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位旅法艺术家宋佳益与向振华如何诠释“圣殇”?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384   最后更新:2018/06/28 11:10:58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8-06-28 11:10:58

来源:凤凰艺术


不久前,独角兽空间推出了展览“LaPietà”,借由艺术家宋佳益与向振华两年来完成的摄影、绘画、影像和雕塑等作品,来呈现他们共同关注的宗教母题——“圣殇”。

La Pietà, 所谓 “圣殇”,玛丽亚哀悼基督之死,令人恸情的圣经剧本,关于永恒的循环往复的母题…… 然而终归到底,它不过是米开朗琪罗斧下一帧鲜活的少女面容和一副逝去男子的躯干。崇高、哀伤,献祭、死亡,一并存在与一并消亡的图像、显现和吞噬、被雕塑的自然的躯干、被凝固的生命瞬间、精神的火焰。

“La Pieta宋佳益向振华双人个展”展览海报


这一切也正是展览“圣殇”的复合性母题。在这样一个看似源于宗教、实则围绕着生命与能量、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种种图像内核而搭建起来的展览架构下,我们得以看到两位年轻艺术家——宋佳益与向振华,在近两年里覆盖了摄影、绘画、影像和雕塑的创作结果。

展览现场艺术家向振华作品展厅

展览现场艺术家宋佳益作品展厅

独角兽空间


宋佳益近年来的绘画工作越来越接近于对一个复合性图像系统的建构。比起那些安静而确切的画面,他在画布上反复穿插、堆叠、粉碎和重组的那些影像,往往在激烈的能量运动中不断生成又不断消解着图像的迷阵。

在确凿的颜料与支离破碎的形象共同构成的一种混沌之中,观众看到的显然不是现实的再现,也并不全然是历史图像的转译,而是通过绘画、也只有通过绘画才能暴露的绘画自身的肉身——一种颜料的物质性、劳作的痕迹以及时间的表现力所共同孕育的图像能量。于这个暴露的过程中,显现出的是对生命本身的不可知的探测、对永恒时间之流动性的诘问,以及对于必然又未知的某种终结的恐惧。

这恰恰是宋佳益的绘画常年持续的母题。《圣殇》(2016)是一组六联组画,其图像母本固然来源于绘画史,但艺术家正是希望通过绘画使它们脱离母本表面的图像制式,将一种孕含了历史记忆的绘画内在性的精神能量悬置于图像和画布之间。在反复的显现和吞噬之中,一种精神性的火焰伴随着颜料在腐朽暗浊的黑暗画面中猛然生起,重新变回了它自身,成为崇高的精神客体,而绘画则成为承载它的容器。

展览现场,艺术家宋佳益作品展厅

展览现场,独角兽艺术空间艺术总监程漫漫(中)和艺术家宋佳益(右一)


而对于向振华来说,生命的不可知才是令图像“发生”的最原初和最强大的动力。比起媒介上的跨越,近年来他镜头之下多变而宽泛的视角为创作打开了更立体的维度:从人的状态、到自然的痕迹;从消费与传播图式到崇高的图像美学;从历史的宏观到真实的微观…… 对生命价值与时间能量的反思自始至终贯穿在向振华的作品之中。

对他而言,“图像”并非是在按下拍摄快门的那一瞬间才被创作者赋予了“显现”的可能,对于周遭世界的不可知感所带来的时间的震动、当下与过去、未来之间所生成的精神分裂才是图像发生的原点,而拍摄、显影、剪辑和展示不过是艺术家为图像的生命本身所献祭的仪式。影像作品《Clean》(2018)于微观处探寻了生命与生存的关系。杀伐、解刨、清洁和丢弃都仅仅是生命消逝的过程,而艺术家让我们在此看到的,却是一段关于人与物生命关系的表演——对于被“清洁”物来说,在如此的生产和消费关系中,它们如何成为毫无意识的被参与者。

展览现场,《清洁》


而《苏尼翁角》(2017)则是艺术家于希腊的阿提加半岛最南端创作的一系列影像。在这片爱琴海的山崖边,古希腊人建造波塞冬神庙献给他们敬畏的海神;而在今天,这里也成为中东难民登陆欧洲的一角。潮水、山峦、悬崖间的碎石和植物都随着日月光影生长和变幻,但同时间,比起人的命运与遭遇,它们也是见证几千年历史变迁的唯一“不变”的参照物。影像中的物景变亦不变,命运和历史的呼吸恰如潮水的起落。

展览现场,《苏尼翁角》


展览信息

“La Pieta宋佳益向振华双人个展”展览海报


La Pieta宋佳益向振华双人个展

展览时间:2018年6月2日 - 2018年7月15日

展览机构:独角兽艺术空间

展览地址:草场地艺术区

艺术总监:程漫漫

参展人员:宋佳益 向振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