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jiao:数字时代的创造力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959   最后更新:2018/08/30 10:54:16 by 脑回路
[楼主] 脑回路 2018-08-30 10:54:16

来源:搜狐.1314设计与艺术


《图腾》雕塑 尺寸可变 材质:树脂、海绵、金属结构 2015


互联网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从我们如何看待旧作品,到网络工具如何塑造新的视觉,从绘画到表演再到虚拟现实,包罗万象的展览展示着国际上各式各样的问题。科技正在以奇怪的,新的方式来重新定义艺术。人们通过激光、3D打印、数据具象化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九十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宣称一个“世界图像时代”正在降临,传播形式将由文到图转变;美国学者米歇尔和瑞士学者博姆同时提出了“图像转向”的观点;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读图时代”的观点。“读图时代”的到来将使传播方式变成以数字电子媒介为主,会产生诸多跟图像有关的传播现象。

这种变革没有好与坏的倾向。然而,无论对于读图时代承认与否,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在于,当今社会充斥着图像的爆炸、视像的狂欢,视觉文化确实已经向语言文化提出了挑战,并且在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兴盛之后。




《aaajiao-不确定》 展览现场 北京 2015


视觉文化是一种瞩目的、开放的社会现象,它包含着博杂的内容。而从科学的角度看,视觉传达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相交融、相辅相成的。视觉文化甚至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种主导性力量,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进程。由于某些媒介技术的推进,尤其是伴随着图像资源不断丰富以及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网络已经形成了视觉文化传播的新方式。

事实上,当代艺术不仅完成了向视觉文化的转向, 也完成了向网络世界的延伸。较之于传统的实体传播,视觉的电子媒介传播更接近实时传播;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视觉文化逐步走进数字化“虚拟影像”时代。而这也是为什么“新媒体”成为时下最in的艺术载体。在这个载体之中,有一个隐藏在网络背后的虚拟身份,正在用属于他的艺术思维不停的裂变和创造。

《用户、爱、高频交易》 展览现场 上海 2017


这个虚拟身份叫做aaajiao,在其背后真实存在着一位名为徐文恺的艺术家。

aaajiao似乎比徐文恺更加令人熟知。最初,这个“好记”的网络ID名,是为了满足他在互联网中隐姓埋名的需要;而现在,aaajiao作为徐文恺的代号,在现实生活中重塑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个体形象,也是他虚构的网络分身。

作为一个新媒体艺术家,他以独特的影像和装置不断“闯入”国内外艺术机构。在讲究学院背景的中国艺术圈,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徐文恺像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不速之客”,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语言与技术,不断颠覆观者的视觉经验。

aaajiao于1984年出生在中国最古老城市之—的西安,现生活和工作在上海与柏林两地。他的创作结合了浓重的反乌托邦意识,以及对文人精神的反思。他的很多作品都致力于探索新的科技和媒体影响之下的文化与社会现象。作品涵盖了社交媒体写作,数据处理,以及网络和移动媒介下的新美学景观,将今天中国特殊的社交媒体文化和科技带入了国际艺术的讨论当中。

aaajiao的创作跨越不同的媒介,且数量和形态都非常丰富。在2017年,他的作品主要有影像作品“档案糖纸”“进度条”“柱”“糖纸”“乱数假文”;装置作品“404”“水侧•石油”“膜化”;声音装置“集群行为”以及Gif动画作品“头像”等十余件。所有作品都围绕着以网络及其视觉和文化现象为基础,对社会学话题,或者视觉与图像形态的探索。

《暴食系列》 装置-,PVC-板、车膜,2018


在2018年的伊始,“Gluttony/暴食”作为千高原艺术空间新的1000+实验项目,继续aaajiao的创作线索,探究着“作为自我的观察者将如何与吞噬痛苦的暴食自我相处”,也就是在千高原的展览现场和aaajiao有了一次关于作品的探讨。

徐文恺 膜化 装置 PVC 板、车膜 120 x 52 cm 2017


此项目从属于“Membranization /膜化系列”——从使用机器,到与机器共谋,甚至被机器所挟持,人类的情绪在面对机器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记录这些变化已经无法使用那些腐烂发酵的社交媒体,一些材料的组合却能够清晰刻画些许情绪的轮廓,材料本身的轻质属性同样暗示着情绪的隐蔽性。

在谈及为什么会想到用车膜这一材料来创作这个作品时,他说用车膜并非偶然,其一是三年间一直在研究“软”性的材料;其二使用膜,是因为这种材料本身的可控制性和趣味性。aaajiao前后做了三次关于“膜”的创作,成都的这一次不仅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而且和空间有了新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挂在墙上,而是平铺在地面上,让空间两边都是落地窗摄入自然光,与头顶“实”的灯光,形成了特别的关系。看似很简单,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简单的“膜化”带给人的情绪共鸣。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希望借某种材料来表达当下人的某种情绪,而人的情绪又恰恰是最难处理和捕捉的。所以aaajiao希望与观者找到作品情绪之间的共性,或者产生某种情绪的震动,或找到相同的趣味,而这一初衷则是和车膜这个材料,因加热而产生的变形和曲光以及刚刚表达的是耦合的。

《枯山水》 装置 尺寸可变 材质:海绵、内置金属 2015 (作品与许聪共同完成)

《有限的无限的风景》 漂浮 装置 9×9×8cm 材质:3D打印、磁悬浮套件 2014(作品与许聪、刘晓光、沈磊共同完成)

《不规则》装置 尺寸可变 单体大小:72×66.5×67.7cm 材质:海绵 2015 (作品与许聪共同完成)

《身影文献》 装置尺寸可变 材质:纹身机、金属配件、书、针灸工具、压克力桌子 2015 (作品是与许聪、刘晓光、谭硕欣和范石三共同完成)

在东方体系里,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其实很讲究“如何去看”,反而回到当代艺术上,不太讲究“如何去看”。所以aaajiao把作品放在地上,确实是可以起到引导观者使用艺术家设定好的观看方式。观者一旦进入展览空间,就会不自觉地因为观看作品而围绕其走动,因为不同的人的观看,作品也会因为人物身影的反射带来变化,并且会随着时间、气候、光线等再次产生变化。传统东方文化体系里对外因的影响和理解是有自己的方法和体系的,近些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忽略了自己的传统思维体系,为什么我们在做一个当代作品时,不能保留东方的思考与观看方式呢?aaajiao的这一作品其实就是在探索这样的一种可能。

aaajiao说,很难说最开始创作这个作品的情绪或状态是什么。因为他也是这一两年才开始可以辨识出自己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才能够开始摆脱情绪的控制,才慢慢地意识到情绪是运动的。当需要用一种材料来表达情绪时,那么它一定要有一种变化的可能。因此他在创作作品时,也希望作品能够具备这样的特性。

他的创作总是凭着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理工出身的他,其放大的触觉和感知,让他没有理工男的直线条与非黑即白。当我问及他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家,他的回答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喜欢的艺术家,我更喜欢大自然。”一个喜欢大自然的人,应该是张开了身体的每一处细小的感官,去拥抱世界的状态。可是他的作品又充满了理性的辩证思考。




《电子遗留物》 展览现场 西安 2016


在他的作品《电子遗留物》中,阐述了电子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包括过度依赖,虽然aaajiao表示无法定义这种改变的好坏。在Ai(artificial intelligent)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可以达到制图、编曲、聊天等强大功能的当下,我问他:“科技的进步将给艺术创作带来怎么样的冲击?”他的回答是:“我们是否过于沉溺于一种社会达尔文的被害妄想中,了解自我可能对自身的冲击更让我们无所适从。”

对aaajiao而言,他创作的过程就是作品。他享受每一个创作的过程,完全参与其中,无论是拉扯或摩擦,都希望做完以后留给观者的只剩下观看的乐趣。

或者说aaajiao是感性的,徐文恺是理性的。

《所见即所得》 装置 尺寸可变 材质:电路板、贴片机、金属和PVC结构 2017 (作品与马健和刘晓光共同完成)


1314:艺术感性创作与理性学历背景之间的关系? aaajiao:到了今天没什么关系了,这两年我想找到轻松完成作品的方式,作品是我个人的救赎。

1314:关于《不确定》中群体身份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超级城市迸发,越来越多的城市有着相同的样子,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必然的发展,还是偶然?如果是必然,那文化发展的相同性和相通性互相影响,我们会不会渐渐丢掉一些独特的东西,比如地域独特性?民族独特性?这些独特性给地域文化带来的影响是不是刚需呢?这种改变是具有包容性的还是大众只是喜欢所谓的“新”东西,对于新一辈的艺术家,你有什么建议? aaajiao:城市的高度相似性,我想这是挺中国的一个话题,是中国现阶段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我想我们从来没有失去过独特性,就像我们面对的城市化进程一样。我们的普世化运动,更多集中在物质上,我们可能还没有能力分辨“新旧”。

1314:新进入新媒体行业的艺术家,怎么去平衡自己的创作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aaajiao:市场的需求是迷幻药,创作和市场无关。

1314:你大部分的展览都有承载的专业艺术空间,其受众大都是专业人士,是否想过通过什么渠道去感染非专业的这一群体? aaajiao: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专业与否,也没有在意过受众是哪个群体。也不会以“人民的艺术”来看待我的作品,。

1314面对艺术市场对新媒体作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怎么看待这一艺术消费的现象?

aaajiao:就我的体验来说,艺术市场并没有对新媒体作品接受度越来越高,这种假象更像是上海世博会之后对多媒体展示的复古潮流。

1314:艺术的创作媒介会不会从“新媒体”回归到平面或架上? aaajiao:时间暂时是不可逆的,加以媒介在时间线上的属性,我想不会。

1314:柏林和上海的艺术氛围差异性? aaajiao:Berlin帮助我认清自我。上海告诉我幻觉的力量可以塑造一个城市。

1314:未来的创作计划。 aaajiao:北京和Berlin的个展,应该都会在今年发生。

aaajiao 徐文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