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M+“南行觅迹”探索东南亚人文艺术风景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929   最后更新:2018/09/23 15:16:34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8-09-23 15:16:34

来源:艺频

文:林琬其 图: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南行觅迹:M+藏品中的东南亚」为 M+ 首次以特定地理区域为题的展览。这次的焦点是「东南亚」,展出横跨汶莱、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越南,这九个东南亚国家再加上香港、荷兰、斯里兰卡及美国等地,展出共二十八位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约七十件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等作品,包罗历史档案资料及建筑模型,并分为三大主题「在地脉络」、「国家与政权」和「跨国流动」,反映M+在收藏与展示跨领域的视野。这採取跨领域的方式和跨国界的策展手法,不但探索东南亚複杂的历史与文化,更特别检视层次丰富的地方情况。筹备了一年有多的展览,碍于空间的限制,很可惜今次只能在浩瀚的馆藏里,挑选其中作展览。

T. R. Hamzah & Yeang 建筑事务所/杨经文《马来西亚梳邦再也梅纳拉大厦模型(1989 至1992 年)》,1992 年;2003 年重製塑胶。

Geoffrey Bawa《印尼峇里巴图吉巴庄园早期总纲图(1972 至1975 年)》,约 1972年。

WOHA Architects《新加坡达士敦坪组屋建筑设计比赛模型(2001 年)》,2001年。


「在地脉络」的展品皆为回应并反映当地历史起源、街

头文化、气候、地形、民间素材、都市环境等特有情况而创作的作品,焦点包括斯里兰卡建筑师 Geoffrey Bawa 在峇里岛开展的一项建筑计画的设计资料,以及出自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胡志明市武重义建筑事务所和新加坡 WOHA 建筑事务所的模型和绘图。还有一进场目光就自然被柬埔寨艺术家 Sopheap Pich 的大型竹製装置《複合物》吸引,展出的还只是当中的一组,作品透露了他对城市景观变化急速的感慨。

BEP Akitek 事务所《马来西亚吉隆玻梳邦国际机场夜景照片(1962 至1965 年)》,约1965年。

建筑三人小组《马来西亚芙蓉市森美兰州清真寺参赛模型(1965 至1967 年)》,约 1967 年;2018 年重製。

Kiri Dalena《擦去的标语》,2016 年。


而第二部份「国家与政权」显示国家对文化创作的影响,及政权对文创兼具促进与压抑作用,而这权力不管是来自殖民帝国主义、建国工作还是当代治国之道。这部份重点展出了记录英属马来亚时期最为多产的两间建筑事务所的相关文献资料,它们就是 Booty,Edwards & Partners 建筑事务所 「BEP Akitek事务所」及马来亚合伙制建筑事务所「建筑三人小组」。另外,也同时呈献来自新加坡的林育荣和菲律宾的 Kiri Dalena 这两位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其中Dalena 的《擦去的标语》,以空白隐喻被灭声的异见言论不受地域限制。


最后,「跨国流动」则检视人与思想在东南亚内外的全球流动现象,凸显东南亚丰富面貌。作品包括泰国艺术家Rirkrit Tiravanija的录像装置《无题2009年:「隆隆」不是「隆、隆」(boomboom not boom boom)》,香港艺术家石家豪取材自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的水墨及不透明水彩绢本三联屏《吴哥大乐队》。而流动影像的作品则有缅甸出生的台籍电影人赵德胤和泰国艺术家 Araya Rasdjarmrearnsook。

Rirkrit Tiravanija《Untitled 2009 (boomboom not boom boom)》,2009 年。

趙德胤《海上皇宮》,2013 年。

展览场景


展场裡灯光幽暗是为展品多为纸本档案,故要是夺目白光不利存放。除了灯光安排,M+更特意订造压克力展示架,把纸张框起来方便访客细阅。现场更有崭新科技的应用,除了平板电脑播放纪录影片外,还有利用小型投射屏幕,这一切皆别出心裁、亦使观众多看一眼。诚然一张张退了色的资料档或许无疑比一件件展品逊色,但策展方可费尽心思、扭尽六壬誓要改变大众对展品的既有概念。不是艺术家造出来的才是艺术品,他们的草稿、准备材料,以及商业书信往来皆可是展品。而由这个以东南亚地区作为主题的展览来开阔了大家对艺术的定义,可谓相得益彰,毕竟是次展览不像先前的水墨展览「似重若轻」有如此丰富的藏量,更能请来几位当代水墨大师站台。故这个「南行觅迹」展览可说是在藏品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力气吸引观众,也让大众意识到藏品中的独特及多样性,更令大家了解M+在收藏东南亚艺术上的方向。另外,有别于「似重若轻」展,今回的空间挪用很明显没有那麽好使。和上回一样有三大主题,可是今次多有大型展品及装置艺术,再加上有些影象录音皆安排独立的小房间播放,使场地看似是没有太多空馀的空间。而三大主题的切换更是没有多大的提示,稍不留神便会懵然不知地闯进第二个区域。幸而展品间的分野尚算是明显,那就由展品来诉说自身的故事吧!虽然访客有可能都对展出的艺术家们没有多大的认识,亦可能未能易地而处、感同身受艺术家在背负著社会历史议题的同时,投放在创作时的热诚,故未必能对展品有即时的共鸣。然而香港作为东南亚的一部分,在平日生活里与其文化接触并交流的机会多的是,虽则可能极其表面,然而通过展品著力地反映东南亚地区的日常生活、其充满活力与独特概念的当代艺术实践,与那些侧重于现实主义、具象风格,以及政治可读性的当代艺术生产形成鲜明对照,带出对东南亚文化风貌上的影响,揭示当年背后複杂的历史和所面对的挑战。M+这具远见的前瞻式实验及塑造东南亚地区独特的艺术语言,显示出此区如何以艺术回应全球化的趋势,亦凸显收藏家和艺术社群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南行觅迹:M+藏品中的东南亚」展览

西九文化区 M+

22 June - 30 September 2018

返回页首