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苏:身处前线——董金玲与“一匹马的贞洁”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248   最后更新:2018/05/25 20:34:12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8-05-25 20:34:12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作者:耶苏




董金玲《一匹马的贞洁》德萨画廊 展览现场


董金玲的个展“一匹马的贞洁”更适合在静穆中踱步观看。艺术家运用了非常明确的形象,直指生命外置状态下的潜在冲突。虽然汉白玉的“马”在这里第一次成为人格替代,化身纪念碑,并作为空间中的主角占领了观众的视野,但沿着艺术家有序的创作印迹,观者还是会撞到交错叠加的心理图层:石制兽脚、血红的心脏、不安的马蹄、没有皮的双掌、金色的大椅子、坚实的纪念塔......这些残存而有力的意象似乎都散发着来自某一时刻的悲伤,这股悲伤却因作品中形象的可辨识性,被悄然凝固在基底,化作时间里的泪珠。逐渐的,展厅开始在黑暗的欲望以及荣耀之金这一双重氛围下演化。


如何成就一匹马的贞洁?


战死沙场。

《一匹马的贞洁》 汉白玉石 207x165x87cm 2018

左:《荣耀 No.1》,布面油画,210x161cm,2018;右:《荣耀 No.2》,布面油画,155x105cm,2018


对于董金玲,这场战争的对手或许就是自己——人类本身。这是个两难的境地:如何驰骋疆场又不再杀戮。事实上,战争已经在很久之前打响,而每一次在前线的推进,或多或少都让艺术家的身体获得了生命的印痕。在“大椅子”(2010) 这个早期行为中,董金玲裸露身体,用黑色将一座巨大的法官椅覆盖。无论这一涂抹行动带来的是一次迎接、掩盖抑或是亲昵、抹杀,艺术家已然触碰到了对手:外在的父权以及那封闭、暴戾的建制力量。表演中的战斗很多,真实的战斗却常常令人猝不及防。面临光天化日之下的暴行,身体被投向人间地狱的某个角落。身处前线,只在这一刻,人们才真切触碰到作为命运共同体的身体——生命的身体,即使这个身体来自他者。在2009年的一次大规模流血冲突中,无数平民惨烈丧生。当时在场的董金玲用身体的一部分——手掌上的皮肤,在照片中将那个阿修罗战场的灰暗天空覆盖,也为这一事件留下了一份个人的证据——“幸存者笔记”(2010)。

幸存者笔记1,2010

幸存者笔记2,2010


逃离江南海边平庸而压抑的生活,带着对荣耀的宿命感,董金玲再次宣战,依然是通过一次行为——“点名时间”(2017)。生命的力量孕育在辽阔的草原之上,那是战马、猎豹和鹰的自由世界。必须将虚伪的和平主义与“白鸽”搁置一旁。是的,是战斗,而不是忍让,才让人类走向理解。战鼓响起,此刻,谁在点名?又在召唤谁为之战斗?也许,敌人才是真正的爱人,才是本应属于自己的另一半。那就召唤荣耀吧,释放力量,让它从母马幽黑的阴道里脱胎而出。它是天生的战士,是马的护卫,是被黑暗裹挟的荣耀之兽。它必然会一直战斗,直到与自己黑暗的反面同归于尽。因为从这只猛兽的伤口处,流淌出的是金色的血液。


战斗不会停止,它只是间歇性地告一段落,就像展览中那匹贞洁的白马身躯所提示的前因后果。在这个重要的切片时刻,董金玲选择了直视自身之渊,运用外置的方式,使得鏖战于前线的各种状态得到视觉之胎,并让“身躯”在狂风骤雨中获得洗礼。令我期待的,将是下一个前线,一次可能更为广袤而切身的行动。毕竟,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人类一员,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悲伤,但我们的手还远远未能牵在一起。

《贞洁》 单频录像 23'00'' 2018


图片来源于德萨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