兔子(世界民众)正在遭遇着更为复杂的困境;战乱、流离失所、恐怖威胁,对科技的依赖,核军备竞赛、经济及政治意识形态冲突、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还是在提示那句话: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

《21——今日之局》 120×100cm×21 布面油画 2016年

《21——昨日荣耀》120×100cm×21 布面丙烯 2017年


艺术汇:此次个展亦展出了你创作的雕塑作品,你特别采用了木雕这一形式,选择木质材料为媒介是否出于一种观念性层面的表达?

陈曦:雕塑是整体观念构架里的一个单元,同时也是语言层面里的一个单元。这个展览运用了从微小的实体转换到平面绘画,再转换到巨大的实体这样一个循环,通过这样的再三转换使得主题表达更加丰满而充分。而木的材质选择是出于对此次运用绘画的同一理由:就是测试由手带出的具有温度的“旧的”表现方式(绘画和雕塑)是否在表达当代艺术问题时依然生效?木塑和绘画都有一种特殊性,是高科技媒介所不能取代的,那就是“暖性”作品的特质(博伊斯提到过暖性雕塑)这里也是表达我的一种态度,淳朴温暖的情感媒介在今天的艺术表达中还能多大程度的触动观众?因此这个展览刻意回避了高科技元素,运用我个人的一种视觉综合呈现的方式给绘画雕塑带来新的能量。

《正在显形》 直径 300cm 高 400cm 空心樟木 2017年


艺术汇:不难发现,此次展出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均以较大的尺幅及体量呈现,在视觉效果及空间感知上产生了一种某名的崇高感,这是否是有意为之的设定?

陈曦:这个展览的体量都是很大的,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这当然是我的预设,也是我的一个语言策略,因为在今天普通尺寸的一幅画还能让观众有多意外吗?没有了。那么在这个展览主题下小幅作品是无效的。我运用了如连续镜头慢放的多幅组合式绘画来形成大的组画,从主题概念上能形成不断重复造成的强化印象,从语言角度又卸下了绘画的历史负担,从而赋予绘画一种合理存在的新角色。创作的后半程还要跟场馆空间进行紧密的布局,是空间的容量决定了大雕塑和组画的尺寸,这样当观众进入到展厅,就会由于人与作品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自然产生一种仰视,一种敬畏感,加之主题的原因,也就自然会产生一种崇高感。其实今天的人都很难接受过于严肃崇高的事物,所以主角才是一只小朋友都接受的兔子。

陈曦“逃跑的兔子”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艺术汇:显然,此次展览作品的视野及时空概念是宽泛的,它涉及了中外、历史、现实及未来等多个层面,这似乎传达了你现阶段的创作思考范畴正经历着又一次的扩张?

陈曦:可以这么理解吧,这个展览的作品里涉及的思想纬度和情感的牵扯的确是比较宏大宽阔,可能因为我个人在近几年的思考也在不断延展中,但我其实始终都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在思考问题,所关注的核心思想几乎没改变过,只不过不同的阶段选了不同的角度和感兴趣的手段,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对从前的很多思考会重新评估,经历的事情多了难免会对现实悲观,就像我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悲观期,对自己乃至全人类都有一种失望的情绪,我无法回避世界的快速推进带来的不适感,我把这种困惑放大贯穿在创作中,我这样的想法可能不够新潮不够前卫,我乐于在我的艺术表达中保持一份对世界变化的敏锐反映,同时也保留一份阻力,一份质疑。而表达力度的不断扩张更是我持续追求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