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小说艺术 | OCAT深圳馆
发起人:聚光灯  回复数:2   浏览数:1965   最后更新:2018/07/04 10:33:09 by guest
[楼主] 聚光灯 2018-07-02 12:06:25

来源:OCAT深圳馆



曹澍








公园一角:序


5通道电脑生成影像装置
石英砂、投影、木
依据展示空间可变
10分32秒
2018


作者在重读自己童年所有日记的过程中,一个记忆中早已消失的背影突然浮现。这个计划关于重回记忆的现场,去寻找一个人存在的证据,在81条互为背景的线索中,完成一个碎片化的拼图。这是一部在美术馆空间中持续展开的视觉“小说”。


此次展出的“公园一角”计划的序章,源于勃鲁盖尔《雪中猎人》这幅画。它是一部五屏幕的CG活动影像,五个视角的世界时而成为一个整体,时而成为分离的角落,然而,一切都只是这个完整世界的一个局部。五屏幕装置由计算机软件渲染生成,从头至尾一镜到底,如同一个梦境中穿梭的漫游者,在记忆中的废墟中穿梭,梦境和回忆在偏离和虚构中交织。在若即若离的镜头中,物与物之间互为背景。记忆的幕间,藏着幕后那些卸妆的“演员”们,那些潜意识中被压抑的现场。


陈侗





319国道


女主角全景,录像,9分35秒(循环播放),2013/2018

男主角全景,录像,6分55秒(循环播放),2013/2018

女主角特写,录像,9分35秒(循环播放),2013/2018

男主角特写,录像,6分28秒(循环播放),2013/2018

风景一(公路正面),录像,3分57秒(循环播放),2013/2018

风景二(公路天空),录像,4分20秒(循环播放),2013/2018

风景三(公路侧面),录像,50秒(循环播放),2013/2018

短信、骑马钉手册,2018

摄影与剪辑:彭文彪

音乐:仁科


表现一对中年夫妇在工作、家庭与记忆之间的情绪流露过程。男方是一个镇长,女方是一家大型私企的老板,他们各自坐车经过少年时必经的国道,在风景的刺激下浮想联翩,以至于都流了眼泪。他们想起了青梅竹马的童年,想起了南下打工的日子,想起了家乡如何一天天发生改变,想起了两个人的聚少离多……


作者对连接长沙与家乡宁乡之间的那条林荫公路情有独钟,于五年前回到那条公路拍摄了一组录像。作者承认拍摄哭的画面受到了蒋志的《0.7%的盐》的启发,但他使用的是两个非职业演员。此外,在风景的刺激下产生情绪波动,作者可能也受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半岛》的影响。当作者确定了作品的主题之后很多年,他读了贾平凹的《带灯》,于是他又找到了他的作品伸向小说一头的另一种可能。


段建宇








秘密的花园


雕塑、绘画、图片、小说等

多种尺寸

2018


啊,我们,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

为了一个信念

啊,我们,姐妹兄弟,走到一起来

为了传播美

啊,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是美的使者

你可知道绣球的美

你可知道兰花的幽

啊,芍药芍药

冰清玉洁,风姿倬约

啊,茉莉茉莉

轻柔如水,洁如冰雪

啊,月季月季

天生丽质,美艳逼人

啊,芙蓉芙蓉

花中的皇后,娇艳欲滴

……

啊,我们是美的使者

为了明天,啊……

我们努力,我们骄傲

望着队伍越走越远,我陷入了恍惚……

——节选于《秘密的花园》


不同的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在我的房后的小院。《秘密的花园》正是描述了这么一些人,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一直是蒙在鼓里的,直到后来……


这件作品由三部分做成:小说、雕塑、绘画,三个部分相互关联,但并不对等。都是秘密花园线索的一个线头。在文字方面,我试图编撰一群有着自己对世界的信念、力挽狂澜的人;在视觉方面(雕塑和绘画)我从文中抽取一些细枝末节进行塑造,诡异、神秘,和现实的关系断断续续。


一个小说,当它作为作品,它和视觉部分到底是什么关系,我真的不知道。但当我多年前创作文本性创作,试图想着扩展作品边缘时,我曾是真诚和认真的,即使一切都是徒劳,我仍然希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会,不是仅供消遣的地摊文学。


冯峰







有个女孩叫巴黎


视觉小说(文字故事、绘画、陶瓷、印刷品、刻字等)

《有个女孩叫巴黎》是从另一件作品《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肖像》中长出来的,所以也包括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肖像》。《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肖像》创作于2017年,是从我的一部小说里长出来的,小说的名字《一个生殖生理学的故事》,创作于1998~2008年期间。

尺寸可变

2017—2018


这件作品的想法源于我曾经创作的一部小说。


1997年我的小孩出生,我在家里带孩子,期间写了一部小说《一个生殖生理学的故事》。之后,这部小说被人盗窃发表在网络上。这件事情的发生,促使我在2008年前后改写了这部小说。我在原小说里增加了一小部分,就是把这个小偷写进了小说里。这样每一次阅读都会让小偷的行为回放,就像他被卡在了他偷窃的小说里,出不来了。


2017年,我依照小说中的主人公创作了名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肖像》的视觉作品。作品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年表,年表是一位从事计划生育专业的教授、系主任的一生,除此之外,里面还出现了一个未出生的女孩,女孩的名字叫:巴黎。


我想,通过这一次作品,去构建这个名字叫巴黎的,并未出生的女孩,1—13岁的形象。这次我希望使用绘画。用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绘画,把特定时代风格的绘画当作现成品去使用,把一个小说中虚构的不曾出生的女孩形象显现出来。就像是在暗房里,用古老的手段冲洗黑白照片一样,让一个文字中的虚构形象在白纸上显影出来。


《一个生殖生理学的故事》开始于1997年,完稿在2008年,《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肖像》成稿于2017年,《有个女孩叫巴黎》从2017年到2018年经过反复修改直至展览时间逼近才完稿。如果说《一个生殖生理学的故事》是一棵树的话,《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肖像》就是从这棵树上锯下来的一节枝杈,《有个女孩叫巴黎》则是从这个枝杈上剪下来的一段枝丫。


蒋志






空格之书


纸质书

18.7×13×2厘米

2018

书籍设计:何见平


今年有一天我整理以前的文件,发现一些在2002年间写的小童话,当时是写给快出生的女儿以后当儿童读物看的,后来女儿对阅读有自己的爱好,这些小童话就再也没有拿出来过了。


其中有一篇叫《一个字的忧伤》,那天再读我还是有些触动,因为里面写的是:一个字,非常渴望能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出来,但是“主编”各种审查不通过,这个可怜的字只好一直变形以符合出版的要求,直到最后,它变成了一个空格,才终于能发表“面世”了。


这篇小说再次被我看到,也许在提醒我还有这么一个忧伤的字存在,那种忧伤还存在着。所以,我想郑重地为这个字出一本真正的书,一个单行本。一个小小的、可以流传下去、不被忘记的空格纪念碑。


(未完待续)

[沙发:1楼] 聚光灯 2018-07-02 13:27:59

来源:OCAT深圳馆


金闪








三个着魔的人


《2个小黑球》,录像,2分18秒,2018

《三个着魔的人1》,布面油画,50×50厘米,2018

《三个着魔的人2》,布面油画,50×50厘米,2018

《三个着魔的人3》,布面油画,50×50厘米,2018


这件作品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 墙面文字喷绘(小说段落)

2. 一组小尺寸绘画(油画)

3. 声音

4. 录像


它的2、3、4三部分代表着三个着魔的人。“三个着魔的人”是加缪的随笔《反抗者》中一个章节的标题,其中写到了皮萨列夫、巴枯宁、聂察也夫三个人物。“着魔的人”的概念来自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革命恐怖主义者的小说《群魔》,一群19世纪的虚无主义者为了实现自由理念而抛弃道德,却产生了一种比沙皇主义的残忍更宽泛、深远的压迫———这是作品标题的来源。我的作品不针对具体人物,而是对小说概念的一个想象和再现,以此纪念作家深刻的预言。


蒲英玮






黄昏记忆


《返乡》,高清彩色视频,有声,10分35秒,2018

《照片剪辑—记忆病症》,高清彩色视频,无声,2分25秒,2017


日夜之渐,视线在忽明忽暗忽冷忽热忽远忽近的光线中徘徊闪烁。在一天之中的这唯一时刻,我开始直视太阳。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许这只是我的错觉,周围的气候似乎变得异常炎热,长时间的日晒让人如临炙烤,更重要的是,我察觉到在这暴晒之下,阳光正在印证着我的一切:日常的行踪、与人的交谈、目光的游移,以及那些我

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怪癖。我感觉覆盖在我身上的阳光正在贪婪地保存着我的记忆,这甚至可以称之为一种掠夺。于是,每当黄昏到来之时,我开始直视太阳,试图重新夺回那些属于我却被我忘却的记忆。太阳的余温依旧令瞳孔感到焦灼,泪水蒸腾为稀薄的水雾蒙在视网膜上交错了视线。目力所及,我在模糊间看到一个人影,在我似曾相识的地方做着似曾相识的事情。而这是我本来的记忆么?顾不上那么多了,因为太阳即将隐匿,到那时,一切都晚了。我必须在这之前把记忆夺回来,不论这是否是我,至少,以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来看,它可以是我。                

              ——摘自《黄昏记忆》


“黄昏记忆”描述了一段象征性的获取记忆、识别记忆、构建记忆的过程。同时,这个文学概念也是艺术家一个项目的总称,随之会有不同的章节到来。在经历了现实的焦灼、旅行的跋涉,寻找、记忆、遗忘、回想之后,我们开始对现有记忆的坚固与清晰产生怀疑,一种生存的急迫要求我们去重新构建我们的记忆。而这种构建不是历史,它掺杂了大量的虚构与理想,或者排斥了那些我们真正经历而不愿意去面对的不堪。而“返乡”是《黄昏记忆》的首个章节,它的素材取自法国南部的马赛,而这座城市被我称为“尽头之都”。集体式建筑、法国,以及关于海洋对面北非的想象,勾勒出了艺术家自身的旅行与身份认同的多重路径。在某种意义上,《黄昏记忆—返乡》既意味着对“故土”概念的重新构建,也意味着对从前故土的永远缺失。这种日常的身份的叠置被艺术家理解为一种“现代性流亡”。


秦晋




隐身人


彩色粉笔、小说

尺寸可变
2018


一对住在城市高楼里的夫妇,他们将自己处置于一种隐秘的状态中,不仅是心理的隐匿,甚至是形态的隐匿。一种无根基的生命状态在“妻子”作为第一人称的自述中展开。女主的生命意志奉行“水往低处流”,显示她完全不能抵抗这一仿佛来自地狱的咒语对她的神奇吸引。她不断的喃喃自语,用像抽离自肉身的他者般的意识对自我和世间进行冷眼观察,道出了一段对生命挥之不去的恐惧的逃逸故事。


史镇豪






情人


录像装置

15分钟

尺寸可变

2018


1924年至1927年的广州,在诸多活跃的革命者中,最让我在意的是胡志明的身影。与他关联的是一位有待历史考证的女性——胡志明的广州妻子曾雪明——一位民国初年的年轻助产士。对这位女性的想象让我联想起我的妈妈——一位改革开放初期的年轻会计师,这是我一直尝试写作却无从落笔的题目。我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感兴趣,试图通过文本与图像寻找这两位分处于不同年代,却有着内在关联的,被时代与革命塑造的女性形象。


题目中的“情人”,所指向的不是文本中试图寻找的两位女性形象,而是作为“她们的情人”的我。诚然,作为一名男性,无论如何设身处地去了解女性一生所经历的变化,都必定是后知后觉的、错位的。就像是一名永远追在她们身后,却总是迟一步、按慢一秒快门的摄影师,在那些美妙形象闪现的宝贵时刻流逝后,才恍然大悟地拿起摄影机。我尝试去理解那些真正属于她们的时刻,同时试图厘清到底是什么在塑造着男性的眼睛。


杨圆圆









在视线交错之处


收藏级数字微喷、小说等综合媒介,多种尺寸

2016


《在视线交错之处》的故事背景为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以几位在不同年代曾工作生活于此或短暂停留的摄影师为核心的调研线索,艺术家展开了一系列结合真实资料与虚构叙事的创作,通过对多个角色个体经验的研究与描述,意图探索在摄影史的进程中,摄影师、照片、城市、记忆、迁徙等多个元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品包含两个主体部分:一本包含数个短篇故事的小说集,以及一系列与小说文本有着互文关系的、以摄影为主体的作品。


《在视线交错之处》(上) 由以下五个篇章构成:1.一封写于1975年的信;2. T的相册;3. 三个与“异域的中国”有关的片段;4.一篇以1863年的杀人案为起点展开的写作(一个小说家对摄影的思考);5.摄影师与陌生人。

[板凳:2楼] guest 2018-07-04 10:33:09

来源:OCAT深圳馆


现场:








秦晋作品《隐身人》现场

蒋志作品《空格之书》现场

冯峰作品《有个女孩叫巴黎》现场

金闪作品《三个着魔的人》现场

史镇豪作品《情人》现场

段建宇作品《秘密的花园》现场

陈侗作品《319国道》现场

蒲英玮作品《黄昏记忆》现场

杨圆圆作品《在视线交错之处》现场

曹澍作品《公园一角:序》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